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英伦文豪 > 第329章 画龙点睛
  一周后,
  哈佛大学,礼堂。
  现场闹哄哄的,大概有将近两千人聚集在这里,
  除了哈佛大学的学生,还有麻省理工的人,也混进来凑热闹。
  礼堂座椅根本不够,
  过道上,许多人席地而坐;
  后方的空地,亦有许多人站着。
  人头攒动,整个空间被议论声包裹着,
  “据说,陆教授的新戏名叫《original gangster》,这个词非常书面,我在现实生活中从未听谁说过。”
  “那是必然的!你要是有机会听,说不定已经被沉海了。”
  “我就是有点儿好奇,这种帮派戏剧,lu能写好吗?这可是前无古人的题材啊……”
  “帮派嘛~无外乎个人英雄主义和哥们义气,我用膝盖都能想到。”
  ……
  众人或好奇、或预测,
  气氛热烈。
  这时,
  “借过一下!借过!”
  富兰克林·罗斯福穿过人群,往前挤。
  周遭立即投来锋利的视线。
  小罗斯福尴尬,低着头匆匆来到第三排,在好友戴文身边落座。
  戴文数落:“你怎么这么晚啊?”
  他左右看看,
  “你是不知道,我替你占座,差点儿叫人给活剥了。”
  小罗斯福也很无奈,
  “那能叫‘占座’吗?这本就是给《深红报》编辑的座位啊。”
  他压低声音解释:“没办法,我刚才去采访来着。”
  说着,不动声色地指指前排。
  在那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坐在陆时身边,
  两人正交头接耳地聊着什么。
  戴文好奇,
  “采访了什么?”
  小罗斯福说:“还能是什么?我那叔叔,就知道强调托拉斯的危害。在他那儿,‘自由美利坚’完全是一句空谈嘛~”
  戴文听得哈哈大笑。
  小罗斯福又道:“聊他,不如看看陆教授的采访。”
  他递了一份《深红报》过去。
  陆时的访谈今天才见报,
  文章名叫:
  《美国梦真正的践行者——lu》。
  标题十分之魔幻。
  “嘶……”
  戴文倒吸一口凉气,
  “这什么!?”
  小罗斯福摊手,
  “宣言里怎么说的来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你看,咱现在有人信吗?人家陆教授是真信啊。”
  戴文无语,
  “……”
  心底里,他是觉得陆时也不信美国梦的,
  好友明显是被忽悠了。
  但回过头来考虑,
  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只要陆时一直为华裔争取权利,就是好样的。
  两人又就着访谈讨论片刻,
  不知不觉间,场工们已经布置好了舞台上的场景和道具,
  幕布也拉上了。
  哈佛的校长艾略特起身,转向一众学生,
  “各位,时隔一年,我们有幸又能看到陆教授的戏剧。我相信大家已经听说了,此次的题材十分新颖,是戏剧乃至整个文学史之前都未曾触及的领域。”
  现场陷入寂静,
  盯——
  灼灼的视线落在陆时身上。
  艾略特环视一圈,
  “看来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便不再废话。让好戏开场吧!”
  瞬间,现场爆发热烈的掌声。
  等掌声渐熄,
  一個带着疲惫、恳求的声音响起:
  “我信仰美国。”
  “是美国让我发了财。”
  ……
  伴随这些话语,幕布缓缓拉开。
  现场观众不自觉地朝声源投去视线。
  第一幕的布景很简单,
  看上去,故事就像发生在某家公司的办公室,
  某人正在向领导述职。
  他瑟缩着,似乎想让自己缩成一小团,
  不知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紧张,又或者因为愤怒,他的声音颤抖着。
  在他的对面,
  李杰饰演的大佬淡然坐着,双手交握在胸前,大拇指彼此绕圈。
  戴文懵了,
  “这……这是华人帮派?”
  ……
  “这是华人帮派?”
  坐在最前排的老罗斯福兴味盎然,
  “有趣。”
  陆时看他一眼,没接茬。
  事实上,他对这个开头并不十分满意。
  在《教父》的开场,镜头内大片的黑色与殡仪馆老板头顶强烈的高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随着镜头后退,利用镜头的变焦让人物慢慢隐现。
  这一段被称为影史最伟大的十个开场之一。
  而戏剧和电影不同,只能靠幕布的开启来勉强充当镜头语言。
  可即便如此,这种形式在20世纪初已经足够先进了。
  现场的观众无不惊艳。
  在苦主的独白中,事件被娓娓道来:
  唐人街某公寓楼发生命案,一名华人女子被谋害,
  而前来寻找大佬的,正是女子的丈夫。
  他已确定凶手,只等着报复。
  李杰饰演的大佬缓缓道:“这里是唐人街,很多事,不是你想怎样,便能怎样的。”
  说话依然很平稳,
  只不过,冰冷和拒绝之意溢于言表。
  ……
  老罗斯福诧异,
  “既然是自家堂会的兄弟,大佬为什么要拒绝?这样不会失人心吗?”
  “啧……”
  陆时咋舌,
  “国会提案,也不总是当天通过、当天签字啊。”
  “啊这……”
  老罗斯福微微尴尬,
  心想,
  政府和帮派,那能一样吗?
  但接下来的表演,将他的这种想法完全颠覆。
  事件的苦主在大佬面前“咚——”地下跪,继续求爷爷、告奶奶,希望堂会能够帮自己出头。
  大佬则依然面色平静,
  “按规矩,事情不能这么办。”
  苦主怔了片刻,
  “我明白了。按照规矩,要开堂公审。”
  ……
  在两人的对话中,事件始末被完整地介绍了出来。
  而大佬始终在强调:
  按规矩办事。
  只是短短几分钟,他从拒绝到应承,进退有据的形象被大致塑造了出来。
  老罗斯福压低声音评价:“大佬极轻易地便掌握住了对方。而且……哼哼哼……”
  一阵轻笑。
  陆时问:“总统先生,怎么?”
  老罗斯福回答:“他在赤果果的交易上穿了规矩、尊重、友谊的外衣。单就这一点来看,华盛顿和帮派竟真的有几分相像,同样的虚伪、同样的利字当头。”
  他看向陆时,
  “在第一幕里,我没看到帮派,只看到了生意。”
  陆时点头,
  “是的,总统先生,你发现了本质。”
  老罗斯福回道:“你现在就告诉我这个,算不算剧透啊?”
  陆时耸耸肩,
  “那我不说话了。”
  两人继续将注意力转到舞台上。
  第一幕的剧情正常推进,演到揭示苦主和凶手分属于唐人街的不同堂会结束。
  幕布缓缓拉上。
  剧情的曲折明显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现场先是一片安静,
  紧接着,便是激烈的讨论声。
  老罗斯福也有一些好奇,问陆时:“陆爵士,剧情里说,唐人街是个独立的王国,绝大多数事情都由堂会私设刑堂解决。那么,为什么苦主要先报警?”
  这老哥显然没深入到群众中去,不知人间疾苦。
  陆时解释道:“小打小闹的矛盾,华人内部自己消化。但出了人命,不找警察肯定是不行的。”
  老罗斯福沉吟,
  他在纽约州当州长时,唐人街的治安确实奇怪,
  长时间不出状况,
  一出状况,就是那种人命案、持械群殴的恶性事件。
  老罗斯福说:“可苦主还是找了大佬。”
  陆时道:“一是因为他是堂会中人,二是因为凶手方也有靠山。”
  老罗斯福连连点头,
  随后,他又有些兴奋,
  “第二幕会有大规模的帮派火拼的场景吗?我听说,在贵国的戏剧中,武行都是极特殊的,表演形式与他国戏剧迥异。”
  礼堂内显然有很多人抱着类似的想法,
  “会有帮派火拼吗?”
  “演不出来吧。我听说,俄国佬搞人特别狠。”
  “不知道唐人街的堂会如何。”
  ……
  对那种事,学生们都无比好奇。
  可惜,剧情没有遂他们的意。
  第二幕确实有两派火并,但演得并不激进,并没有想象中的刀光剑影、街头喋血,
  最后适可而止,在对话中,用只言片语带出了数据。
  混战最激烈的时候,大佬遭到刺杀,
  可他仍旧谨守“规矩”,只在有限的范围内报复,仿佛在跳舞时刻意给自己加上了镣铐,看不出任何雄心壮志。
  渐渐地,现场的气氛变了,
  兴奋消散,
  学生们更多地将自己代入剧情,思考大佬到底为何会这样。
  老罗斯福微妙地看陆时一眼,
  心想,
  这个中国人,总能整出点儿新花样。
  就这样,剧情缓缓推进。
  第三幕和第四幕分成两条线,
  一条是庭审线;
  一条是两个堂会的火拼线。
  因为大佬的克制,最终的伤亡人数没有破百。
  可即便如此,还是惊动了一位州议员,
  由他牵头,邀请中国公使说和,最终促成了和平协议。
  这份协议充分尊重了各个堂会的利益和权威性,约定了各方的势力范围,由如地下法律一般,在随后很长的时间里,维护了唐人街地下世界的和平。
  幕布缓缓拉上。
  至此,《大佬》应该结束了,
  因为它的解构和讽刺已经足够深刻。
  所谓的“堂会”,归根结底其实是公司,而维护公司的运行,靠口号是没有意义的,
  利益才是核心。
  学生们在下面窃窃私语,讨论着剧情。
  老罗斯福看向陆时,
  “陆教授,伱写出这部戏剧,不怕被那些帮派围剿啊?这是把他们的皮给扒了,赤果果地!”
  陆时心不在焉,
  “你说什么?”
  他仍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
  老罗斯福诧异,
  “还没结束?”
  他也跟着看向了舞台。
  不知何时,幕布又一次拉开了,
  仍然是唐人街布景,只是张灯结彩、金红一片,似是在过春节。
  老罗斯福懵了,
  “难道《大佬》有五幕?不合适!再演下去就显得拖沓了!”
  陆时摆摆手,
  “只是一个小尾巴而已。”
  在电影里,一般叫作彩蛋。
  礼堂内再次安静,
  学生们的视线锁在了舞台上。
  最后这个尾巴,大概只有两三分钟,
  讲的是两个堂会和平后,虽然不能打打杀杀,却仍然要在各方面斗上一番,就连春节的鞭炮也是如此。
  斗鞭活动还有个雅名:
  绕朝鞭。
  双方比赛,谁家鞭炮更久、更响,便算是赢了。
  而鞭炮的火药是要钱的。
  于是,堂会下面的小喽啰可就遭了殃,不得不进行“乐捐”,终于逼得一个老实人受不了,去烟馆过量吸食,只求解脱。
  正月三十,
  一边在放鞭炮,热闹非凡;
  另一边却孤独死去。
  礼堂内安静得落针可闻,
  直到大幕拉上,都没有人说一句话。
  ……
  后台。
  场工们忙得热火朝天,将那些用作道具的鞭炮纸撤走。
  李杰贴着幕布,侧耳细听,
  “奇怪,前面怎么没声儿呢?”
  以往每次表演《颠倒》,在结束的时候,必然是全场鼓掌、叫好,
  可现在的情况,外面安静得有些吓人。
  有人问道:“团长,你说,那些美国人会不会看不懂啊?他们不过春节,不懂鞭炮驱赶年兽什么的。”
  李杰其实心里也犯嘀咕,
  别说那些美国佬,就是他自己,听到那个什么“绕朝鞭”都犯迷糊,
  陆教授说出自《春秋左传》,一般人哪懂这个?
  “唉……”
  李杰叹气,
  “我之前就说,最后这一段没什么必要,画蛇添足。最要命的是,那个布景还麻烦,耗费财力人力,最后却不讨好。”
  他话音刚落,旁边的李黛便说道:“那怎么能是‘画蛇添足’?分明是画龙点睛!”
  李杰瞄了眼自家闺女,
  “那你说,外面为什么没人鼓掌啊?”
  “啊这……”
  李黛蔫儿了,
  良久,她辩驳道:“那是美国人没看懂!”
  李杰说:“观众看不懂,我们还演个什么劲儿?”
  李黛再次无语,
  “……”
  她看向父亲,
  “团长,您真是那么觉得的?”
  如此称呼,说明小姑娘是严肃提问。
  李杰不由得沉思,
  坦白讲,作为演员,同时也是广东话版《大佬》的联合编剧,他认为“画龙点睛”这个词才是正解。
  前面那四幕,确实足够完整,也足够震撼。
  而尾声,则更是后劲十足,
  可惜,这种后劲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很难用语言来描述。
  李杰说道:“我在饰演大佬的过程中,逐渐深入角色内心,愈加意识到堂会这个组织的微妙,就好像……就好像……”
  似乎是找不到合适的措辞,显得有些磕巴。
  这时,场工的声音响起:
  “团长,收拾好了。要谢幕吗?”
  李杰又贴住幕布,竖起耳朵听外面的动静,
  “艹!”
  还是没有掌声,
  甚至连议论声都没有。
  他喃喃道:“那帮美国人不会是退场了吧?”
  场工拉开幕布一条缝,
  “没,都在下面坐着呢。大部分在发呆,少部分在交头接耳。”
  李杰一咬牙,
  “得了,观众都在,那就必须谢幕。”
  场工得令,
  幕布又一次被拉开了。
  李杰看着下面黑压压一片攒动的人头,不笑也不鼓掌,不由得满头冷汗,
  心里琢磨着,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干脆咬了咬牙,带着团员们上前一步,大声道:“感谢!感谢各位今天的捧场!希望大家能喜欢这出新戏!”
  说完,他带头鞠躬。
  其余人也跟着齐刷刷地鞠躬。
  然而,还是没有人鼓掌,
  “……”
  “……”
  “……”
  现场长久的沉默。
  冷汗顺着李杰的前额滑下,沿脸颊的弧线,最终来到颔部,滴落到地面上。
  他旁边的团圆小声问:“团长,怎么办?”
  李杰脸黑,
  “你问我我问谁去?”
  他也没经历过这种奇葩事。
  即使以前演马戏、杂技的时候,现场就算只有几名客人,人家也是愿意鼓掌的。
  李杰在心里直骂娘,又没有好办法,只能道:“继续鞠躬。”
  众团员准备依令行事。
  就在这时,
  啪啪啪——
  礼堂第一排传来了孤零零的掌声。
  李杰不由得心想,
  应该是陆教授。
  他下意识地抬眼瞄去,却被看到的画面惊呆了,
  只见,在安静的人群中,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鹤立鸡群,表情严肃地鼓掌。
  在这之后,
  啪啪啪——
  更多的人站起来,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然后,不知是哪个在人群中吹了声口哨,
  现场爆发出哄笑。
  又有人大喊:“伟大的作品!伟大的表演!感谢你们!”
  有此带头,更多人加入了进来,
  “伟大的作品!”
  欢呼声仿佛能将屋顶掀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