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绩(下)
  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绩(下)
  【外交策略:依《皇明祖训》】
  【朱元璋设定了朝鲜、日本、大小琉球以及西南方向的安南等十五个国家为不征之国。】
  【理由很简单,这些国家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而且无论是征讨还是被袭扰,对双方而言都是得不偿失,因而不许子孙主动进攻,但是需要戒备西北。】
  【然而,这只是朱元璋的一厢情愿。】
  ……
  大明。
  老朱脸色铁青。
  “来,你说!”
  “妄动刀兵乃不祥!咱这是仁德!”
  “咱哪里错了!”
  朱标刚想开口,被马皇后拉扯了一下。
  马皇后轻声道:
  “你爹现在开始钻牛角尖了,你这时候说什么都是火上浇油。”
  “让天上那个说。”
  “这样他才信。”
  朱标看着正气呼呼的老朱。
  那脑门上的银针还正随着粗气颤悠着。
  他只能无奈点头。
  ……
  【当时朱元璋登基派使臣持赐日本王玺到日本。】
  【一是希望他们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
  【结果,国书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倭寇继续侵扰沿海。】
  【鉴于元朝进攻日本严重受挫的历史教训,朱元璋采取了克制与忍让的态度,力求从本朝内部解决问题。】
  【为断绝中外海盗的耳目与内应,他下令禁止滨海居民私自出海。】
  【并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大量招纳原张士诚、方国珍部下军士及濒海的船户、岛人、渔丁为兵。】
  【自淮、浙至闽、广,共计十余万人。】
  【为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之始。】
  【而安南朝鲜等国对大明也是若即若离。】
  ……
  大隋。
  “这日本……”
  杨坚觉得有几分不对。
  “莫不是又养出个白眼狼来?”
  独孤伽罗同样语气不善。
  “那吐蕃可是把唐朝一顿折腾啊……”
  夫妻俩对视一眼。
  “皇后,遣隋使千里迢迢来此,颇为不易啊。”
  “陛下,我等上国感其向学之心,加以倍护啊。”
  “派兵护送回去吧!”
  ……
  大唐·高祖时期
  “你等等,我捋捋啊。”
  李渊揉着额头,皱眉深思。
  “意思就是,我被人打了。”
  “我在十分愤怒的情况下,决定把自己关起来?”
  那边的李世民觉得不能这么说。
  毕竟新生的国家,你指望他长途跋涉跨海而攻也不太现实。
  但他也摸不准朱元璋究竟是因为考虑国家支撑不住,还是考虑打起来位子不稳……
  毕竟就他干的那些事真不好说……
  秦朝监察天下也很严啊。
  不也是一个动荡就亡了。
  ……
  【对于西洋诸国,则“素称远蕃,涉海而来,难计岁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
  【此后,须文达那、览邦、淡巴、百、彭亨等西洋诸国陆续朝贡于明。】
  【评价c级,得两分】
  ……
  {这就有点扯淡了,太低了。}
  {薄贡厚赐虽然很烂,但这也不是朱元璋开的先例,硬黑,垃圾。}
  {压根不是这事,朱元璋以为这是朝贡,其实人家是来做生意的。}
  {明朝从这开始就背上负担了,因为朱元璋强调农业,轻视商业,因此,明代各个边境的官吏不仅不鼓励贸易,反而限制贸易。}
  {他们认为,海外诸国与中国的贸易不是互利行为,而是皇帝的一种恩赐。}
  {这就导致其实并未发展出一套海外贸易规则,也没有想过从海外获利。}
  {宋朝,每艘船的到来都意味着一笔丰富的财政收入,但老朱不对海外船只征税,也不准海外船只自由贸易。}
  {他认为,外国人到中国来,唯一的原因就是仰慕中国的文化,所以才前来朝贡。}
  {他把所有海外的商团都当作外交使团而不是贸易商人。}
  {这就导致即便一个人是来做生意的,也会伪装成外交使者,这样才能获准将货物输入中国。}
  {输入中国后,还不能自由买卖,只能统一交给政府,当作贡品押往北京。}
  {然后皇帝就赏赐给这些“使者”大量的钱财,这些钱财不仅足以偿还货物的价值,还比通过自由市场买卖赚得更多。}
  {在老朱看来,外商到来只是进贡,并领取赏赐。但在外商看来,这是中国特有的贸易方式。}
  {外贸对于明朝来说,不仅不再赚钱,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由于赏赐价值总是超过货物本身,买卖做得越多,反而赔钱越多。}
  {此外,当商人跟随使节进入内地后,一路上的吃住行和安全都由各地的官府负责,照顾这些使节(商人)也需要耗费大量的地方经费}
  {在这种制度下,不管是海外的国王还是商人都很喜欢到中国来朝贡,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明朝有多么尊重,只是因为买卖很划算。}
  ……
  大汉。
  “老朱被骗了,骗得好惨。”
  刘邦蹲在墙角,一副出恭的模样。
  旁边两个小的也是同样的姿势,尴尬的蹲在那里。
  “你刚才说你阿母叫戚夫人过去了?”
  刘盈点点头。
  刘邦咂摸咂摸嘴。
  “你俩觉得……”
  刘盈不吱声,小刘恒则说道:
  “中宫是想逼您出去。”
  “阿父不会觉得中宫没猜到您要堵我俩吧?”
  刘邦身子一僵。
  “她应该……”
  小刘恒摇摇头。
  “阿父,您最了解中宫,我们不知中宫会不会真的动手。”
  “一切要看阿父判断。”
  刘邦沉默了,随即猛地起身。
  “彼其娘之!”
  骂骂咧咧的往未央宫走去。
  小宦官慌忙向二人行礼,扭身跟上。
  两人在墙角处探出脑袋。
  “四弟,阿母真厉害啊,居然能猜到阿父堵咱俩。”
  小刘恒扶着墙角,面无表情的抬头看着大傻子。
  “我骗他的。”
  刘盈则惊愕的低头看着他。
  “可戚夫人的确去了?”
  小刘恒点点头。
  “所以呢?”
  刘盈一下被问住。
  小刘恒摇摇头,拍了拍手。
  “走吧阿兄。”
  “这回没人堵咱俩了。”
  “不用蹲着了。”
  刘盈呆呆的看着小东西渐渐走远。
  又回头看向未央宫。
  喃喃道:
  “阿父被骗了……”????随即想到黑着脸的阿母。
  咽了口吐沫。
  “骗得好惨……”
  ……
  大汉·文帝时期
  “就没人告诉他?”
  刘启感觉难以置信,不可能整个朝堂上都是无能之人吧?
  “这点东西不难看透啊!”
  刘恒按了按太阳穴,无力道:
  “那你觉得,有人敢说吗。”
  “说了之后,他会听吗?”
  “就算你认为这些东西跟官员利益也切身相关。”
  “那你不记得官员才拿多少俸禄了吗?”
  “没理由也不想说。”
  “就这么简单。”
  刘启眨巴眨巴眼睛。
  “这……这亏……”
  刘恒不置可否道:
  “大明后代皇帝吃定了。”
  ……
  【民生经济:人口锐减,土地荒芜。这是明朝刚建立时的情况。】
  【基于“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的新王朝。】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组织生产的措施。】
  【奖励开荒、实行屯田、兴修水利。】
  【待民生渐生后,又规定乡里之间互助互济。】
  【“乡里人民,贫富不等。婚姻死伤吉凶等事,谁家无之。”】
  【“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周给。”】
  【“且如某家子弟婚姻,某家贫窘,一时难办,一里人户,每户或出钞一贯,每里百户,便是百贯,每户五贯,便是五百贯。”】
  【“日后某家婚姻亦依此法,轮流周给。”】
  【“又如某家或父母死伤在地,各家或出钞若干,或出米若干资助,本家或棺椁,或僧道修设善缘等事,皆可了济。”】
  【“日后某家倘有此事,亦如前法互相周给。”】
  【“虽是贫家,些小钱米亦可措办。如此则众擎易举,行之日久,乡里自然亲爱。”】
  ……
  {通篇就是两个字,随礼!}
  {万恶之源!万恶之源!}
  {好像温州、台州有个什么互助会,是不是就是这个?}
  {这法令,也不知是不是老朱想起父母之事了……}
  {……老朱的制度设计的很烂,对百姓也比较防备,但总体来说对贫民还是不错的。}
  {究其内心想法是不可得了,只看结果吧。}
  ……
  【命所有村庄皆置大鼓一面,到耕种时节,清晨鼓声一响,全村人丁都要会集田野,及时耕作。】
  【如有怠惰者,由里老督责。】
  【里老放纵不管、未加劝督的,则严加惩罚。】
  【洪武二十八年,又命乡里小民或二十家,或四五十家,组成一社】
  【遇到农忙季节,谁家有病,则全社通力合作,协助其耕耘。】
  【至于这一制度执行到什么程度,探索的结果如何,史书上没有下文。】
  【依次种种,缔造了属于贫民百姓的洪武盛世。】
  【评价s级·得五分】
  ……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
  脑中回想出那段话。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嬴政从没觉得朱元璋做错了。
  人人都以为自己所学的是正确的,随便批评领袖的政策。
  而皇帝统一天下,就是替天下人分辨黑白,定于一尊。
  天下成法,要令在于不多。
  一言而止。
  就是使天下人都遵守这个“一”,从而民无乱纪。
  所以他懂。
  他也明白,朱元璋或许跟汉唐皇帝比是落后的。
  但恰好的,朱元璋比他多走了一步。
  ……
  大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李世民突然想到《礼记·礼运篇》里的大同观念。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谓大同。”
  李承乾没太明白阿耶为什么要念这个。
  李世民则是突然有感而发。
  因为他短暂的看到了平等地权的井田制。
  看到了王道仁政。
  在朱元璋之前,是王莽推行的王田令实行这些。
  “可惜啊。”
  李世民悠悠长叹。
  “这天下似水,流动不变。”
  “不是广间大夏,如如不动啊。”
  ……
  【用人识人:因为早年经历,善能用人识人。】
  【从一介布衣挣得天下之主,多倚仗明之萧何李善长,明之张良刘基,明之韩信徐达,明之项羽常遇春。】
  【但后期比较唯我独尊,不能听谏,识人不用,故步自封。】
  【评价a级·得四分】
  ……
  【后世影响:驱除胡元,复兴汉唐。】
  【得国之正,无出其右。】
  【评价s级·得五分】
  【总分:二十三分】
  ……
  天幕上。
  许久不见的大金字腾飞而出。
  『朱元璋是个怎样的皇帝?』
  『一,功大于过的有为之君』
  『二,过大于功的有为之君』
  『三,他就是万古一帝口牙!』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