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686章以减免赋税影响一地之兴衰
  武媚娘之前確实没想得这么深,经李想一点拨,才意识到被动应对的后果。
  “那可如何是好?”武媚娘追问道,“报纸已经传遍长安,人人都拿林家当做表率,不就是想让天下的富户豪门都慷慨解囊,多建学堂吗?”
  “您当初让骆宾王写这篇文章,是不是有些失算了?”
  她觉得李想此举,虽然推动了风气,却也给自己挖了个坑。
  “我们王府捐建多少学堂,並非关键。”
  李想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关键在於,如何让『捐资助学、修桥铺路』成为一种风尚,让天下商贾都乐在其中。”
  “我正准备上奏陛下,提议一项新政:凡商贾捐资用於兴办学堂、修建桥樑道路的款项,准许其以半数额度,抵扣应缴的商税。如此一来,何愁无人响应?”
  李想最初的想法是全额抵扣,但转念一想,那样恐怕会引来无数人钻空子,偽造帐目来逃税。
  如今只准抵扣一半,虽然仍不能完全杜绝有人虚报开销,但风险已大大降低。
  况且,隨著学习过算学的新式胥吏越来越多,查帐核算的能力也会提升,足以將弊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內。
  “用捐助来折抵一半的商税?这法子確实巧妙,等同於朝廷只了一半的钱,就建成了学堂、修好了路,可这美名却全落到了商贾头上,无形中也是抬高了他们的地位。”
  武媚娘心下盘算,李想这个法子虽解不了燕王府眼下的困局,但若论及他推行教化的本意,却是一剂良方。
  “这確是个妙计。各地豪绅向来有捐资办学、修桥铺路的风气,如今朝廷再予以税赋上的实惠,想必响应之人会更加踊跃。”
  顾芳芳出身世家,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以税赋优惠来引导行事,此法过去从未施於商贾。媚娘以为,此法不单单能用於鼓励捐资助学,更可引申至朝廷意欲扶持的百业之上。”
  “譬如说,朝廷若想在朔州一带广植,便可对朔州所有与相关的行当,酌情减免税收。”
  “长远来看,朝廷若要扶持某个边陲州府,只需颁布政令,言明前往该地开设工坊者,可享数年免税之利。”
  “如此一来,何愁无人前往?工坊兴盛,便能聚集人气,百姓安居乐业,边疆自然长治久安。”
  武媚娘这种举一反三的本事,非常人能及。
  或许正是这份天赋,才成就了她日后君临天下的传奇。
  “媚娘此言大善!旁的不提,广州、崖州等地,便可先行试用这税赋优惠之策,以观其效。”
  “还有幽州,那是我大唐征伐辽东的兵马粮草中转之地,若能將幽州经营得如同定襄一般繁盛,日后朝廷再对辽东用兵,便会从容许多。”
  国与国之爭,归根结底,拼的是国力。
  只要大唐的根基足够雄厚,无论由谁掛帅出征,胜算都已在握。
  “王爷,陛下可是要对高句丽用兵了?”
  武媚娘心思敏锐,从李想的话语中捕捉到了关键信息。
  高句丽,可以说是压在大唐君臣百姓心头的一块巨石。
  前隋杨广三度亲征,非但寸土未得,反而折损无数將士,遗留的俘虏反倒资敌,成了国人的奇耻大辱。
  因此,朝野上下都明白,征伐高句丽,只是早晚之事。
  “环顾宇內,於陛下而言,已无敌手。高句丽这根硬骨头,今年不啃,明年也得啃。”
  李想並未对她隱瞒。
  在他看来,征伐高句丽已是箭在弦上。
  此前李世民决意与新罗联手,便是动了心思。
  眼下万事俱备,所缺的,不过一个出兵的由头罢了。
  而这种东西,只要决心已下,俯拾即是。
  “此番出征,陛下莫不是要御驾亲征?”
  听闻此言,李想不禁深深地看了武媚娘一眼。
  这种深宫內帷之事,她竟也能洞察到?
  常人如何能想到这一层?
  不过,他倒是不必去猜。
  因为他,早已知晓答案。
  “自古天子,谁不渴望亲率六军,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纵然此举未必是上策,但这份荣耀,又有几人能抵挡?”
  “朝中虽未有定论,可一旦征伐高句丽的战鼓擂响,圣上亲征的机率,怕是十之八九。”
  “那岂不是意味著,国事將由太子殿下暂理?”武媚娘秀眉微蹙,眸中闪过一抹忧色。
  燕王府的处境,人尽皆知,既不亲近东宫,也未投靠魏王府。
  在这储君之爭的漩涡里,不选边站,本身就是一种原罪,意味著你同时被两方视为眼中钉。
  起初,李承乾与李泰或许还存著拉拢之心,尚能虚与委蛇。
  但时日一长,他们都已洞悉,燕王李想绝非甘居人下之辈,更不会成为他们的棋子。
  如此一来,一个不肯归附的强大亲王,便成了他们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多半如此,但此事尚远,不必急於一时。”对於征伐高句丽,李想显得气定神閒。
  他真正的底气,源於燕王府那张在高句丽经营了多年的情报大网。
  这张网或许未能尽窥其国全貌,却足以让他在战场上耳聪目明,绝不会陷入被动。
  更何况,通过暗中联络前隋遗民,他麾下的锦衣卫已能在高句丽境內秘密集结起一支千人规模的奇兵,足以在关键时刻,从敌人腹地发动致命一击。
  武媚娘话锋一转,將话题拉回了长安的诡譎风云:“殿下,东宫与魏府的明爭暗斗已近乎沸腾。”
  “近来魏王频获圣宠,赏赐流水般地进入魏王府。即便有御史上奏弹劾其生活奢靡,陛下非但不加申飭,反而赏赐更厚。”
  “如今满城风雨,皆言魏王殿下圣眷正浓,大位可期。”
  她不仅精於燕王府的產业经营,对朝局的洞察也同样敏锐。
  “世人所见,不过是浮於表面的浪罢了。本王倒不认为青雀能笑到最后。”
  李想淡然一笑,语气中透著强大的自信,“媚娘,你且安心。无论这朝堂如何风云变幻,本王自有万全之策。”
  这並非虚言,退一万步讲,即便中原事不可为,他在海外的倭国与蒲罗中等地也早已备下深厚根基,足以让他立於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