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99章 蠢蠢欲动的野心家们
  第99章 蠢蠢欲动的野心家们
  李世民先是一愣,旋即哑然失笑:
  “真是被你小子带到沟里去了!
  “本想拿西域考校你一番,却被你想着法的拐回了辽东。
  “怎么,你还想吃你老子我的人血馒头?”
  通过李明的示例,李世民无师自通了人血馒头的大概意思。
  李明蔫儿坏地笑笑:
  “这话题本就是因我的辽东而起的。
  “将营州变成大唐的直属州,利大于弊啊陛下。”
  李世民摇头苦笑道:
  “行行行,都依你。
  “如果你有本事让营州土人乖乖向你交税,服从你的管理,你让那里当你封国的都城都行。”
  “不是封国,是军镇。”
  “啊对对对。”
  行政编制解决,贪得无厌的李明同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既然营州已成为我大唐无可争议的领土,那土地上的人民自然也是我国同胞。
  “每每想到那些大唐子民只能渔猎采果充饥,我就难受得吃不下肉肉……”
  李世民都无奈了:
  “说吧,你又要什么?”
  李明小手一摊:
  “不多,也就粮食十万石,猪仔一千头,再要……”
  “你营州一共才多少人口,吃得下这么多吗?”李世民都震惊了。
  李明反问:“一共多少人口?”
  “那个……”李世民一时语塞:
  “那地方一直是羁縻州,户籍户口不清楚。”
  李明的小脸一下子严肃起来:
  “父皇,营州可是对抗高句丽扶余蛮子的前线。
  “我要把那里打造成最坚固的堡垒,将蛮荒之地一扫而清,永远守护大唐东北的安宁稳定。”
  李世民看着儿子认真的眼神,忽然笑了:
  “你能有这份开疆拓土的心,还算不错。”
  李明:“嗯,那能给我二十万石……”
  嘣!
  挨了一记爆栗之后,李明不敢加价了。
  “营州你想直属就直属吧,那两州的税赋户籍都交由你管理了,看你能管成什么样子。”
  李世民快速地说道:
  “韦待价你想带走就带走,那两州人口不多,由他同时兼任两地的刺史,问题也不大。”
  李明点点头,眼巴巴地问:
  “还有所有官员吏员的任免权……”
  “你先回去睡吧,我的事多,要把精力放在批阅奏折上。”
  李世民连哄带打地把李明赶出了书房。
  接着回到席位上,手上继续翻着成捆成捆的奏折,大脑却开始了神游物外。
  “唉,都写的什么垃圾!”
  他发现自己没法专心了,暴躁地把折子往边上一丢,闷闷不乐地起身。
  累了,休息吧。
  刚走出书房,发现李治正站在廊下,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
  “咳咳!”李世民干咳一声。
  李治一下子惊醒,慌慌张张地扶正自己的帽子。
  “有事找吾?”李世民低声问。
  李治不敢直视威严的父皇,小声道:
  “父皇赠与儿臣的鹦鹉,儿臣甚是喜爱,视作掌上珍宝。
  “今日,鹦鹉诞下鸟卵两枚,特向父皇禀报。”
  李世民微微皱眉。
  为了什么鸟蛋问题,李治专程等他到现在?
  他毫无笑意地勾起嘴角:
  “吾既然将此鸟赠与你,如何照看便是你的事,不必一一与吾汇报。”
  “是,儿臣知道了。”
  李治怯懦地应和一句,深深吸一口气,道:
  “既如此,那父皇既然将平、营两州赠与明弟,为何又对两州的人事之权恋恋不忘呢?”
  李世民闻言色变:
  “你在向朕进谏?!”
  李治立刻跪倒在地上。
  嘶~李世民大口地呼吸着,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情。
  是的。
  在对父皇心态的把握上,李治在李明之上。
  这位李世民从小在立政殿亲手抚养长大的嫡子,一眼就看穿了他迟迟不肯将官员任命权交予李明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为怀疑李明的能力,或者什么“父母官兹事体大”之类的屁话。
  而是因为他舍不得。
  治国靠的是人,人事权是十分关键的大权。
  他虽然将平州和营州的各项权力应给尽给,将那边变成了独立王国一般。
  但只要那地方的官员还是朝廷任命的,那辽东就永远飞不出中央的手掌心。
  可是,一旦那位“辽东节度使”掌握了包括人事在内的一切权力……
  “你知不知道,你的明弟想占辽东为王?”李世民冷冷地问。
  李治眨巴着清澈的大眼睛:
  “可我等皇子都是王啊,唯独他是个节度使什么的……”
  “不是册封的王!而是……唉,算了!”李世民一拂袖子,不想对单纯的李治说得太透彻。
  是的,李明的那点小心思,李世民一眼就看穿了:
  不就是想割据辽东,远远地躲到地图的边缘,待中原发生变故——
  比如,他李世民驾崩——便立刻裂土为王,利用燕山天险地利,抵挡新任皇帝的清算吗?
  这和之前一直念叨的“贬为庶民”,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不就相当于,李明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惜将辽东半岛分裂出大唐么?
  所以李世民迟迟下不了决心。
  这样的决心,随便换历史上哪个明君上来,都是不好下的。
  “你为什么要替他说话?”李世民闷声问李治:
  “就因为他救了你一命?”
  李治把头埋得更低了。
  “哼!一个一个熊孩子,都不省心!”
  李世民气愤地拂袖而去,留下李治一人跪在廊上。
  过了半晌,小宦官才敢过来扶他:
  “晋王殿下,要不奴婢先扶您回房?”
  李治在宦官的搀扶下缓缓起身,表情却是沉静无比。
  李明弟弟,对皇室的所有嫡子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不但是李承乾,连李治这个与皇位无关的幼子,都清晰感受到了那家伙对“皇恩”的巨大虹吸效应——
  自从李明来了立政殿,父皇对李治的关爱越来越少了。
  这样一个不稳定因素,如果能自我放逐到辽东,也好。
  避免兄弟阋墙,仍能维持表面的友爱关系。
  “小明,你还是走吧。我实在不想与你为敌。”
  李治的眼中闪烁着火焰,哪有刚才半点天真单纯的样子。
  …………
  次日的大朝会,李世民恨不得把唾沫星子都喷到群臣的脸上。
  羁縻、羁縻,朕都差点被这帮忘恩负义的蛮夷咔嚓了,你们还对羁縻政策念念不忘?
  为什么,因为羁縻太美?
  这问题被直接抬高到了攸关御驾安危的高度,没人敢接。
  就这样,李世民利用李明支的招数,一边为群臣描绘着商税和“招商引资”的大饼,一边携九成宫事变之余悲向群臣施压。
  胡萝卜加大棒,终于成功说服群臣,顺利地将西州——顺带着连同某位辽东节度使的营州——一并变更为了大唐的直属州。
  而在此之前,李世民就将高昌国的特殊地理优势分析了一遍。并根据李明所说的,暗暗记下了第一波就转变立场的大臣。
  这些都是抛开个人利益、而能真正站在国家战略角度思考问题的大忠臣。
  数量不算少,还是让李世民略感欣慰的。
  就此,关于高昌国、以及后续其他西域国家的解决方案,就此板上钉钉——
  高昌故地新设西州,属于大唐的直属领土,采用与其他汉地州县一致的统治制度,统一实行乡里制、租庸调和府兵制,
  同时,在原高昌国交河城设立安西都护府,威慑监视西突厥和西域诸国。
  此外,将逗留在中原的突厥人重新迁徙到长城以北的荒漠,以原东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为可汗,在定襄城建立牙帐,拱卫中原之北,与薛延陀形成制衡。
  阿史那结社率“重回草原当大汗”的剧本,被阿史那思摩捡到了。
  “呼……”
  李世民无声地松了口气。
  延宕半年多的高昌国处置问题,居然就这么顺利地解决了。
  只不过与那孩子畅聊了一晚上而已……
  “就这样,鲸吞整个西域。”他暗暗下定了决心。
  这时,魏征启奏道:
  “陛下,关于九成宫之变,臣有一事要奏。”
  李世民微微点点头:
  “说吧。”
  “九成宫之变,实属不幸之至。”
  魏征语调铿锵地说道:
  “然而臣认为,当今天下太平,却仍有人敢对皇室图谋不轨,皆因另一起事变。
  “宫中的气氛使臣意识到,那起事变虽已过去多年,却分明又同大家在一起,让各路野心家蠢蠢欲动,意欲效仿。”
  听完魏征的话,长孙无忌的脸色骤变。
  连房玄龄也不由得睁大了眼睛,微微扭头看这个不要命的铮臣。
  李世民面色铁青。
  他已经知道魏征要说什么了。
  “若要杜绝以后出现铤而走险的行为,就必须从源头上拨乱反正。”
  魏征的话回响在静悄悄的太极殿上:
  “请陛下,为玄武门之变,画上真正的句点。”
  …………
  入夜。
  桌边点燃明亮的烛光,一人伏案写着什么。
  是一封信,写在坚固的羊皮纸上。
  写的是突厥语。
  大致意思是:
  「薛延陀汗国的可汗,铁勒薛部落与延陀部落的共主,真珠可汗夷男阁下:
  虽然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挫折,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出乎在下先前的预料——
  唐皇陛下正在迅速收紧对四方的控制。
  将西北的高昌、东北的营州设为直属州县,便是例证。
  如无意外,在当今陛下的带领下,大唐将一步一步地蚕食所及之处的一切领土,将您的子民驱逐到常人无法生存的荒芜凶险之地。
  为了您与您子民的生存着想,也为了你我共同的大业着想,请阁下重新考虑在下建议。」
  那人写完信,将羊皮纸仔细收起来,夹进了书里。
  确认无误后,他才重重地擦了擦汗,嘴角浮起一丝苦笑:
  “李明啊李明,你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你的存在已经有点碍事了,最好能动一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