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1980我的文娱时代 > 319.第313章 新年,《舌尖》播出
  第313章 新年,《舌尖》播出
  88年,1月1日。
  新的一年如约而至,八十年代已经接近尾声。
  早在去年的时候,小旭她们就抱怨过物价的“不正常”。
  这在以往稳定的工资和物价面前,是非常不对劲的——之前得有十几年没怎么变化了。
  不过这一天,夏天他们倒是没有理会物价,而是集体行动,叫上大春两口子、小东、眼镜他们,一起游览民安门城楼!
  就在今天,城门楼正式对游客开放!
  当然了,夏天和大春早些年就已经在故宫内逛遍。包括很多现在还没有修缮,破旧到只能用大铁锁锁起来的那些地方。
  城门楼自然也不例外。
  但现在能正大光明的游览,那也是一件美事啊!
  早些年海子开放游览的时候,夏天也进去游览过,这在以后都是不可能的了。
  城门楼门票10元一位,据说这一天就接待了超过两千游客!
  而这一天,还有一件事,事关夏天和张莉的工作。
  那就是,今天,央台终于“上星”了!
  所谓的电视台上星,是指通过卫星技术将电视台的节目传输到其他地区,使更多观众能够通过有线电视或其他方式收看到这些节目。
  这下子央台彻底成为全国性频道了,基本上有电视的人都能收到央台了!
  之前都是一级一级的电视台“转播”央台。
  而在今天下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会在央台播出!
  而且今天是元旦,是放假的。
  ……
  央台,《舌尖上的中国》。
  一阵舒缓的音乐之后,是摩肩接踵的匆匆人群,火车站台上绿皮车匆匆启动,向着远方驶去。
  火车硬座,看上去有些青涩的夏天,有点不安的整理自己的中山装。
  他一边观察着中午午饭时间,同行旅客们在车上“对付一口”是怎么对付的,一方面看着窗外的景色,被列车拉着走出山海关……
  车上的他面对热情的东北人,腼腆拒绝了对方分享食物的邀请。
  而等他乘坐火车离开山海关的时候,他将热情的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和故事……
  辽省的海边,刚刚捕捞的海鲜,被送到了饭馆,然后在后厨的锅中享受自己的福报,最后被端上餐桌。
  而餐桌边,夏天正在和这边的朋友聊天。
  原来是他出差来东北,这边的朋友请他吃海鲜款待他……
  当初夏天在与日本合作的那档纪录片中,展现过的模式和技巧,如今越发的成熟。
  刚出水的生猛海鲜,热气腾腾的美食特写,夏天咀嚼的微表情变化和食物在齿间碾碎的声音,以及夏天的“内心旁白”……
  工作的内容大都是一笔带过,往往都是夏天挠挠脑袋一脸茫然,或者微笑着收起文件结束聊天,代表着工作上的坎坷和顺利。
  而重点,则是美食……和人!
  在异地他乡,在陌生的大街小巷上,找到那一家“既定”的店铺,然后进去,享受当地的美食。
  夏天的内心旁白和愉悦的进食表情,让人产生一种饥饿感!
  而60分钟一集的内容,更多的是通过其他角色展开的支线……
  夏天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路人,最终会在某一处进餐地点会面。
  当地的饮食习惯,当地的生活习惯,当地人的想法,当地人的口音和热情……
  伴随着简单而深情、细腻且富有哲理的旁白,一副山海关以外的画卷,徐徐展开。
  小旭、张莉和米兰三人早早的就在电视机前等候了,此时片尾的《东北民谣》响起,夏天的歌声出现,镜头开始缓缓拉起,从饭馆中,从街道上,从城市一角,延伸到广袤的黑土地上。
  一个小时的纪录片,竟然不知不觉的看完了?!
  除了看的过程之中感觉到馋和饿之外,几个人愣是一动没动的!这比看电视剧还专注呢!
  堪称全程无尿点!
  “不行,我得去厕所!”小旭起身就要走。
  然而米兰比她更快:“让我先去~”
  而这一幕,在很多电视机前发生了。
  央台领导对于《舌尖》的看重是超出夏天预料的,把这档节目放在了上星的第一天,而且是元旦假期!
  而《舌尖》的表现也完全没让领导们失望!
  下午放的《舌尖》,还没到晚上下班呢,央台就已经接到了好些电话——希望能够再看一遍!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不得不一遍遍的跟来电的观众表示:明天上午会重播这一集,明天同一时间会播放第二集!
  随后实在没办法了,电话太多,一放下就响,一个接一个!
  最后只能在接下来的节目下方,循环播出“一排小字”说明。
  而第二天报纸上更是轰动开了——光是燕京,就有八九份报纸上看到了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报道。
  或是评价,或是宣传,或是解说……总之撰稿人们连夜码字!
  本来报纸之前就报道过,说夏天在拍纪录片,一拍拍了好几个月,导致燕京人好久都没看到他本人了。
  现在这节目终于播出了,能不看看吗?
  再说了,假期的下午,也没啥事,能看会儿电视多享受啊?
  这一看可就给看饿了!
  报纸上还提到:《舌尖》第一集播放之后,立刻就有无数家庭准备把晚饭提前了,而且准备吃点好的!
  据说,好些卖肉的工作人员在这天下午,忽然迎来了一大波顾客,导致准备的猪肉根本不够!
  就连大春两口子都吃了顿猪肉炖粉条!
  第二天上午,《舌尖》第一集重播,而此时央台的工作人员也加班加点用土办法计算了收视率——燕京地区第一集就达到88%!
  至于全国,刚上星也没办法有效统计。
  但保守估计,全国得有超过千万的家庭看过《舌尖》!
  此时国内的电视机保有量已经有1.4亿了!
  去年我国电视机年产量已经到达了1934万台,甚至一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电视机生产国。
  而且因为各个城市的电视台纷纷成立,看电视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央台上星这一天,基本上九成以上的电视观众看的都是央台节目——之前也是宣传了好些天了。
  而在下午,观众们则完全被《舌尖》支配了——看完之后就饿了,准备吃饭~
  接下来的几天,《舌尖》陆续播出,东北三集已经播完,现在“夏天已经出差到了长安”。
  电视里夏天的发型和装扮都做了一些调整,让观众们潜意识认为这已经是东北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后了。
  而此时,《舌尖》的影响开始显现……
  民以食为天,用吃饭的方式跟人民说一些乡土情感,大家都觉得极为亲切。爱看!
  看食材的产出,看厨师的操作,看烹饪的过程,看夏天美美的吃~
  看当地的景色和人!
  听夏天在“心里”各种夸赞和感慨,听那夏天温润的旁白代替自己发表对当地的感慨和情感……
  现在,几乎全国范围内的报纸都有报道这款现象级的纪录片。
  前三集的东北区域,那更是喜报频传。
  那边说是每天收视率超过90%!
  甚至很多人找借口请假也要回去观看《舌尖》。
  一些厂子干脆到点就休息一小时,专门把电视搬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家乡美食。
  为此央台不得不把《舌尖》的播出时间延后,放到了下午五点半,那时候已经下班了,别耽误工作啊!
  而现在长安那边《舌尖》的影响力也在发酵,那边现在正在传唱夏天在《舌尖》第四集的插曲《遇见·长安话版》。
  这首歌第一天从电视中放出,第二天就成了当地最火热的歌曲。
  几乎所有年轻人都能给你哼唱几句。
  很多人还凑到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回忆,把整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都整理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