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 第52章 风向
  第52章 风向
  “给我也来五十斤白面,原价!”
  李治国一上来就要强买,他忽然就琢磨明白了,现在既然有一千多家的私人粮店,那年底又怎么发行粮票呢?
  就只有一个选择了,公私合营啊!
  谁直接管理?街道办事处啊!
  再说他是谁,前门街道的八级干事,能卡住这些粮店大老板的脖子。
  “小伙子,五十斤白面可以给你,原价就不行了,要不也给您算一毛九。”
  曾老板感觉这人气势好强,莫名的有点虚。
  谁知道李治国摇头,“老板,借一步说话。”
  他说着就从旁边小过道进去了,在许母看不到的情况下,背着身拿出了街道干事的小本。
  “一毛七,能卖吧!别为了一块钱,让你关门。”
  李治国也是坑一下罢了,毕竟他就不是这边街道的人。
  曾老板愣了一下,在考虑要不要给一个街道干事面子。
  谁知道这人又拿出一个本子。
  李治国亮出前门街道发的荣誉证书,低声说:“我最近刚抓了个敌特,一毛七,能赊账吗?下月关了响,我来结账。我的身份,保密。”
  “能,太能了。”
  曾老板人麻了,当即叫喊着:“王二,快,给这位小爷扛五十斤上好的白面出来。”
  “来咯!”
  伙计虽然觉得好像有点奇怪,但他就一干活的。
  “曾老板,那说好了,下月三号发了工资我来结账。”
  李治国叫了一嗓子,正好他的钱在院里对不上账,所以赊账比较好。
  “不忙,晚点也不打紧,就按您说的价格算。”
  曾老板表面和和气气,心里差点骂娘。
  “李治国,你是怎么说服曾老板卖给你的,还能赊账?”
  许母简直不敢相信,这曾记粮店的老板,可没那么好说话的啊。
  “许姐,这就是我的本事了。我手上没啥钱,你要帮二大妈他们先定点白面吗,棒梗面也行,我看都涨到一毛了。
  这么多人,晚点估计买不着了,也不知道啥时候才有供应。”
  李治国岔开话题,这棒子面也涨了两分。
  许母为难的说:“没法定,价格在这儿,也不知道她们买不买。”
  这也是实话,她通知到了就算好心,如果给人定了,那要是过几天就有便宜粮供应,那大伙还不得怪她。
  李治国想了想说:“这样吧,我让曾老板先给留点,要是院里不买,也就不给钱。”
  当即他找到满脸笑意的曾老板,让其预留了两百斤棒子面和一百斤白面。
  “这三百斤你都现价卖,我这人从来不占便宜。”
  “是是,您说得都对。”
  曾老板松了口气,好歹让他赚点吧。
  等了好一阵,院里人才来,蔡全无倒是能跑,但被大妈们拉住了。
  李治国上前说:“白面已经两毛了,棒子面一毛,我让老板预留了一百和二百斤,要的就赶紧买,觉得不划算的就当看热闹。”
  “我买点来存着,家里孩子多。”
  二大妈果断下手。
  “我买点棒子面。”
  “我一样来点。”
  几个大妈既然跟来了,都是要购粮的,只是多少而已。
  不过这里面不见三大妈和贾张氏,都是老抠中的老抠,哪舍得买高价粮。
  许母这会也说:“得亏李治国让曾老板预留了,不然你们来都买不着了,带钱的最好多买点。
  我买了二百斤,办了酒席,还能剩五十斤。李治国也赊了五十斤。”
  大妈们一听,就有人多买了点。
  蔡全无也买了五十斤,白面和棒子面各一半,回去整二和面吃。
  等各家都把粮食拿到后,才有人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
  “李治国,你是赊账的?”
  “对啊,不赊账我哪来的钱买粮食,五十斤白面,十块钱呢。我胃不好,吃不了棒子面。”
  他有了这五十斤白面,就能偶尔从超级市场拿粮食出来了,别人也不知道他的余粮和每天吃多少。
  许母接话说:“李治国本事大着呢,曾老板给他算一毛九,他还不乐意,愣是原价赊的账。”
  大妈们懵了,李治国,这还得是你啊。
  有大妈当场回头去找曾老板想杀价,结果差点被轰出来,这才一下清醒,她跟李治国不同的。
  蔡全无闷头不说话,只能感叹李哥儿本事大!
  “走了,咱们先把拉粮食扛回去,我这自行车能拉三大袋,剩下的都互相帮忙带回去。”
  现在的大妈都很强的,五十斤扛回去毫无问题。
  蔡全无主动扛了一百斤走,几个大妈在互相帮帮忙。
  李治国推着自行车,后背有许母扶着,走不快,但好歹不累啊。
  “哎哟,都买粮食了啊,李治国,你也去了?”
  阎埠贵就在四合院大门口,媳妇都跑学校来找他了,问他买不买粮。
  “三大爷,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你不准备点?”
  李治国知道阎埠贵是超级老抠,但粮食是硬通货。
  “你们买成多少?”
  阎埠贵打听起来,看要贵多少了。
  “白面两毛,棒子面一毛。就李治国占便宜了,他一毛七,还是赊账,就曾记粮店那里。”
  二大妈帮着解释了一下,羡慕不来。
  “哎哟,还是李治国有本事,你们都买贵了。”
  阎埠贵有底了,贵这么多,那不买了。
  “贵也要买啊,就怕后面啊更买不到。”
  大妈们知道这三大爷的性子,也不劝人买。
  李治国也懒得劝,在公私合营之前,绝对会缺粮一阵子。
  他们这一行人买了粮的都各自拿粮回家,也帮老许家把粮送回去。
  等到了中院,贾张氏跑出来看热闹,问了价钱就摇头。
  “这也太贵了,后面国营店肯定有货的。李治国,你这次也糊涂了?”
  陈大嫂笑着说:“李治国原价一毛七买的,还是赊的账。”“哎哟!你咋就能原价买?还都整白面啊,不过日子了?”
  贾张氏麻了,还好她没被李治国骗过。
  “我面子大啊!”
  李治国很不看好老贾家,不过之前陈碧华带了红薯回来,这也能抗饿。
  这会没工夫聊天,把老许家的面粉送过去后,他这多少出了力,就真不随礼了。
  就把自己那五十斤白面扛回厨房,门锁好了。
  这个点阎埠贵都回了大院,轧钢厂下班也快了。
  他跟着到了中院,把蔡全无叫来打听情况。
  “老蔡你之前当窝脖儿的时候给粮店扛过东西吗?”
  “扛过的,我在粮店卸货,一袋面粉扛到仓库放好,给两分钱,就是活不多,每月就那么一两天才有货到。”
  蔡全无什么活都干,只要能给钱,便宜点他也不嫌弃。
  “行,我知道了,你可是蹬三轮车的,百公里油耗六个馒头,有机会就多攒点粮食吧!”
  李治国推着自行车的,他还得出去一趟。
  十几分钟后就到了前门大街街道办事处。
  “李治国,你今儿怎么来了?”
  王启年见是他,连忙起身打招呼。
  “我来打听点事儿,今天怎么忽然就买不到粮了?”
  正说着,就见人递来一支烟,这让他说什么好呢,盛情难却。
  “是出事了,你没见李主任他们都不在,就是去了解情况了。”
  王启年迟疑了一下,但一想,李治国是街道的会计啊,这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之前李主任在跟别人聊的时候,我也就听了一嘴。
  好像是有个粮老虎,联合了十几个大粮商偷偷套购了咱们国营店的粮食。”
  李治国点头,“这些个粮老虎是傻子吗?新社会了,敢这么搞事?”
  “可不是吗,还有那些私营店都在跟进,以后啊,国营店的粮食不好买了。
  不过咱们没事,街道的粮食可以先预留,下月也少不了你的购量。”
  王启年没慌,街道的,哪有吃不上饭的。
  李治国也没慌,他有超级市场。
  “要我说这些个资本家都该死!对了,你要不要在这边租套房子,哎,当我没说,你有大院的。”
  王启用陡然想到人是资本家后人,偏偏又是工人出身,那大院啊,应该保得住。
  李治国想了想,低声问了句,“那些粮老虎,你估摸着会怎么处理?”
  “你说呢?不然我刚为啥问你租不租房子,很快咱们街道的空房就宽裕了。”
  王启年想到自己人,说话不用避讳。
  李治国倒吸凉气,我去,这可以啊!.
  “王启年,你看啊,我的情况你是了解的。”
  顿了下,李治国又说:“像我这种情况,要怎么才把握得住,毕竟我也是街道干事了。”
  王启年见这会街道也没其他人在,索性就卖个好。
  “李治国,你的情况有点复杂,你的成分没问题。两间祖宅和那个小院,你拿得住,你都结婚了,后代需要房子。
  铺子现在租给街道了,暂时也还好。
  就是你那大院,我看过记录,三进的啊,房间多,等后面统计的时候不可能让你空着。
  你有咱们街道干事的身份,又是工人阶级,那房子应该会帮你租出去的,就是租金不高。”
  李治国琢磨了片刻,忽然说:“我把三进大院里面的所有家具全给卖了,连张凳子都没留下,这也能出租吗?”
  王启年愣住了,“李治国,你可以啊,倒是尽给咱们街道出难题了。”
  好家伙,别人要是得了大院,还不得宝贝那些旧家具,你倒好直接清空。
  “我也是之前结婚缺钱啊,我可是工人阶级,就那点工资买了自行车已经光了,我卖给国营单位的,有票据。”
  李治国当时有想过把家具收进空间,但那么多东西,凭空消失,万一查起来就麻烦大了。
  王启年想了想说:“你这种情况当属罕见,但还是得给你出租。咱们京城别看房屋多,但只有两成五属于公房。
  必须把私房利用起来。没有家具,就在便宜点,照样能给你租出去。”
  我去……李治国人麻了,他就怕租着租着,就不是自个儿的了。
  何况,他姥爷留下的三进大院,凭啥租给别人住啊,他都没享受过。
  “那啥,我可以租给我老丈人一家人吗?
  你也知道我父母走得早,我老丈母以后要到城里给我带孩子,我老丈人打小就没做过饭,留在村里恐怕会饿死。
  还有我那两个小舅子也离不开人照顾。
  我老丈人家里三兄弟,我把前中后,三个院子分别租给他们,不违规吧!”
  李治国原本想等到明年再来想办法解决问题,但现在粮店的事给他敲响了警钟。
  “嘶!你可真是算账小能手。你老丈人家三兄弟都是贫农?”
  王启年都服气了,要是都像你这么操作,街道的工作还能展开吗?
  “对,世代贫农?家徒四壁!就喂了几只鸡,已经被我吃了。
  目前就我媳妇文化水平最高,读到了初二,还没拿到毕业证,算是高小文化。”
  李治国想到贫农二字,可是荣誉啊!
  到九十年代,乡镇学校里学生入个团,那申请表上清一色的都是贫农。
  “可以租给你老丈人家三兄弟,但每家必须要有一个在城里上班的,不然贫农在城里租房子,这也不对劲。”
  王启年算是掏心掏肺的给人出主意了。
  李治国掏出两包烟,先给人塞了一包,自个儿拆了一包在发了一支过去。
  “启年兄,你看这样行不行!我那大舅子今年十七了,我打算在城里给他找一工作,让他分家,租我那前院。
  在给我老丈人找一个临时工的活,他才四十多岁,还能发挥余热,带我那小舅子,让他们租我那中院。
  然后我自己住后院,我在这边街道上班,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吧。
  等我那十四岁的小舅子在大点,也让他分家,就把后院租给他,这办法可行不。”
  王启年拿着烟的手抖了一下,还得是你啊,算账小能手。
  “可行的,你在街道拿租赁合同,低价长租,别留下漏洞!”
  “启年兄,以后你就是我兄弟了。”
  李治国心里踏实了。
  王启年一听兄弟也高兴,这是关系牢固啊!
  “哟,到点了,我得回去吃饭,等下月二号我过来开工,在请你吃午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