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英伦文豪 > 第298章 儿童文学
  谣言被攻破,
  学生们又能冷静下来思考陆时的话了。
  现场变得极安静。
  陆时环视一圈,说道:“我刚才就提到,今天的主题是世俗认知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冲突。就比如《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思特里克兰德,他并不讨喜。”
  何止不讨喜,
  很多人读完,甚至觉得有些恶心。
  作为从事金融业的富裕中产,思特里克兰德家庭美满,
  谁能想到他忽然离家出走,仅是为了追求四十多岁才开始的梦想——
  绘画。
  但现实残酷,
  他在巴黎卖不出一幅画,贫病交加、险些丧命,最终靠施特略夫的资助才渡过难关,
  离谱的是,施特略夫不仅资助了金钱、还资助了老婆。
  但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彻头彻尾的人渣,裤子一提,继续追求艺术,最后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娶了当地土著女人。
  他继续画画,还染上了麻风病,
  病死前,他完成巨型壁画,又留下遗言让人在死后焚毁画满壁画的房子。
  陆时问道:“有多少人不喜欢主角?请举一下手。”
  现场沉默了几秒,
  随后,学生们缓缓地举起手,
  大致占现场的七成。
  众人没想到地,陆时自己也举起了手。
  礼堂内一片窃窃私语。
  作家不喜欢自己笔下的角色,还是不太常见的。
  陆时又问:“又有多少人喜欢他呢?”
  这一次举手的是剩下的三成人。
  而陆时又举了起来。
  立即有学生说:“陆教授两次都举了手。看来,你对思特里克兰德的态度十分复杂。”
  陆时浅浅地叹气,
  “是的,非常复杂。一方面,我觉得思特里克兰德确实是个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另一方面,我又有些钦佩他对生活的态度。”
  学生们不由得陷入沉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还没有开始左转,不只是东亚,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仍强调责任感,
  大部分时候,人们在为了家人或是某个集体而活,
  这没什么不对。
  但人们的心中又有悸动,偶尔想要冲动地任性一下,
  人本主义思潮也随之涌动。
  前排的一名教授说:“陆教授,坦白讲,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像思特里克兰德那般执着于梦想的人,但真正能成为大画家的,又有几個?而且,就算是思特里克兰德,也是死后才成名的。”
  陆时点点头,
  他刚想承认对方说的,下面却有学生替他发言了,
  “教授,你没读懂这本书。”
  剑桥的学生也是勇,坚定地践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一原则。
  提问的教授并不着恼,
  他转过身来,
  “怎么说?”
  学生答:“世俗意义的成就,不该在讨论之列。”
  教授笑道:“可是,陆教授在中描述了思特里克兰德艺术上的成功。”
  学生仍然坚持,
  “但作为读者,我们绝不能将这种成功视为思特里克兰德做出抉择的动机。”
  争执不下,
  两人不由得对视。
  陆时说:“两位的争执,我引用中的原话来解答吧。中,‘我’在巴黎找到了思特里克兰德,之后发生了一段对话。”
  他清清嗓子,
  “
  我质问他:‘假如你怎么折腾都是三流画家,你还值得放弃一切重新开始吗?’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这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回答。
  ”
  教授若有所思。
  他明白了,
  对思特里克兰德来说,成功与否并不重要,
  之所以选择画画,是因为他必须画,心底的冲动告诉他:
  “不画画,毋宁死!”
  陆时进一步提示道:“中,还有一个与主线无关的人物,那个名叫亚伯拉罕的医生,各位还记得吗?”
  亚伯拉罕成为主治医生后风头无两,
  但他急流勇退,辞去了职务,跑到小城市度过平凡的一生。
  而亚伯拉罕的继任者,哪怕能力远远不如他,仍借此空档平步青云,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陆时说:“剧情已然过半,为什么还要写一个无关主线的亚伯拉罕呢?原因就在于,中的思特里克兰德的艺术成就太高,会让读者认定他是为了成功才选择的绘画。”
  众人了然,
  写亚伯拉罕,就是为了说明,不成功,也不一定代表生活没有意义。
  教授好奇问道:“所以,你才安排了那个剧情,让思特里克兰德将杰作付之一炬。因为,他不需要外界认可来作为成功的标准。”
  陆时摊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思特里克兰德已病入膏肓,他的行为不一定受大脑控制。”
  “啊这……”
  教授有点儿懵了,
  从之前的交流,他觉得陆时是认可思特里克兰德的。
  但刚才那句“不一定受大脑控制”,好像又有些批判。
  这很像陆时对《蝇王》的态度,
  不看好天野桂一;
  同时厌恶五岛正人。
  陆时笑问:“如果一个人的梦想是饮酒,天天醉生梦死,他算不算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众人陷入沉默。
  坦白讲,他们实在说不出违心的话。
  陆时点点头,
  “你们的沉默不难理解。可见,《月亮和六便士》的关键在于引发思考,而不是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有学生说:“陆教授有些滑头了哦~我不信你没有偏向!”
  陆时不由得哈哈大笑,
  “是的,我有偏向。伱们应该知道,以高更先生为原型,我爱屋及乌,自然欣赏思特里克兰德。”
  这话十分真诚,
  现场的气氛也跟着轻松了不少。
  陆时继续说:“所以,你们如果想帮我推销《月亮与六便士》,千万别说‘追逐梦想’什么的,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将之当成一本励志来读。”
  思特里克兰德是是追梦人、是天才,
  但他绝对不是个好人。
  如果抱着追求励志的心态阅读《月亮与六便士》,三观必崩。
  陆时看看讲台下,
  学生们似乎都认可了他的观点。
  他便开启后面的话题:“接下来,我们还是讲世俗认知。其实,《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不算离经叛道,至少,比起我的其他书不算。”
  因为人本主义出现,一种思想开始传播:
  人最主要甚至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所以,生活不是一种发现、而是一种发明,没有统一、正确的生活方式,
  发明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才最重要。
  只要对人本主义有一定接触,就能大致了解《月亮与六便士》的表达,不至于觉得多么夸张。
  詹姆斯打趣道:“确实。要我说,还是《狩猎》最离谱。”
  这话引得哄堂大笑。
  学生们也开始讨论了,
  “怎么想都是《蝇王》更过分吧?把一群孩子关在岛上相互厮杀,这是什么恶趣味?”
  “我倒觉得《洛丽塔》……”
  “对对对!还得是《洛丽塔》!那部的未删减部分相当精彩。”
  “shiit!正研究文学呢,你能不能正经点儿?”
  ……
  现场十分混乱。
  大家都在讨论童真三部曲。
  比起思特里克兰德的人渣行为,孩童之恶确实给人的冲击更大。
  不只20世纪,
  就算现代,大部分人也更不能接受后者。
  这便是世俗认知。
  陆时双手下压,
  “好了,各位聊了这么多,说明世俗认知和文学创作之间确实存在冲突。”
  下面的学生不由得面面相觑,
  因为陆时写得太好了,
  他们都觉得,那甚至不是单纯的创作,简直像根据真人真事进行的归纳改编。
  有人吐槽:“儿童文学这么写,确实有问题。”
  他们真把童真三部曲当童真。
  陆时连连摆手,
  “你们可别冤枉我!不是说主角是孩子,写出来的就是儿童文学了。你们要是真把我写的那些书拿去给儿童读,小心他们第二天……啊,也不尽然,至少,《霍比特人》还是可以的。”
  现场又是一阵哄笑声。
  有人打趣:“陆教授觉得童真三部曲不算儿童文学,是因为最后,正义没能战胜邪恶吗?”
  《狩猎》,
  卢卡斯被站在制高点的人射箭威胁;
  《洛丽塔》,
  洛丽塔难产而死,亨伯特锒铛入狱;
  《蝇王》,
  五岛正人战胜天野桂一。
  总结下来,都是邪恶的一边笑到了最后。
  陆时沉吟片刻,
  “其实,最纯粹的儿童文学,也不见得以好结局收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皇帝的新装》,以闹剧结尾;《海的女儿》,小美人鱼没能收获爱情……”
  詹姆斯捧场地说:“我赞同陆教授。如果结局必须是正义战胜邪恶,那孩子们认知的,是‘一定要正义’,还是‘一定要胜利’呢?”
  他写恐怖故事,也写童话,所以有发言权。
  这个话题算是被带过了。
  陆时又绕了回去,继续讲世俗认知和文学创作的冲突,
  “童真三部曲并不童真。孩童的恶是纯粹的恶,成人的善是复杂的善……”
  接下来,再没人打岔。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交流结束。
  陆时被众人围住,
  学生们都意犹未尽,继续提出各种关于文学的问题。
  外面,太阳开始缓缓下沉,
  微风从窗户开着的小缝吹入,轻拂脸颊,带来了凉爽的感觉,让人头脑为之一清。
  又过了一段时间,学生们才散去。
  陆时看看天色,
  刚才还是傍晚的浅蓝,现在已经渐渐染上了暮色。
  詹姆斯对陆时开玩笑道:“陆,你讲得真好!我受益匪浅。”
  陆时摆摆手,
  “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主旨。”
  他看看左右,
  “校监先生人呢?”
  詹姆斯说:“他刚才本想和你聊一聊,但诺奖的提名好像出了些问题,他只能去处理。”
  陆时“啊?”了一声,
  “诺奖。”
  詹姆斯低声道:“放心,不是文学奖。校监先生走的时候跟我说过。”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往食堂走。
  陆时今天恐怕赶不回伦敦,要在剑桥过夜了。
  詹姆斯说:“你的儿童文学……”
  话音未落就被陆时打断,
  “可别。童真三部曲真不是什么儿童文学。我要是拿那个当睡前故事给我将来的孩子读,我怕他会做噩梦。”
  詹姆斯听得大笑。
  他平复笑意后,说道:“事实上,就算正经的儿童文学,孩子听了也可能做噩梦。”
  他的目光中满是回忆的神采,
  “埃迪小时候……啊,埃迪是我的儿子。他小时候,听《灰姑娘》的故事,当时我只讲了一半,结果他就整宿没睡着。你知道为什么吗?”
  陆时摇头,
  “这我怎么会知道?老詹,你就别卖关子了,直说吧。”
  詹姆斯说道:“因为灰姑娘被继母和姐姐们虐待,埃迪感到既心疼、又恐惧。”
  “噗!”
  陆时笑喷,
  “这算什么理由?《灰姑娘》的主角明明是女孩啊!你儿子还能代入?”
  詹姆斯叹气,
  “等你和公主殿下……咳咳……我的意思是,等你有了孩子,自然会明白。孩子,有着对父母的本能依恋。所以,对他们来说,那种剧情是一种考验。”
  陆时之前从未考虑过儿童文学这一题材的相关问题,
  现在想想,发现还真是,
  白雪公主的母亲去世;
  亨赛尔与格莱特的父母准备扔掉他们;
  小红帽想要见奶奶,必须独自穿越丛林;
  ……
  儿童文学对主角设置的磨难,似乎都和亲人有关。
  詹姆斯说道:“我写童话多了,便意识到,儿童文学最主要的是传递信念,让孩子们变得勇敢。就像你刚才举例的《小美人鱼》,结局不好,却不妨碍它成为经典。”
  两人聊着,进入食堂。
  他们各自拿了食物,面对面坐着。
  詹姆斯嚼完面包,又喝一口玉米浓汤,随后道:“陆,你想过写儿童文学吗?”
  陆时说:“我写过的啊。”
  《霍比特人》便是,
  不过,当时他修改了语言风格,使其更加成人化;
  《动物庄园》也勉强算,
  但因为尼古拉二世突然犯病,让的政治讽刺因素比在前世时多了无数倍,跟儿童也无关了。
  詹姆斯笑,
  “怎么?你还真想给孩子们看童真三部曲?”
  陆时无奈道:“老詹,你知道我指的不是那三部。”
  詹姆斯“嗯”了声,换上严肃的表情,
  “我的建议是认真的。你也知道,那三部书全都照着孩子用力,而且写得极好,在文坛颇受赞誉。但普罗大众有可能……小心他们把你当成心理阴暗的变态。”
  陆时哈哈大笑,
  “那也比你写恐怖故事强啊!”
  詹姆斯白了他一眼,
  “你觉得,我是因为什么开始写童话的?”
  “啊这……”
  陆时属实没料到。
  詹姆斯拍拍他的肩,说道:“我开玩笑的。不过,儿童文学确实有独到之处,能拓宽一个作家的创作思路。刚开始,我对其很是不屑,觉得那不就是哄小孩的吗?可真正开始落笔,我才意识到,儿童文学能成为一个正经的文学分类,不是没有原因的。”
  陆时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陷入沉思,
  自己或许真有必要,为了“挽回名誉”,写一点儿美好的作品。
  儿童文学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詹姆斯又说道:“你们《镜报》不是以多样化的版块著称吗,弄个睡前故事版,应该能受欢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