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四合院里的吃瓜群众 > 98.第98章 子承父业
  第98章 子承父业
  一路小跑着回到四合院,
  刚到就看到许大茂、阎解成和刘光齐他们哥仨趴在倒座房的屋脊上往外看,
  同时三人也看到了回家的何雨柱,
  “柱子,你怎么这时候回来了,我何叔呢?还在卖包子啊!”
  “我爹在后面,
  街面上不是乱起来了嘛,一个顾客都没有,
  对了,怎么就你们仨搁这儿看热闹,何叔和阎叔呢?院子里没事儿吧!”
  “没事儿啊,
  街面上刚乱起来的时候我爹和阎叔就出去凑热闹去了,出门前让我们把大门关上,四合院没什么事儿。
  对了,柱子你进来不?我给伱开门。”
  见四合院没有事情,何雨柱自然也就不愿意回去,准备出去瞜两眼,
  “算了,我就不回去了,我去外面转转,看能不能捡漏。”
  可他刚说完,何大清也跟着跑到了四合院门口,在知道许富贵他们也去凑热闹了以后,转头就叮嘱起了何雨柱,
  “柱子,你和大茂他们一起留在家里,我去外面看看,
  看能不能捡漏。”
  见何大清不让自己出门,何雨柱也没强求,让许大茂下来开门以后,也跟着爬上了房顶。
  “你们仨在上面趴多久了,不冷啊!”
  许大茂拍了拍自己头上的狗皮帽子,笑嘻嘻的说道,
  “冷啥冷,你没瞧见外面那么热闹,那些去捡漏的街坊为了抢东西都快打出狗脑子了,
  这可比闷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过瘾多了。”
  “就是,柱子你看那边,闹腾得多厉害,人脑子都快打成狗脑子了。”
  先看了看兴致勃勃的三人,何雨柱也跟着看了过去,
  然后也跟着点评了起来。
  正当几人在房顶上兴致勃勃看戏的时候,下面突然传来了阎埠贵和许富贵的声音,
  “大茂、解成,赶紧下来开门,把东西带回去。”
  正在兴头上的几人低头往下一看,就见胡同口阎埠贵和许富贵一人扛着一袋粮食一边说话一边往四合院大门口走来,
  只不过那形象嘛就有点凄惨。
  两人都是鼻青脸肿的不说,阎埠贵的眼镜甚至都被打断了半条腿,歪歪斜斜的架在鼻梁上,
  搞得阎解成一惊一乍的惊呼,
  “爹!你这是咋了?谁把你打成这样的?”
  见阎解成注意到自己狼狈的形象以后一脸的大惊小怪,
  阎埠贵觉得丢面儿,
  明显变得有些不高兴,一脸恼怒的斥责道,
  “你个兔崽子管那么多干什么,
  咱们出去抢东西不得跟街坊们打一架呀!不然你以为我肩膀上这袋粮食是怎么来的。
  赶紧开门,把粮食放回家我们还得出门的。”
  “可那也用不着这么拼啊,
  你这眼镜腿儿都被打断了,这东西要想修好可得不少的钱。”
  见阎解成话里话外的意思明显就是在心疼钱,站在旁边同样一脸狼狈的许富贵就笑着调侃道,
  “老阎,解成还真不愧是你的种!”
  “去去去,
  说得你们家许大茂能好到哪去似的。”
  回头怼了许富贵一句之后,阎埠贵再一次看向了房顶,
  “你这个小兔崽子说那么多废话干嘛,你也知道我这眼镜腿儿得好多钱去修,那你还不赶紧下来开门,
  我好再出去多弄点东西回来找补,
  要是去得晚了,那我岂不是亏大发了嘛!
  赶紧的别磨叽了。”
  这时就听许富贵也看着房顶上的许大茂叫道,
  “赶紧的大茂,
  你看你爹我都被打成啥样了,我也得赶紧去多弄点东西回来,不然今儿这架不是白打了嘛!”
  “来了爹!”
  看到许大茂和阎解成顺着楼梯爬下房顶,屁颠屁颠的去给两人开门,
  何雨柱则是看着阎埠贵的眼镜说道,
  “阎叔,你这副眼镜是进口的吧!看上去可不便宜,不是那么容易找补回来的,
  你就是怕是得好好努努力了。”
  听何雨柱提起眼镜,阎埠贵心里也在滴血,说话的语气一听就明白那是相当的肉痛,
  “可不嘛,
  这可是三几年我才参加工作的时候买的,
  我那时候工资高,心气儿也高,直接弄了一副米粒坚的进口货,
  了我大半个月工资呢。
  反正你现在要我再买这么一副眼镜,我是买不起。”
  听他说这是了大半个月工资买的米粒坚进口货,又对比了一下往后几十年国产的那种像玻璃瓶底的眼镜,
  何雨柱心说难怪这老家伙一副断腿儿眼镜总是舍不得换,
  估计除了抠门以外,
  也有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实过大的缘故。
  两人刚把粮食放回家里,正准备再次出门的时候,何大清也挑着包子摊回来了,
  看着两人鼻青脸肿的样子,忍不住笑着说道,
  “呵呵,你俩挺拼的呀,这是弄到什么好玩意儿啊?”
  见何大清回来,阎埠贵两人也赶紧招呼道,
  “老何你回来得正是时候,我们在前面板厂胡同一个院子的地窖里发现了好多粮食,
  你赶紧让柱子把挑子挑回去,咱们赶紧捡洋落去,
  要再晚一会儿,搞不好就什么都没了。”
  听他们两个说有粮食,何大清连家都没回,把包子摊往地上一放叮嘱了何雨柱一声以后,就匆匆跟着阎埠贵他们走了。
  见何大清已经离开了,
  何雨柱就从房顶上下来,把担子挑回了前任前院家里,
  坐在温暖的炕上喝了一口水之后,他就不打算再去房顶上吹风了,
  一边坐在炕上写字,
  一边利用昨天晚上收进空间的石磨开始磨起了麦子。
  由何雨柱引发,然后整个什刹海的街坊们掀起的捡洋落风潮,一天之内就蔓延到了整个北平城,
  短短三四天时间,
  城里的老百姓大都顶着一双熊猫眼不说,那些废弃的房屋也被他们薅了个干净,
  直到薅无可薅,这才意犹未尽的消停下来。
  1949年1月22日中午,
  何雨柱正像往常一样跟着何大清在鼓楼卖包子,
  没多久就听贵叔一脸疑惑的问道,
  “何师傅,我怎么觉得今天好像少了了点什么,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不说还好,一听到贵叔的疑问,何大清此时也觉得有些古怪,
  也很是疑惑的说道,
  “贵师傅你不说我还不觉得,你一说还真是这样,今儿好像真的缺点什么东西,
  可到底是什么,一时半会也想不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