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985章 元祐革新(3)
  第985章 元祐革新(3)
  “皇帝陛下御殿!”
  伴随着门口的宣礼声,静室中的大臣们纷纷起身。
  然后,他们就都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少年身影,从另一侧的回廊中走入静室。
  “臣等恭迎陛下御殿!”众人纷纷躬身行礼:“且祝陛下圣躬万福!”
  少年官家,走入御座,坐了下来:“诸位爱卿免礼,请坐!”
  “诺!”
  群臣各自落座下来。
  便只听着官家道:“我今日召诸位臣工来此,乃为会商今年科举考题一事!”
  众人纷纷拱手:“臣等谨闻德音!”
  “今科场用经义取士,乃是祖宗之夙愿,也是天下士人之心生,更是皇考之法,我无意在此事上动摇!”官家一开口,便是开明宗义的说道。
  “陛下仁孝,实乃天下之幸!”群臣齐声恭维着。
  赵煦听着大臣们的恭维声,只是抿了抿嘴唇。
  说老实话,如今的他,对于臣子们的恭维,已经不感冒了。
  实在是他在现代,恭维别人的时候,通常都是嘴上笑嘻嘻,心里mmp。
  于是,只当没听见群臣的恭维声,说道:“只是……今之科场取士,还是有些细节上的问题和弊病存在的!”
  “我今日召集诸位臣工,就是想要商议一下,尽量避开科场之弊,为国家选拔出真正可堪社稷,能牧民治民的贤良人材!”
  赵煦在‘人材’这个词上,格外用力的强调了一下。
  他可是受过现代市场经济熏陶的!
  市场经济,不养闲汉!
  市场经济,要求效率最大化!
  赵煦在现代,见过的老板们,都是恨不得把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的。
  除非是那些能给老板创造出巨大价值的员工。
  其他人,一律视为牛马耗材。
  于是,当赵煦从现代回到这中古的大宋,看到他的大宋王朝的士大夫们。
  这些家伙吃着他的俸禄,享受着他所提供的丰厚福利待遇和极高的社会地位,整日不是躺平摸鱼,就是在官署里与人唱和,在勾栏里狎妓。
  甚至与地方形势户勾结(北宋形势户不止是地主豪强,还有大作坊主和矿主),挖他这个皇帝的墙角。
  他是浑身难受啊!
  这能忍吗?
  忍不了啊!
  当臣子的不卷起来,赵官家怎么在年底的时候,给自己多纳几个妃嫔?多生几个皇子?多造几个奇观?
  可,想要臣子卷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得。
  卷?
  那也是要有经济基础和制度鼓励的。
  不信,你叫非洲黑叔叔卷个看看?
  正如现代的企业,想要牛马卷起来。
  就得给牛马一个预期,一个榜样。
  不然……
  打工仔天天996,月薪不过万,老板却是小三小四小五忙不停,别墅豪车年年买。
  哪个打工仔肯卷?
  定是摸鱼摸到死!
  大宋这里也是一般。
  赵官家倘若光是嘴上让士大夫们卷起来。
  但实际依然是底层的选人牛马,十几二十年不得改官。
  而宰执勋贵家的衙内,喝着小酒唱着歌搂着小娘子,三五年就集齐举状,轻轻松松变成京官。
  哪个傻瓜肯卷?
  只是,这改官任官磨勘体系,实在过于复杂、繁琐。
  而且,已经成为了大宋迭屋架床的翔山代码的一部分。
  赵煦一时半会,还真不好动。
  因为贸然去动,可能会是灾难性的!
  搞不好大宋的这坨超级翔山,直接自爆给他看!
  后果很可能是——即使不把他炸死,最起码也能喷他一身翔,叫他一辈子都臭气熏天!
  没有办法,只能手动微操,尽可能的把那些他在上上辈子记得的能吏干将,以及在现代史书上知道的贤能大臣给提拔起来。
  于是,他现阶段,能动手脚的地方,也就剩下科举了。
  先用科举,补充一批能卷、有意愿卷的人材到系统内。
  让大宋这台嘎吱作响的老旧机器,能够稍微的恢复一些活力,拥有一些余裕的空间。
  这样想着,赵煦就坚定的看着群臣,继续说道:“所以,我今日召集诸位臣工,便是想请诸位,对当今科举取士,所存在的弊端,畅所欲言!”
  “一如,当年范文正公!”
  <iframe class=“game-frame“ scrolling=“false“ src=“https:///game/gameads.html?count=5&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iframe>
  “还请诸位,务必无所隐瞒,与我详述如今科举考试选材之弊!”
  改科举以诗赋取士变为经义取士,始自范仲淹发动的庆历新政。
  且是写在庆历新政的纲领性文件——范仲淹上书仁庙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之中的。
  庆历新政的失败,也多少与此有关——庆历四年,朝廷颁布了科举新规,废除科举考试之中的贴经与墨义两场。
  同时,调整了科举考试的侧重点。
  将诗赋的重要性,降到了最低——当年的科举,先考策文,再考论文,最后才是诗赋。
  且是逐场淘汰,最后从三场考试中综合评价,取成绩最好的士子录取。
  在这种制度下,诗赋的地位其实已经可有可无。
  要不是庆历新政,同时动了官僚集团、勋贵宗室外戚的蛋糕,导致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凶猛反扑。
  连仁庙都不敢再支持下去。
  不然,早在熙宁之前,诗赋取士就已成为了历史。
  即使如此,庆历新政和随后发动的庆历兴学运动/古文复兴运动。
  还是给诗赋取士,敲响了丧钟。
  如今,更是成为了赵煦要继续改革、变动科举考试程序的合法性来源。
  庆历新政,在今天,已是新旧两党共同的神主牌。
  大家都说要高举庆历新政的精神,让大宋中兴。
  群臣听完赵煦的话,相互看了看。
  右相蒲宗孟就率先开口了:“臣谨遵德音,谨奏以科场取士之弊……”
  作为一个被士林舆论,普遍认为‘毫无学者之正义’、‘尽失士人风骨’。
  早就被打入了佞臣、小人名单的宰相。
  蒲宗孟自拜相以来,他的为相策略,就是一个字:舔!
  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切条件的舔官家。
  事实也证明了,舔狗舔到最后,确实是应有尽有!
  这不,在去年的府界胥吏弊案中,他就得到了最大的好处。
  到得如今,已俨然有着开派宗师的趋势——一篇《涓涓细流,可以济沧海》。
  至今依然是汴京富贵人家交口称赞,天下形势户们拥戴、传颂的雄文。
  于是,蒲宗孟的名声在这些群体中,一改过去的狼狈。
  已经差不多能比肩已故的司马温公了。
  被人称作是‘社稷良心’、‘国家一面赤帜’。
  当然,也少不得杂音。
  譬如说,当朝的集英殿说书程颐,就一直是蒲宗孟最大的批评者。
  针对蒲宗孟发明的涓滴经济学。
  程颐和他的学生,几乎是无日不批,无日不鞭。
  蒲宗孟由是取代了邓绾、吕嘉问,成为了程颐嘴里的‘佞臣’,而且还是‘祸国害民无出其右者’。
  但蒲宗孟对此表示:请用力鞭笞我吧!正叔!
  他已经习惯了挨骂、被喷。
  要是哪天没有人骂他了,蒲宗孟甚至会检讨自己——是不是最近,没有认真学习贯彻官家的德音指挥,以至于都没有人来骂吾!
  应该反省啊!
  自然的,这样的蒲宗孟,几乎把他的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学习赵煦的圣旨、口谕、手诏之中。
  他是日夜揣摩,认真观察。
  有时候半夜起来,他都在想——官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没办法!
  如今的蒲宗孟是前有狼(蔡确),后有虎(章惇)。
  而他又实在是太想进步了!
  尤其是他亲眼目睹了,韩绛所享受到的超高规格的致仕礼遇后,进步之心更加浓烈。
  此刻,他大着胆子,开始将自己在过去这些日子的揣摩和猜测,付诸实际行动。
  “祖宗以来,科场之试,乃奉以‘非圣之书,自委弃于世’之宗旨,于是明行制令,大立程序,使科场命题考试,不出典籍之外,至多参以正史而已!”
  “无论旧之诗赋取士,还是今之经义取士,大率如此!”
  “此张文节公(张知白)所谓:诸子之书,必辅于经而合于道,过此则并斥之!”
  “此虽使士大夫皆责治道之大体,却也有些许瑕疵……”
  “譬如……士人从此不涉他物,不知天文地理,历代得失,而只识圣人之经义……”
  “更有那等死读书之人,愚昧顽固,只守圣人之教,而无权变之机……”
  “臣惶恐,愚以为此非国家取材选贤,长治久安之策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