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554章 奠基近现代的繁荣
  天幕上。
  身披红袍的将士挥舞手中的利刃。
  银练般的刀光闪过。
  圆滚滚的头颅被鲜血射飞到不远处。
  持着铁叉的老妇人扑倒在地。
  咕噜噜滚动的头颅碰到一处物体停下。
  那是一具脖颈处只有一丝皮肉连接的幼儿。
  ……
  【公元1466年三月,提督白圭调集重兵,集中十三万大军,从南章、远安、房县、谷城四个方向反扑,四路大军齐头并进,互为掎角,很快突破了对方防线。】
  【刘通率部转战寿阳,被明军包围,血战两天后被杀。】
  【这一路乱军中有五千多兵将家属,多是老幼妇孺,皆被明军杀害。】
  【而其部将石龙率军转战四川,攻下巫山、大昌等地,杀夔州通判王侦,之后屠戮整个夔州城。】
  【饱掠后盘踞巫山地区。】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不由为大明感到一丝悲哀。
  “官不官,民不民。”
  “流民也是百姓啊……”
  小刘彻抱着腿看着天幕。
  “从一开始,就错了。”
  “都是大明百姓,为什么要视一地之民为仇寇呢……”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深深的叹口气。
  “视臣如仇寇,视民如草芥。”
  “明明不久前还是鼎盛之相。”
  “只因托非人而交天下,竟弄得这般惨像。”
  “屠城……”
  一股亡国之相。
  ……
  【白圭采取分化瓦解的战术,用高官厚禄引诱了石龙部将刘长子,经其配合攻入巫山,全歼石龙部。】
  【石龙以及乱军家属六百人被处死。】
  【最先叛变刘长子同样在被处死的逆贼之列。】
  【战后,白圭向朝廷上书道:元恶既擒,余孽殆尽,境内宁谧,黎庶乐生。】
  【整个战斗过程,明军斩首数万人,但其中“老幼妇孺者十之四五”】
  【而官军所到之处捕获的流民,不是发回原籍为苦役,就是以附逆罪坐牢。】
  【更有不少军官,将这些“俘虏”们“私卖势家大户为奴”。】
  【战后,明朝在房县设千户所,屯兵驻守。】
  【在周边州县也设立同知、巡检司等各类机构,驻守重兵。】
  【平乱大战,似乎大功告成。】
  ……
  曹魏。
  “怎么可能大功告成!”
  刘备将酒爵往桌子上一顿!
  红着脸大声嚷嚷道:
  “他们还是不是大明将士!”
  “诛首恶!俘逆虏!”
  “流民百姓活不下去是谁的原因!怎么敢做这等欺心之事!”
  曹操带着几分迷离恍惚之意,哈哈大笑道:
  “玄德!不重刑以示天下,岂不是告诉那等乱民,谋逆无罪?”
  “那可是另立国家的大罪!”
  刘备猛的一摆手。
  “你少在这里模糊说辞!”
  “凡事讲个天理二字!”
  “若是流民百姓能安稳下去,他们脖子痒了起来造反?”
  “造反乃大罪不假!”
  “但老弱妇孺又有何错?他们难道有的选吗!”
  曹操眯着眼,定了定神。
  “他们没得选?”
  “选错了路就要承担错了的后果!”
  “既想要好处,又不想要坏处?天下哪有那么多的好事?!”
  “承其惠就要负其祸!”
  “这就是天理!”
  刘备怔怔的看了他一会。
  就在曹操以为自己赢了的时候。
  “呸!你放屁!”
  “他们承什么惠了!”
  曹操抹了抹一脸的口水,刚要反驳,就见那人已经伏倒在石桌上。
  嘴里还嘟囔着:
  “彼其娘之,曹贼放屁…”
  曹操横了他一眼,回顾一周。
  一旁的孙权不知何时趴在地上,抱着石墩不放手。
  一边的诸葛亮坐的板正,只是低着的头颅告诉他这人也醉死过去。
  曹操摇摇头,将酒爵里的最后一点酒一饮而尽。
  “所以说你不能成功啊,玄德。”
  ……
  季汉·怀帝时期
  “又错了。”
  诸葛亮扇着羽扇,连连叹息不止。
  “法术势可制臣却不可制民。”
  “民意就如沸开的热汤。”
  “你越用盖子捂,其反意就越高。”
  “简单粗暴的遏制从来不是解决之道。”
  刘禅扣了扣脑壳,试探道:
  “相父,此时是不是应该编户齐民才对?”
  诸葛亮眼前一亮,手上停止动作,看向刘禅。
  “陛下是怎么想到的?”
  刘禅期期艾艾道:
  “高祖平定天下,就是用这招安抚诸侯乱民的。”
  诸葛亮高兴的捋着胡须。
  “陛下聪慧。”
  刘禅摸头憨笑着。
  ……
  【历史无数次证明,以杀制乱行不通。】
  【公元1471年十月,李原、王洪在湖广南章起义,自号“太平王”】
  【此次规模更大,史载“流民附贼者百万”】
  【而这一次的叛乱除了人祸,还有天灾。】
  【据史料记载,成化三年,山东旱灾。】
  【成化四年,陕西、山西、河北旱灾。】
  【成化五年,黄河决口,河南、淮北大水灾。】
  【成化六年,钱塘江决堤,江苏、浙江水灾,安徽、陕西、甘肃、四川旱灾。】
  【持续的天灾导致大量灾民纷纷逃荒,蜂拥至物产丰饶的荆襄地区。】
  【仅成化六年,荆襄地区就流民逾九十万。】
  ……
  刘宋。
  刘裕都看出来了。
  “大明现在就是个空壳子啊。”
  “这是一点钱都没有啊。”
  刘义隆则替朱见深感到深深的悲哀。
  天灾其实不算太可怕,这东西能治。
  可怕的是人祸!
  而最大的人祸,就是他那个千年难得一见的昏爹。
  ……
  【成化六年秋,夏季刚经过旱灾的中原地区再遭劫难,关中地区爆发水灾,死者数十万记。】
  【大量灾民再次成群逃亡荆襄地区,趁此机会,义旗再举。】
  【而与上次刘通且耕且战不同的是,荆襄流民这次以荆襄山区为基地,开始了流动的游击战。】
  【一时间声势浩大,沸反盈天】
  ……
  大唐·僖宗时期(昭宗提前上位)
  李晔松开圆领袍一侧的襟扣。
  衣领斜搭下来形成翻领。
  “安史?不对……”
  在这个时期发生这种规模的叛乱。
  他能想到的也就是安史之乱。
  但又和安史之乱不同。
  除了高祖。
  太宗、高宗、武后、睿宗、玄宗。
  可没人对河北燕地另眼相待啊。
  ……
  {所以,这几年朝廷就什么也没做?干看着?}
  {诶!怎么能说什么也没做呢!}
  {兵部尚书白圭主张在中原地区严行“保甲法”,责成各省按察司清点本省人口,但有发现户口逃亡者,实行“责任连坐制”}
  {户部尚书杨鼎主张移民河套地区,一面缓解内地土地矛盾,另一面也可充实边防,一举两得。}
  {礼科给事中张宾主张减免各地赋税,以此减少农民逃税事件。}
  {这都是办法吗!}
  {那怎么没解决问题?}
  {啊,那是因为具体实施起来,牵涉到兵部、户部、刑部等各部门的协作问题。}
  {“部长”们呢不想担责,就互相推诿,一直争吵,从未落定。也不对,张宾建议屡次减免赋税还是落定了的。}
  ……
  大明。
  “蠹虫!”
  朱元璋恨恨的砸着桌子!
  “跟这么一群蠹虫怎么能治理好大明!”
  “可恨!”
  “你说让咱宽厚他们!你看看!”
  “咱怎么宽厚他们!”
  马皇后拍着他的后背。
  “别装了,朱祁镇两次丧尽朝臣。”
  “能有人给老朱家平叛就不错了。”
  “要是落到晚唐僖宗那个地步,我看你哭不哭!”
  朱元璋强撑着冷哼道:
  “那也是后代无能!”
  “关咱什么事!”
  马皇后默默的白了他一眼。
  看你哭的那天!
  ……
  【叛乱消息传至京城,早已不上朝的朱见深焦急万分,破天荒地召集群臣商议。】
  【任都察院右都御史项忠为提督,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山东、浙江各省共二十五万兵马南下进剿。】
  【为表信任,朱见深破例没有给项忠派遣监军,委任项忠全权负责,并允许项忠便宜行事。】
  【公元1472年七月,项忠大军抵达襄阳。】
  ……
  大宋·孝宗时期
  “该说不说。”
  赵昚点着天幕对岳飞道:
  “他这招倒是有几分推心置腹之意。”
  “比他爹强多了。”
  岳飞欲言又止。
  他觉得朱见深可能不会喜欢这种“夸张”
  毕竟跟朱祁镇比起来。
  刘后主是明君,晋惠帝都是仁君了。
  能跟朱祁镇较量的只有徽钦高三位。
  秦二世都不够格,隋炀帝都不配上桌。
  赢了他高兴不起来。
  输了他……很难啊。
  ……
  【项忠先是放风说带来“百万大军”,接着派细作潜入荆襄山区,诱骗流民说朝廷将招抚,承诺朝廷将承认流民已耕种的土地。】
  【荆襄流民多是手无寸铁的贫苦农民,听信此言,纷纷扶老携幼走出山林。】
  【短短一月间,竟有四十万人向项忠投诚。】
  【接着项忠大军兵分八路进剿,在竹山与李原决战,李原兵败身死。】
  【王洪转战湖北均州,被项忠擒获后处死。】
  【比起几年前白圭“斩首数万”的战功,这次明军的战果有些“逊色”。】
  【先后斩首一千余人,阵亡八十三人。】
  【但招抚流民的数量惊人,足足有九十三万八千人。】
  ……
  炎汉·明帝时期
  刘庄脸色铁青。
  他看着天幕一言不发。
  刘炟同样皱眉不言。
  诱骗?
  国家已经无信无耻到这步田地了吗?
  解决方法都已经摆在台面上了!
  居然还诱骗?!
  ……
  大汉·和帝时期
  刘肇看向邓绥。
  “这真是一个驱除鞑虏,再造中华的国家?”
  邓绥沉默不语。
  刘肇收回视线看向天幕。
  “远迈汉唐?”
  你凭什么?
  ……
  【战后,明朝再次采取粗暴政策:招抚的流民全部发配回原籍。】
  【甚至连当地早已取得合法户口的居民也都统统没收财产后充军。】
  【之后几个月里,项忠共驱散当地流民一百五十万人,随即又作为赏赐,命属下军官们在荆襄山区圈占土地。】
  【兵科给事中梁景的在奏疏中记载了这一惨象。】
  【“纵兵驱逼,略无纪律,以致怨声震天,肝脑涂地,比之夷狄入侵,惨酷过之。”】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看的连连叹气。
  群臣也都面面相觑。
  “这……这是汉人天下?”
  “别说了,除了王朝末年之时,哪时干得出这等事来!”
  “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天下万众又怎敢轻信朝廷?”
  “叛逆之臣是该严惩!”
  “惩戒归惩戒,但不能拿朝廷法令信口开河!这是天下道义!”
  “皇帝都准许他便宜行事了,你奈何?”
  “放屁!皇帝长于妇人之手不晓世事!那朝廷大臣也都是吃干饭的吗!”
  “你看看前面他们是如何做的!互相推诿不肯担责!”
  “他们分明是孩视皇帝!”
  “但……皇帝做的那些事……”
  众人想到朱见深跟大臣对着干的那些事。
  “……朝廷不稳,祸及百姓……”
  ……
  大辽·圣宗时期
  “少血口喷人啊。”
  耶律隆绪抱着胳膊不满道:
  “我们对自己人可没那么狠。”
  萧太后看着这傻儿子都快绝望了。
  对号入座?
  承认自己是夷狄?
  “蠢出生天的东西。”
  耶律隆绪赞同的点点头。
  “是啊,天上那人真蠢!”
  萧太后无言的转身离去。
  “?娘!你不看了?”
  “饱了!”
  耶律隆绪挠挠头。
  “饱了?什么时候吃的饭啊?”
  “没看到啊?”
  ……
  【项忠平乱后不久,朝廷即在荆襄周边地区铸堡垒守卫,并赐予周边藩王以及驻军土地,试图以此杜绝流民涌入。】
  【但仅仅一年之后,大批的流民即重新涌入,并与当地驻军发生血腥冲突。】
  【“入山就食,势不可当”】
  【成化十二年(1476),荆襄地区的流民之数又达四十万余众。】
  【且常与驻军和藩王械斗,流血事件时有发生。】
  【而也在这一年的正月,时任国子监祭酒的周洪谟,在经实地详细调查后,向朱见深上了一份奏疏。】
  【《流民说》】
  ……
  天幕上。
  朱见深坐在龙椅看着众臣。
  “此举违反祖制!陛下,万不可视祖宗之法如无物啊!”
  一名颔首老臣悲声痛哭。
  一众大臣也纷纷支持。
  “陛下,此说妖言惑众!当斩之以谢天下!”
  “陛下,此等毁家纾国之说不可信!”
  “陛下!臣弹劾国子监祭酒的周洪谟妄议朝政!”
  面对群臣激愤,朱见深不见一丝异色,他看向另一边。
  几名补子上绣着虎豹的大臣出列反驳。
  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
  朱见深看着眼前的一幕幕。
  无悲无喜。
  ……
  【《流民说》的思想核心就是流民问题“势不能禁”,“唯因势利导之”】
  【具体操作是建议在荆襄地区设立府县,承认当地流民的合法户口,并丈量土地、清点人口、编排户籍,用安抚政策解决流民问题。】
  【此疏一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内阁万安、商辂等人以违背祖制为由坚决反对。】
  【但六部的白圭、项忠等亲历过流民叛乱的官员却极力赞成。】
  【最后,朱见深表态支持此议。】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都纳闷了。
  “你们什么毛病啊?”
  “这么喜欢念叨祖制!”
  “朱元璋也是,哪来那么多祖制!”
  “一群大臣,都是吃干饭的!”
  ……
  大唐。
  “看到了吧。”
  李世民指着天幕道:
  “做事要讲究实事求是,因时而变。”
  “朱见深若是不懂变通死守祖制。”
  “那大明就要面临晚唐局面了。”
  李承干点点头。
  “但是……君臣之间的裂痕又扩大了吧?”
  李世民捻了捻胡须。
  这大明……很难评……
  朱元璋实在是该干的和不该干的,都干的太多了。
  ……
  【公元1476年二月,朱见深派遣都御史原杰为钦差南下荆襄,设置郧阳府和湖广行都司,将荆襄地区所有流民登记入册。】
  【共十一万三千三百一十七户。】
  【四十四万八千八百四十四口。】
  【根据个人意愿或在原地入籍,或返回原籍。】
  【以河南吴州知府吴远为首任勋阳知府,并在全国“择能臣良吏就职荆襄”。】
  【经过一番安抚,动荡十多年的荆襄地区终现和平,四十万流民在当地合法落户。】
  【从此每年大明财政收入多出至少一万四千石税粮。】
  【原本的无人区,以超高的速度发展起来。】
  【荆襄,这个大明持续十多年的肚腹之痛,至此彻底根治。】
  【近现代的繁荣,实际上也奠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