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233.第233章 天子
  第233章 天子
  义妁‘没法救’的话一出口,会得到个什么反应,其实是可以预见的。
  “你是没法救,还是故意不想救!?”协律都尉李延年面作嗔怒状,情绪激动,厉声喝问。
  此刻。
  殿内众人同时朝义妁投去质疑的目光。
  回应大家、回应协律都尉的,依旧是义妁那副平淡的语气,“我既然来了,进了猗兰殿,倘若能救,就一定会救。”
  “但不能救,就是不能救。”
  如果看诊之后仍然能撒谎、能对病人的状况颠倒黑白,义妁何必要让自己的侄子在中途杀死自己?
  安安稳稳进猗兰殿,装腔作势一番,再给李夫人判死刑,不是也行?何必要搭上自己侄子的性命?
  正如义妁所说。
  来了,能救,她就一定会救!
  愚蠢吗?执拗吗?不知变通吗?
  或许吧。
  但个人有个人的坚持,当一个人为了一件即便外人看来是愚蠢的坚持,仍然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时。
  旁人就无法再去苛责这是‘愚蠢’。
  看不懂没关系,理解不了也没关系,‘二桃杀三士’很多人都无法理解。
  没关系!
  义妁怀揣着自己的坚持,做自己就好,她甘愿为此付出代价。
  今天她本不想来,因为她不想救李夫人,但她还是来了,所以她会救,但很可惜……
  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
  女国医的这个回答、这个态度,显然是无法让殿内众人信服的,皇帝拧着眉,直言不讳道:
  “朕知道义纵一案中,李广利对你弟弟多有打压,但李广利是李广利,李夫人是李夫人。”
  “若是能救,还请义公救上一救。”
  啧。
  皇帝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姿态放得这么低,属实不易。
  昔年王太后患病,刘彻派人去民间请来义妁,与之相比,今天这幅情形也不遑多让了。
  皇帝有这幅姿态,义妁很感动,甚至有些受宠若惊,但她依然摇头,言辞恳切道:
  “老妇不喜李家,这是事实,但私怨是私怨、治病是治病,我见到了病人,就不会做他想。”
  “李夫人生育时伤了身子,又断断续续拖了这么久,一月前让老妇来,或许能救,现在委实不能。”
  说着。
  义妁再度摇头,言语平淡却坚决:“陛下今日就算要将老妇砍头,我也无能为力。”
  这话说完,且不论皇帝听了作何反应,身旁关心则乱、或者说一直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协律都尉,再也无法忍。
  义妁的托词他一句都不信!
  李延年瞪大双眼,前逼一步,怒火攻心之下,愤然吼出那句人人皆知、人人避而不谈的敏感话——
  “一定是太子命她不准救的!”
  “太子想让夫人死……”
  嘭!
  话到一半,皇帝猛然转身,一脚将其踢翻,“狗东西,再敢乱吠,朕割了你的舌头!”
  只见先前仅仅神色凝重的皇帝,此时却双眼含煞、戾气勃发,盯住李延年的目光像是要择人而噬!
  扑通!
  四周一众宦官立刻跪地,踉跄倒立的李延年同样不例外,俯首间模样惊骇、面色惨白。
  立在旁侧的宦者令斜了李延年一眼,心说给你安排个协律都尉的官职,真把自己当作朝堂诸公了?
  那身皮穿的再久,你也是个奴婢!
  皇帝一抬腿,宦者令就知道主子在想什么,所以此刻老太监横着周遭,阴恻恻道:
  “都给咱家记好喽。”
  “明儿个外面有一句关于皇家的闲言碎语,咱家割了你们所有人的舌头,喂狗!”
  皇帝说的可能是气话,但宦者令说的,从来都是实操。
  一众内侍瑟瑟发抖之际,老太监看向殿内另一位没有跪的臣子,脸上表情就像变戏法一样,瞬间扯出个笑容,“义公见谅。”
  “老妇知晓轻重。”义妁木着脸,回了一句。
  见状。
  宦者令犹如咬完人的狗,收了淫威,也收了所有表情,默默躬身,立在皇帝身后。
  到了这时,刘彻那吃人的目光才慢慢收敛。
  皇家阴私向来都是有得说不得、听得传不得,确切发生过且瞒不住的,被人私下里嚼舌头也就罢了。
  没有的事也敢给皇家扣帽子、泼脏水,若不是念在李夫人面子上,刘彻非宰了李延年不可!
  李夫人病危后,太子宫有没有动手脚,是个什么动静,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
  眼下。
  刘彻盯着跪在脚边的协律都尉,眯眼问道:“李夫人之前病重时,为何不请义妁来?”
  “臣……奴婢、奴婢该死!”李延年仿若回到几年前因罪入宫的那一刻,战战兢兢,连连磕头。
  瞧见这一幕。
  皇帝脸上阴沉似水,他岂能猜不到,抬腿又是一脚踹出,“防、防、防!太子还能像你这个蠢猪一样,让义妁给夫人下毒不成!”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
  后面‘废物’两个字尚未出口,便听里间忽然传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咳,咳咳咳!”
  “夫人醒了,夫人醒了!”
  听到宫女欣喜又慌乱的喊叫,皇帝身形一顿,先是朝里望去,随即立刻转头看向义妁。
  义妁有些犹豫。
  可皇帝现在的耐心明显不多,希翼的眼神在转为凶厉的前一刻,义妁低声道:“我看过太医院开的药方,其中有些猛药,再上吵闹声……”
  “这并非症状好转。”
  她就差把‘回光返照’四个字明说了。
  闻言,刘彻眼角止不住跳动,凶厉的神情终究浮现在脸上,他蓦地扭头看向宦者令。
  老太监面无表情,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出了大殿。
  这时。
  跪在地上的李延年后知后觉,意识到义妁的话是什么意思,神色由白转青,悲戚迅速爬满脸颊。
  “夫人!”
  “嚎什么嚎!”
  皇帝暴躁的斥骂一声,甩袖就要往里间走,没曾想,隔着一道屏风的后方先传来阻止声:“不要。”
  “陛下不要进来。”
  被搀扶走下病榻的李夫人乞求道,虚弱的话语传来,皇帝立时顿住脚步。
  “陛、陛下无需训斥兄长,他也是为我着想,担忧过甚……”
  一阵长久的喘气后,柔弱声再起,“臣妾容貌憔悴,无颜面见陛下,唯有隔着屏风辞谢,今后……”
  “今后,祈望将髆儿与兄弟托付于陛下!”
  听到这话。
  跪在一旁的李延年泪流不止,皇帝满脸难色与揪心,“纵然夫人要托付后事,于朕见一面再说,又有何妨?”
  “臣妾貌未修饰,不敢见君父。”
  “何至于此?”
  “陛下,请、请回吧!”微弱的低泣声传来,戚戚沥沥,引得寂静的大殿一片悲凉。
  刘彻的脸色更是难看,神情来回变了两番,望着屏风后那道身影,几次都想强闯,但终究强行压下。
  最后,无奈拂袖离去……
  寝殿内旁人尽皆散去,床榻旁,李延年看着妹妹苍白的脸颊,昔日那张倾国倾城的面容,如今早已没了妩媚。
  只有萎黄与枯槁。
  “妹妹何必惹陛下不悦,见一面又何妨呢?大兄他们……唉!”李延年哀声说了一半,再难言语。
  床榻上的李夫人轻轻摇头,无力道:“我不愿见陛下,就是为了大兄等人。”
  “我以色悦陛下,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陛下坚持要见我,皆因平生美貌。”
  “如今我容貌不再,陛下若见,必生厌恶,日后如何还会追思、恩泽你们……”殿内言之谆谆。
  殿外,风声鹤唳。
  大汉又一名太医令下狱了,他还算比较幸运,因为他的三名属官直接横死,全被杖毙在猗兰殿外。
  义妁离开时彼处血迹仍存,那个善于变戏法的老太监又给她表演了一次变脸。
  上一秒,狠狠打,往死里打。
  下一秒,赔笑道:“义公要出宫?可不敢怠慢,咱家这就安排人送您。”
  出了宫。
  确切来讲,是出了那宛如血盆大口一般的未央宫,义妁全程绷着脸,临上马车时,侄子义呈一边扶着她,一边低声说道:
  “那个奉车都尉,是江阳侯苏嘉,我打听下才知道,他有个弟弟,就是太子舍人苏武。”
  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义妁暗松一口气,待坐定后,回望了一眼未央宫,沉默良久,缓缓闭目道:
  “走吧。”
  “哎……”
  天光大亮,朝阳初升,巳时将尽之际,长安东侧清明门外。
  李延年到时,一句话都没有多说,只是摇了摇头。
  见状。
  站立许久的李广利虽然极力控制情绪,可不停抽动的脸颊,显然没有掩住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华夏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素来不擅长向外表达情感,即便在亲人离世时,哀伤也是含蓄的。
  有时候眼泪更是躲躲藏藏的。
  然而。
  李广利得知自己妹妹病危不治时,他短短几息间显露情绪,却是格外强烈的。
  震惊、悲伤、惶恐、忧虑、憎恨、愤怒、乃至歇斯底里,全部搅合在一块!
  若要问,他为何有如此强烈丰富的情绪,如此多情绪又在表达什么?
  这个问题。
  在一旁带着镣铐的李季脸上,或许能找到答案。
  李家四郎清楚自己大兄一直等在这儿是为了什么,当二兄摇头时,他也清楚那意味着什么。
  那一刻。
  李季猛然站起,脸上先是震惊,再是悲伤,之后,就是无尽的遗憾与恐惧。
  他震惊那个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死了,他悲伤自己的姐姐死了,失去了一位贵为夫人的姐姐,他很遗憾。
  靠山没了……
  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流放,被弄去几千里之外的蛮夷之地,未来一片黑暗,从山巅跌入深渊,仰仗的靠山突然没了,将来还如何东山再起?
  念及此处,李季开始恐惧。
  他开始害怕。
  被人送进廷尉大狱时,李季不怕,因为他还有一位倾国倾城的姐姐,他相信没人敢把自己怎样。
  等到判决下发,流放三千里,李季……还是不怕。
  他姐姐,倾国倾城,不就是去蛮夷之地逛一圈,他李四郎迟早有一天,还会回来的!
  可是。
  当倾国倾城的姐姐没了,李季开始怕了。
  李四郎的情绪变化,无疑是自私自利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最朴素、直观的。
  作为他的大兄,平南侯李广利,与那些吃喝玩乐相比,李广利所要渴望的更多,欲望更多,欲念也就更多!
  他此时内心的翻涌只会比李季强烈百倍!
  千倍!万倍!
  所以这一刻,他的身体在颤栗,他死死搂住二弟的后劲,抵住对方的额头,呼吸急促,恶声道:
  “是太子下的手?”
  孔安国、李季、李广利自己,如今又是李夫人,有关李家的噩耗一个接一个,由不得李广利不怀疑!
  然而。
  李延年痛苦闭眼,回答兄长的话却是:“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
  他的确什么都不知道……
  “啊——!”
  突然,李广利嘶吼一声,猛地扬起马鞭向后抽去,立在身后的李季脸颊狠狠挨了一鞭子。
  不待他因剧痛哀嚎出声,下一鞭子又来,马鞭划破空气,嗖嗖响,抽打在李季脸上、胳膊上、躯干上。
  鞭鞭入肉!
  要不是因为这个该死的弟弟,李广利哪会被太子抓住把柄、哪会贬官,李夫人哪会死!?
  他简直该死,李广利就该早一点宰了这个祸害!
  “啊!别打!别打!我知道错了、啊!”
  “呜呜呜呜!”
  “啊——”
  须臾间,李家四郎便血渍呼啦、皮开肉绽的躺在地上,惨叫声撕心裂肺,可李广利狞厉的面孔依旧,心底那口恶气仍存,手上动作始终不停。
  大有将自己亲弟弟打死当场的架势!
  直到……
  “平南侯,这是我等押解的罪犯,可不能打死了。”廷尉府差役硬着头皮上前,劝阻道。
  如今李广利听到平南侯这个称呼,只觉得嘲讽意味十足,平南、平南,呵,他现在的确又要去平定南方!
  鞭打终究还是停了。
  同时他们也该启程了,恶气再多,憋着。
  李季流放岭南,李广利贬为南海郡太守,南海郡郡治,正是前南越国都——番禺城。
  这处地方,是刘据特地替他挑的。
  很合适。
  虽然李夫人临终前托付皇帝关照自己的兄弟,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皇帝并没有……
  该流放流放,该贬官贬官。
  李广利斩杀南越赵建德时,曾说那里是蛮夷之地,他没说错,往后推一千年,岭南都贬官流放的好去处。
  瘴疠横行,环境恶劣。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对于李广利来说,那个地方的人,才是他最应该提防的!
  以后平南侯夜晚睡觉,恐怕都得睁一只眼。
  李广利离京时,脸色黑如锅底,眼中尽是阴郁与深沉,想必心情不大美妙……
  同一天。
  从宣平门外也走出一道身影,那是领了丞相府调令,准备去胶西国赴任的孔安国。
  撞墙,墙太凉。
  辞官,辞不得,更舍不得,遂此一去,生死难料。
  依旧是同一日,猗兰殿李夫人,薨,天子大哀——上以后礼葬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
  至此。
  一场连续多日,犹如狂风暴雨般的朝廷纷争,终于落下帷幕。
  有人失去了很多,有人什么都没有得到、但立了威,也有人坐山观虎斗、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
  可到头来仔细想想,好像,似乎,用一句千年之后的诗文形容应该比较贴切,那便是——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可再仔细想想。
  往前几百年,往后几千年,只要天子真龙、王侯将相仍在,哪朝哪代不是门户私计?
  庙堂、庙堂,何处不是蝇营狗苟?
  立在高堂之上的每一个人,他们难道都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
  身处高堂上的绝大多数,都并非高尚的。
  奔于油盐酱醋的百姓家,尽是鸡毛蒜皮,忙于升迁贬调的衮衮诸公,全是鸡鸣狗盗。
  思来想去、算来算去,那层层宫阙里,不尽是些尔虞我诈、蝇营狗苟?放眼望去,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
  党同伐异、攘权夺利、貌合神离、明争暗斗,一切的一切,美其名曰:
  人事,即政治!
  时来天地皆同力,谁能得份自由?
  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