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178.第178章 替皇帝量身定制的四大本领
  第178章 替皇帝量身定制的四大本领
  未央宫,宣室殿。
  例行朝会,文武百官静坐。
  今日的常朝朝会稍微不同于往日,在陛下的御阶之下,两位大司马之前,多了一道身影。
  太子刘据。
  太子听政,百官都知晓,但以前听政是听内朝的政,今天,瞧这架势,陛下是要让太子听常朝的政?
  殿内静坐之余,隐晦的目光互相交替,纷纷瞥向前方那道安坐不动的身影。
  刘据能感受到暗地里的波动,皇帝的一言一行都会引发猜想,很正常,何况是让储君参与常朝朝会。
  这是一个将太子由幕后正式推至前台的举动!
  诚然。
  这份举动形式主义居多,但对于储君、乃至君主,都需要走这份形式,正所谓,名正,则言顺!
  意义不可谓不大,引起百官的注视在情理之中。
  对此,刘据处之淡然。
  皇帝老爹突然安排他来参与常朝,虽然老刘依旧喜欢那套云里雾里的玩法,没讲明原因,但小刘多少猜到点。
  近期刘据身上发生过什么重大改变?
  或许。
  就是从一个男孩,变成男人吧……
  “陛下到~”标志性的公鸭嗓响起,群臣随之起身,朝龙榻上坐定的皇帝躬身行礼,齐声道:
  “参见陛下。”
  “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上座的皇帝挥了挥衣袖,“议事吧。”
  虚礼结束,直接进入正题,随着内朝的影响力扩大,那股干练、精简之风,也逐渐从内朝扩散到外朝。
  大臣们已经习惯,各自坐回原位后,该奏事的奏事。
  常朝与内朝不同。
  纵然有了干练之风,常朝所要处理的政务也远比内朝多,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嘛。
  需要内朝商定的大事,终究不会太多,可一个国家的小事,那就多如牛毛了,涉及方方面面。
  这不。
  在内朝不常开口的大将军,在外朝议事之际,却是第一个开口。
  卫青启奏:“匈奴内斗激烈,有波及右北平、渔阳等郡的风险,请陛下诏令边境戒严。”
  皇帝自无不允。
  卫青之后,另一位大司马霍去病出声,“玉门关已修建完毕,当在酒泉郡外再置一道关隘,彻底扼制河西廊道。”
  皇帝:“允。”
  刚调任不久的廷尉王温舒,紧随其后,“为防郡国仍有人偷铸钱币,臣建议下放官吏,巡视地方,严查!”
  他这道建言,仔细品味,其实是在加深当年御史大夫张汤的治理路线。
  皇帝这次没有一口给出答案,让公卿们议了议,最后定下了派人巡查,却没有将这个任务交给廷尉。
  而是交给了太学的几位博士。
  其中用意……
  刘据暗自琢磨,似乎有些平衡味道,王温舒领了廷尉一职,已经算继承了张汤的绝大部分政治遗产。
  如果再放任对方深化张汤的路线,只会再造出一个如张汤般的庞然大物。
  费心费力清理过一次,皇帝估计不想再重蹈覆辙……
  就这般。
  政务一个接一个,皇帝有时圣心独断,有时由公卿们商讨拿主意,刘据则全程认真旁听。
  能看出用意的,就学着,看不懂的,也暗自记下,待事后再与老师庄青翟复盘。
  临近午时之际。
  朝会即将结束,御史大夫石庆才提了一件比较棘手、又不得不在外朝讨论的大事。
  “陛下,东郡太守月前上奏,大河再次泛滥,请求征发相邻四郡徭役,修筑河堤。”
  话罢。
  大殿内响起一阵嗡嗡声,多是些‘唉,怎么又泛滥?’‘年年如此,如何是好?’
  骚乱声刚起,龙榻上的皇帝已经冷声开口:“筑堤的徭役年年征发,大河的水灾还是年年有。”
  “就没有一个根治的办法吗!”皇帝说完,殿内的唉声叹气停了下来,一片死寂,哪有好办法?
  何况还要根治?
  如果有办法,石庆也不会在外朝朝会上提起这件‘大事’,正因为束手无策,他才当众提出来。
  有罪过,百官们一起担,而不是报给皇帝,让皇帝一个人头疼……
  御阶旁。
  刘据闻言皱了皱眉。
  黄河泛滥纯属天灾,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王朝时期,只能不断重复治水、泛滥这个过程。
  区别只在于,治水的方式不同,能坚持的时间长短不同,人力在大自然面前,有时真的很渺小……
  这最后一个议题,不出石庆所料,陛下同意了东郡太守的请奏,但也冷了脸。
  最终拂袖离去。
  若是以往,黄河泛滥后,没有特别的手段,那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也就是摇人、筑堤。
  但现如今,有一点点小不同。
  什么不同?
  嘿,你说巧不巧,皇帝身边刚好有一个最近提拔的人才,他说他能治水!
  没错,那位正是五利将军——栾大!
  自古以来,在面对狂暴的河水、人力不可控的大自然时,人们往往会借助神秘力量。
  祭祀祈福,放置镇水神兽等等,都是此类观念下的产物。
  本质上。
  这是一种对大自然最原始的崇拜与敬畏。
  大汉朝同样有类似活动,但当这份敬畏被有心人利用后,就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火……
  当刘据得知栾大还有如此本领后,惊了一大跳,连忙找到司马迁,又仔细聊了聊。
  事实证明,刘据误会栾大了。
  他并不是什么水利人才,就是个妥妥的神棍。
  因为栾大告诉皇帝自己有四大本领,“一,可炼长生不死药!二,可招仙人降临!”
  “三,可炼黄金,四,可治大河!”
  他大爷的。
  刘据必须得爆一句粗口,瞅瞅这四条,完全就是给老刘私人订制的呀!
  皇帝缺啥,栾大说啥。
  前两条的长生、仙人便不提了,属于老生常谈,到了帝王跟前的方士都讲这一套。
  可后两条,就完美贴合了当今天子的需求。
  炼黄金——天下人谁不知道,皇帝现在穷疯了,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放过。
  还有那治大河。
  水患是近期刚刚掀起的事情,神棍无疑精准地捕捉到了客户的痛点。
  那么,栾大吹得天乱坠,皇帝信了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帝哪怕有一丝丝犹豫,他试一试又不损失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
  在当今对鬼神敬畏的大环境下,皇帝信了多少,真不一定……
  就看看眼下吧,栾大言说自己能靠祭祀神灵,从而理顺奔涌的大河,遂皇帝让其行祭祀之事。
  命令下达后,直接按部就班。
  因为九卿之中,有一个完整的祭祀班子。
  九卿之首的太常卿麾下,有六大属官,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
  除了最后一个太医令掌医药。
  剩下五位。
  太史令,掌天时、星历;太乐令,掌祭祀礼乐;太祝令,掌祭祀时吟唱祝词,以及迎送诸神;
  太宰令,掌祭祀器具;太卜令,掌占卜问事。
  几乎可以说,九卿之一的太常,这个机构大部分官职都是为了祭祀事宜设立的。
  朝廷官制都尚且如此,信奉鬼神之事,可窥一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