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609章长孙无忌:我家產业要多元並进了
  “別墅?”
  刘谨初闻此名,神情中满是困惑。
  “对,就是那种独门独户的宅子。”
  “作坊城的第一批居所,面对的终究是城里的工匠,宅子若建得太大,多数人都买不起。”
  “可我们既然要建,就必须与眾不同,总不能学长安城里某些坊市,院落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看著就心烦。”
  李想继续阐述他的构想。
  “所以我打算建造一种新式宅院,將乾净的盥洗室作为每户的標配,甚至可以推广使用玻璃窗。”
  “另外,再给每家建一座地龙池,引地气生火,可供主人家烧水做饭,乃至夜间照明。这么一来,营造的费用自然低不了,所以宅子不能太大,连院子算在內,有个方圆数十丈的占地便足够了。”
  李想仿佛已经看到了作坊城內,一排排精致的宅院井然有序地铺开,心中不禁畅想,或许数年之后,这里会成为拱卫京师的一座新城,那番景象定然別有风味。
  “王爷。”刘谨听完,苦笑著说,“倘若真按您这般条件建造,即便每座宅院只有方圆数十丈,恐怕也不是寻常工匠能负担得起的。”
  燕王府的工匠薪俸已算优厚,可这又是盥洗室,又是玻璃窗,还要造什么地龙池,一听便知所费不貲,將来能有几人买得起?
  “刘谨,这首批雅居,本就不是给普通工匠准备的。”
  李想摆了摆手,“那些技艺达到四级以上的工匠,以及各处商铺的掌柜、管事们,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標。”
  显而易见,李想要建的这批宅院,虽占地不大,却是不折不扣的高端居所,当然,这与京城里那些动輒百亩的豪门府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王爷,恕属下直言,即便是四级工匠,要买下这样的宅子,只怕也会伤筋动骨。”刘谨依旧不看好,“除非我们不计成本,只为赚个名声,否则这造价是断然压不下去的。”
  在他看来,更稳妥的办法是先建一批简单的院子,低价卖出去,等作坊城的人气旺起来,再考虑营造这些昂贵的宅院。
  “卖东西,你何时见本王发过愁?”李想自信一笑,“只要我们的宅子品质过硬,我就有的是办法让人抢著要。你等著瞧,第一批买下宅子的人,將来只会庆幸自己下手快,捡了天大的便宜。”
  后世那些五八门的营销手段,李想隨便拿来一用,就足以让这几百套宅院变得炙手可热。
  “王爷既已成竹在胸,那属下便不多言了。”
  见李想心意已决,刘谨便不再爭辩。
  过往的经歷一再证明,每当王爷如此篤定时,最终的结果总会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他需要做的,唯有遵从与执行。
  “属下这便去协调建设局,准备开工事宜。”
  ……
  近些年来,大唐国运昌隆,百业兴旺,催生了无数发家致富的门路。
  长安城里的权贵世家,对这种时局变迁的感触尤为真切。
  但凡是拋得下身段,不以经商为末流贱业的人,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如此一来,將家財投向何处,便成了一门极深的学问。
  同样是一笔钱,投对了门路,一年下来就能翻上半番。
  可若是看走了眼,或许连一成的利都难以保证。
  放在往年,一成的年利足以让人称羡,可如今,世事最怕的便是一个“比”字。
  放眼整个长安城,哪家勛贵不是在这几年里富得流油?
  相较之下,长孙家这点进帐,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父亲,从今年头八个月的帐目来看,炼铁坊的进项已经占不到家族总进项的一半了,反倒是其他几项產业的增势迅猛。待到咱们家的红茶生意走上正轨,恐怕炼铁坊的占比,还要跌落到三成以下。”
  赵国公府內,长孙冲与长孙无忌父子二人正对著几册帐簿,商议著家族的机密要务。
  国库钱粮几何,並非秘闻。
  可一个世家的家底究竟多厚,却是讳莫如深之事。
  时下,没有哪个家族愿意將自家的財力公之於眾,长孙家亦是如此。
  这等核心的帐目,除了掌总的管事,便只有长孙无忌父子有资格过目。
  “咱们的炼铁之法,比之燕王府,终究是落后了一筹。”
  长孙无忌轻嘆一声,“说句实话,若非及时將重心转到打造铁器成品上,为父看那炼铁坊恐怕连维持盈利都难。”
  儘管长孙家今年的总收益仍在增长,可这立家之本的產业不振,终究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阴云。
  “父亲,上月孩儿去过炼铁坊,其实咱们的匠人也在精进,並非原地踏步。尤其是近来新建的炼钢高炉,一旦能顺利出钢,眼下的被动局面定能扭转。”
  燕王府的精钢为何能那般价廉物美?
  作为其最大的对手,长孙家自然是费尽心力派人打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几经周折,总算让他们窥得了一丝门径。
  沿著这条线索,长孙家的工匠们反覆试炼,终究摸索出一条用铁矿石直接炼钢的路子。
  虽说此法炼出的钢品质稍次,但终归是迈入了钢的门槛。
  只需稍加锻打提纯,便可成为真正的精钢,这让长孙家炼钢的耗费大为降低。
  “我们在进取,你又怎知那燕王府的李想会固步自封?单靠炼铁吃一辈子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不过冲儿,你能想到转投红茶,买下茶山,延请茶师,为父甚是欣慰。我们家的產业,是时候多元並进了。”
  或许连长孙无忌自己都未曾察觉,他受李想的影响已是与日俱增。
  就如“產业多元”这等新词,换做从前,他哪里听过?
  这些都是从《大唐日报》的文章里流传开来,潜移默化间,便成了人人都能接受的说法。
  这般情形,俯拾皆是。
  若真要清点大唐每年冒出的新词,怕是半数都与燕王府脱不开干係。
  “父亲所言极是,多元化乃是必然之选。只是咱们家看似家大业大,可手头能动用的活钱却不算充裕。孩儿以为,家中那些收益不佳的產业田庄,该出手时便要出手。旧的冗余不去,新的財源何来?”
  长孙冲意有所指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