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 230.第229章 《大国崛起》销量破百万册!
  第229章 《大国崛起》销量破百万册!
  在家里休整了两天之后,李长河跟朱琳又一起往市中心赶来。
  不同的是,朱琳准备去央视中心,看一下杨洁老师。
  而李长河打算的是去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如今都出版了,他得去把稿费领回来啊。
  顶着烈日,一路来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办公室,见到了刘宏图。
  “你小子,终于舍得来领稿费了是吧!”
  看到李长河终于出现,刘宏图笑着冲他打趣说道。
  “这段时间跟着北影厂拍电影呢,没顾得上。”
  李长河简单地解释了一句。
  主要是就这点钱他还真不着急。
  “你这怎么还跑北影厂去拍电影了呢?”
  “我说前段时间《大国崛起》的风波,你都不写文章反驳。”
  刘宏图终于明白,为什么前段时间那么多批评《大国崛起》的文章,李长河都不出现了,合着拍电影了。
  “北影厂找我写了个剧本,还答应给我爱人一个实习的机会。”
  “我爱人不是咱们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嘛,我就写了个剧本,然后陪她在门头沟那边山里待了大半个月。”
  “那些批评的文章我也看了,不过没什么大不了的。”
  “无非就是思想转变不过来,老一套扣帽子而已,可惜这一套手法现在行不通了。”
  “我都懒得搭理他们。”
  李长河毫不在意的说道。
  刘宏图见状,摇了摇头。
  “伱是心大,那几天我跟新华书店的老赵可是天天提心吊胆的,生怕上面一个禁令下来,你们这本书就给禁了。”
  那几天真的是吃吃不好睡睡不好,就怕哪天一睁眼,上来来了通知,《大国崛起》违禁,停止出版发售。
  “放心吧,我比你更懂审核!”
  李长河笑着说道。
  想想后世的审核那才叫一个严格,他想写点读者爱看的都特么不行,因为时刻有人盯着举报。
  “也是,更何况你们后面还站着北大,这一次北大的老师一出手,确实厉害,各个文章发表的有理有据,比那些批评你们的文章强多了。”
  而就在刘宏图跟李长河说着的时候,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我先接个电话。”
  刘宏图随后来到了办公桌前面,接起了电话。
  “喂?老赵啊!”
  “什么,破了?”
  “真的破了?”
  “我马上过去,正好李长河也在我这呢!”
  “没问题,我带着他。”
  刘宏图说完,挂断了电话。
  “哈哈哈哈,长河,你知道刚才我得到了什么消息吗?”
  “《大国崛起》,销量破百万了!”
  “百万册啊!”
  刘宏图这时候大笑着说道。
  他们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一次,也算是推出一本超级畅销的书了。
  “竟然这么多?”
  李长河确实有些惊诧。
  说实话,破百万册的畅销书并不罕见,但是这么快销售破百万册的畅销书,那可太罕见了。
  这书开售也就大半个月吧。
  《大国崛起》有这么猛吗?
  “谁也没想到走吧,咱们先去新华书店那边看看。”
  出了办公楼,刘宏图把自己的自行车推出来,然后好奇的看了一眼李长河。
  “你自行车呢?”
  “我没骑自行车啊!”
  李长河有些无奈,他跟朱琳一块来的,大热天的没骑自行车。
  “那行吧,咱俩骑一辆,你载着我,行吧!”
  刘宏图的是二八大杠,这年头的人买自行车几乎都是二八大杠。
  李长河闻言,当然没什么问题。
  刘宏图年龄也不算小了,个头也不算大,李长河也不好意思让人家带着他啊。
  骑上自行车,载着刘宏图,很快来到了新华书店总店。
  上楼来到了赵主任的办公室,赵主任的目光一下落在了李长河的身上。
  “这位就是李长河同学吧。”
  赵主任看到跟着刘宏图进来的李长河,立刻走过来问道。
  “对,我就说李长河,您是?”“这是咱们新华书店总店的赵主任,负责图书销售的。”
  刘宏图这时候给李长河介绍说道。
  “您好,赵主任。”
  “不用那么客气,快坐!”
  赵主任笑着招呼李长河和刘宏图坐下,然后又给倒了水。
  “老赵,真的破百万销量了?”
  刘宏图这时候顾不上喝水,而是焦急的问道。
  “没错,破了!”
  赵主任点点头,肯定的说道。
  “这,怎么会这么快卖这么多本?”
  李长河有些不解。
  《大国崛起》会火他是能猜到的,毕竟这本书在这个年代,算是比较超前的。
  但是火成这样,没天理啊!
  “这事也是巧合!”
  “得从我们新华书店下面的分店说起。”
  “因为我们新华书店属于是双重管理体制,比如说各省的主要城市新华书店受我们管理,但是也受本省的宣传部门管理。”
  “但是下放到各地的书店,其实我们就管不太着了,基本上都是各省的总店管辖。”
  “所以我们一般铺货,就铺到各省的主要书店,然后下面各地委和县的新华书店,他们采购什么作品,不受我们控制。”
  “但是这一次,你们这本《大国崛起》因为前段时间报纸上论战的原因,被称之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书’,名头一下打出来了。”
  “然后各省的下级书店开始纷纷进货,给这本书拓宽了销售渠道。”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很多机关单位在批量采购。”
  “据我所知,最开始是从咱们京城的很多涉外饭店开始的,他们批量采购这本书,给员工观看,让他们熟悉西方各国。”
  “然后慢慢的就延伸到了政府机关,厂办机关,高校机关等各大机关单位。”
  “而且不止是京城,包括魔都,江浙,闽粤,鲁省这些临海的省份机关,都开始采购了。”
  “很显然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他们要了解西方,你们这本书算是恰逢其时。”
  “他们这种采购通常就是几百上千本,光这些机关单位的采购量算下来,都给你们提供了几十万册的销量。”
  “再加上之前的读者群体和口碑宣传,就在今天报上来的昨天的销售总数,已经正式突破了百万册了。”
  赵主任给李长河跟刘宏图解释说道。
  听到对方的解释,李长河才明白了过来。
  他说怎么这么快就突破了百万册,原来被很多机关单位列入了采购图书里面。
  不过真要是这些单位的机关干部看了之后也挺好,起码能长长见识,不用像以前一样对西方迷之敬仰,然后在商业谈判的过程中把自己摆在弱势的位置。
  “老刘,这次我喊你过来,还有个事,就是咱们继续加印的事情。”
  “我看这股风潮还会继续发酵,就凭目前的销量走势来看,只怕接下来想要求购的读者还不会少。”
  “你看看我们加印多少合适?”
  虽然第二次加印的百万册还没完成,还在往市场快速的铺货,但是赵主任不得不思考,第三次加印的事情了。
  “这第三次加印我也说不好了。”
  “没必要加印太多了。”
  李长河这时候开口说道。
  “嗯?长河,为什么这么说?”
  听到李长河的话,刘宏图和赵主任都有些诧异。
  按照如今的销售情况,感觉这本书还会继续火爆才对啊。
  “刘主编来的路上跟我说了,第一次你们首印五十万册,然后又加印了一百万册,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市面上,即将有一百五十万册《大国崛起》了”
  “而根据我国去年统计的城镇人口数据,全国城镇总人口在1.7亿人左右。”
  “这已经近乎达到了100比1的比例,也就是说,一百个人里面,有差不多有 1个人拥有《大国崛起》这本书。”
  “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用数据的比例去套用这本书的分布,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数量其实我感觉已经到了书本传播的极限。”
  “剩下的读者,完全可以通过借阅传播的方式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即便是还有购买者,我认为也不太可能有巨大的风潮了。”
  “接下来的销量必然是细水长流,伴随着国家教育体系的恢复,年轻知识分子的成长而慢慢销售。”
  图书销售这个东西,不可能说人手一本都买上,大部分人其实还是一本书借阅着看的。
  连人民文学这种便宜的杂志销量都只有一百多万,李长河估计《大国崛起》销量破百万已经是市场的极限了。
  后续即便是继续出货,也不会再有爆炸式的增长,毕竟说白了,国家的城镇人口和有阅读能力的人口数量摆在那里。
  农村人口这个年代会跑去阅读这种书的不是没有,但是数量是非常少的。
  跟新华书店的距离,购买的费用,以及对书本消息认知的渠道,都是限制农村人购买的重要元素。
  所以李长河其实不建议赵主任他们继续大规模加印。
  加印的数量多了,有很大的概率会堆积在仓库成为库存,然后只能随着阅读市场的扩张而消化。
  果不其然,听到李长河的分析之后,赵主任跟刘宏图若有所思。
  他们之前,还真没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过图书的市场容量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