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后厨。
  一众大师傅,小师傅,帮厨,围在一个灶台附近。
  现在是酒楼的休息时间。
  这也就是到了国外,守着老外的规矩,下午会有固定休息。
  放到国内,只有部份大馆子才会有这种待遇。
  大部分小餐馆连带早饭一直卖到宵夜,恨不得连轴转不休息。
  因为店租是交24小时的,感觉少用一小时就亏了。
  这种行为,究竟算是“吃苦勤劳”,还是“过度压榨”,不好说。
  但按照古话讲,开馆子算是“勤行”,得勤快。
  无论后厨师傅还是前头跑堂,都得勤快。
  早几年郭奇林常用自己长大了想当厨子来搪塞自己老爹。
  因为郭老师总旁敲侧击的问他长大了想做什么。
  郭少爷也不傻,我都答过了,你却还总问。
  不就是想让我说出你心里的答案嘛。
  那时他是个小胖子,就说长大想当厨子,自己炒菜自己吃。
  算是打小就悟到了“厨子不偷,五谷不收”的道理。
  郭老师一听,以为他童言无忌,小孩子会这么想也合理。
  其实张远早看出来了,郭少爷聪明着呢,心里都明白。
  有时候,小孩子比大人清楚,甚至还会逗大人。
  因为这行苦,累,远超外人所知。
  没干过是真不知道。
  你在前头催菜,着急吃,觉得师傅怠慢。
  其实后厨一到饭点,那都跟打仗一样!
  从切到配,从炒到装,厨房里的人恨不得自己三头六臂,会影分身。
  个个走路带风,一旦互相交错时,还转的跟要跳芭蕾舞似得。
  而且这还是顶着油烟,高分贝噪音,以及超过40度的常温情况下在进行如此剧烈的工作。
  因为辛苦,工作环境恶劣。
  所以当饭馆见到史泰龙来,说要借贵宝地拍戏,他们很顺畅的答应。
  但又说这里有位年轻演员,要学厨艺拍戏用,他们也同意。
  装个样子嘛。
  可当张远说自己要学真的,不是装样子的时候,他们就不太认可了。
  尤其是有人认出了他,知道他在国内还名气不小的时候,就更不认可了。
  当明星多舒服啊,爽的一批。
  哪儿愿意真学厨。
  其实他们想多了,当明星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爽。
  因为有多爽他们根本想象不到。
  后厨的大师傅,也就是总厨,是从广州酒家出来的。
  很多外国中餐馆都会从国内挖师傅,并许诺较高的收益,甚至给一定股份。
  不过总厨很难挖,一般挖的都是二厨。
  到了国外,这些二厨就能升级成大厨。
  广州酒家也是老馆子了,35年创始,后来成了国企,又做集团上市。
  09年刚好改成了集团。
  这位大师傅一谈起这事,有些唏嘘。
  因为不少老同事都在改制集团时捞了好处,去各地分部当老大。
  这么算了自己在国外混了那么多年,其实也没比国内那帮老兄弟好很多。
  就多了张北美绿卡。
  当年他出来时,多少同事羡慕的紧,都想让他带着一块,大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但大厨千算万算,没算到国内发展那么快。
  那些老朋友只是随大流,便赶上了自己。
  其实很多“润人”都有相同感触。
  我tm砸锅卖铁出来了,你现在却告诉我国内起来了?
  不说好要崩溃吗?
  这就恼羞成怒,愈发的憎恨国内。
  大厨不可能亲自教张远,本想找手下的徒弟教他。
  可张远不乐意,徒弟不经薅啊!
  最后还是找来了二厨学徒。
  这会儿学了两三天的功夫,到了“验收”时刻。
  一位头顶稀疏,戴眼镜的老师傅居中,周边围着的都是手下人。
  居中这位就是广州酒家出来的,说粤语,骂人也用粤语,还经常会哼几句粤剧。
  正眯着眼睛,看向灶台前的张远。
  这里的灶台,就是传说中的“行星发动机”,也就是鼓风灶,火力极旺。
  需要不断流水降温才能保证正常使用。
  灶台火力控制靠下方的几个扳手,厨师们做菜时双手都有活,所以得靠腿或者膝盖来推动。
  光操作这灶台就得学一阵。
  张远点火,穿上围裙,带上防掉发的帽子,又搓了搓手,便开始操作。
  “咦,他要搞干炒牛河啊?”一位三厨看他夹河粉和牛肉,便说道:“那是下等货啊。”
  大厨却一抬手:“厨房有两样最考师傅。”
  “一样是干炒牛河,一样是咕咾肉。”
  “干炒牛河难就难在讲究火候,油太多了就会太油腻,油少了又会发粘。”
  “牛肉要用滚油爆到六成熟,原汁就会留在牛肉里面。”
  “再回锅和河粉一起多加两分熟,就会香,滑,嫩。”
  “当牛河上桌的时候,一夹起来碟子上不能有多余的油,这样才叫干身!”
  大厨边说,就见到张远在灶台前利索的双手翻飞。
  一手让牛肉扔进油锅煸炒,另一手往锅中河粉加入酱油和其他调料。
  转身取过大漏勺,将牛肉从油锅中滤出后,一翻炒勺便扔进了河粉中。
  紧接着大铁锅上下翻飞,碳水,蛋白质一同在火的艺术下加工成型。
  最后利索的一抬锅,转身将经过烈火烹调的食物放到盘中。
  香气四溢。
  面香,肉香,酱油香,还有一股满满的锅气味。
  可这还没完,张远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小瓶子,往正冒热气的牛河上连喷了几下。
  又去过点灶台用的火枪。
  吧嗒,吧嗒,吧嗒……轰!
  连点几下后,烈焰升腾!
  “这叫脆皮干炒牛河。”张远摆出了pose来,指向自己的出餐。
  “嘶……”大厨一皱眉。
  二厨则抬起鼻子闻了闻,又探头上去。
  “咦,怎么除了面香,肉香外,还有一股特别的味道?”
  张远一挥手,火焰熄灭,牛河上又多了一层轻微的小焦边。
  “欧师傅,这是什么味道?”三厨问向大厨。
  “你自己尝尝看不就知道了。”
  三厨拿起筷子,夹了一筷,放入口中。
  没嚼几下便瞪大双目。
  “他加了……”
  “是打火机,没错,是打火机油……呕!”
  张远:为了火焰的效果好一些嘛。
  三厨吐了后,转头用哀怨的眼神看向大厨。
  大厨:你猜我为什么让你吃,而我自己没吃?
  因为我知道这是有问题滴!
  “丹丹,都拍下了吗?”
  “没问题,张远哥。”助理拿着dv,保镖则拿着照相机。
  一会儿还得发微博呢。
  【为了拍摄工作,学习厨艺】
  内容他都想好了。
  大厨欧师傅推了推眼镜,沉稳的说到:“既然干炒牛河都做了,咕咾肉会不会啊?”
  “刘师傅教了我一次,我大概记得。”
  “那来吧。”大厨抬了抬下巴。
  张远点头,继续操作。
  咕咾肉分好几种,有用排骨的,因为这菜其实是从醋排骨改良过来的。
  生炒排骨也和这种做法类似。
  还有后来更常见的,用猪排肉,猪颈肉排粉聚团,炸好后炒制。
  再切肉太费功夫,张远便打过一份已经切好的小排来。
  “咕咾肉最重要的是甜酸汁不能抢过肉味。”大厨对身边人说到。
  “哎?”刚吐完的三厨抬眼一望。
  发现张远先炸排骨,再上淀粉。
  “他是不是忘了上淀粉,再后补啊?”
  “不!”大厨一抬手:“他这么做,是怕淀粉抢了肉味。”
  二次过油,加青红椒,菠萝等配菜一块炒制。
  后加调好的酸甜汁猛火翻炒。
  最后加浆出锅。
  接过冰块过冷,咕咾肉外部包裹的浆很快降温硬化。
  但这还没完!
  张远又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瓶来。
  鼓捣几下后,才上桌出餐,放到人前。
  “哇,好靓啊!”
  众人看着鲜红可口的排骨,外部却包裹着一层晶莹剔透的浆脆壳,效果就像是在一粒千年寒冰中封存了一块排骨。
  在厨房顶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如水晶,如钻石。
  “我怎么感觉比欧师傅做的还靓?”一位后排学徒小声嘀咕道。
  “来个人尝尝。”欧师傅发话。
  二厨三厨立马把刚才说话那位学徒从后边拽了出来。
  得罪了大厨还想跑?
  厨房重地,不是一群人,而是一群狼!
  厨师脾气都大,野的很。
  后厨本来就吵,火气又大,骂街声常年不绝于耳。
  而且厨师行与曲艺行一样,是现如今依旧保持着传统师徒形式的行当。
  师傅教训起人时,那真是和训孙子没两样。
  小徒弟被俩凶神恶煞的师傅压着,拿起了筷子。
  颤颤巍巍的夹了一份,放入口中。
  周围人就听到嘎嘣一声。
  “那么脆啊?”刚吐完的三厨大惊失色。
  听这声就了不得!
  “呜……”吃的这位也瞪大了眼睛。
  “这……他,他加了。”
  “他加了环氧树脂!”
  呸呸呸……,这就吐出排骨来。
  顺带还吐出半颗后槽牙。
  刚才那声不是排骨脆,是一口下去牙崩了。
  废话,不用环氧树脂,哪来这么透明,像冰块的效果。
  二厨和三厨朝着大厨欧师傅竖起大拇指。
  姜还是老的辣,果然不能自己尝菜。
  “拍好了吗?”张远又问。
  助理和保镖抬手比出ok。
  拍照片和视频,与拍戏无异。
  观众又吃不到,闻不到,只能看到。
  所以做漂亮就好。
  我用火机油和环氧树脂有什么毛病?
  拍电影就是这样的。
  就像九转大肠,没有曹珂凡的表情,观众哪能知道这东西有多难吃?
  所以千万别信广告和电影中的美食,那都是假的,根本不能吃。
  就像很多荧幕美人,卸了妆你再看看?
  就算是真的美,很多女星的脾气也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
  所以就想美食电影一样,停留在观看上便好。
  张远所谓的学厨,当然有好好学。
  但重要的是效果,像不像三分样。
  好不好吃,也没让你们吃。
  欧师傅也没在乎他搞的小动作。
  反而上前和他聊天。
  因为大厨发现,明明才几天时间,味道不讲,其余用火,用刀,煎炒烹炸都有模有样。
  之前徒弟就和他说,来的这位学习能力极强。
  请自己抽根烟的功夫,刀工就进步了不少。
  现场一看果然如此。
  所以做完牛河,才又叫他做咕咾肉。
  就是想看看。
  学这么快,拍戏可惜了。
  学厨给我当徒弟多好。
  聊着聊着,张远还真愿意给他当学生。
  不拜师的那种。
  大厨也觉得合适,便亲自上手教了他几道。
  张远除了挑最好的薅,拍戏能用外。
  厨艺这东西还有一个好处,能泡妞。
  做菜好吃,对部分女人很有杀伤力。
  以前嫁闺女,还有专找厨子的,因为饿不着。
  市面上馋嘴大姑娘可不少,会做饭可有用了。
  不光馋嘴的好用,对付热爱生活,喜好烟火气的女生也有特攻。
  这就延伸出另一个问题,观众也喜欢会做饭的。
  要不黄雷老师“塌房”前,为啥那么火。
  既然好处多多,又不用自己钱,卖的还是史泰龙的面子,自己一点不吃亏,当然好啦。
  次日剧组就到地方,准备拍摄。
  牛河与咕咾肉就不用拍了,只需拍几个他颠锅的镜头,显得他会便好。
  【即使只有一秒镜头,也要全力以赴】
  张远又写好了微博内容。
  他拍夜戏,其余演员都收工了,便跟着剧组一块来吃饭。
  张远先与这帮人再次打过招呼。
  他其中与一位用力握了握手。
  “很高兴见到你。”
  “我是你的影迷。”张远格外客气的同这位问好。
  这位就是他此行的目标之一。
  刚刚获得金球奖不久的影帝,米基·洛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