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我的1999 > 第1070章 川岛诚
  第1070章 川岛诚
  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继续让徐良参与并购团,到时候就说不清了。
  李照基和郑玉彤对视一眼,都看了彼此眼神中的无奈。
  当初,他们之所以把徐良拉进来,是为了利用他在东瀛的人脉和影响力,为收购提供方便。
  没想到东瀛人不按套路出牌。
  直接拿徐良收购西武的事情在全世界嚷嚷,明摆着拿他们当噱头,吸引全球大资本竞价。
  计划不如变化快。
  他们也只能妥协。
  “徐生,听说你有意把网科卖给李佳成?”李照基问道。
  “四叔也知道这件事?”
  “香江就那么大,有些事瞒不住的。”
  徐良:“我想用网科交换和记黄埔手里的赫斯基能源,估计李生不太愿意,半个多月了都没给我回信。”
  “我可以打电话帮你问问?”郑玉彤笑道。
  徐良直接问的话,很容易被人认为急于出售,从而被压价。
  “不用,用网科交换赫斯基能源也只是我一时想法,成了更好,不成也无所谓。”
  尽管随着电脑越来越普及,网吧在互联网和游戏推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但也不是没有。
  10年之前卖掉就行。
  “网科发展良好,每年都能保持20%的增速,是一只备受期待的白马股,徐生怎么想卖掉?”郑玉彤道。
  看了他一眼,徐良笑道。
  “鸿蒙的规模过于庞大了,必应、一号店、新浪、盘古、鸿蒙游戏等等,结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下,越发不适宜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市场。
  所以,我打算出售网科。
  而且网科主营的网吧服务,跟鸿蒙的主业联系不高。
  卖掉不影响大局,还能缩减业务边际,让鸿蒙更聚焦主业。”
  顿了一下。
  徐良笑道:“彤叔也青睐网科?”
  “好公司大家都想要,但你的网科价格太高了,我怕买不起。”
  得益于网吧的高利润,网科的股价最近已经膨胀到了600多亿港币。
  徐良持有近半的股权。
  再加上溢价的因素。
  至少要拿出320亿港币才能吞下这家公司。
  新世界不缺钱,但也没办法拿出这么多钱。
  “而且徐生卖出网科,恐怕要的也不是钱。”郑玉彤笑道。
  徐良很少直接卖公司,基本都是资产交换。
  最近天山集团+广发行股份交换华润零售和饮料资产的事,已经轰动了两岸三地商界。
  “哈哈,还是彤叔了解我。”
  郑玉彤眼神中多了一抹犹豫,最后还是释然了。
  郑家旗下的资产虽然不少,但交换网科也要伤筋动骨。
  看他放弃,徐良心里也松了口气。
  他坑李黄瓜坑的心安理得,但郑玉彤跟他关系不错,他不愿意坑对方。
  又聊了一会后,徐良亲自送两人离开了。
  目送着远去的背影。
  “你在香江放出消息就说郑家有意收购网科。”
  李金玲愣了一下,连忙答应下来。
  徐良心道。
  “我倒要看看李黄瓜还能不能沉住气。”
  他没想着能换来赫斯基能源,毕竟现在全球油价飞涨,赫斯基油水丰厚,李黄瓜不傻就不会卖掉。
  但李黄瓜旗下好东西不少。
  港灯、屈臣氏、京城东方广场等等。
  只要能换来一个,徐良就赚了。
  ……
  徐良找来了汉华东京办公室的负责人川岛诚。
  “会长。”
  三十五岁的他曾经是东瀛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是一个典型的宽客。
  宽客是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础——金融衍生品的创造者。
  是指一群靠数学模型分析金融市场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他们相信数学的精确性是分析最复杂的人类活动的基础,还曾用分析神经系统的数学技巧来赚钱。
  这些人更喜欢称自己为‘金融工程师’。
  现在西方很多大学开设的‘金融工程’专业,培养的就是这些人。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为那些想要合理规划资产,从资本市场获得超额回报的人或机构设计投资方案。
  这里需要说一下‘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
  很多人都听过,但不知道两者应该怎么区分。
  简单来说,财富管理就是基金经理拿着你的钱,按照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渴望的投资回报,去投资一个个经过筛选的债券和基金。
  资金量相对偏少。
  当然这个少也是相对普通人。
  高盛财富管理的门槛是50万美元。
  资产管理又不一样,通常是金融工程师们按照你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给你设计投资基金和证券。
  后者的资本体量是前者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总的来说,财富管理是萧规曹随,而资产管理则是创造。
  当然,两者的界限没有这么绝对。
  资产管理的资金也有很多会配置一些高回报的私募,比如汉华旗下的青龙私募基金和太平洋对冲基金。
  负责管理野村证券的川岛诚是早稻田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后来又拿到了耶鲁大学‘数学和应用数学数学博士’和‘金融工程硕士’的双学位。
  在jp摩根实习一年后,进入了野村证券资产管理部门。
  很快就表现出了自己在定量分析上的卓越才华。
  一步步晋升到资产管理部门老大的位置。
  入行八年,平均每年每年给公司创造2.1亿美元的超额回报。
  堪称卓越。
  但。
  又是这个但。
  众所周知,东瀛企业管理流行‘终身雇佣制’,骨子里还是从封建时代流传下来的‘家臣文化’。
  家臣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一个字“忠”。
  这个“忠”主要就是指忠诚、忠心,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除了一些跳槽后的惩罚,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其实也是“忠”的一种表现。
  家臣文化更多强调的是“家”文化,即企业为家,灌输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总结下来就一个意思:多干活,少拿钱。
  为成为一个好的,优质的,任劳任怨的牛马而奋斗终生。
  在现代社会,这是多么操蛋的制度。
  而且越是优秀的人越讨厌这种文化。
  川岛诚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当他决定离开的时候,jp摩根、高盛、雷曼都动手挖人,但最后还是被汉华抢了过来。
  汉华胜出的一点,就是能给他最大的自由度。
  风险投资业务,证券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他都自己做主。
  私募股权业务,两亿美元以下自行做主。
  除了财务和安全保障必须由总部监督管理,高管团队也必须由总部任命外,其它也都由他自行负责。
  这种极强的自由度打动了川岛诚。
  他也没辜负汉华的期待。
  一上任就给拉过来57家高端客户,包含27亿美元的资金。
  现在汉华东京办公室下面,已经有3支风投基金,5支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方面主要是跟福田财富管理株式会社合作。
  再加上私人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汉华东京办公室虽然成立时间不到四年时间,但已经管理着近70亿美元的资产。
  尤其是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是发展的最好的两项业务。
  “川岛君,坐吧。”
  “嗨。”
  西装革履,带着黑框眼镜,颇有几分严肃的川岛诚在沙发上毕恭毕敬的坐了下来。
  徐良很想提醒他不用这么严肃,但想到东瀛人的尿性便放弃了。
  “东京办公室的半年报我看过了,发展的很不错,你功不可没。”
  川岛诚严肃的脸上露出一缕得意,不过看到对面的人后,心里瞬间冷静下来。
  自己这点成绩在对方面前不过是九牛一毛。
  “是总公司和会长支持,东京办公室才能发展的这么快,尤其是一号店和即将上市的必应,直接给东京工作室增加了三十多家机构客户,以及近五千位私人客户。
  极大的提升了公司在证券领域的知名度。”
  一号店和必应就是汉华证券的金字招牌。
  东京、首尔、新加坡、雅加达、悉尼、迪拜、香江,七大办公室都因为一号店和必应的上市,增加了不少客户。
  刚起步的证券生意也好了很多。
  徐良微微颔首。
  “跟瑞惠方面接触了这么长时间,无印良品和吉野家还是没消息吗?”
  “无印良品已经草签了合同,我方以4.9亿美元,并承担全部债务的条件,收购西武集团持有的无印良品51%的股权。
  本来吉野家方面也谈的差不多了,2.7亿美元收购西武集团持有的吉野家47.5%的股权。
  但就在签合同的时候,瑞惠金融方面突然推翻了所有条件。
  我们再打电话的时候他们说有其它机构比我们出的价格更高,除非我们愿意高出一倍,否则他们不会再重启谈判。
  但根据我们调查,目前没有任何第三方的出价高过我们。”
  虽然他没有直言,但徐良也明白了。
  正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且跟新世界和恒基兆业联手竞价,让瑞惠金融集团看到了卖高价的希望。
  所以,自己收购西武集团的消息甚嚣尘上。
  原本将要结束的谈判,也横生枝节。
  “先把无印良品的事情确定下来,至于吉野家暂且放到一边吧。”
  比起吉野家,他更看重无印良品。
  后者作为全球连锁的杂货店,目前在欧美亚太拥有1500多家店面,05全年总营收突破1410亿日元【80亿华夏币】,发展良好。
  未来进入华夏后,更是被无数小资们追捧,营收暴涨。
  前途光明。
  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
  持有五六年卖出去,就能给自己赚一大笔。
  至于把无印良品融入泰华百货事业部,徐良想过,但放弃了。
  无印良品在东瀛的定位是平价杂货铺,在华夏的定位是轻奢。
  截然不同的理念,无疑会给运营带来极大的困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