……
  与此同时,城内,一座清军绿营兵的军营中。
  杨启隆站在一名身穿棉甲的绿营将佐面前,语重心长的说道。
  “将军,现在可谓是上天赐下的时机,成败在此一举啊!”
  “我等若能举事成功,帮助王师夺取京城,将来大明天子定然不会吝啬封赏。”
  “将军切不可犹豫啊!”
  “万一等到京城告破,将军可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将功赎罪的机会了!”
  身穿棉甲的绿营将佐郭勇却还是一脸的犹豫,迟迟拿不定主意。
  “这……这,启隆法师和城外的大明天兵可有联络吗?”
  “能否给再下一个准话,在下若是战场反正,大明那边能给我一个什么样的保证?”
  杨启隆闻言,眼睛里闪过一丝莫名的光,然后连一丝犹豫都没有,便继续开口忽悠道。
  “那是自然!”
  “最差最差,只要将军肯起兵反正,保住官位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若是能立下功劳,相信陛下也定然不吝于封侯之赏!”
  虽然杨启隆还没能和城外的大明联系上,但这并不妨碍他扯着大明的旗号拉虎皮扯大旗。
  反正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鼓动绿营兵反正。
  至于说他现在的许诺,反正是空口白牙,不值钱的。
  如果起事失败了,他们所有人都会死。
  现在的许诺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如果起事成功了的话,虽然郭勇也会有所功劳,但功劳的大头一定是他杨启隆的。
  到时候,郭勇哪怕是知道自己现在是忽悠他的,那又如何?
  难不成郭勇还敢来找他杨启隆算账吗?
  借他个胆子怕是也不敢!
  显然,郭勇是被杨启隆说的动心了,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京城不可守。
  如果不起事,等待他的结局要么是为满清战死,背着洗不掉的汉奸的名声下去见自己的列祖列宗。
  要么是做战俘,下半辈子进劳改营劳改,这些都是他所不愿意接受的。
  所以,杨启隆一来劝说他起事,郭勇便答应了下来。
  脸上的纠结之色只持续了片刻,郭勇便咬牙下定决心道。
  “启隆法师请耐心等候,在下多去联络几个袍泽一起起事。”
  “我们这边起事的人越多,功劳就会越大,到重归大明之后便更能得到重用!”
  杨启隆颇为兴奋的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贫僧随将军一起去如何?”
  郭勇点头应许了下来,带着杨启隆一起去找了他相熟的其他绿营将佐们。
  ……
  城门附近!
  随着城门被打开,大量的明军不断对于涌入京师城内。
  随着援兵抵达,明军的攻势开始变得越来越猛烈!
  一次次的主动进攻,打的清军守军接连败退。
  明军在得到了足够的兵力增援之后,开始展开了猛攻。
  此战从一开始,便是在按照明军的节奏来走,清军哪怕是拼死抵抗,最多也就是将节奏拖慢,从来没有能够将明军拽进他们的节奏里。
  其实,从清军按照明军的节奏走开始,此战的结果便已经注定了!
  清军就算是再如何的坚持,也是拖延他们自己的死亡时间而已,最终的结局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就在明军着手于准备大纵深穿插之时,清军后方忽的爆发了巨大的骚乱。
  数不清的绿营汉军剪了辫子,手臂上绑着红布条,阵前倒戈,持着刀矛向着刚刚还和他们属于同一阵营的袍泽弟兄杀去。
  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中,这些阵前倒戈的绿营汉军表现的勇不可当,将清军杀的节节败退。
  混乱如同瘟疫般,在清军后阵蔓延。
  正在前线艰难抵挡明军攻势的清军见此一幕,本就不高的士气也是开始逐渐崩溃。
  明军顺势又攻陷了数条清军防线!
  “报!”
  “绿营汉将郭勇等叛变,正在冲击我军大阵!”
  一名传令兵跪在鳌拜面前,满头冷汗的汇报道。
  鳌拜站在众军之中,望着后阵因叛变而产生的混乱,以及前方不断被明军突破的防线,他的一张脸上的表情满是无力感。
  但最终,鳌拜还是咬牙说道。
  “传令下去,派兵去后阵剿了那些造反的逆贼,全部杀了,一个不留!”
  “将郭勇的人头给本官取来!”
  “再派人去前线接应残兵,我们收缩防线!”
  伴随着鳌拜下令调整战术,清军迅速作出了应对。
  一队队精锐兵马被调动了起来,投入了战场。
  绿营兵被派去前线接替残兵,并掩护残兵后撤。
  八旗兵被派去后阵,准备平定郭勇叛乱。
  杨启隆等人带兵同清军厮杀,伴随着他们的进攻,越来越多的清军绿营兵阵前反正,辫子一剪便做回了明军。
  清军被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瞬间便是节节败退。
  双方的厮杀越来越激烈,最先被杨启隆说服的绿营将佐郭勇亲自带队冲杀在前。
  手中的长刀劈砍,指挥着自己的亲兵不断的向前突进。
  “杀!”
  “杀虏,报效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