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重生:我的80年代 > 408.第407章 第一拨外商
  第407章 第一拨外商
  东升街道办。
  街道主任办公室。
  房门关起,周慧芳拉着李建昆坐在有些年头、掉漆严重的木艺沙发上,一番嘀嘀咕咕,道明目前形势,以及龙刀厂摊上的事的严重性。
  末了,姑奶奶长叹口气,“孩子呀,只能说你们运气不好。”
  谁承想,局势说变就变?
  明明去年还大力鼓励私营经济,有人甚至揣测,无需太久,私营企业都会大量出现。
  说实话,周慧芳也挺糟心。
  当初搞这家挂靠厂,合同上写明,对方会每年上缴十万块给他们街道。
  多大一笔钱啊!
  他们街道可谓负债累累,勤等着这笔收入挽回局面。
  不料千盼万盼,到来头竹篮打水一场空。
  厂子无法正常运转,开都开不下去,他们哪有理由再要这笔款子?
  李建昆扬起嘴角笑了笑。
  周慧芳:“……”
  你还笑得出来?!
  “是这样的周主任,那十组刀我没卖啊,我发到羊城给朋友看看,质量上把把关,这总不坏规矩吧?”
  李建昆笑脸不变道:“我重新发回来了,这会在闷罐车上呢。”
  “没卖啊!”
  周慧芳大喜过往,继而连拍胸口,“好好好,没卖就好,那不是没祸事么?”
  李建昆对孙光银一直有所防范,料想这厮在龙刀厂肯定有眼线,犹如藏在暗处的豺狼,伺机而动,岂会给他抓住把柄?
  再说刀具这玩意,也不能乱扔不呀,万一谁拿去行凶呢?
  “还有,龙刀厂不是不能搞啊,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李建昆补充道。
  周慧芳怔了怔,“还能搞?咋搞?”
  只给生产,不让销售。
  东西造出来干瞅着么?
  李建昆有意逗逗老太太,神秘兮兮凑到她耳边,“搞出口。”
  周慧芳:“!!!”
  姑奶奶诧异瞪大眼睛,不敢置信望着他。
  这是一家街道企业……不!一家街道挂靠企业能办成的事?
  多少国营大厂想搞出口,都求地无门。这年头,到这个国家做贸易的外商,掰着手指头也能数清。
  “您老等着瞧,我这边都联系好,不日外商便会登门。”
  “真的?!”
  饶是见他说得如此信誓旦旦,周慧芳仍带着七分狐疑。
  李建昆知道这事说给谁听,谁都不好信,因为按正常情况来说,当下出趟国都难,还得找到行道里的外商,寻求合作。在普通人看来,只怕不比登天容易。
  索性不多做解释。
  等外商过来,一切自然明朗。
  ——
  隔日。
  龙牌刀具厂。
  晌午时分,得知负责人林敬民回来,大檐帽们再次登门。
  厂区里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不少职工跑到厂房外头,眺望着一行大檐帽,直冲行政楼。
  大伙议论着总经理怕是大祸临头。
  他们一家私人挂靠厂,负责人出事,厂子自然办不下去。
  “唉,没想到老孙那帮人,说的都是对的。”
  “可咋办呀,咱们再回和平厂?”
  “回是能回,问题是老孙开大会讲过,咱们每人降一级啊!”
  “奶奶的,白白每月损失好几块,你说这叫什么事?”
  …
  这种情况下,哪还有心情搞生产?
  消息传开,职工们全部撂摊子,三五成群凑在一块,为后路担忧。
  龙刀厂的上空,好似笼罩下一层阴霾。
  行政楼里,却是一股别样氛围。
  浑没有职工们想象的剑拔弩张。
  林敬民面对一众大檐帽,满不在乎,让董孟平把他们领去会议室,随后与李建昆一道,喊上管理层们,一帮人后脚跟进去。
  大檐帽们没功夫扯淡,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老林道:“不就是说我们走了一批货,扰乱市场秩序吗?那要是这批货我们没卖呢?”
  为首的大檐帽愣了愣,“啥意思?”
  林敬民从蓝色仿中山装外套的胸口兜里,掏出一张对折好的单页,摊开,摁在这位身前的红漆桌面上。
  大檐帽们纷纷起身,凑近脑瓜打量。
  这是一张羊城火车站,下属托运站的货运凭证。
  为首的大檐帽看明白,诧异问:“你们把货又发回来了?”
  “我们压根没打算销货到羊城。”
  林敬民顿了顿,道:“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得知的这件事,但是,给你们消息的人显然别有用心。此人在完全没搞清楚的情况下,栽赃诬陷,浪费行政资源,我强烈要求,严肃处理此人!”
  大檐帽们:“……”
  李建昆坐在靠背椅上,苦笑摇头,老林过于异想天开。
  为首的大檐帽根本不接茬,皱眉问:“那你们把货发到羊城做什么?”
  林敬民看看李建昆,眼神请示要不要明言,后者直截了当道:“参加广交会。”
  大檐帽们:“???”
  别说他们,连解友明一众管理,都露出匪夷所思的表情,只晓得厂里这次是去南方找销售门路,总经理可没跟他们讲过,去赴这场盛会。
  “不是……”为首的大檐帽关爱智障样,看着说话的李建昆问,“你们,去参加广交会?”
  你们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
  “不行吗?”李建昆不咸不淡道,“我们不仅参加了,收获还不小。”
  大檐帽们一脸无语,怀疑他有病!
  林敬民约莫领悟到什么,表情没有之前好,指指桌面道:“各位还有什么事吗?这张货运单送给你们,要是不信,到日期尽管去提来看。”
  逐客令。
  大檐帽们默然起身。
  对方到底把货发到羊城做什么,即使不明说,他们也管不着。只要货还在,没有销,其他的他们没资格过问。
  等大檐帽们一走,会议室里立马炸开锅。
  “你们去参加广交会了?”
  “不可能!咋进去的?”
  “瞎说的对吧?”
  “啥是广交会啊?”
  “……”
  李建昆和老林还未开口,董孟平笑嘿嘿道:“千真万确!”
  解友明一众管理:“……”
  ——
  下午,和平刀具厂。
  厂长办公室。
  “他们去参加广交会?哈哈,哈哈哈哈!”
  孙光银中午吃的饭,险些没笑喷出来。
  这是他今年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
  一家街道挂靠厂,去参加广交会。
  玉皇大帝给他们批的资质,王母娘娘给他们发的参展证吧!
  副厂长牛春建戳在对面,陪着大笑,的确是万无可能的事。
  孙光银从五屉桌上,端过大茶缸子,咕噜一口润润嗓子后,说道:“他们呐,这是发脾气,憋得难受,知道人家管不了这事,嚷嚷一下泄泄火。”
  牛春建笑到打嗝,抚着胸口问:“可他们把货发来发去的做什么?”
  这一点,也是孙光银疑惑的地方。
  两人这边谈论时,厂院门口,一辆皇冠出租车缓缓停下。
  车内,司机师傅侧过头,客气道:“喏,到地了,你们要找的刀具厂。”
  龙刀厂将将起步,根本没有知名度;和平刀具厂则不同,经营多年,许多人仍然以为海淀仅此一家刀具厂。
  司机非但言语殷勤,还特地下车,打开后备箱,替乘客取出行李。
  这批客人可与众不同。
  外商!
  白皮卷毛,瞅着特新鲜。
  其中有个领路的华人小伙,是不是同志不晓得。
  司机挥手道别,旋即,出租车调头而去。
  华人小伙转过身,拿出一张纸条,戳在厂门前,对比一会后,不禁皱起眉头,“不对呀!”
  岗哨内的门卫大叔早发现他们,见人家走近,才确认他们真是来自家工厂的,稀奇不已,赶忙迎上去。
  华人小伙普通话蹩脚得不行,门卫大叔与他沟通半天,约莫听明白意思:
  这是一伙外商!
  从好大梨呀,远道而来!
  虽然这个国家名字,门卫大叔完全没听过,但不妨碍他虎躯一震,麻利打开铁栅门,一边邀请外商进厂,一边示意道:
  “你们稍等哈,我去喊领导!”
  “诶……”华人小伙想喊住他,大叔却嗖嗖不见人影。
  捏这纸条,一脸郁闷。
  人家问他们什么来路,他照实回答,所谓礼尚往来,他也有话要问,谁知这大叔跑得飞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