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48章 开门!自由贸易!
  第148章 开门!自由贸易!
  唐、高两国就近期发生的边境摩擦,深入坦率地交换意见,双方增进了了解,就后续保持沟通达成一致。
  简单来说就是鸡同鸭讲,双方根本尿不到一壶。
  有李明一句定场诗镇着,加之将敌方首领逼到了自己的山头谈判这个事实,基本奠定了唐攻高守的基调。
  高句丽作为主动求和方,自然是要出让利益的。
  如此之外,渊盖苏文还希望大唐皇帝能册封他一个什么“平壤郡公”之类的名号。
  只要能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他就能以此震慑高句丽国内的反对力量,增强他执政的合法性。
  但是,对于李世绩提出的,割让玄菟、建安等十座城池的条件,渊盖苏文一概不答应。
  渊盖苏文也有理由的,他打的是什么仗?他打的是进攻战,战火实际上又没有延烧到本土。
  有本事你们来撞我家城墙啊?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明明唐军还没打进来,如果就这么割让重要节点的城池,让山城防线被白白撕开一个大口子。
  将来高句丽会不会被大唐肢解不知道,他回去是肯定会被其他四大部落大卸八块的。
  李世绩忍不住敲桌子:
  “割让十城这个条件,不是来和你讨价还价的,而是皇帝陛下的命令。
  “在我出发前,陛下亲自将战后的安排交代与我。
  “尔等悍然挑衅我大唐,被雷霆之势惩戒后,还妄想得到皇帝的册封?你莫不是在消遣我?”
  他的意思很明白:
  无耻偷袭我大唐,被反敲一棍灰溜溜回去,就像装作无事发生?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至少留下块肉再走!
  而渊盖苏文的态度也相当直白:
  “那十座山中坚城牢不可摧,民风彪悍,去留不是我一个大莫离支能决定的。
  “如果你想要,就自己过来拿。”
  有本事,你们几万大军撑着几千里的补给线,过来一个一个地啃地堡。
  就算唐军能暴打高句丽一顿,斩首几万几十万,又能如何?
  只要大唐在辽东站不稳脚跟,炮灰随你们砍,还能替我们省一笔军饷呢。
  双方互不相让,从早上一直吵到了中午。
  “累了,大家先喝口水、休息一下吧。”
  李明百无聊赖地坐在旁边,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借口午休,把李世绩拉到一边。
  “你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结果?”
  用屁股想也能知道,渊盖苏文只是傻,又不是活腻歪了。
  在本土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把防线上的关键城池拱手相让?
  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拿不到。
  李明对自己的力量还是很有逼数的。
  作为一支作战顽强、训练科学、擅长运动战的轻装步兵,赤巾军把高句丽犯贱伸过来的咸猪手一刀砍下,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若要论攻城略地,那只能说,咱还很菜,咱得多练。
  宝刀锻造得再锋利,也砍不动最粗糙的夯土。
  想要获得城市攻坚战的能力,李明还得再发育相当、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更何况,平、营两州的起点虽然很低,但上限也不高。
  指望这点微薄的战争潜力,去硬莽掉多少座高句丽的坚城、在他们的山城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多少有点异想天开。
  而且暴力占领后,当地万一再闹个民变什么的,更会增加维稳成本,给辽东本来就不长的血槽开个口子,得不偿失。
  这就是为什么李明毅然转变国策。
  将吞并高句丽的战略,从征服胜利转变为文化胜利。
  不但省时省力省成本,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少占领区的抵抗。
  因此,像李世绩这样头铁硬要吃地,就很没有意思了。
  除了两边磨嘴皮子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成效的。
  理性分析,在辽东,他们有任何能逼高句丽就范的筹码吗?
  “咦?殿下问末将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李世绩反倒被李明的问题给问住了:
  “可……这并非末将的个人意图。
  “末将只是行军大总管,不是鸿胪寺,更不是陛下授权的天使,并无权柄随意与敌酋达成条件呀。”
  “咦?”
  李明也被李世绩的答案噎住了:“那你……”
  “如末将刚才所说,所提的那十座城池,都是陛下在末将临行前交代的战争目标啊。”
  原来你刚才在谈判桌上吹的牛逼,不是口嗨?
  你说的“陛下钦命”都是真的,还真是李世民在远程微操的啊……
  李明想吐槽,又有点吐不出来。
  也对,全天下除了他自己,有谁会假传圣旨就为了装个逼的……
  “你们这样纠缠下去是没有结果的。”李明语重心长道:
  “渊盖苏文一直赖着不同意怎么办?难道继续打?”
  面对李明的反讽,李世绩思考了一下,点头道:
  “没错。”
  李明肃然起敬:
  “马上春耕了,我们辽东可打不起了。”
  让我用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赤巾军,去死磕堡垒群,和让我挥刀自宫有什么区别?
  要打让李二去打。
  李世绩压低声音道:
  “若再于高句丽开启战衅,那就肯定不仅仅是辽东的事。”:
  “而是整个大唐的事。”
  李明眉头一皱:
  “什么意思?”
  李世绩眼睛微眯:
  “殿下,您觉得高句丽悍然入侵辽东,肆意践踏大唐的颜面,还害得魏侍中积郁而亡。
  “陛下会就这么算了?
  “魏州都督府的部队只是先锋,战略目标是迟滞敌主力,保护殿下和诸位贵人的安全。
  “真正的主力,正在集结。”
  李明眼角一抖:
  “你是说……父皇这是要……”
  “毕其功于一役,以此为契机,扫平高句丽。”李世绩的眼中闪过一道厉光。
  李明有点头皮发麻。
  啊?原来李二你真想打啊?我刚才开玩笑的……
  原本的计划里,高句丽应该由他的辽东军镇慢慢渗透、最终独吞的。
  怎么中间突然横插进来一个“大唐”呢?!
  抢我的奶酪啊!
  我可以留到最后吃,但你不准乱舔!
  玩地图填色游戏,哪种行为最让人头大?
  莫过于想占领的土地,被盟友截胡了!
  如果唐军真的越过李明,打下了整个高句丽,会分给他一杯羹吗?
  想屁吃!
  现如今,李世民和整个朝廷已经对他李明起了疑心。
  以皇帝这个职业的统一尿性,说不定都恨不得想收回他这个“辽东节度使”的权力了,至于新的土地州县,更是断然不会交给他。
  至于大唐朝廷该怎么治理高句丽,以古典时代有限的通信水平和治理能力,多半是强行还原历史——
  设立个安东都护府,在县城驻点军,广大农村则还是土人治土,搞羁縻统治那一套。
  然后让高句丽余孽和其他蛮族联合,在故土上借尸还魂搞出个“新高句丽”渤海国,打得后世的皇帝们哇哇叫。
  最后等这轮间冰期结束,东北重新冰封,华夏从此失去染指东北的机会,直到一千多年以后,东北老铁入关主动奔向华夏。
  李二,你千万要忍住手瘾,你别当历史罪人啊!
  “咳咳,我倒是有一套新的方案。”
  李明干咳一声:
  “能让高句丽彻底驯服,从此再也不能为祸华夏。”
  若是其他人这么说,李世绩只会报以礼貌的微笑。
  军人都是很单纯的,都是为服从陛下命令而生的。
  管他陛下的命令是有理还是没理,李世绩一定不折不扣地执行,绝对不会去质疑的。
  这就是这位半路投唐的瓦岗寨降将的自保之道。
  但李明的意见,这位明哲保身的高情商将领却不得不侧耳倾听。
  谁让他打赢了呢,谁赢谁有理。
  李明凑近了说,在纸上写写画画:
  “我会提出这些条件,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你暂且这么应着,先回报我的父皇。”
  李世绩有些为难地说:
  “如果陛下不同意怎么办?”
  “那就撕毁协议呗,这有什么难的。”李明觉得李世绩的问题很幼稚。我大唐乐意遵守的协议才是协议,大唐什么时候不乐意了那就是厕纸。
  你渊盖苏文不服?不服就憋着,有本事来砍我?
  李世绩思索了半天,只能点头:
  “就这样吧。”
  …………
  当日中午,渊盖苏文就乘着马车,得胜回平壤了。
  经过他一番巧舌如簧、文攻武吓,大唐最终放弃了所有割地、赔款、朝贡的条件。
  只是大唐为了保全面子,加了几个不痛不痒、莫名其妙、甚至渊盖苏文念都念不利索的条款。
  高句丽几乎没有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代价(众所周知,炮灰不算人),就结束了这场因自己手贱而起的战争!
  甚至渊盖苏文还白赚了一个“平壤郡公”的封号!
  严谨地说,是提交了“请封郡公”的预约申请,大唐朝廷还得走个内部流程,回去等通知吧。
  “等我成了平壤郡公,看国内那几个部落的反贼,谁还敢忤逆我!”
  渊盖苏文得意洋洋地盘算着,想象着自己坐在宝座上,面对匍匐在地的群臣,挥舞着这份对高句丽极度有利的和平协议,慷慨激昂地说:
  我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
  “我国主动挑衅,居然还能全身而退。难道,大唐是金玉其外,而李世民也并没有传闻里的那么厉害?”
  劫后余生之余,渊盖苏文又动起了得寸进尺的心思:
  “和我军作战的一直是平州的那几个山贼,大唐的军队是一个也没看见。
  “由此可知,大唐内部一定虚弱不堪,李世民更是软弱!
  “是荣留王高建武无能,才被几个山贼打得丢盔弃甲。
  “只要我上,捏死平州那小皇子易如反掌!哈哈哈~!”
  渊盖苏文咬着牙,哼哼冷笑。
  那小孩开场就给了渊盖苏文一个下马威,让他丢足了面子。
  而渊盖苏文最好面子。
  这给了他刻骨铭心的仇恨和屈辱,更甚于高句丽将士死伤惨重之痛。
  回平壤城的路上,渊盖苏文马不停蹄地开始策划厚积薄发、再接再厉、梅开二度的奇袭辽东计划。
  发誓要剖了那熊孩子的心下酒,一雪前耻。
  以高句丽之大,只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拿下唐属辽东不是如喝水一样简单?
  在仇恨和兴奋之余,他完全忽略了协议最末尾的三行字:
  唐、高两国一致认为,自由贸易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高句丽向大唐开放市场,不得限制大唐国民在高句丽境内的贸易、勘探、采矿等权益。
  双方重申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大唐国民有权在高句丽境内办报,高句丽无权干涉。
  东北是两国共同的家园,为防止风沙、保护水源,大唐有权在高句丽派驻环境保护组织,防止过度开垦、畜牧、冶炼等破坏环境的行为。
  …………
  “就算陛下同意,那渊盖苏文又会遵守那份协议么?”
  送走高句丽使团后,李世绩忧心忡忡地嘀咕着。
  那家伙面相不大好,恐怕是会反骨的。
  李明一边观察着李世绩的微表情,一边露出天真开朗的笑容:
  “怕什么?有营州都督府的唐军震慑,还怕他高句丽翻了天不成?”
  “哦?”李世绩眉毛微挑。
  在李明当上辽东节度使以后,营州都督府的地位就很尴尬了。
  首先,都督府兼任的地方治理权肯定没了,大政奉还。
  问题是军权。
  天下兵马,尽由陛下节制,这是贞观以来的公理。
  只是,以李明殿下的霸道性格,会容忍在他的辽东腹地,留下都督府这么一颗钉子吗?
  朝臣们普遍认为,李明殿下一定会找个理由,把都督府“请”出去。
  他也是有理由的,因为营州的都督府与别处不同,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
  而是羁縻州特有的军政一体机构。
  现如今,羁縻州被全面撤销,营州也已经成为了辽东军镇下的直属州。
  将都督府这个“前朝余孽”清理掉,在法理上也说得过去。
  因此,营州都督府的去留,已经成为了朝廷观察李明殿下真实态度的窗口。
  留,说明他还是大唐的大忠臣,愿意受中央的节制。
  不留,那李明殿下的真实动机……
  就不好说了。
  “殿下的意思是……营州都督府,要留下?”李世绩几乎掩盖不住自己的惊讶。
  李明回以一个更惊讶的表情:
  “当然,为什么不留?
  “如将军所见,我们辽东穷得连喝西北风都要排队,而北边还有心怀不轨、如虎似狼的高句丽。
  “离开了唐军的驻扎,怎么保护我辽东百姓的安全?”
  把一个离不开父亲呵护的小屁孩演得活灵活现。
  抛开百姓喝的是肉羹还是西北风不谈,这态度让李世绩深以为然:
  李明殿下的心里,果然还是有我们大唐、有唐军的!
  “不仅如此。”李明的眼珠咕噜噜地转着:
  “我还要请求父皇,在平州也设立一个都督府。
  “与营州互为犄角,巩固辽东边防。”
  这句话,让李世绩几乎要为李明殿下鸣不平了。
  朝廷那帮文臣们真是瞎操心,居然担心辽东节度使谋反?
  哪有反贼会主动要求,在自己领土的核心布设朝廷的武装力量的?!
  “所以……”李明嘴角勾勒:
  “麻烦李将军快些回长安,将我的决策速速带回长安。”
  …………
  是,没错,营州都督府是李世民在我核心领土上打下的钉子。
  如果我让都督府留下,那就相当于让自己暴露在朝廷的武力投射范围内。
  若朝廷对我有什么不满,随时可以用武力喝止。
  如果我让都督府滚蛋,那就暴露了我摆脱朝廷约束的心思。
  这会引起皇帝的猜疑,随便一个动作就会被抓住把柄,打成反贼。
  不论去留,朝廷都稳赢不赔,阳谋无解……
  吗?
  有没有想过,如果我在朝廷的钉子里,再打进一颗钉子呢?
  “薛将军,回营州一路小心。”
  李明站在大道上,笑着向搬师回营的薛仁贵、以及他所率领的营州军道别。
  是的,平州战事结束,这些驰援平州、因后路被切断而被迫“滞留”的营州军,也到了归程的时候。
  “请委员长放心!”
  理论上的大唐游击将军薛仁贵,在马上郑重地向李明作揖。
  他所率的将士,都是营州军的绝对主力。
  至少在编制是属于营州军的。
  “记得戴好头盔,别让红头巾露出来。”李明指指脑袋提醒。
  “哦!差点忘了……”薛仁贵赶紧戴上头盔,藏好自己的真实身份。
  理论上,他们是英勇无畏的大唐军人。
  暗地里,他们都以个人身份加入了赤巾军。
  以支队、小队、中队、大队、纵队五级编制,统一接受侯君集的指挥。
  并且,以他们为核心,还能进一步感染……不对,感化其他营州军的基层战士。
  这便是旧瓶装新酒的意义。
  朝廷的营州都督府还在。
  但里面的兵到底听谁,那就不好说了。
  “再会!”
  薛仁贵率“营州军”高唱着纪律之歌,在军乐队的伴奏下,踏着整齐的步伐,向东行军。
  望着滚滚黄尘,李明忽然生出了奇妙的感悟——
  人类的本质其实都是草台班子。
  所谓都督府,和山贼并没有本质区别——
  当下面的人都服你,那整个机构也就被你“夺舍”了。
  山贼如此,都督府如此,平州州府也如此。
  那其他、更高一级的机构呢?
  比如太极宫的那个,是不是也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