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资本之王 > 第308章 三角并购
  第308章 三角并购
  七旬老汉正青春,弱冠青年扶壮志。
  俞念这话讲的不是一般变态,王宁国受不了,他想当领导没错,但没有拿风投钱从头开始创业的打算。
  谢景行豪掷千金收购一家头部芯片企业,三顾茅庐请他入主当掌门人才是理想剧情。至不济也得是家天生自带技术、业务基础,一上手就有明确发展前景的创业型公司。
  王宁国悻悻然告辞离去,不过能搭上庐州官方路径也是收获,他表面不动声色暗自改签回返台机票,决定前去考察一番。
  好歹在大陆摸爬滚打十几年,对地方投资行事作风门清,谢景行未必能一言而决,凭借华人半导体材料之王的名头,说不得可以直接从庐州当地捞到支持。
  “人老心不老,先晾他一段时间。”
  谢景行对此心如明镜,既然王博士狮子大开口,那就顺水推舟由他去市场中多方询价,认清自身真实价值作价几何。
  俞念不太乐观:“过去十几年迄今为止,外来和尚好念经向来是国内地方城市的投资风格,而且他名望履历都很顶尖,要是越过你跟庐州谈好价码,你后续怎么收场?”
  “西柚团队目前正在庐州谈判,我会盯着他。”
  “你的底价是什么?”
  “暂时没有,这取决于我们接下来能拿到多少筹码。”
  谢景行发消息通知远在庐州的唐曼盯着王博士,看看时间放下手机:“走,去兆新科技。”
  “我跟朱一明约的是晚上见面。”俞念挑了下眉毛提醒。
  谢景行摁了摁落枕的脖颈评价道:“藏着,掖着,主动权在需求暴露的瞬间进行交换。”
  永远不要轻易向资方暴露需求——俞念想起入行时带教师傅说过的话。
  王宁国暴露了需求,所以毫无所觉奔波千里去追寻一个注定失败的结果。
  那么朱一明呢?
  下午,兆新科技总部办公室,不时有员工从前台路过,目光好奇打量突袭而来的知名投资人。
  庐州千亿半导体基金,公司要进行新轮次融资,来尽调?
  小道消息在公司内部八卦群聊风传,前台女孩偷拍一张照片想发微博,最新下发的保密条例及时阻止这危险念头。
  “朱总,不好意思,晚上临时有事,提前来打扰您了。”谢景行戴上访问卡做出解释。
  中断一个会议匆匆来接待的朱一明情绪淡淡:“可以理解,投行工作时间就是金钱,这边请。”
  “听说朱总最近对投行业务很感兴趣?”俞念顺势挑起话题。
  “芯片企业的发展无法忽视资本运作的助力,我们在招聘首席财务官。”
  朱一明没带他们参观,径直来到他的办公室,倒上两杯茶:“谢总和俞总要是有合适人选请推荐给我们。”
  “兆新要上市?”谢景行落座后赤裸裸发问。
  朱一明神情微滞:“跟我最近学习到的知识相同,绝大多数企业都喜欢在上市阶段短期聘请擅长上市业务的财务官,上市成功就结束雇佣合同。听说你们把这叫雇佣兵?”
  “各取所需,擅长上市业务的财务官大多收费很贵,涉及企业自身具体经营业务却不精通。”
  谢景行点点头,上市雇佣兵财务官往往要具备相应人脉资源且容易进提篮桥唱铁窗泪,高风险高回报,正常情况企业自然不会聘用。
  “兆新在闪存存储芯片领域做到了顶尖,我们在国内没对手,接下来势必要寻找全新的业绩增长点。”
  朱一明笑了笑:“芯片行业老传统,通过收购、投资合作获取技术基础,加快发展进展抹平风险。”
  “这是兆新整体的战略方向,擅长资本运作的财务官非常重要。”
  他间接否认上市之问,同时抛出需求,是并购投资业务,而非兆新自身接受投资。
  国内每位有名有姓的芯片企业家都不乏传奇过往经历,朱一明轻描淡写用一句我们在国内没对手略过,彰显着对未来的雄心壮志。
  又是存储芯片,王博士那双官迷眼神闪过脑海,俞念难以按耐接住话头:“所以您想聘请西柚资本提供并购服务?”
  “我这段时间接触投行业过程中,谢总在并购领域的专业能力得到一致公认推举,很多朋友向我强调whatsapp并购案的厉害。”朱一明不置可否。
  超预期的需求,俞念若有所思追问:“您想做海外并购?”
  “说来还早,我们得确定公司下一个主要战略方向,不一定是并购。”朱一明继续说明情况。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投行顾问服务案子。
  西柚资本进场尽调兆新经营情况,配合企业自身规划制定尽善尽美的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以此为凭从市场中寻找相对应的企业,或收购或投资入股合作。
  昨天酒局清芯华创刘越的态度与华创芯原陈智斌的提醒令朱一明做出选择倾向,论及并购服务专业水平,谢景行貌似真的冠绝国内。
  而且,放眼未来长期战略兆新总会需要投资,先从并购业务开始合作后续引入庐州-西柚产业基金投资水到渠成。
  俞念默默启动头脑风暴,王宁国想做存储芯片;京城矽成组局联手亦庄国投、华创芯原要做的海外收购项目issi同样是存储芯片;如今兆新同样想收购存储芯片项目。一個三角并购交易瞬间成形,她怦然心动饱满胸怀起伏,余光瞥向谢景行使眼色。
  “兆新要上市。”
  谢景行却波澜不惊,再度挑动敏感神经,这次是肯定语气。
  朱一明不自禁皱起眉头:“据我所知,谢总名下机构不做上市业务?”
  “没错,但我个人对ipo发行业务有一点浅显了解。确定上市计划,引入辅导机构,股份改制、财务梳理……向监管机构申报,排期等待……从目前开始计算时间,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兆新大概要一年后发行ipo。”
  谢景行放缓语速:“一年后,2016年。朱总,以您对芯片行业的了解,2016年存储芯片市场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个问题很宽泛。”朱一明敷衍回应。
  谢景行点到为止绕回正题:“如果不上市,兆新能够以什么方式支付大额收购交易?”
  朱一明收敛姿态神情严肃,兆新的确启动了上市计划,甚至本年度财务盈利是上市标准中连续三年盈利的最后一年。
  所以ipo发行要迟于谢景行推论的时间节点,至少明年秋天,而所谓并购开展新业务更是在这之后,不上市没钱交易。
  那么问题来了,在芯片这个企业存活周期以月为单位的行业,一年半之后市场动态如何?
  是否仍然具备开展新业务的机会,亦或者兆新能否顺利上市。
  安静无言中,谢景行心照不宣。
  发行ipo对任何企业都是远期利益与近期生死的重大经营事项,比如某位在券商实习喜欢炫富的二代吃了没文化的亏,无意间一次性泄漏三个辅导上市项目的客户资料。
  客户的竞争对手顿时笑了,随便向监管部门举报前者存在财务问题,哪怕明知没问题也得重新审察。
  轻轻松松浪费几个月审察时间事小,关键在于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查,就没有完美无缺不存在问题的财务账本。
  上市静默期某种角度是对企业的保护,兆新刚刚在内部再三强调保密制度,没有签订正式合作方案之前,朱一明默认上市计划事实已经足够果决当机立断。
  当然,谢景行要想搞事,有猜测就足以完全不需要证实。
  “我们西柚…呃,我们西柚和庐州合作的芯片产业引导基金,愿意投资兆新尽早启动新业务。”他抛出意向。
  朱一明摇摇头:“这不现实。”
  “我们的产业引导基金对被投项目有落户庐州的要求,所以可以用注册新公司的方式投资,我们出钱兆新出技术。”
  谢景行不假思索加注:“新公司新业务所需的战略并购合作,全部由我们负责。”
  这道数学题非常简单,兆新明年上市后并购启动新业务,企业市值将连续两次增长,但要承担目前截止上市期间的市场动态风险。
  如果立刻引入芯海基金投资,时间周期风险分摊压缩到最低,企业在上市前获得一轮估值增长。
  但一级市场的估值增长大概率不如二级市场,且会被谢景行瓜分走很大一笔估值到发行ipo区间的溢价,相比起前期股东,这笔利益近乎白送。
  就算朱一明答应,其他所有被稀释收益的股东都得反对。
  注册新公司则截然不同,谢景行出钱出力,兆新只需要付出技术入股,就能收获新业务与上市前估值增长。
  同样是白白送钱,买一个未来可能成功的芯片企业机会。
  “老实说,我还不确定我们要做什么细分领域新业务。”朱一明深深吐出口气沉声相告。
  谢景行摊开双手:“当然是存储芯片领域的其他分类,兆新有技术基础,我相信你能做好。”
  “谢总,不好意思。我们聊得东西有点偏,我一开始是想跟你谈并购服务合作的。”朱一明退让躲闪。
  谢景行稍稍缓和:“我明白,关乎长远战略的决策需要慎重,这样,最近我会在京城待几天,一周之内……我们随时保持联络。”
  正说着忽然收到俞念眼神暗示,他改变口风没定死投资意向最后截止期,只是多沟通联络。
  言尽于此俩告辞走人,去见张文义老前辈。
  …………
  朱一明站在办公室窗前,目送谢景行和俞念在楼下乘车缓缓驶离,直到彻底消失在视野里,他意犹未尽收回目光。
  踱步回到办公桌前,手机屏幕适时亮起。
  【如何?】陈智斌发来消息。
  朱一明把玩手机片刻:【见面聊。】
  【就今晚怎么样,我请你喝酒,敬少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