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
  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
  【唐太宗·李世民】
  【军事成绩:统一天下,灭北突厥、灭吐谷浑灭高昌、灭薛延陀、重开西域安西都护府,立漠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
  中华大地第一次突破一千万平方公里。
  评价s级,得五分。】
  【制度建设:延续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以封驳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
  沿袭隋朝郡县两级制,分为十个监察道。
  行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
  改革军事体系,对周方国家形成降维打击。
  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规范谏官制与,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其中魏征廷谏两百多次,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等皆以极谏知名。
  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之事,但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评价s级,得五分。】
  【外交策略:高昌、于阗等二十九国自发上尊号“天可汗”。
  奉行“朕以天下为家。”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胡越一家”
  奠定了如今中华民族的基础。
  评价s级,得五分。】
  【民生经济: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兴修水利、劝课农桑。
  贞观一朝将隋末时期的两百万户发展到四百万户。
  也是少有的发展农业同时也一样重视商业的治世。
  开创“贞观之治”。
  然而自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开始有了骄逸和拒谏之风“崇饰宫宇、游赏池台”,百姓的劳役也日渐沉重。
  朝臣劝谏,李世民回答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魏政闻言大为不安,随即呈上一道著名的《十渐疏》。
  等到贞观十七年魏征去世后,李世民骄逸之气越发严重。
  贞观二十二年,由于东征高句丽使得“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有劳弊”,后宫有长孙皇后之风的“贤妃”徐惠也忍不住上疏规谏。
  同年,李世民驾崩前又撰《帝范》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评价s级,得五分。】
  【用人识人:知人善任,用人唯贤,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忠直廉洁之士。
  运用李世绩、李靖等一代名将。
  不计前嫌,重用太子李建成旧部魏政、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
  命宗室出任官吏,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评价s级,得五分。】
  【后世影响:李世民之前,皇帝的标杆是三皇五帝,尧舜禹汤。
  李世民之后,皇帝的标杆是大唐太宗文皇帝。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评价s级,得五分。】
  【总分:三十分。】
  【千古一帝·李世民】
  ……
  {哇!你居然都不问一下我们就说他是千古一帝!你有点飘了!}
  {鉴定完毕,又一个李吹,就玄武门之变和改史还千古一帝?煞笔作者!}
  {你们这帮黑子啊,就是一点书都不读还要硬黑。}
  {李世民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大唐皇帝。}
  {百姓对他的期望就是要开创盛世,国泰民安。至于他是否父慈子孝、兄弟相亲、得位正不正,跟宫外百姓毫无关系。}
  {后人也只在意他的历史功绩,并不需要他去做道德楷模,因为他是帝国皇帝,不是伦理吉祥物。}
  {就像老板对公司的业务治理,提供的福利待遇,这些才是员工最关心和最贴近自身利益的。}
  {至于老板家里是否父慈子孝,兄恭弟敬,夫妻和睦,讲实话,压根跟伱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唯一能黑的点就是后期飘了和说的那句话,但落实到事实情况上就是百姓不满意他的转变,属于吐槽,跟现在差不多。}
  {而那句话…确实洗不了……但后期又有所反省……你说学汉文帝也就罢了,学什么汉武帝呢!}
  {说的有道理,可黑粉看不惯,就家里那点事,黑来黑去,没啥创意。}
  {做皇帝又不是当道德楷模,道德标兵。}
  {能做上皇帝的除了没人争,但凡有人争夺的没点手腕能做上去?不都是杀来杀去的。}
  ……
  大秦。
  嬴政一边嚼着救心丸一边皱着眉。
  就看后世子孙,还是有些天真啊。
  周代八百年,期间杀兄逼父的多了去了。
  李世民也只是学习了杨广罢了。
  再者说,不是留了李渊一命吗。
  杨广之所以被骂,不就是因为眼高手低把隋朝玩崩了吗。
  而李世民成为千古一帝也是因为他能开明且正确执政把唐朝带向前无古人的巅峰。
  他也许对不起李渊,对不起他的兄弟。
  但他对得起大唐的百姓,这就够了。
  “唉……”
  嬴政忍不住叹口气。
  寡人要像此子学习啊。
  但是……
  眉头一拧。
  他实在是想不出别人指着他鼻子“谏言”的样子。
  没办法……
  寡人的威势实在是太大了,这帮臣子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一边自豪,一边郁闷。
  想要破此困境,还需“千金买马骨”
  而如今朝堂上谁既能“大义凛然”又能“交友广泛”呢……
  脑海中的第一人选立刻浮现出来。
  嗯……刘邦啊,大秦第一谏臣这个美名,寡人就钦定是你了!
  决定好了的嬴政一阵轻松。
  该说不说,这刘邦是挺好用的。
  ……
  大汉。
  刘邦裹了裹衣服,四处张望了一阵。
  吕雉皱眉看着他。 “你干嘛呢?”
  刘邦没理她,只是四处巡视着,狐疑道:
  “娥姁啊,你有没有感觉这大殿好像漏风啊?”
  “我怎么感觉一阵凉风袭来呢?”
  吕雉冷笑一声。
  “你确定是漏风?不是亏心事做多了?私德有亏?”
  刘邦一听不乐意了。
  “乃公哪里做过亏心事!”
  不等吕雉张嘴,下一句立刻接上。
  “朕都是光明正大的不要脸!”
  吕雉张了张嘴,又气呼呼的闭上。
  可恶!无言反驳!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靠着软榻嗤笑不屑。
  卫子夫柔柔弱弱的轻声问道:
  “陛下难道认为天子私德不重要吗?”
  刘彻扬了扬袍袖,也不避讳卫青与霍去病,坦言道:
  “能抢到天子位置的哪有道德君子。”
  “能够治理天下善待百姓就已经是一个好皇帝了。”
  卫子夫实在忍不住,开口直言道:
  “那吕后呢?”
  一旁的卫青神色动容立马就要开口请罪。
  刘彻抬了抬手,第一次仔细打量着眼前的皇后。
  随后又轻声一笑道:
  “吕后也是如此。”
  “临朝称制的时候面对冒顿的羞辱都能忍。”
  “朝堂之上的腥风血雨在民间却化作了细雨。”
  “休养生息抚平了百姓自诸侯以来五百多年的疮痍。”
  刘彻看了看神色不动的卫子夫,平静道:
  “她所谓的手段其实相对于其他天子根本不算什么。”
  “不过是王侯将相们自己的事罢了。”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烦躁的挠了挠头。
  “后世这帮蠢货!”
  “玄武门怎么可能是太宗皇帝的什么黑点!”
  “相反!绝地反击,杀伐果断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了权利的交接!”
  “使得江山社稷落入太宗皇帝之手!”
  “这是大唐之幸事!”
  李隆基站起身,赤脚站在毡垫上,提着酒壶朗声道:
  “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
  “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
  “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
  “三代以下,朕未见其比也!”
  一旁的杨玉环捧着螓首,舒展蛾眉。
  巧笑目盼道:
  “三郎也不比太宗皇帝差多少啊。”
  李隆基看着天幕,叹了口气。
  “朕,太宗之嗣。”
  “岂能堕太宗高宗之威名。”
  “还好……”
  饮了口酒,李隆基气势磅礴道:
  “开元之盛,以迈贞观!”
  “朕,对得起太宗皇帝!”
  ……
  天幕上。
  金光闪闪的『千古一帝』射出万丈霞光直冲斗牛!
  似一段蓝绸被撕裂。
  蔚蓝的天空分开一条宽阔的道路,似退潮般向两边翻卷露出布满星辰的太空。
  长安百姓一阵惶恐。
  “天……天裂开了!”
  “不不不!这是塌了!”
  “我们要死了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望云亭内。
  一脸苍白的李世民瞥了一眼天上。
  没有丝毫情绪起伏,只是满脸悲色的抱着小兕子,牵着长孙皇后。
  天上,布满星辰的暗色完全展现出来。
  下一瞬!
  苍龙七宿星光闪闪,颗颗跳动!
  朱雀七宿流光溢彩,霞光艳艳!
  “嗷!”“唳!”
  一阵龙吟凤鸣响起!
  长安城内的众人张大嘴巴看着天上。
  “星星……掉下来了……”
  东方!
  角为首,亢为珠,氐为足,房为腹,心为腰,尾为摆,箕为风。
  七宿苍龙自天而降!
  南方!
  井为首,鬼为目,柳为喙,星为颈,张为躯,翼为翮,轸为尾。
  七宿朱雀从天而下!
  ……
  卡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