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清话事人 > 第654章 为铜浇铁铸的帝国绝对国防圈,敲下
  九州岛最南端。
  鹿儿岛吴国租界,于半个月前就进入了战备状态~
  士兵和武装侨民轮流守卫城墙,炮口毫不掩饰地对准附近的町城。
  租界内,前来开会的萨摩藩主岛津重豪后背冷汗一层又一层,好在参加的不是鸿门宴。
  一名租界委员微笑道:
  “藩主请放心,帝国不会亏待朋友。”
  “萨摩依旧是您的萨摩,我们无意染指。此次特别军事行动只针对蟠踞本州岛的德川幕府以及他的狗崽子们。”
  岛津起身,再三表示忠诚。
  ……
  江户湾炮台。
  一名幕府武士突然扭头望着南边,惊呼:“敌袭,敌袭!”
  远处天际线出现了许多烟柱。
  吴国的蒸汽战舰隐蔽性很差,航行时黑烟冲天,但相比战前,整体性能已然提升了许多,尤其是动力传动装置。
  半个时辰后,
  吴军舰队逼近江户湾。
  双方一言不合,直接开战。
  德川幕府虽然没有对外的侵略性,但是有很强的护食倾向,幕府上下对吴国敬而远之。
  这也是吴廷决定除掉他的关键因素。
  ……
  炮弹落下,海面腾起根根水柱。
  可怜江户湾的老式前膛炮威力实在有限,威胁有限。
  摸清楚虚实后,吴军舰队以 5艘火箭弹蒸汽战舰为先导,从死角抵近海湾,施放了 600多枚火箭弹。
  之后,舰队全部压上。
  陆海对炮!
  高射速后膛炮一轮轮发射苦味酸炮弹,效果卓然。
  仅仅 2刻钟,江户湾炮台燃起雄雄大火,火药库接连殉爆。
  ……
  西征欧陆已经证明,苦味酸炸药填充的炮弹威力很大,爆炸剧烈,火焰更是一绝。
  就连海军这种保守军种看了都眼馋,都忍不住尝试装备了几条战舰。
  江户湾门户大开。
  吴军战舰长驱直入,从容击毁湾内一切船只,炮击岸边村寨。
  傍晚,德川幕府拒绝投降。
  深夜~
  停泊在湾区中心的吴军舰队突然起锚,靠近岸边,对实行了灯火管制、黑漆漆的江户城发射了 400枚重型燃烧火箭弹。
  时隔多年,江户 9成以上的房屋仍然是是纯木屋。
  江户在燃烧!
  吴军在欢笑!
  ……
  次日午时,从崇明岛出发的运兵船队终于赶到,靠岸卸下步兵。
  下午~
  德川幕府纠集残兵 8000余妄图拦截。
  一方是古典武士,牛角盔、红漆甲胄、外罩阵羽织、腰挎一长一短两把刀、背负竹弓、羽箭。
  武士背后插旗,还有滑稽的矮脚骑兵压阵。
  另一方身着统一的土黄色粗布军服,手持燧发枪、线列阵里夹杂着步兵炮。
  两边都是扶桑人,此刻却形同仇寇。
  没有漫骂,没有煽情。
  一阵微风吹过~
  德川家治拔刀,怒吼:
  “踏踏卡以~”
  忠诚的家老快速挥舞旗帜,武士们齐刷刷呐喊一声开始冲锋。
  ……
  另一方微微骚动。
  吴军军官高呼:“开炮!”
  队列里的 5门 75步兵炮瞬间喷出白烟,开弹呼啸飞出,落地后旋即炸开。
  正在冲锋的武士阵型瞬间出现了巨大的空缺。
  其余人丝毫不畏,依旧埋头冲锋。
  步兵炮轰击 3轮后。
  军官高呼:
  “前排蹲,后排站。”
  “预备~”
  “放!”
  ……
  武士锋线为之一滞,前排齐刷刷倒下。
  一名月代头武士高呼:
  “板载。”
  喊罢带头猛冲,其余人跟着他继续冲。
  对面又是一排白烟腾起。
  铅弹是炙热的,武士的心也是炙热的。
  可这射速也太快了。
  死亡的恐惧笼罩了武士的心,有人开始退后,显然忘记了武士本心。
  ……
  少数人冲到了线列步兵阵前,武士刀和刺刀金铁交鸣。
  吴军的步兵炮持续发威,好似死神的镰刀。
  德川家治额头冒汗,他扭头看了眼忠心的家老,家老点点头,又摸出一面旗帜开始急速挥舞。
  侧翼,
  骑兵出动了。
  人矮,马更小,妥妥的骑着狗的猴子既视感。
  为了配合骑兵,幕府还出动了一批无甲单刀浪人和弓箭手。
  ……
  相比数年前的畏葸农夫,如今的仆从军心态已大不相同,他们是一群从欧亚战争里走出来,装备着世上最先进的火器的精锐炮灰。
  岂是寒酸浪人武士可比拟的?
  枪炮不绝,持续厮杀。
  即使有扶桑骑兵侥幸突入,也很快被周围的刺刀合力捅杀坠马。
  德川家治惊恐的发现,眼前这仗根本没法打下去了,比当初丰臣秀吉征讨高丽时被大明铁骑碾压的战况还要恐怖 10倍。
  2里半外。
  吴军炮兵推行一门 88炮,通过炮瞄仪计算后,炮长一拉炮绳,炮车猛地往后一退。
  轰~
  一发开弹打在了德川的大纛旗附近。
  ……
  德川家治重伤,幕府军队全线溃败。
  仆从军打出了诛杀国贼的旗号,一路破城,高歌猛进。
  在归国前,吴廷提前给他们灌输了许多思想。
  例如:
  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武力消灭大名和藩主以后,每个人每天都能吃上一小碗白米饭。
  杀掉大名、小民、地主后,把他们的田地分给周边百姓,史称——“农田均分制”。
  ……
  本州岛挺大,占据了此时扶桑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随着更多仆从军归乡登陆,“农田均分制”的雪球越滚越大,德川幕府土崩瓦解,麾下各大名纷纷被击毙。
  仆从军士兵也终于找到了当英雄的感觉,他们雄赳赳地踏过田埂,从那些畏缩、寒酸的同胞面前经过。
  皮靴、布制服、武装带、火枪、刺刀,还有堪比大名待遇的伙食。
  路过家乡时,军官们会通情达理地默许士兵顺道回家一趟,枪毙几个家乡的仇人,宣扬一下吴皇的恩情。
  把军饷留给家里。
  然后,继续上路。
  谁不爱这衣锦还乡的感觉呢。
  骄傲啊。
  帝国仆从军~
  ……
  任务结束后,吴军就不打算再养着这些仆从军了。
  陆军部一纸军令,数十万仆从军解甲归田,如需保留个人武器,可个人钱赎买。
  不贵,售价仅仅 5个银币。
  大部分人还是舍不得这个冤枉钱,选择上交。
  他们带着赏赐的金银归乡,成为乡间大户。
  吴廷还给了仆从军士兵一项额外恩情——每人享有 20亩终生免税桑田配额。
  种桑树,缫丝养蚕。
  生丝的利可比稻谷高多了。
  无数仆从军在离开军营之前,跪地流泪高呼:
  “高闹黑卡,板载。”
  ……
  如此规模的均田工作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过程必定是粗糙的,结果也是不能细究的。
  仆从军从尸山血海的欧陆战场撤下来,习惯用刺刀解决问题。
  在分田过程中,许多的无辜扶桑人被处决。
  但是,
  确实有很大很大数量的扶桑穷困百姓在一夜之间得到了土地,这些人对于吴皇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
  再加上解甲归田散布在各地的忠诚群体。
  吴皇对本州岛的羁縻统治牢不可破。
  ……
  当大批高丽仆从军扛着枪从东北入境时,高丽国王李祘一瞬间做出了人生最正确的决定。
  献上密信,表态拥护吴皇的一切旨意。
  没 2个月,
  仆从军在景福宫前枪毙两班文武老爷 300余人,将家眷数千人流放西伯利亚于吴国流放囚犯为奴。
  李祘依旧是高丽国王,只不过类似文明时代的国王,荣誉地位高于实际。
  吴皇室还为俩国定下了国王年金制度和王室专属土地。
  李祘每年的供养标准是之前的 10倍,还重修了景福宫,亭台楼阁、奢侈豪华。
  相比之前的景福宫,简直云泥之别。
  ……
  李郁看似疯狂,实则清醒:
  君主不杀君主。
  不但不能杀,自己还要把这些保护国的王室好生供养起来作为吉祥物。
  这里面的缘由很微妙,不宜赘述。
  总之,
  一句话概括周边变化:
  吴国物理清除了扶桑、高丽两国的官绅阶层,解散了各级官府,留下了有名无实的王室和数千万刚刚获得土地的百姓。
  ……
  两国君主默默接受并谢恩,一来确实反抗不过,二来现在的日子还不错。
  吃穿用度、衣食住行,比以前上升了若干个档次。
  想通了,如今的虚君生活也挺好。
  锦衣玉食,挥霍无度,不必担心受怕。
  俩国的结构是:国王——民众,处于中间的贵族、官吏、军队或被清除或被勒令解散。
  防务由吴军接手。
  ……
  李郁甚至不打算向高丽人和扶桑人征税,因为征税成本太高了,不划算。
  他决定采取了更先进的间接征收赋税的办法——严格控制布、铁器的源头。
  禁止扶桑、高丽民间私自种植、桑、麻等一切纺织原料作物。
  禁止扶桑、高丽民间私自冶铁、织布。
  违令者全家流放西伯利亚!
  规划两个纯粹的小国寡民、无军队无官府、桃源式的农业王国。
  ……
  高丽、扶桑百姓沉浸在拥有土地的快乐当中不能自拔。
  以后,田里种出来的粮食都归自己,官府一斤都不收~
  简直太美妙了。
  百姓们一致认为吴皇之圣明贤德,虽尧舜禹再世也不可比。
  到了收获季,农夫们望着自家仓里满满的稻谷,恨不得一天对西边磕三次头。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玉皇大帝,站在南天门往底下人间,这么定睛一看。
  嚯~
  扶桑国和高丽国上空,无数白色的云朵隐约组成了两个字:
  忠!诚!
  到了这一步,帝国的绝对国防圈才算是完美的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
  慢慢的,两国百姓发现那些漂洋过海而来的上国南方商人真踏马黑心。
  布卖的超贵,农具也不便宜。
  但没办法,人总不能不穿衣裳吧?
  只能省着点买!
  这些黑心商人不接受以物易物,只收现钱。
  没办法,农夫们只能把稻谷送去吴国商人开设的米铺里换成现钱,一斤稻谷才卖区区 2文钱,廉价的令人发指。
  但是,
  商人们的解释合情合理。
  “米多,米贱。”
  “老乡,你们回去看看,现在谁家没田?谁家没粮?”
  ……
  实际上不止是高丽、扶桑,整个南洋地区的米价都在下跌,最高区域不过 5文一斤。
  吴国境内米价最高的西北地区,一斤大米售价也不过 8文。
  除了粮食,帝国境内的铁器、布、的价格也在下跌。
  但是,人工价格却一直在上涨。
  人工上涨的趋势是从江南地区开始的。
  以马鞍山重工为例, 10年前,杂役工每月工钱 2个银币,现在是 6个银币。
  民间织厂普通女工, 10年前每月工钱是 3个银币,现在是 5个银币。
  很明显,有人在背后刻意推动。
  ……
  帝国的上层人士对此沉默不语,他们知道是陛下在幕后推动。
  松江府特别监狱。
  四大盐商已经集齐了其中两位。
  建筑顶楼露台,视野开阔,可远眺黄浦江~
  黄总商、苏总商对面而坐,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老黄,你胖了,气色好多了。”
  “是啊,进来 1年了。每天吃的好睡的好,天天散步,又不能娶妾,气色能不好吗?”
  苏总商噗嗤笑了。
  黄总商幽怨的瞥了他一眼:
  “老苏,你咋进来了?”
  “我犯了点小事,咳咳, 6个月,不长不短。老黄,你这个月该出狱了吧?”
  “是啊。”
  ……
  俩人颇觉滑稽,陡然陷入了沉默。
  喝茶~
  喝茶~
  苏总商忍不住打破沉默,低声问道:“老黄,朝廷在扶桑、高丽分地,背后有什么深意吗?”
  “有啊。”
  “讲讲?”
  “陛下这是给咱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市场,以前把宝全押在欧陆市场不保险,以后就不一样了,扶桑和高丽都是帝国的独家市场,咱卖什么,他们就得买什么。”
  “都是些穷鬼,能顶用吗?”
  “老苏,你还真别小看他们。他们现在不是穷鬼了,他们有土地了,他们现在真真的能买得起东西。”
  苏总商思索片刻,眉开眼笑。
  “陛下这招高啊。”
  “何止是高明,陛下是古往今来第一圣明。”
  ……
  正说着,典狱长来了。
  脸色略带遗憾~
  “黄先生,你进来坐牢时预存的银票没用光,剩下了三万五千两百一十九两。还有几天你就出去了,本官给你兑成四海金融的银票吧?”
  黄总商立马起身,笑嘻嘻:
  “不必不必,都捐了吧。”
  “这,这不好吧?”
  “不不不,为帝国的廉价成药项目做点贡献,就当是积阴德了。大人,您可一定要成全我~”
  典狱长点点头。
  “那本官就代那些病人,感谢黄先生的慷慨。”
  “应该的,应该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