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科幻异能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107章 张硕:很明显啊?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
  第107章 张硕:很明显啊?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
  动力组,第二小组办公室。
  组长周兵刚完成了一个复杂的计算问题,他工作时间太长,感觉浑身都很疲惫,赶紧站起来长长的伸了个懒腰。
  他扭过头看到了张硕,发现张硕正盯着电脑屏幕,眼神动也不动一下,好像是……发呆?
  “难度太高了?”
  周兵琢磨着,“他可能在计算数学的研究方面很天才,但还是太年轻了,做数值计算,经验太少。”
  计算数学,牵扯到数值法代入计算,经验还是很重要的。
  其实就和解普通的方程是一样的,解方程的经验多,看一下方程的类型,就大致知道具体该怎么去求解。
  这样速度肯定会快很多。
  有些人可能会在研究上非常突出,但数值代入计算的能力上就差一些,还是因为做这些工作的经验太少。
  周兵走了过去,笑问道,“张硕教授,怎么样?”
  “周组长,不用客气,叫我张硕就行。”
  张硕纠正了一下称呼,拿起拿起桌上的草稿本递给了周兵,“我做完了。”
  “哦……啊?”
  周兵很明显的愣了一下。
  他接过了草稿本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写的很清楚,一个计算问题下面就写明了计算结果。
  他低下头才注意到桌上还有一大堆计算用的纸张。
  每一张都写满了内容,都是各种各样的数学符号,看着让人眼缭乱。
  周兵忍不住问了句,“你都算完了?”
  “怎么了?”
  张硕疑惑的问道。
  “没什么、没什么。”周兵说的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其他几人也都带着惊讶看过来。
  他们和张硕并不熟悉,也没有多说什么,有个叫张志辉的教授,则是凑到周兵身边小声道,“算的这么快,别有什么问题吧?”
  “这些太复杂了,给我一天时间都做不完……”
  “一起看看吧。”
  周兵没说什么,而是让张志辉一起帮着做一下验算。
  验算,是很有必要的。
  其他人完成的计算也需要验算,主要因为计算难度很高,要求的准确度也很高。
  即便是提交上去以后,还需要各個小组再进行一次交叉验算。
  一次计算,两次验算,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周兵和张志辉也感到很好奇,他们想验算结果看看情况。
  主要因为张硕完成的太快了。
  张志辉说自己需要一天完成并不是开玩笑,纸上的计算内容看起来并不多,但每一个计算难度都非常高,需要仔细研究分析,才能够保证结果更加精准。
  有时候,一个计算内容,费一、两个小时完成都是很正常的。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张硕就完成了所有的计算工作,实在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
  在做验算的过程中,他们全程都带着惊讶。
  后来张志辉沉默了,他开始频频的看向张硕,搞不懂为什么对方能这么快完成计算,还能算的这么准确。
  这也太天才了!
  周兵则是乐呵呵的,他是小组组长,发愁的就是组里分的计算工作太多,结果分过来一个计算数学天才,一个小时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量,而且验算结果来看,准确度完全达标了。
  等全部验算完成,他小声对张志辉道,“这些你要一天?看看,一个小时搞定!”
  “你们都姓张,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你行?!”
  张志辉回怼了一句,说完还是感叹一句,“果然是不能以年龄来论英雄,能完成二阶pde]通用算法,计算数学水平确实够高!”
  周兵确定了结果以后,乐呵呵的对张硕道,“验算没什么问题,你今天就休息吧,才第一天来,估计还要忙好几天呢。”
  “可以先到宿舍看看,也可以在基地周边逛一逛……”
  张硕点头问道,“周组长,我想找一些火箭的发动机以及动力方面的数据,这些能不能申请到?”
  “你要这些数据干什么?”周兵疑惑问道。
  “我想研究一下实验中喷射动力引发的pogo振动问题,看是不是能通过分析数据发现些什么。”
  张硕坦然说道。
  周兵听罢用力抿了下嘴,通过实验数据研究pogo振动问题是火箭专家们的工作。
  他们对以往的数据、火箭构造以及试射实验情况,才确定要通过对喷射口结构进行调整,来减小pogo振动问题。
  张硕也说要做这方面的研究。
  周兵想了想点头道,“好吧,既然你感兴趣,我就帮你申请一下,应该也没有问题。”……
  申请很快通过了。
  张硕去签了一个保密协议,就拿到了一大堆的数据。
  其实数据的保密程度并不高,就是一大堆的发动机指标、过往的实验数据,以及喷射口的构造和检测数据,等等。
  那些真正保密的技术都是在发动机内部,数据上是看不出来什么东西的。
  技术上来说,实现方式才是核心。
  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做一系列的检测后,得出了一大堆的数据内容,数据只能看出发动机的性能,但发动机实现性能的方式、内部构造和技术才是关键。
  张硕拿到了数据以后就开始认真做研究,他毫不犹豫的氪了两个科研币,马上找到了研究的入手点。
  pogo振动,是一种纵向耦合振动。
  纵向,可以理解为上下的振动,想象一下人被一个推力推着往前走,推力持续一秒,然后停一下,又持续一秒再停一下。
  如果把持续时间降低十倍、百倍,也就产生了向前的不稳定振动。
  火箭的pogo振动就很类似,只不过pogo振动的机制很复杂,并不单纯只是外在的推动,和内在发动机布局、喷口情况,推进器管路系统等都有关系,还会牵扯到内部和外部频率相似导致的震颤问题。
  如果只从喷射动力方面找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液压喷射的过程中,两个位置之间出现了类似于共振的现象,才会大幅度增加pogo振动。
  所以,研究方向就是找到出现类似于共振现象的位置。
  张硕找到了入手点后,就把每个部分的相关性都单独列出来,然后通过不断的计算以及对比来做分析。
  他一直忙到了晚上九点钟,任务进度也提升到了‘15%’。
  第二天上午,动力组进行了计算汇总和二次验算工作。
  周兵带着张志辉、张硕两个人去参加计算汇总工作,他们一方面要把昨天完成的计算交上去,另一方面,也要和其他小组去进行交叉验算,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小组之间的交叉验算是随机分配的。
  周兵分到了一部分计算结果,就和张志辉、张硕一起进行验算。
  张硕只分到了几个验算任务,了二十多分钟就全部验算完成了,从中还找出了一个‘结果区域不准确’的问题。
  这种情况就需要打回去重新计算了。
  验算工作并非能者多劳,每个小组分配的工作量是固定的。他们完成了交叉验算工作后,就可以回办公室继续计算工作了。
  小组内的计算工作,就是能者多劳了。
  张硕主动分担一些有难度的计算内容,也让小组里每个人对他很有好感,他们的工作任务相对简单了一些,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同时,张硕也乐的做了一些有难度的计算工作。
  他发现完成这些数值计算工作以后,自己的数值法计算能力都跟着大大提升,每解决一个计算问题,系统任务带来的理解反馈,也让他对于计算过程理解的更通透。
  这就是直接增加数值计算能力,做的越多增加的就越多。
  后来看到有些类似的复杂方程,甚至连考虑都不需要考虑,就知道该怎么去进行数值法计算了。
  周斌的理解没有错。
  数值法计算方程工作上,经验确实很重要。
  张硕做了很多高难度的计算后,计算速度都变得越来越快,到第三天的时候,他只了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所有分配给自己的计算工作。
  对比来说,张志辉才刚完成一个复杂方程的计算。
  这种超快的计算速度,让有心和他比一下的张志辉都感到绝望。
  就好像两个人同时参加考试,其中一个人扫一眼题目就直接写出了答案,另一个人还在认真的琢磨题该怎么解,相互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其他人也感到很不理解,“伱怎么算的这么快?”
  “才半个多小时你就完成了?感觉和我解二元一次方程差不多……太离谱了吧?”
  张硕指着其中一个偏微分方程,解释道,“其实很简单,你们看这个方程,先在计算机上做一下傅里叶离散分析,得出离散后的方程组以后,观察方程组的形势……”
  “很明显,这个方程参数偏大,就从这里入手……”
  “到这一步,很明显能看得出来,代入算子后就会简化……”
  “然后,可以取值,试着去代入计算了……”
  周兵、张志辉以及其他两个人,都耐心听着跟着去理解,发现张硕说的确实有道理……
  个p啊!
  “什么就很明显!”
  “你要是不说出来,我们就真看不出来,要做分析也要很长时间……”
  周兵拉着张志辉到一边,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们不太理解,他在讲的过程中为什么总说‘很明显’。”
  “但是,反过来想,他可能也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么很明显的问题,我们会看不出来。”
  “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
  张志辉认可的点头,“也可以这么说,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
  “有什么区别吗?”周兵疑惑。
  张志辉认真道,“区别就是把天才放在前面,让我感觉好像天才和我有差距,这样心里就舒服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