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1979黄金时代 > 第1180章 不要心存幻想
  第1180章 不要心存幻想
  3月7日。
  京城春天的气候不太好,时常刮沙尘暴,今年很给面子,算是草长莺飞,春暖开。台湾代表团清早出发,经香港转进来,傍晚时分才能到。
  外面扬着细雨,首都机场的贵宾室内,一行人等待航班抵达。
  影协的干部张海涛负责全程接待工作,台办出了一位同志叫于晓,以他们两位为主。另有凌子风、谢飞、李行的老同学等等,共十人以上。
  北影厂四大帅,崔嵬和成荫都去世了,水华身体不好,只有凌子风状态还行,偶尔参加一些活动。
  谢飞是北电教授,去年凭借《本命年》拿了柏林影展的银熊奖,他父亲是谢觉哉。老头后世80多岁了,微博用得好,经常骂一些烂片。
  “……”
  于晓看着外面蒙蒙细雨,不停的看表,凑到张海涛旁边,低声问:“龚雪同志确定不参加欢迎酒会?”
  “嗯,怎么了?”
  “我觉得还是参加的好,她是大陆电影的形象代表,不来机场接机也就算了,欢迎酒会怎么也得露露面吧?不然显得我们没礼数。”
  “咱们已经敲定行程了,等代表团去东方集团的时候,她再负责接待。我总不能强迫人家吧?”
  “不是说强迫,我就是感觉不太好。万一代表团问起,说龚雪女士怎么不见啊?我说你们去东方集团就能见着了……显得咱们摆谱。
  欢迎酒会就应该全员集合,陈奇同志最好也来,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共聚一堂,海峡两岸同欢庆,多好!”
  “那你去沟通,反正酒会在明天,还有时间。”张海涛道。
  “我沟通了,没成功!”
  于晓叹了口气,十分不理解:“他一手推动的两岸交流,结果还不露面?陈奇同志年轻,有时未免任性了点。”
  凌子风在旁边听见了,他当然维护自己人,道:“陈奇同志、龚雪同志海外经验丰富,经常与港台电影人打交道,自有他们的道理。”
  “是是!”
  于晓嘴上应着,心里不以为然,其实就是两种思维方式:他认为台湾同胞来了,应以最大的热情招待。首都文艺界很是沸腾,都主动要求参加酒会,哪有不露面的?
  “哎,到了到了!”
  忽一人提醒,从贵宾室的大玻璃窗看出去,刚好能看到航班情况。细雨之中,一架飞机停靠,影协的两位人员直接跑到机场里面去接了。
  他们也赶紧出去,不多时,便见九人代表团迎面而来。
  为首的60岁出头,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正是李行。旁边是他的妻子,然后是张艾嘉。
  “李行导演!久违了久违了!”
  “欢迎来到bj!”
  张海涛、于晓迎上去,还有献环节,握手拍照,互相介绍,老同学见面……双方都是老江湖,气氛一下子搞的很热闹,并无陌生感。
  紧跟着,又回贵宾室开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会。
  老艺术家致辞,李行、张艾嘉答谢,随后乘车前往钓鱼台。
  从机场驶出来,先是一片郊区,行了一段才见到城市轮廓。于晓事先吩咐司机,要走繁华路段、高楼多的路段,于是代表团借着蒙蒙细雨,看到了这个年代京城最好的一面。
  李行不禁感叹:“我第一次到京城来,感觉有大都市的风范、大都市的气象。”
  “不少海外朋友对我们有误解,其实我们改革开放之后发展飞快,日新月异,就该多多交流才是。”于晓听了很开心。
  随后,介绍了一下行程。
  张艾嘉忍不住问:“陈奇先生、龚雪女士呢?”
  “哦,他们在东方集团准备迎接活动。”
  “我们去参观的时候能见到?”
  “对对!”
  于晓乜了一眼张海涛,你看吧你看吧,果然问了!
  钓鱼台国宾馆在玉渊潭公园的东侧,西侧就是央视的彩电中心。钓鱼台很大的,里面有好多栋楼,它是外交部直属的正局级单位,1980年对外开放,最便宜的标间298美元。
  影协包了一栋楼,就给这九个人住。
  张海涛他们先行告辞,李行和妻子住一个大套房,里里外外看了一圈,惊道:“这是什么地方?空间太大了,我们两个人差不多住一层。”
  “咚咚咚!”
  “李导演!”
  刚巧张艾嘉来了,李行问:“你住的房间怎么样?”
  “我一个人也给我安排个大套房,说话都有回音。这里是国宾馆,专门接待外国政要的,里根当年就住这儿。”张艾嘉笑道。
  “接待规格超乎我的想象,不得了!”
  明天白天要开座谈会,二人讲一讲台湾电影的发展和现状,商议了一下发言稿。正说着,外面咚咚咚又有敲门,是一个服务人员。
  “李先生,请问明天早点您想吃什么?”
  “你们不是固定的早点么?”
  “几位是贵宾,想吃什么,我们给您做。”
  “那做生煎包好了!”
  李行随口道,张艾嘉也道:“我想吃京城的特色早点,麻烦你们了。”
  “不客气,为几位服务很开心!”
  服务人员出去了,二人对视一眼耸耸肩,继续研究稿子。
  等张艾嘉回房间之后,李行又在稿子上添了几句,他有个想法:除了探讨大陆、台湾交流,最好把香港也加进去,阐述一个两岸三地共融的大话题。
  他是金马奖主席,金马奖没有港片参与,已经low到跟菜市场一样,毫无星光。所以得让香港重新与台湾联系起来,让港片、陆片都能参加金马奖。
  …………
  “代表团已经住进钓鱼台了吧?”
  “春暖开,钓鱼台景色肯定很好!”
  “听说里面都是独栋小楼!”
  家中,陈奇像个祥林嫂一样絮絮叨叨。龚雪笑道:“你绕来绕去都是钓鱼台,你想干嘛?”
  “我想干嘛?我都没住过钓鱼台,那个破代表团倒住进去了?”
  “那你钱住呗,才200多美元。”
  “算了吧,我不丢人现眼。”
  陈奇哼了一声,喝着自己的高碎——嗯,春天来了,他的正山小种又换成了高碎。
  “我跟你讲,不要对代表团心存幻想。他们只是台湾电影界的开明人士,明白台湾体量狭小,脱离大陆、香港根本玩不转,必须交流开放,打造华语电影圈。
  别以为他们真的心向大陆,他们做事的前提还是以人家本岛利益为先。尤其那个李行……”
  陈奇摇摇头。
  今年华东水灾,李行干过一件事:他把自己三部电影的大陆放映版权,捐献给灾区。什么意思呢?他想捐款,又没钱,于是联系大陆,说你们把我版权买了,我用这个钱捐款。
  大陆的中影便了50万买下版权,把这50万给他,他再把钱捐给灾区。
  也就是说,他一毛钱没还能拿个好名声,还能让自己的电影在大陆发行,一举两得。
  这事就很奇葩。
  后来金马奖作死,大陆禁止影片参加,把金鸡奖放在厦门同期举办。李行各种愤怒:“不自量力!不自量力!他们比得过么?他们比不过。”
  不否认李行对两岸往来做了很多贡献,但也别无视这些人的本质。
  陈奇促成这次访问,只是因为在现阶段双方有着共同的诉求:两岸文化开放交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