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249章杨本满:这次我要调查清楚,再弹劾燕王
  “挖了这个鱼坑,虽然地是少了点,但如果养鱼的话,应该可以卖点钱吧?”
  石初八有些不確定地说道。
  “养鱼?哼,我还真没听说过有人在田里养鱼的。再说了,就那么几百亩地,怎么可能养得起这么多鱼?”
  “这……这件事情,你想过吗?”
  石初八有些心虚,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习惯了別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就连家里的一切,都是他的妻子在打理。
  “再过几日就得插秧了,那燕王府管事不是说,插秧之后十天之內才能把鱼苗放下去,这样就能看到鱼苗从哪里来了。实在不行,就把这片土地剷平,再种些秧苗。”
  ……
  在长安城里有很多人都在关注著燕王府的动向。
  李想让所有佃农都种水稻,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过,既然是在他的地盘上闹事,燕王府也承诺了一切损失由他来承担,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最多也就是在心里骂一声败家子!
  “长孙兄,你有没有听说过,李想逼著他的佃户,在稻田里挖沟渠,真是可笑!”
  杜荷一脸幸灾乐祸的对著孙冲说道。
  “他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如果只是种水稻的话,江南道的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水稻的人,应该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养鱼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在长安城附近,也没有多少人在养鱼。”
  长孙冲点评著燕王府的“头条新闻”,一副指点江山的口吻。
  其实,这个解释並没有错。
  事实上,这句话,也是长安城中大多数人的心声。
  这年头,没有氧气供应,运输活鱼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就连长安城里的普通民眾,一年也不见得能吃上几次鱼。
  就连李想发明的製冰技术,也只有极少数的王公贵族才能用。
  “是啊,我听说很多百姓都很不满,但碍於李想的威严,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几万亩的稻田,全部养鱼,万一水稻都被鱼吃掉了,那才好玩呢。”
  一念及此,长孙冲不禁大笑起来。
  “呵呵,我担心的是,他找不到足够的鱼苗,白白浪费了这么大的鱼塘。到时候,那些佃农们一定会骂他的。”
  和后世不同,这个年代並没有大规模人工养殖的鱼苗,基本都是农户自己从鱼塘里捞上来,然后再卖。
  所以一次性买几千条鱼苗,可能要把东西两市都搜一遍,才能做到。
  但是一下子买几万尾,几十万尾以上的鱼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算是江南这等湖多的地方,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很多人都不明白,李想为什么要让这么多农民去养鱼。
  “算了,这是李想的事,和我们有什么关係?干一杯!”
  ……
  关中境內,以渭水之畔的水田最为肥沃。
  而燕王府的田庄,就在渭水之畔。
  何愤跟杨本满两个人,在早朝之后,就坐著马车离开了长安城,换了一身便装,去了农田。
  “何兄,这些日子以来,你在长安城之中,可听到了不少的传闻。我今天非要把你带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让你看看,我与燕王作对,並不是因为我对燕王有什么偏见,而是因为,他做的事情,会伤害到大唐的百姓。”
  杨本满已经打听过了,这一片稻田已经种了五六天,可是一条鱼苗都没有。
  这也就意味著,李想让佃户挖沟渠,挖鱼塘,是在浪费土地,给佃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浪费时间去挖沟渠。
  所以,杨本满必须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他必须要在弹劾李想的时候,做出一些成绩来。
  “杨兄,御史台,本就是为了百姓著想。只是,燕王行事向来滴水不漏,我想,他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吧?”
  对於李想,何愤说不上喜欢,但也谈不上厌恶。
  不过,身为御史,他也是要面子的,他可不想像杨本满那样,被人说成是“偷工减料杨本满”。
  正因如此,他很少弹劾李想。
  京中五品以下的官员,才是他关注的对象。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燕王就算再聪明,难道还能凭空变出千万条鱼苗不成?”
  杨本满这一次来,也是做足了准备,前些日子,他还特意向几个鱼贩打听了一下,长安城,甚至是整个关中的鱼市,到底是什么情况。
  说白了,就算是將关中上的鱼苗全部运到燕王府,也不可能供应一万多亩的稻田。
  在杨本满看来,虽然李想只把三成土地改成鱼塘,但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別说三成了,就算是一成,也弄不出这么多的鱼苗来。
  “前面有个农夫,我们去问问他是怎么回事。”
  何愤劳不想和杨本满起爭执,反正都已经到了,还是去看看情况比较好。
  “老农,可是打水去?”
  何愤满脸笑容的朝著旁边一名农民喊了一声。
  石初八看著站在自己面前的两个衣著不凡的人,微微一怔。
  不过,这个问题怎么这么蠢呢?
  这稻田旁明明有一条水渠,可以將水引到这里来,根本不需要打水,怎么会问我要不要打水?
  “不是的!”
  身为燕王府的佃户,石初八与王富贵、刘谨见过几次面,自然不会对普通的商贾官员有什么畏惧。
  为燕王府做事,还是挺让人放心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燕王府会帮他解决。
  只要不触犯律法,也不会担心被人欺负。
  周围的小吏也知道燕王府的佃户不是好惹的主。
  “提著水桶去田里,不是浇水还能干嘛?”
  何愤有些惊讶。
  “何兄,这稻田里的水太多了,又离渭水不远,他去打水做什么?”
  杨本满比何愤要懂农事得多,因为他家里有一大片茶园。
  茶园虽然跟稻田不一样,但也是农业。
  何愤的脸上闪过一丝红晕,不过他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继续问道:“那你为什么要背著一个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