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从生产队赶大车开始 > 第1618章 孙建平也会?
  第1618章 孙建平也会?
  养牛场位于二马架村后,原先是李大善人家的旧宅邸,后来推平做了牛场,而那栋玻璃温室大棚也在养牛场北边的缓坡上,上了缓坡就是二马架的后山了。
  今天的气温是零下二十度,滴水成冰,不过方书记还是走出了一身汗。
  “好家伙,够气派的!”
  站在温室大棚外面,方书记搓着手,打量着这座全部由玻璃加结构钢做成的温室大棚,忍不住伸手摸了一下。
  冰冰凉凉的。
  从外边看里面,一览无余,有三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影来回晃荡,好像是某种科研机构?
  怪哉,啥科研机构能设立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小山村?
  想到这方书记还是决定进去看看,瞅上一眼。
  他伸手推了下玻璃门,竟然开了,正在搬运幼苗的小林妹夫看到一个陌生面孔走进来,也是愣住了。
  “您是?”
  “哈哈您好,我是路过的,看你们这有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就寻思过来瞅一眼……你们这是……育苗基地?”
  “对,育苗的地方。”
  二叔摘下眼镜手套,脱下白大褂从无菌室里走出来,洗洗手,冲方书记一笑,方书记定睛一看,顿时乐了,“是你啊,长国!我当是谁呢!”
  “哦,原来是方领导!久见了!”二叔也急忙笑着和他握了下手。
  “你们这个大棚,现在育的是什么苗?啥时候建的,我咋一点都不知道?”
  俩人坐在大棚里,从外边照射进来的阳光落在身上,暖烘烘的,方书记瞅瞅这座温室,从外边看来倒是不大,但是进来才觉内有乾坤,小小的大棚占地面积足有上千平,一排排架子上摆放着数不清的玻璃瓶,每一个瓶子里,都有一棵或者多棵幼小的植株在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也是建了没多久,大概三个月吧,这不是我们引种的新品种苹果定型了,被命名为‘十月红’,经我和农科所的同事们研究认定,这种苹果能够在高寒地区正常生长,并且果实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
  方书记这才想起前阵子孙建平隔三差五就给他送苹果吃!
  闹了半天那些苹果叫“十月红”,是他们刚刚研究定型的!
  怪不得那么好吃,酸酸甜甜的!个头也不小!
  “你刚才说的组培技术,是……”
  “这个技术是我十几年前在海外学术期刊上看到的,经过我的苦心钻研逐渐掌握,现在东北地区比较精通这门技术的,就我和我女儿、女婿,还有建平那小子。”
  “建平也会?”
  方书记大为吃惊!
  臭小子从来没提起过啊!
  “这项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对几乎任何农作物进行快速无性繁殖,比如说生产出脱毒的土豆和地瓜品种,再就是大量繁殖树木……”
  二叔拿起一个玻璃瓶,递给方书记,“简单来说就是选取植物的胚芽放在营养液中培育之后,再选取新生植株的胚芽二次培育,如此周而往复,能够实现对植物的大规模快速繁育……”
  “那现在咱们这个大棚里,有多少这种苹果树幼苗?”
  “嗯……”
  二叔抬起头,看了看铁架子上密密麻麻的玻璃瓶,“估摸着已经达到三万株了吧!”
  “三万,这么多!”方书记掰着手指头算盘了一下,要是一棵树苗卖两毛钱……
  这么小的一个玻璃大棚,竟然能够达到一万五千块的产值!
  他最近算产值都算得有些魔怔了!
  “能不能再扩大一下规模?”
  “这个东西不在于规模多大,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高科技人员!”二叔站起来,“说句不害臊的话,我这辈子做梦都想拥有这么一座玻璃温室,没想到这个梦想还是建平那小子帮我达成的。”
  “我还以为这个温室大棚是用来种植什么蔬菜的,没想到竟然是组培树苗……”
  方书记也站在阳光下,透过玻璃,看着外边恬静安宁的小山村,他是真没想到省农科所的资深农技师孙长国会在这,而且是和自己的女儿女婿钻研组培技术!
  关键是这仨人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
  “你和他们是怎么分成的?”
  “他们出钱给我们提供大棚、水、营养土和暖热设备,我们爷仨就负责实际操作,等树苗卖出去之后五五分成。”
  “还挺合理。”
  方书记挠挠头,刚想来一句“别忘了交税”,又觉得不妥,话到嘴边给咽了回去。
  “叔,妹子妹夫,过来吃饭了!”
  李秀芝拎着一个筐,上边盖着白色小被子,推门进来,热情招呼一声,她抬头一看,这不是……
  “领导你咋来了?”
  “哈哈,路过,路过,过来瞅一眼!”方书记有一种做贼被抓的窘迫,他急忙干笑两声掩饰尴尬。
  “还好我多准备了一套碗筷,您也坐下来对付一口吧!”
  李秀芝多聪明的人,一眼就识破了方书记的小九九,路过?
  再往北走就是后山,进了后山就是茫茫大兴安岭,眼下大雪封山,你从这“路过”去,是要去山里找熊瞎子跳舞吗?
  撒个谎也撒不明白!
  分明就是奔着我们这个玻璃大棚来的!
  李秀芝当然也不会主动拆穿,小林妹夫搬过来一个简易的折叠桌,爷仨坐下来,见方书记还杵在那,二叔喊了一声,“领导过来对付一口吧!”
  “行吧,反正也到饭点了……”方书记还有点不好意思。
  “呦,菜不错啊,有鱼有肉……”
  一看桌子上的四菜一汤,方书记蹭了蹭鼻子,二马架这边的老百姓生活水平还真上来了,瞅瞅,一个红烧嘎牙鱼,一个鸡蛋糕,一个猪肉炖酸菜,再加木耳炒白菜片和紫菜蛋汤!
  还有一大暖瓶牛奶!
  这伙食,杠杠的!
  “领导尝尝我炖的鱼!”
  李秀芝笑着夹起一条嘎牙鱼放在方书记饭碗里,“今天早晨王子臣送过来的,这不入冬了么,他们说今年要冬捕一些,等到年跟前的时候去集市上卖。”
  “差点忘了你们水库里还养着鱼呢!”方书记咬了一口,嘎牙鱼虽说长不大,也就尺把长,但相比其他淡水鱼类,这种鱼肉质鲜美,咬一口回味无穷,真可以算得上“河鲜佳品”了!
  “嗯,年年往里面投放鱼苗,现在最大的都能长到一百多斤,先前就捞出一条这么老大的鲟鳇鱼,让一个倒腾山货的老客两百块钱给买走了。”
  “那么大的鱼?得养多久啊!”二叔也是十分好奇。
  “那你算吧,我记得那个大坝好像是七几年修好的,然后建平就自己弄鱼苗往里边放养,到现在也十来年了,大坝水好,都是上游的泉水,这鱼也好吃,没有鱼腥味,不像我妈家那边松江里的鱼,一股子土腥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