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科幻异能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135章 科学,就是质疑中进步!
  第135章 科学,就是质疑中进步!
  当天晚上九点钟,百万粉丝科技博主‘新奇博士’有了更新内容,发布了一条长达四十分钟的学者专访视频。
  视频是加特效的对话开始的,最初画面是黄立波的正面特写。
  接下来是一个对话——
  ‘新奇博士’问道,“费米子哈伯顿模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超导模型,那么它的计算模拟能不能简化?”
  黄立波带着轻松说道,“那些计算数学的方法,都无法用在费米子哈伯顿模型的计算上,否则我们也不用做量子模拟器了,对不对?”
  后续还有几个有意思的镜头,包括黄立波的大笑、严肃说起学术问题的画面以及‘奇异博士’认真的问话,等等。
  视频开头两分钟,还是有点吸引人的。
  这也延续了‘新奇博士’做视频一贯的风格,他会让学术采访看起来变得有意思。
  当然,后续就很没意思了。
  在视频正式进入到采访画面以后,是摄像机在两个角度的镜头切换,采访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的,最开始说的就是很专业的内容。
  外行人是完全看不下去的。
  在网友的群体中,99.9%以上都是外行人,能做到跳着看视频已经很不错,多数人都是看几分钟就关掉了。
  当然,前面就足够了。
  杨超把完整的视频发布了以后,又发了一条微博消息,把开头几分钟的剪切发布出来,并配上了几行文字——
  “我依旧坚持我的观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计算模拟不能被简化。
  黄立波教授,专业从事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量子计算研究。
  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在信息发布出去以后,顿时吸引了一众的网友,还有一大堆的自媒体博主进行转发。
  这条信息没有提到张硕的名字,但关注‘奇异博士’的网友知道他说的是张硕,有些不明白的网友,也在其他人的解释下明白了来龙去脉。
  很多人纷纷留言,“博主还真是不服输,竟然做了一期专业采访视频!”
  “这是对上了啊!”
  “我查了黄立波的资料,确实专业从事这个什么模型的量子计算研究。”
  “不管你发什么,我还是相信张硕大神。”
  “虽然你说了很多,但这个什么模型我连名字都记不住,讨论这个有什么意义?”
  “已阅!”
  当消息渐渐火热起来,也有一大堆的自媒体进行转发,还有一些专业媒体参与到话题中,他们都是转发的整个视频。
  抛开‘新奇博士’和张硕的争议不谈,采访视频做的确实很不错,也算是对量子计算技术研发的宣传了。
  话题热度渐渐涨了起来。
  在晚上十一点钟的时候,#张硕被专业学者否定#登上了话题推荐,顿时吸引了一大批的流量。
  很多网友参与到讨论中,让话题流量不断升高,最高排到了十几名。
  第二天早上,话题依旧有些热度,还是有很多网友参与到讨论中,也让西京科技大学注意到了。
  虽然话题中并没有西京科技大学,但黄立波是西京科技大学的教授,自然是要关注一番的。
  学校的宣传部主任方胜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就直接找到了量子计算研究所,然后问下了黄立波,“黄教授,网上的事你知道了吗?接受个学术采访,怎么牵扯到了苏东大学的张硕?”
  张硕年纪轻轻,但在计算数学领域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好多顶级学者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他所完成的研究是能够拿奖拿到手软的,以后必定成为国内数学响当当的人物。
  任何高校都不想凭白得罪这样一个顶尖学者。
  如果只是做学术讨论还好,比如在学术会议上,和张硕有什么数学问题的争议,也根本没有关系。
  那是学者的正常讨论交流。
  现在似乎变成了流量的把柄,就好像黄立波对上了张硕,感觉是被网络博主利用了。
  这就很难受了。
  黄立波也刚知道事情始末,他也有点儿着急,“我不知道啊,昨天就是进行个学术采访,怎么会牵扯到张硕呢?”
  “那个博主就是不怀好意!”方胜肯定的说道。
  “邓佳伟介绍的!”
  黄立波咬牙道,“说是他的同学想对我进行采访,我想想也没什么问题,我们的研究又没什么保密性,只是大致的说一下而已。”
  邓佳伟就被找了过来。
  邓佳伟也是西京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他连忙否认道,“我也不知道情况,那家伙要找我想采访黄教授,我一想也没什么问题,就帮忙和黄教授说了一下。”
  黄立波肯定了邓佳伟的说法。然后两个人就开始痛骂起杨超,邓佳伟还在同学群里,怒骂杨超为了流量不择手段。
  杨超则是反驳说道,“我是正常去采访。这只是一个学术争议问题,不用反应这么大吧?”
  这句话听上去也没问题。
  黄立波、邓佳伟、方胜以及其他量子计算研究所的人,仔细审视了事情的经过,发现杨超做采访确实是为了博流量,感觉有些不择手段,但事情对于西京科技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以及黄立波本人也没什么影响。
  整个采访视频是没问题的,黄立波说的话也没什么问题。
  现在问题的焦点是,计算数学的方法是否能用在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简化计算上。
  “当然不可能!”
  黄立波道,“如果能够解的话,我们还做什么量子计算,直接在计算机上运算不就好了?”
  其他人也肯定了他的观点。
  这个角度一想,发现话题有流量对他们来说是好事情,就当是对于量子计算研究所、西京科技大学的宣传了。
  ……
  当天上午,就出现几个专业学者针对话题的发声。
  黄立波的观点得到了支持。
  不管是数学方面的学者,还是量子物理方面的学者,都认为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计算是不能简化的。
  “那已经是超导过程描述最简化的模型了!”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超导技术的研究,如果能够简化,早就简化了。”
  “别说是计算模拟的简化,数值求解都是个大问题,甚至是完全解不出来。”
  “这种数学模型求解可比方程求解复杂太多了,ns方程的复杂度,都无法和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相比……”
  “黄立波教授说的没有任何问题……”
  还有不少网友去给张硕留言,谈起了他说的话被某某学者反驳之类。
  张硕闷在办公室做了一上午的研究,研究进展也很大,进度达到了“95%”,在确定了后续方向以后,下一步的研究就没什么阻碍了。
  他预估一个下午就能完成。
  在看了下时间走出办公室以后,就听谭友铭说了句,“张硕,新闻上的事情知道吗?”
  张硕愣了一下,“什么事?我做了一上午研究,没注意。”
  谭友铭道,“也没什么大问题,是个学术问题的争议,费米子哈伯德模型。”
  张硕想了想,似乎是昨天在网上和人说了几句,但对方是超导实验室的研究员,应该没什么问题吧?难道是骗人的?
  他喊了孙兴利一起去吃饭。
  在去食堂的路上,孙兴利和他说起了这件事,才明白具体情况,“你现在就是流量密码,一句疑问都能上热点。”
  “有个自媒体博主,为了你的一句话,专门去采访了西京大学的黄立波,现在好多人谈起了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问题……”
  “真的很搞笑!”
  “这种复杂数学模型问题,有人进行了科普,还能吸引很多人去看……”
  孙兴利说着直摇头。
  张硕在吃饭的时候刷起了手机,然后也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这件事好像就像是孙兴利说的,他只是发个疑问句,不知道为什么被对方当成了‘鄙夷’?
  然后,就专门去做了个采访视频?
  现在话题的热度并不高了,但还有很多学者站出来针对问题进行发言,绝大部分都是支持黄立波的说法。
  张硕翻了很多的信息,只感觉很好笑,他干脆也发了一条信息——
  “科学,就是不断在质疑中取得进步!”
  一句话,代表了自己的观点,也是对于舆论的回击。
  孙兴利也注意到了张硕发的消息,顿时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你这句话,可没人敢说不对。”
  任何科技领域,都是在质疑中取得进步的。
  科学,就是要打破常规、打破固有思维的限制,才能取得一系列的进步。
  历史上,包括现代科学,都有很多研究都是打破对固有认知的颠覆。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神论的挑战,为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哥白尼对地心说的质疑,并提出了日心说,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现代科学中,物理学家对量子力学的质疑,促进了量子场论的发展;生物学家对基因决定论的质疑,促进了遗传学等新兴领域的研究。
  等等。
  张硕质疑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不能计算简化的问题,相对于前辈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只是一个数学模型计算研究的质疑,不是很正常吗?
  又能怎么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