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英伦文豪 > 大结局
  终究还是到了完结的时候。
  ¥¥¥¥¥¥¥¥¥¥¥¥
  惫懒货?
  “师姐,你说这话我可就赞同了。”
  陆昀拿起茶杯,笑道:“我父亲确实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的主。”
  梁思顺忍不住嗤笑,
  “好好好~你算是看明白了。”
  她沉吟片刻,
  “今年的诺奖,该轮到师父了吧?”
  陆昀说:“其实早就轮到了的。诺委会内部主要有两个反对意见,一是诺贝尔文学奖和化学奖毕竟不同,由同一人得奖两次,显得像全球文坛凋敝了似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
  因为两次世界性大战的刺激,无数精彩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有反思的、有伤逝的、有激昂向上的……
  但是,
  “老师傲视文坛。”
  梁思顺真诚道:“诚然,有才情者不在少数,但论质量、论数量,老师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
  陆昀摊手,
  “那就不得不提第二个原因了。就像你所说的,他是个惫懒货,不愿意去现场领奖,嫌路途长、嫌麻烦。”
  梁思顺:“……”
  竟无言以对。
  过了良久,她才叹气,
  “是啊,老师现在对这些身外名已经不甚在意了。”
  很长一段时间,陆时饱受争议,
  有人说他是投机者,
  比如《镜报》能够成功,是因为首发版写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讣告,
  一个中国人,跪舔英女王,
  这不是投机是什么?
  还有人说他沽名钓誉,
  王尔德离世时,他写诗歌哀叹;
  左拉离世时,他前往法国参加葬礼,演讲悼词;
  ……
  这些人,跟陆时毫无交集,
  连死了都要被蹭热度,何其可怜?
  越来越多的人质疑陆时。
  但是,他在这方面竟然也是惫懒的,连解释都懒得解释。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
  首先是让《曼彻斯特卫报》改名《卫报》,将之发展为全球性报纸的伟大编辑斯科特在退休时站出来发声:“陆和王尔德虽不认识,但是神交已久。”
  这种话当然不能将谣言压下去。
  于是,斯科特一怒之下,联合《苏格兰人报》向陆氏博物馆进行捐赠,公开了王尔德临终前写给陆时的信。
  那些说陆时蹭流量的人瞬间成了小丑。
  至于很多人质疑陆时投机的问题,解决得更是简单粗暴,
  战争结束第二年,故宫博物院忽然展出了修复后的《女史箴图》,
  当然,不可能是原作,
  而是乾隆皇帝所藏的唐代摹本,
  但珍贵程度无需赘言。
  在展品的立牌上,用鎏金工艺烫了八個小字:
  ——
  陆时惠赠
  功在千秋
  ——
  要知道,立牌上的其它介绍《女史箴图》的文字,都是普通机打的楷体黑字。
  只有那八个字,做了鎏金的工艺,
  更重要地,不是机打,而是伟人所题。
  八个字,
  言简意赅,却是啪啪打脸。
  之后,故宫博物院又公开了清单,
  人们这才发现,陆时捐赠的文物竟多达百余件,像《女史箴图》那样的无价之宝都有十二件,
  其数量之巨,让人震惊。
  由于陆时带动,更多的海外华人加入到捐赠队伍中,
  甚至连海外侨胞总会也掺和进来,拿出的三十多件捐赠品千奇百怪,
  其中,还有陆时的真迹!
  但不知怎么回事,在后来的清单中,那件书法作品被摘了出去,
  外界盛传,陆时得到消息后,连夜跑去纽约,在司徒美堂家门口跪了三天三夜,苦苦哀求安良堂别捐出自己的书法作品。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当不得真。
  类似的事越来越多,
  大家忽然意识到,陆时或许是投机者,
  但他若不投机,又如何在那样的时代立足?如何为国家保下如此之多的文化财产?
  投机不过是忍辱负重的表象。
  那些说陆时是投机者的,也成了小丑。
  可惜,人心总有幽暗,
  人们发现陆时这里黑不动,便会从那里下手,
  谣言和诋毁始终不断。
  梁思顺说:“我想,老师或多或少该站出来解释一下。总不能在维护名誉的问题上也做个惫懒货。”
  陆昀笑了笑,
  “父亲不介意的。他常跟我说,‘大家现在喜欢打倒权威,是好事。至少,比清末民初的时候要好。’”
  “啧……”
  梁思顺微微咋舌,
  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吐槽自家老师。
  她摇摇头,岔开话题:“那,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老师会接受?”
  陆昀摆摆手,
  “他不会去的。”
  梁思顺不由得笑,
  “那就是要拒绝咯~”
  以诺奖现在的权威性,没道理会颁给一个不到现场领奖的人。
  ……
  瑞典,斯德哥尔摩。
  瑞典文学院。
  安静的会议室中,十几名院士围坐一桌。
  有人提议:“既然名单已经制定好了,那就发出去吧?”
  但现场的氛围有些压抑,
  没有人回答。
  十几名院士全都看着常务秘书——
  卡尔·大卫·阿夫·威尔森。
  几十年了,他稳坐在那个位置上,已经成了瑞典文学院的精神图腾。
  大家在等着他做决断。
  老态龙钟的威尔森左右看看,目光又垂下,锁在那个名单上。
  会议室里又安静了,
  “……”
  “……”
  “……”
  没人吭声。
  就在大家误以为威尔森睡着了的时候,他忽然开口道:“我注意到,上面少了一个名字。在世界文坛,无视那个名字,相当于抹除20世纪之后的文学发展。”
  他说的是谁,大家都知道,
  lu,
  那个伟大的作家。
  问题在于,
  “我确认过了。”
  有人说:“伦敦那边的意思是,lu不会来现场领奖。”
  其余人跟着劝说:“老卡尔,诺奖有诺奖的尊严。诚然,颁给lu是最合适的,但是他不来现场领奖,会让组委会难堪的。”
  “难堪?”
  威尔森呵呵笑,
  “你对这个词的理解过于浅薄了。”
  他环视一圈,心中感慨,
  那些老家伙都离开了。
  现在这些后继者,没经历过1901和1902年两次诺奖,对真正的“难堪”一无所知。
  当时,lu风华正茂,把诺奖差点儿折腾得散伙。
  威尔森又看看自己的手背,起皱严重,就像一个被抽走了水的干尸的手,
  心里叹气,
  今年的诺奖,或许是自己的最后一次了。
  他说道:“加上lu的名字吧。”
  “这……”
  现场诸人面面相觑。
  他们都很清楚,加上lu,就意味着其他人必然陪跑,
  所以,当初始名单发给各大学后,就可以跳过中间环节,直接准备年底的颁奖晚宴了。
  会议室里议论声四起,
  没多久,各院士开始表达意见,
  “我不赞成。”
  “名单已经定了,没必要再添加任何人。”
  “确实,这样不合适。”
  ……
  有五位院士不同意。
  而其他人,则没有表态同意或反对威尔森,
  显然,持观望态度者居多。
  威尔森说道:“你们赞不赞成都无所谓。按流程,初始名单本就可以无须所有席位一致通过。”
  摆明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lu不会来现场领奖,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而让他进入初筛名单,他获奖又会成为板上钉钉的事,
  这样,诺委会的脸往哪搁?
  有人说:“老卡尔,这是脸面的问题。我们不能拿热脸去贴冷屁股。”
  威尔森冷笑,
  脸面?
  诺奖在lu那里,就没有脸面!
  就算有,也早在20世纪初被他踩烂了。
  威尔森说道:“第一届的普利策-陆时奖,lu也没到场领奖。”
  众人叹气,
  普利策-陆时奖能和诺奖比?
  再说,看看人家这个奖的名字,lu不到场又有什么所谓?
  反正这奖就是他设的。
  但众人也意识到,这样劝说威尔森没戏,
  有人换了策略,
  “文学奖颁给同一人,不合适吧?”
  威尔森摇头,
  “我们评奖应该摒弃那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客观地看,lu不配诺奖吗?”
  众人交流视线,
  确实,如果以作品说话,lu至少三个诺奖了。
  但这种事……
  “我不干了。”
  忽然有一位院士站起身。
  其他人中,有几个鲜明反对lu的院士看了,也蠢蠢欲动起来。
  威尔森轻笑,
  “你要退出瑞典文学院?”
  瞬间,现场安静下来。
  要知道,文学院的席位是终身制的,只要上面的人不去世,就绝无增补的可能。
  但威尔森现在的意思明显是要搞一个退出机制!
  那人凝视着威尔森,
  两人对视着,
  终于,他缓缓坐下了,问道:“老卡尔,你为什么要做到这个地步?”
  威尔森说:“有的人获奖,会拉低诺贝尔文学奖的含金量;而有的人,则是文学奖去蹭人家的热度,是文学奖需要他,而不是他需要文学奖。”
  他的言外之意很明白了,
  lu就是第二类人。
  在场的院士们沉默了,终究没再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威尔森笑道:“你们这些年轻人是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成长起来的,怎么思想的开放程度还不如我这个老人家。”
  说着,他的视线变得悠远,
  “遥想第一届文学奖,那个时候,北欧和俄国的关系有多差,伱们不是不知道。可是,我们还是力排众议,将奖项颁给了托翁。”
  神特喵的力排众议,
  当年不就是lu带头闹事的吗?
  众人看着威尔森,打心底里羡慕对方的脸皮是怎么长得这么厚的。
  但威尔森刚才的话也没错,
  现在回头看,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托翁确实是正确的,让诺委会树立了威信。
  有人说:“但愿,我们现在做的决定,也会像你们当年力排众议将奖项颁给托翁那样,取得好的结果。”
  威尔森微笑,
  “放心吧。把奖给lu,不会有错的。”
  他摆摆手,
  “好了,散会吧。你们给各高校发去名单,顺便给lu拍个电报。”
  “是!”
  众院士离开了会议室。
  ……
  英国,伦敦。
  陆氏官邸。
  “我……我赢了!”
  菲利斯忽然一声大喊:“我算过了!我攒的旅游业绩够了!这个回合,我就能获得文化胜利!哈哈哈哈哈哈!”
  她顶着黑眼圈,似乎是没睡好。
  在她对面,玛格丽塔也是类似的状态,
  黑眼圈、鸡窝头……
  两个女人都有些不修边幅。
  实在是没办法,《文明》这款桌游一玩就要玩好几天,
  每到晚上,参与游戏的人回房睡觉,但根本睡不着,躺着在脑海里反复推演接下来的回合,
  这种情况下,没有黑眼圈才奇怪。
  玛格丽塔凑过去,
  “我看看。”
  说着,她开始计算菲利斯的文化胜利点数。
  过了好一阵,
  “不行,算不懂。”
  这是《文明》的第二个坏处,
  计算胜利非常麻烦,就连游戏的设计者陆时面对特别复杂的局面时都得挠头。
  没办法,在前世,《文明》是电子游戏,用不着人工计算胜利。
  所以,陆时严格控制了人数,只能四人参加。
  玛格丽塔只能施展召唤术:
  “老公!”
  陆时本来窝在沙发里打瞌睡,听到呼唤,立即跑了过来,
  “怎么啦?”
  玛格丽塔笑道:“你看看,菲利斯说她赢了,但我算不明白。”
  陆时便坐在了地图边,拿起草稿纸计算着点数。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女仆的声音,
  “殿下,有斯德哥尔摩的电报。”
  菲利斯问道:“要我回避吗?”
  玛格丽塔摆摆手,
  “不用。”
  说来奇怪,外界盛传陆时的各种谣言、八卦,却从来不掰扯他和菲利斯的事,
  或许是因为大家已经默认了吧……
  毕竟,菲利斯这种国宝级的女演员,一辈子未婚是人所共知的。
  玛格丽塔出去拿了电报。
  回来后,她从后面抱住了正趴在地图上研究的陆时,小声道:“老公,你可真厉害~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又是你哦~”
  陆时头疼,
  “啊?我可不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奖了,太冷。而且……”
  他压低声音,
  “那帮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想让我演《盗火》里的反派。我有那么像学阀吗?”
  此言一出,
  “噗!”x2
  菲利斯和玛格丽塔都笑出了声,
  陆时不是学阀,谁是?
  玛格丽塔道:“人家可是很尊老爱幼的。因为你是老人家,他们发话了,你不去现场领奖也可以。”
  其实,瑞典文学院的那些院士中,只有两人比陆时年龄小,
  只是从成名的时间看,陆时确实算远古大神。
  他大笑,
  “好好好,我是文坛的老人家,他们是文坛的新人。”
  说着,他又调侃道:“丽塔,照这么说,你也算《文明》界的老人了,怎么连胜利点数都算不明白啊?”
  玛格丽塔:(ˉ▽ ̄~)切~~
  她鄙视地看了陆时一眼,
  “你就说菲利斯赢没赢吧?”
  “没有。”
  陆时说:“还早着呢~文化胜利的条件很苛刻的。”
  菲利斯不满,
  “喂喂喂!你们两口子,没有放赖吧~”
  玛格丽塔把陆时推开,
  “那怎么可能?有本事的,我们再来一盘!”
  菲利斯“哼”了声,
  “来就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