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700章 乾隆:你懂个球!
  第700章 乾隆:你懂个球!
  【前面曾提过,朱厚照满心欢喜的接下“弘治中兴”的摊子,然后被草原朋友给了当头一棒。】
  【无独有偶,雍正刚一登基也被旁边的朋友给了一棒子。】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召集各个草原部落的首领,要大家放弃清朝的爵位。】
  【罗卜藏丹津自称达赖浑台吉,要求统驭各个部落,阴谋割据青海。】
  【针对这场叛乱,雍正采取了两手政策。】
  【一方面,派人给罗卜藏丹津宣布谕旨,让他罢兵修好,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会惩治。】
  【另一方面,雍正命令川陕总督年羹尧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出兵平叛。】
  【罗卜藏丹津对雍正的警告置若罔闻,他假装要罢兵,把雍正派驻在西宁城负责处理边疆事务的侍郎常寿囚禁起来。】
  【此外,罗卜藏丹津还和塔尔寺大喇嘛察罕诺门联系,希望他能支持自己。】
  【塔尔寺是格鲁派的圣地,察罕诺门信徒众多,得到他的支持意味着势力的大增。】
  【察罕诺门选择支持罗卜藏丹津,顿时,归附罗卜藏丹津的人多达二十万。】
  【得到察罕诺门的支持,罗卜藏丹津如虎添翼,叛乱迅速在青海蔓延,甘肃、四川一带人心也不稳。】
  【雍正元年(1723)十月,罗卜藏丹津大军对西宁府周围的南川申中堡、西川镇海堡和北川新城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虽然没有把西宁攻下,但清朝通往西藏的道路却被切断,沿边震动。】
  ……
  大明·武帝时期
  朱厚照摩挲着手里的暖炉,一脸莫名其妙。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你爹打了准噶尔,那这边的一定会惶恐不安蠢蠢欲动啊。”
  “这算什么当头一棒,又没输。”
  被叫进宫当陪读少年朱厚熜欲言又止。
  朱厚照眼睛一搭,懒散的拉长声音。
  “有话你就说吧。”
  朱厚熜小心翼翼道:
  “皇兄,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
  “康熙的其余皇子正等着看笑话呢?”
  朱厚照愣了一下。
  别说,还真触及到自己知识盲区了。
  “……这么一个当头一棒啊……”
  朱厚照的语气明显有些失望。
  还以为多大点事呢。
  不就是兄弟们惦记皇位吗。
  真可惜。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皱着眉头。
  噶尔丹败亡后,察罕托罗海脱离准噶尔汗国的控制,各个部落独立为政,乱糟糟的群龙无首。
  自己遂找固始汗的另一个儿子札什巴图,封他为藩王,做青海各部落的领袖,以对抗西方准噶尔汗国的压力。
  这罗卜藏丹津就是札什巴图的儿子……
  “也该分封皇子了。”
  康熙看着手中金莲,悠悠道:
  “分拨佐领,也要有属下之人啊。”
  ……
  【警报传到京城,雍正决心用武力平叛,他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延信为平逆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
  【雍正谕令边防的大臣、总督、巡抚等全部听从年羹尧的调遣。】
  【年羹尧接受命令后,立即率军从甘肃来到西宁。】
  【随后,派兵驻守在永昌和布隆吉河一带,防止叛军作乱。】
  【又分兵守在巴塘、理塘、黄胜关等地方,截断敌军的进藏通道。】
  【同时请示雍正让靖逆将军富宁安屯兵吐鲁番,隔断叛军与准噶尔部落的联系。】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看着天幕里的布防,扭头对刘禅道:
  “陛下可看出这年羹尧是何意?”
  刘禅知道相父又起了考校的心思,顿时紧张起来。
  绷着身子,坐得直直的,磕绊道:
  “是…是要四个地方会攻?”
  诸葛亮点点头,笑道:
  “陛下聪慧。”
  “那这会攻可行否?”
  可行否?
  刘禅抬头看了看,皱眉深思。
  然后就想到了萨尔浒。
  “这青海地域辽阔,敌军不下二十万,军力分散,反而会四面受敌。”
  “不如以不动威慑,再另派大将率一支精兵,效骠骑旧事,直捣敌巢。”
  诸葛亮欣慰的笑了。
  果然,陛下只是见识不够,是学识上的问题。
  脑子上没有不可逆转的伤害。
  万幸啊。
  一开始他还挺愁陛下未来怎么办。
  但一观宋元明清,他觉得自己不用愁了。
  ……
  【雍正二年(1724)正月,清军以三千的兵力击败上万叛军,叛军纷纷投降清朝,总计有十万余众。】
  【二月初八,奋威将军岳钟琪率五千人的骑兵,发动突袭,从西宁城向西急行军十二日,于第十三日的黎明,在荒原上捕捉到罗卜藏丹津的主力。】
  【罗卜藏丹津的部队从梦中惊醒,但战马都没有备鞍,无法迎战,霎时间全军崩溃,四散逃命,罗卜藏丹津急换上女人的衣服溜掉,投奔准噶尔汗国。】
  【岳钟琪穷追不舍,每天奔驰三百里里,两天后,追到青海西南角桑骆海。】
  【此地红柳蔽天,渺无人迹,没奈何,岳钟琪才带着他的俘虏,包括罗卜藏丹津的母亲在内,凯旋而回。】
  【岳钟琪自出发到大获全胜,只用了十五天时间,就把面积约六十万方公里的青海土地,完全征服,纳入清朝版图。】
  【这是清朝战史上最有名的一役,跟大策零突袭西藏之役媲美。】
  【雍正说这次胜利是十年以来从未经历的奇功。】
  【遂封年羹尧为一等公,岳钟琪为三等公。】
  【不久,年羹尧又肃清了叛军的残部,上疏十三条善后建议。】
  【还提出禁止青海十二事,雍正认为他的建议周密有效,都采纳了。】
  【平定叛乱,再加上这些善后措施,使得清朝更有效的对青海形成了治理。】
  ……
  {所以雍正的武功也挺有意思,你别管青海这一战役算不算他捡漏,但的确是有开疆拓土之功。}
  {然后就应了那句话,你挣得认知以外的财富,就会在认知以外丢出去。}
  {开疆与失地,莫名其妙的平衡达成了。}
  {岳钟琪,好像也没几个正儿八经讲的?}
  {因为这人属于buff点满了,岳飞后代在清朝,宁远大将军,最后一个不是宗室的大将军。}
  {手握川陕甘兵权,八旗听他调遣,文转武,闪电战,驱准保藏,平定青海,杀的搞事喇嘛胆寒称为魔王,在开疆拓土上他有大功,可惜雍正给他的结局不好,斩监候,剥夺一切,重新出山已经是乾隆平定金川了。}
  {十三骑入金川土司大营,恢复威信公爵,然后没几年就去世了,死在平叛胜利的路上,乾隆称他为三朝武臣巨擘,列他为五功臣之一。}
  {而提起岳钟琪,率先提起的就是身为岳飞后人为什么不反清……早生个七八十年到还有可能。}
  {早生七八十年……那大概就是万历四十年左右……正好他长大了,碰上了崇祯……}
  ……
  南宋·孝宗时期
  赵眘心里还真琢磨岳飞的后人怎么效力胡主?
  一看早生七八十年摊上崇祯,立刻觉得还是这样比较好。
  “省得再出一个莫须有。”
  ……
  大明·崇祯时期
  苦笑。
  朱由检除了苦笑也没别的表情了。
  太祖与成祖替他解决了辽东之事,但这满朝的众正自己还是无法分辨。
  “朕,没有识人之能啊。”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发现自己一点也不生气。
  若是以往,自己肯定要把老四叫来的……
  他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看手里金莲。
  “……这就是长生之意吗?”
  他觉得自己现在非常的从容不迫。
  就像一切事都能解决……
  因为,他未来有的是时间。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一气之下气了一下。
  虽然自己小心眼且较真,但一些事情还是要认的。
  在武功这方面自己确实比不过阿玛。
  不过怎么连弘历都没比过?
  而且……
  “就你叫乾隆啊……”
  雍正斜睨着弘历。
  按照时间捋,他下一个皇帝就是乾隆。
  那就是弘历咯。
  弘历微微颔首,强压着语气里的骄矜,笑道: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儿子了。”
  好一个不出意外……
  雍正轻哼了一声。
  自信之意溢于言表。
  “是啊,不出意外的话,你就是大清高宗了。”
  弘历的笑意僵在脸上。
  ……他妈的……
  别让爷知道是哪个儿子给自己上的高字!
  不然,爷非得活活掐死你!
  ……
  大清·乾隆时期
  “此时正是你玛法信任年羹尧之时。”
  乾隆扇着扇子感叹着。
  年羹尧为官非常清廉,并不像传言那样是个残酷、腐化的大将军。
  但千不该万不该,他将皇帝的宠爱当了真。
  皇帝对臣子,嘴里哪有实话。
  不然汉昭烈帝与诸葛武侯也不会被传唱千年。
  “当皇帝,只一条最重要。”
  “用人。”
  老龙只所以开始对永琰耳提面命,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是因为他心里突然有一种很不妙的念头。
  就依天幕里的言辞,自己正式闭关锁国后,后面一定是出了什么绝无仅有的大变故。
  这让他想起了安史之乱。
  而永琰的才智明显不如唐肃宗、唐代宗啊……
  “青海平叛一方面是解决青海蒙古人叛乱的问题,但青海与西藏毗连,稳固了青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西藏的治理。”
  “而成功解决青海叛乱问题,固然有年羹尧、岳钟琪等人的大功,但也离不开你玛法的英明决策。”
  “朕问你,秦奋六世之余烈一扫天下,那前面六代君主都做了何事?”
  永琰不明白这话怎么就扯秦国去了,也只能硬着头皮道:
  “为始皇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乾隆:……
  你在这搁这搁这呢?
  压下邪火,乾隆硬声道:
  “秦孝公,变法图强,让秦国有了争天下的资本。”
  “秦惠文王,破六国合纵,让秦国有了喘息之机。”
  “秦武王,拿下韩国宜阳,让秦国有了兵出函谷的能力。”
  “秦昭襄王,兵出函谷,灭百万之兵,绝六国生机。”
  “秦孝文王,在位三天无功无过且不提他。”
  “秦庄襄王,攻灭东周,蚕食三晋。”
  “至秦始皇,才能十年一扫六合。”
  “这明君之后,却是商鞅、张仪、甘茂、白起、吕不韦、李斯等人之力。”
  乾隆真心觉得累,这话已经白的不能再白了。
  他扶额道:
  “你玛法一开始想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可惜行不通,之后便坚决主张武力。”
  “他将大权委任给年羹尧,同时又给岳钟琪充分的自主权。”
  “岳钟琪曾经上奏给你玛法,说军情千变万化,请求不必事事先请示年羹尧再行动。”
  “你玛法批复道,西边有年羹尧和你两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如果不是你玛法充分放权,信任年羹尧和岳钟琪这样的人,平叛不可能如此顺利。”
  “懂了吗?!”
  永琰点点头。
  乾隆闭目捏着眉间。
  “若你上位,如何处理和珅。”
  永琰直白道。
  “杀了他。”
  乾隆捏眉的手一顿,疲惫叹气。
  “你懂了个球啊……”
  ……
  【青海叛乱虽然平定了,但是准噶尔那边又不安分了。】
  【策妄阿拉布坦死后,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
  【噶尔丹策零扬言说要送回康熙年间掳走的拉藏汗的两个儿子。】
  【雍正决定一鼓作气解决准噶尔问题。】
  【在雍正看来,西藏和准噶尔关系非常密切。】
  【准噶尔安稳了,西藏这边也不会生事。】
  【准噶尔如果很不平静,那么西藏这边也会有动荡。】
  【雍正决心抓住机会,趁着西藏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去世这样的好机会,出兵准噶尔。】
  【他让岳钟琪做好准备,兵分两路,准备讨伐准噶尔。】
  【但准噶尔是游牧民族,擅长骑兵,机动性很强,历来讨伐他们就很不容易。】
  【清军要想跟他们作战,必须有强大的骑兵。】
  【而对于清朝来说,骑兵好找,但如何保障军需是个问题。】
  【前线跟内地距离太远,又多是荒漠地带,粮食很容易被敌人截击。】
  【岳钟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提出车战的办法,具体思想是将运输和作战合为一体,并且通过车体作为掩护。】
  【按岳钟琪的说法,战车长五尺,宽两尺,一个人推,四个人保护,大家轮流推。】
  【一车五人,五车为一伍,五伍为一乘,四乘为一队,十队为一营。】
  【军需放在车上,驻防时,大家以车作营盘。】
  【打仗时,两队冲锋陷阵,三队紧跟着,其余五队围绕着营盘环护,堵杀冲入大营的敌军。】
  【雍正接受了这个建议,下令打造战车,并密令各省督抚选出一些士兵,充作运粮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