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 第543章 没有画面
  第543章 没有画面
  “这——小吗?”
  看完文件,尚武人有点晕。
  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一听这个名字就小不了。
  陈晨解释道:“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接近完全体,各项验证工作都已完成,数据也都呈现出来了“所以我想是不是让老总哥给我们协调一个位置?”
  在场熟悉的人都为之一惊。
  讲道理。
  眼前的陈晨让他们感到陌生,
  这几乎是他嘴里能说出来的最谦卑的话了。
  好傢伙。
  果然。
  有钱能使磨推鬼,诚不欺我。
  陈总啥时候这么唯唯诺诺过。
  想到这儿,老友郑宇村举手发言。
  “老总,这个项目我也跟过。”
  “0到100公里的宽空域。”
  “0到7马赫的宽速域。”
  “晨盾这次的项目在很多方向上实现了0的突破。”
  “而且陈总拿出来的不是纸面数据,是有飞行试验认证的。”
  “理论上,这种飞行器应该是下一代飞机的理想雏形。”
  言毕。
  会场里的同行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晨盾或多或少都给在座的掌门人帮过忙。
  所以不管是出於回馈。
  还是和陈晨个人的私交。
  航空巨头们都想帮一帮场子,帮晨盾要点军费。
  “確实,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极其优秀。”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尚武点了点头。
  “但各位,我是个当兵的,不是搞研究的。”
  “理论再好,终归是理论。”
  “我不能靠理论打仗。”
  作为手捏著预算的財神爷,尚武有一千万分的谨慎。
  他的眼里只有现实。
  只要项目能打仗,钱立刻给。
  否则。
  就算你这个项目拿了一千万个诺贝尔奖,那也就是一堆纸。
  “这款飞机的定位在什么地方?”
  “轰炸机吗?”
  “他的业载能力似乎比不上我们的轰炸机。”
  “事实上,我现在考虑轰炸机这个机型,是不是都要缩减。”
  作为轰炸机来说,唯一考量的因素是载重量。
  无人机自然是无法和6爷这些比擬的。
  另外。
  轰炸机对於远程打击力量薄弱的国家,算是神器。
  但对远程打击力量独一档的我们来说,有点用,没想像中那么多。
  主流空空飞弹的射程已经进化到了另一个级別。
  所以作为载体的轰炸机,作用在慢慢减弱。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面一直逮著6爷改,而迟迟不推出新飞机的原因。
  “你这个0到7马赫的宽速域。”
  “倒是有一些歼击机的潜能。”
  “但是真到了空中,它的实战能力我要打一个问號。”
  毕竟是极速在7马赫的飞行物。
  灵活性肯定不如有人操控的战斗机。
  它能以0马赫的速度从机场自主起飞。
  但在空中,绝对无法做出常规战斗机闪转腾挪的操作。
  否则,机体无法支撑。
  “当然了,陈总,我不是故意挑刺。”
  “只是我手里握著老百姓辛苦攒出来的血汗钱,我不得不谨慎。”
  “除非你们研究出一个確切的定位。”
  “让我看到这个一一“哦对,b22改的实战作用。”
  “否则我没有想像空间,也不敢轻易的给你们协调位置。”
  理论上。
  尚武完全可以给这个团队申请科学技术进步奖。
  但是。
  你要说让这个项目拿经费入列。
  那当我没说。
  入列的装备,必须要有明確的战术定位,高確定性。
  入列就能產生战斗力。
  而眼前这个b22项目,除了直面卓越超群的数据之外。
  尚武想不到这玩意儿该用在什么地方。
  不过他也没有一棒子打死。
  “这个项目可以保留。”
  “我可以批一小部分特別预算。”
  “陈总你和你的团队再琢磨一下,看看是不是搞的再具体一些。”
  尚武做到了最大的努力。
  保留这个项目,批特別经费就是对陈晨最大的爱护。
  陈晨也能理解老总的苦心。
  讲道理。
  进入房间之前,他的心里就有了预计。
  项目太抽象,不好批的。
  作为项目的开发者之一,他也清楚的知道这个项目的短板在哪里。
  纸面上一切都很好看,但是到了檯面上。
  定位太模糊,缺乏画面。
  能撬走尚总的私房钱,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关键。
  他不知道出去该怎样面对谢超文。
  小谢对这个项目付出了太多,心心念念的一直想往前推进。
  但b22改这么大的摊子,以晨盾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单独推进的。
  在尚老总这里又碰了壁,陈晨也不知道在哪里再找一个用得起b22改的人。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走出了会议室,陈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谢超文立刻心领神会,然后天都塌了。
  他知道小老板尽力了。
  人家能为了自己,专门跑一趟西京就很不错了。
  关键理智和感性是不兼容的。
  一想到自己过去几年的奋斗,改出来的飞机没法列装应用,他心里就酸酸的。
  动力实验室食堂。
  其他人听说了碰壁的消息,气压也很低落。
  曹子华、严涛和杨奇峰都曾经在这个项目中出过力。
  尤其是严涛和杨奇峰。
  他们认为b22这个项目在宽欲飞行器这个领域甚至要比如来神掌项目的前景还要高一些。
  “搞得再具体一些?”
  严涛带著点情绪。
  “老总整这么说的?我们还要多具体啊。”
  杨奇峰附和道:“可说,飞行试验都有了,机器就在这摆著呢,这不比那些只有风洞数据的七代机八代机具体?”
  曹子华端起酒杯:“天赋终究比不过出身,人家那些项目都有血统。”
  “你少在那儿阴谋论。”
  陈晨叫停了阴阳怪气。
  “我们还是pua一下自己吧。”
  “况且,尚老总说的没有错。”
  “人家提的要求也很明確。”
  曹子华掛全程没有认真听讲:“啥要求啊?”
  “第一,业载能力。”
  “这一块,人家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像轰炸机看齐。”
  一眼落地。
  饭桌上鸦雀无声。
  咱就不说还没落地的那些轰炸机了。
  拿老刘爷比,业载能力怎么著也得十几吨了。
  b22改目前才能载600公斤。
  根本没法比。
  “扯淡。”
  曹子华直接扔筷子。
  “按照他们的要求,那得把老谢的方案等量放大20倍。”
  “这咋可能?”
  “別的不说,动力方面,我们要能推动十几吨的话,我们就能造歼星舰了。”
  陈晨摆头:“我说的是理想情况,实际上,小谢,你这个方案能放大多少?”
  “20倍肯定不行,我努努力,十倍?”
  “嗯,6吨也够用,能装点是一点。”
  “关键是第二点。”
  “定位问题。”
  “我们这个飞机,说飞机都有些牵强,目前只是个飞行器。”
  “老总看完,不知道那这个东西要来干嘛。”
  你要是一种特长。
  比如载弹量大,比如速度快、比如电子设备先进。
  都可以。
  飞机一亮相,就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
  关键b22改,每个方面都有点东西。
  但每一个方面,空军都有更好的替代。
  除非说有新的战术战法出现,否则b22改一直都无法扶正。
  关於这一点,严涛有自己的想法。
  “我的考虑是歼轰一体。”
  “如果按照陈总刚才说的,业载能力加大的的话。”
  “可以搭载更多的信息设备。”
  “做到歼轰侦一体,这样,是不是就定位明確了一些?”
  老严想法很单纯。
  大而美。
  要载重有载重,要信息获取有信息获取,要速度有速度。
  在原有功能再升级一番,一定会打动甲方。
  但陈晨觉得这恰恰是误区。
  “老总要的不是大而美。”
  “我觉得更像是小而精。”
  “只有某一个方面特长了,定位才会明確。”
  杨奇峰提问道:“陈总有想法?”
  “我刚才说了,立足点还是在业载能力上。”
  “你们从气动布局和动力上下手,把这玩意儿再搞一搞—”
  陈晨说这话的同事。
  曹子华仔桌子底下鼓捣著计算器。
  得出一个数字之后,他立刻叫停。
  “义父,您先等一等吧。
  “如果我们,我没有记错,老总只批了3个亿。”
  “现在把项目再升级,十几个亿都打不住。”
  “这些钱要我们补贴就不说了。”
  “万一弄不好,人家不要,这钱可就打水漂了。”
  以前的曹子华只管技术,不管算帐。
  现在不一样。
  他是西京这一摊子的一把手。
  能力和眼界都进化了。
  再没有得到甲方的合同之前,他觉得在大费周章搞这玩意儿,有可能把裤亏掉。
  谢超文也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係,有些气馁。
  “小老板,我知道你对我很好。”
  “但这个项目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曹总监的说得对。”
  “及时止损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背著贷款搞项目,压力太大了。
  谢超文不是赌徒,是踏实的工程师。
  b22改已经上过会了,得到的反响一般。
  就算自己和团队有经天纬地之才,把项目改出。
  老总的评价可能也无法改变。
  因为人家指出的问题是根本性的。
  况且。
  这里头还有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我是不甘心,但没有不甘心到用动力实验室的未来去赌的地步。
  严涛和杨奇峰手里都有各自的项目。
  自己这里多钱,人家那里就要少钱。
  谁的钱不是钱呢?
  “喷,你们得支棱起来啊。”
  陈晨並不认同大家的看法。
  “以前那小头型呢?整起来。”
  “放心大胆的去改,改好了,这个项目能获得军方合同。”
  “搞不好,这个项目我兜底。”
  “我高低给你们找一个甲方。”
  曹子华率先投来质疑的目光。
  这是小老板的传统艺能了,嗷画饼。
  大家都是碳水爱好者,对於饼这种东西,有自己的品鑑能力。
  保不保熟,一眼便知。
  其他项目还好。
  按照小老板的套路,军方不用,还能找民间融资。
  关键b22改这个项目不一样。
  谁家民间疯了心的用这玩意儿?
  “小老板。
  “这个飞机!”
  “宽欲飞行器!”
  “0到100公里,0到7马赫。”
  “还有匿踪、不可拦截各种军用属性。”
  “能用这种东西的甲方,有且只有一个。”
  曹子华话说的已经很透彻了一一军方。
  “难说。”
  陈晨坚定的目光不容置疑。
  “小谢、严工和杨工,你们先搞这个事情。”
  “我和老曹回家一趟,本部还有事情要处理。“
  “具体等我们回来再说。”
  盛夏。
  顺风集团大会议室。
  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会正在进行当中。
  一共三天的议程,整个集团各个部门的一把手全部列席。
  前两天都在討论过去半年的財报和经营问题,由顺风本部的人唱主角。
  卫筱本人对前半年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老项目的盈利能力已经开始显现了,带来了可观的进帐。
  新项目的坑虽然一直在挖,但由於有老项目进帐,也有持续性的供血。
  財报的增长虽然不及外界的预期,但符合顺风自己的预估。
  毕竟外界的投资者不知道顺风憋了多少坨大的。
  直到会议的第三天,宏观的问题逐渐收尾。
  会议才开始討论细节。
  “前些日子,林总来我们这儿视察。”
  “好悬给我嚇出一身冷汗。”
  “好在最后化险为夷。”
  “这个事儿陈狗——总,你要检討。”
  陈晨:“???”
  “你骗我给冠能永磁开绿灯,差点给我干成卖国贼了。”
  卫筱有些怨气。
  出发点是好的,那你告诉我一声啊。
  好傢伙。
  得亏上面有人罩著,不然我得领一副银手鐲。
  “话说回来。”
  “我让晓彤整理了一下类似冠能永磁的的业务。”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这种游走在红线上的业务,占我们年吞吐量的3.7%。”
  “有点太多了。”
  话音落下。
  会议室里眾人面面相。
  由於是灰色產业,大家心里都没什么数。
  但当数据整理出来,细思极恐。
  3.7%看起来不多。
  但是乘以顺风的基数,著实不少了。
  而且考虑到这些货都是高价值物品,体积小价格贵。
  粗思也有点恐。
  毕竟是在法律边缘徘徊,基数越大,犯错的概率也越大。
  俞兆林当时就有些后怕,举手发言。
  “卫总,这部分业务是不是考虑剥离一下。”
  “3.7%的灰色业务。”
  “意味著我们有3.7%的概率遭重。”
  “被查到一单,轻则罚款罚到倾家荡產,重则一副银手鐲。”
  卫筱闻言,立刻点头。
  “好,那就剥离!”
  “我命令老俞你成立一家公司,专职负责这些业务。”
  “作为公司的第一银手鐲体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