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视频剧透历史,从闪击波兰开始 > 第708章 匈人和匈奴关係到底如何?古人:什么杂胡!
  </ins>
  天幕外。
  秦朝。
  嬴政目光如炬地盯著沙隆会战的画面。
  毕竟秦朝也面临著匈奴巨大的压力。
  所以对事关匈奴的事,嬴政也是比较上心的。
  一开始,看到阿提拉那五十万大军的浩荡之势,起初也让他微微动容。
  但隨著战事推进,看到阿提拉战败。
  嬴政也放鬆了不少。
  “这阿提拉,虽拥兵五十万,却最终战败。”
  “看来匈奴也只是能打打小国。”
  “诸位爱卿,你们对此战如何看?”
  章邯拱手回应:“陛下明鑑,依臣看,阿提拉战术或有失误。”
  “那西哥特实力强劲,国王战死依然能继续奋战,爆发战力。”
  “难以速胜。”
  “还不如一开始主力重点打击组织联军的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战力衰微,士气低迷,却又是联军核心。”
  “一旦罗马稍微退却,其余各蛮族部落定然蜂拥而逃。”
  “大局可定!”
  嬴政听了满意的点点头。
  “不错!真乃良將也!”
  十六国。
  冉閔看著天幕中阿提拉战败。
  是哈哈大笑。
  “这阿提拉,空有五十万乌合之眾,竟也能战败,真是可笑!”
  “杂胡就是杂胡。”
  “除了能生,一无是处!”
  身边有乞活军旧部说道:“这阿提拉的军队看著也挺利害,只是联军太过顽强。”
  冉閔冷哼一声,“哼,我若有这五十万大军,定要將联军杀得片甲不留。”
  “我会身先士卒,带领敢死队衝锋,以我之勇,震慑敌军。”
  “再让大军隨后掩杀,看那些联军如何抵挡。”
  “阿提拉太犹豫,他带著这五十万大军,却畏首畏尾,不敢全力出击。”
  “败的不冤。”
  “我看阿提拉的风格,不像是一个北方草原的勇將。”
  “倒像是一个中原的老狐狸!”
  而唐朝。
  李世民淡淡的笑著,然后问李靖。
  “卫公,若是你指挥此场沙隆之战。”
  “你会如何带匈人大军取胜?”
  李靖略一思考,然后流畅的答道:
  “这阿提拉空有大军,却未能有效发挥,更没有明確敌人的弱点。”
  “对方联军乌合之眾。”
  “联军核心是罗马。”
  “联军主力却是西哥特。”
  “我会先探清敌军虚实,以奇谋扰乱其军心,以骑兵的机动优势,拉扯联军不同军团之间的空挡。”
  “再以精锐之师直击要害。”
  “或可取胜。”
  但李靖同时也说道。
  “战爭,讲究的是运筹帷幄。”
  “每战必先谋而后动,方能战无不胜。”
  “阿提拉贸然进攻,对方联军也都是生存之战,难得的团结。”
  “阿提拉麵对团结的联军,又未能分化对手,其实败得並不冤枉。”
  ……
  【沙隆之战虽然以阿提拉的撤军而告终,但这场战役並没有打消他的野心。】
  【仅仅在一年之后,阿提拉再次率领大军,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向义大利半岛进军。】
  【阿提拉的军队迅速攻占了义大利北部的许多城市,如米兰、维罗纳等。】
  【义大利半岛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罗马城也危在旦夕。】
  【西罗马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惊恐万分,他急忙派遣使者前往匈人营地,请求阿提拉停止进攻。】
  【就在阿提拉的军队即將兵临罗马城下之时。】
  【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亲自前往匈人营地,与阿提拉进行了会谈。】
  【关於这次会谈的具体內容,至今仍是一个谜。】
  【但令人惊奇的是,在会谈之后,阿提拉竟然决定放弃进攻罗马城,率领军队撤回了东欧。】
  【有人认为,是教皇利奥一世的劝说和祈祷打动了阿提拉。】
  【也有人认为,阿提拉是在义大利已经强弩之末,面临后勤补给困难以及瘟疫。】
  【並且东罗马敌后在后方包抄多瑙河。】
  【才做出了敲诈一笔赔款后,率队撤军的决定。】
  【公元453年,正当阿提拉准备再次发动战爭,扩大帝国版图时,他却在纳妾一个日耳曼少女的新婚之夜。】
  【突然暴毙去世。】
  【阿提拉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有人认为他是死於饮酒过度导致的血管破裂。】
  【也有人猜测他是被人暗杀。】
  【有人说他是被新娘復仇毒杀。】
  【阿提拉的去世,对匈人帝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的儿子们为了爭夺王位,陷入了激烈的內斗之中。】
  【曾经强大无比的匈人帝国,在阿提拉死后迅速走向了衰落。】
  【並最终消失在了歷史长河之中。】
  【而阿提拉,这位被称为“上帝之鞭”的传奇人物,成为了欧洲歷史上最为著名的征服者之一。】
  【时至今日,阿提拉的幽灵也从未离开欧洲。】
  【匈牙利总理至今声称他们是匈人后裔。】
  【好莱坞把他的故事拍成电影《匈奴大帝》。】
  【而各路游戏里,阿提拉也以带来死亡与毁灭的征服者形象不断出现。】
  【上帝之鞭的名號。】
  【已然在欧洲上空响彻了一千多年!】
  【至於匈人和匈奴人的关係?】
  【也一直是欧亚歷史研究中的经典议题。】
  【综合现有研究,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但传统观点认为“huns”是“匈奴”的西方音译。】
  【中国史书记载,北匈奴於东汉时期西迁中亚,而欧洲文献首次提及匈人崛起於4世纪,两者存在约300年的时间差。】
  【部分学者推测,匈奴残部可能通过中亚迁徙与当地族群融合,最终以“匈人”身份进入欧洲。】
  【例如,《魏书》记载公元365年左右匈奴攻灭奄蔡国,也就是阿兰人的国家,与匈人灭亡阿兰王国的时间高度吻合。】
  【匈奴与匈人,也都是经典的游牧联盟。】
  【但根据遗传学和语言学,又发现匈人和匈奴存在较大差距。】
  【现代更主流的观点是:】
  【匈人可能是匈奴西迁过程中,在漫长的几百年的时间里,与中亚塞种人、阿兰人等族群,融合形成的新的混合体。】
  【法国学者魏义天通过中亚文献与考古证据。】
  【指出匈人名称、军事技术及部分文化符號与匈奴存在跨文明传播的痕跡。】
  【而日本学者则提出。】
  【即使是一开始的正统匈奴,其本质也是草原部落的政治联盟称谓。】
  【而非单一民族。】
  【匈人可能也同样並非单一民族,而是继承了这一名称的象徵意义,同样的草原多部落联盟。】
  【也就是说:匈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
  【但本身就血统不纯的匈人,在西迁两百年之后,血统就更加不纯了。】
  天幕到此结束。
  弹幕纷纷飞射而出。
  《dna证实匈人就是匈奴,发表在自然杂誌上。》
  《无论如何,匈人有很大概率是匈奴,但都和匈牙利人无关。》
  《匈牙利人古代的马扎尔人,不是匈奴的直系后代,但应该是受匈奴统治、並接受了匈奴文化的游牧部落。》
  《就是被卫青霍去病打败的匈奴!》
  《匈奴比匈人的组织力,文化水平高多了!》
  《匈奴本身不看血缘,就是部落集合,冒顿就是统一了东西的各种部落。》
  《匈人的统治者集团,根据基因检测是来自中国北方或者蒙古。》
  《高层是匈奴,匈人普通部落民大部分是周边的其他游牧部落。》
  《东亚怪物房卷不动,跑去西边无敌了。》
  《前赵:我卷不动?》
  《阿提拉横行欧陆之时,正是五胡乱华,元嘉草草之际,谁也別笑谁。》
  《阿提拉跟拓跋燾是同龄人。》
  《阿提拉是上帝之鞭?那成吉思汗是什么?》
  《成吉思汗都没打到欧洲就没了,打到欧洲是他的后代。》
  《阿提拉是非典型蛮族,他自幼在罗马宫廷长大的。》
  《什么刘渊。》
  《匈人和匈奴的关係,就好比奥斯曼和突厥汗国的关係。》
  《欧亚之间草原游牧太多了,內部吃鸡出一个老大,老大是什么人,他们就是什么人。》
  《查查族谱就知道了。》
  《游牧民族上哪查去,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匈奴自己没文字,有文字记录下来就好了。》
  ……
  而天幕外。
  嬴政负手而立。
  认真的看完了整段视频。
  当看到匈人消失在了歷史长河之后。
  嬴政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匈人,不过是一群杂胡罢了。”
  转头看向李斯,嬴政说道:“这匈人虽一时兴起,却终究难成大器。”
  李斯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这匈人虽在欧洲掀起风浪,却未能长久。”
  “不过是些游牧之眾,习性野蛮,虽能逞凶一时,却不懂治国安邦之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无稳固根基,转瞬即逝。”
  嬴政点点头。
  又不禁有些遗憾的说道:
  “天幕上说,后世匈奴被汉朝彻底击败,所以迁走了。”
  “这群手下败將,竟能在欧洲如此囂张,可见欧洲诸国之孱弱。”
  “若我大秦铁军能前往欧洲。”
  “定能將他们与匈人一併扫平,让天下皆归大秦版图。”
  汉朝。
  霍去病目光灼灼地盯著天幕。
  “呵呵,真是没想到,这些匈人杂胡到了欧洲去,竟然能如此战狂。”
  “我大汉铁骑在漠北將匈奴打得落流水,这群残部竟在欧洲作威作福。”
  “什么上帝之鞭?”
  “要是让我这专杀匈奴的將军去了?那算是什么?”
  “看这匈人的战斗力,估计两万大汉铁骑,就能直接一波衝锋彻底贯穿!”
  “让那些欧洲人,让那罗马帝国,看看大汉军队的天威!”
  而在东晋。
  桓温看完视频,也是颇为不屑。
  “这欧洲的匈人,五胡序列都没有的杂胡货色,竟能在欧洲掀起这般惊涛骇浪。”
  “著实令人意外。”
  “之前我还以为欧洲很强呢。”
  “如今看来,这欧洲诸国也太过孱弱,连我中原的手下败將都能在那里肆意妄为。”
  不过,桓温虽然口头上说著很骄傲自满的话。
  但桓温还是又补充了一句说道:
  “看天幕说的时代,目前欧洲那边,正是匈人帝国的鼎盛期。”
  “保守估计,匈人有控弦之士二十万以上!”
  “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通过大草原东归。”
  “可得防备一手,不能让北方的匈奴人,和他们的杂胡后裔匈人给联合了。”
  “否则二十万杂胡回流。”
  “只怕是遗祸不亚於同样是匈奴下属分出来的羯胡!”(本章完)
  </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