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257.第248章 静坐战
  第248章 静坐战
  “我是行军大总管,你们要干什么?!”
  大唐八万劲旅的中军帐里,李世绩面对来者,警惕地大吼一声。
  在他对面,侯君集、薛万彻、李道宗三名某奸党成员,正面容不善地缓缓逼近自己。
  等走到距离李世绩不过两步之遥、差不多持剑一跃便能洞穿他心脏的距离时,三人默契地停下。
  “回报大总管,我等率军回来了,并没有发现陛下的踪迹。”
  侯君集随随便便地拱了拱手。
  李世绩显然松了一口气,手松开了剑柄,但是思想一点也没有放松,礼貌地说:
  “辛苦诸位了。某听见小道消息,说陛下一行有出现在河北的可能,不知诸位是否方便领兵去看一眼?”
  “不方便。”薛万彻生硬地给他顶了回去。
  被名义下属跳脸,李世绩倒也不恼,还是很和气地问:
  “为什么呢?”
  “我们不就是听你的,从河北边境一路向西到了夏州和胜州一带么?现在又要让我们回去?”
  薛万彻没好气地回答。
  大部队留在河北断粮挨饿是吧……李世绩嘴角抖了一抖,依旧保持着和善的笑容。
  不过老薛这吊儿郎当的态度,让疑似通突的李道宗也看不下去了,替他向总管大人多解释了一句:
  “而且向河北运动,必定会经过阿史那思摩突厥的活动范围,又远离夏州补给地。贸然进军容易被断补给。”
  关于突厥人,果然还是你比较有发言权……李世绩心里没忍住吐槽。
  不过他是一点也没有把小心思暴露出来,很好商好量地说:
  “既然这样,那就如此吧。”
  你们爱咋办咋办,不想去河北就不去,想大冬天的把陛下晾在野外就晾。
  “领命。”
  侯君集也不知道领了什么命,带着两位兄弟扭头就走,一如他们自说自话地来。
  看着他们哥仨潇洒的背影,李世绩立刻就红温了。
  不过他到底是没有发作,只是无奈地长长叹息一声:
  “唉……”
  近段时间,北伐军的内部氛围是越来越古怪了。
  这支大军集结了整个大唐的精锐,原本是打算复刻十二年前灭东突厥的光辉事例,给铁勒人也来个犁庭扫穴的。
  没想到,穴没扫明白,皇帝让自己玩丢了。
  丢就丢了吧,却是既没有向东寻找皇帝,也没有向北讨伐薛延陀,更没有向南班师回朝。
  而是向西移动到了不相干的夏州地区,进不进、退不退的,就这么继续尬在战线上。
  这让将士们感到非常的窝囊和憋屈,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而在这支部队的上层,气氛尤为怪异。
  皇帝和太子“没”了以后,全军就属行军大总管李世绩的地位最高。
  然而身为最上级,李世绩对手下两位副总管的态度却是越来越恭敬了。
  好像侯君集和薛万彻才是大总管似的。
  甚至于他俩自说自话地把疑似通敌的李道宗释放、并纳入到这支军队的高层以后,李世绩也没有任何反对。
  在军队这个最讲究等级次序的地方,这非常不寻常。
  李世绩也是没有办法。
  为了队伍的团结,身为一把手,他必须忍着。
  侯、薛、李三人,都是铁杆死硬的十四奸党党徒。
  而十四党和晋王党、李明和李治的关系,用一个字形容就是:
  难说。
  两边可能已经闹翻了,但是两边闹翻不大可能。
  站在李明的立场,李治固然是武力逼宫的乱臣贼子之一。
  但李治在最后放了他一马,让他回了辽东,还算是良心未泯,可以教化。
  而从李治的视角出发,李明也是个以庶代嫡的乱臣贼子,不过现在都已经“被死亡”了,而且为“李明报仇”也是李治用以对抗老四李泰的政治口号。
  所以实际上,两边还没有彻底撕破脸。
  这模糊不定的政治局势,便同步影响到了朔北塞外,影响到了这支还在前线保持存在的八万劲军。
  这支唐军压箱底的主力部队,并不是孤悬海外的。
  事实上,他们和内地保持着极其频繁的联系,对老家的动向实时更新,了如指掌。
  李明和李治关系不明,也让这支军队高层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感谢李世民端水搞平的骚操作,令晋王党李世绩担任这八万精兵的大总管,而副总管由十四党的侯君集、薛万彻担任。
  两拨人立场不同,心思各异,在如今这晦暗不明的形势下互相猜忌、互相掣肘,又都没有能力和决心“清扫”对方。
  “那三个杂种,大约早就知道李明殿下没死吧……”
  李世绩自言自语道。
  还是那句话,这支军队并没有孤悬海外,信息是畅通的。
  这里既然能收到朝廷的指示,自然也能收到辽东的通信。
  侯、薛、李三人想必是已经收到了李明殿下报平安的密信。
  甚至他们仨有可能接到了下一步的指示,要对这支军队的控制权展开动作……
  这就很恐怖了。
  在塞外的八万大军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对全世界所有其他军队都是碾压,没有例外。
  与之相比,在国内打生打死的李泰军和李治军,顶多算三流部队。
  这八万人如果落到李明手里……
  游戏结束!
  “要不要先下手为强,把那三人干掉?”
  这已经是李世绩不止一次生出的想法了,又被他不止一次地否决。
  首先那三人就不是省油的灯,机警性很强,平时吃饭睡觉都是分头的,避免被一锅端。
  别说动手,自己没有被那三个杂种干掉就不错了。
  其次,毕竟李治和李明还没有彻底闹掰。
  自己这样自作主张地屠了李明一方的三员大将,激化矛盾,对李治稳定全国大局绝不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他也无法调动手下的军队来干这脏活。
  这些士兵无愧于精锐之名,只忠于皇帝。
  并不是行军大总管的私兵。
  打外敌,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都不带抱怨一句的。
  但若要搞内讧,那就别怪他们在旁边吃瓜看戏了。
  让他李世绩一打三,显然胜算不大。
  既然没法掀桌,那就只能自己忍让一些,维持团结了。
  “反正我调不动这八万人,那三个杂种难道就能指挥得动了?
  “凑合着过吧……”
  李世绩苦闷地研究起了地图。
  这并没有让他的郁闷缓解多少。
  因为内乱和后勤问题,导致这八万人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太行山西北的无定河一带。
  乱跑容易被断补给,军事风险过高。
  如果这八万人折损了,算上民夫后勤七七八八,史官高低得来一句“李世绩致百万大军覆没”,让他体验一把苻坚的待遇。
  而如果撤军,又等于摆明了对陛下见死不救,政治风险巨大。
  如果李世绩敢做出这决策,别说会连累李治被口水淹没。
  甚至自己未必走得出这军帐,说不定就会被这八万皇帝的死忠亲兵给手撕了。
  所以,他只能让这一大帮人卡在这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效率低下地搜寻着皇帝的蛛丝马迹,从本就贫瘠的夏州获得补给,苦一苦当地的百姓了。
  “嗯?”
  李世绩看着看着,觉察出了不对劲。
  侦察铁勒人部落的报告,越来越少了。
  打仗就是打情报,自己撒出去的探子是足够多的。
  “也就是说,铁勒人的主力脱离了与我们的接触,正在向其他方向移动?”
  李世绩愁眉紧锁。
  游牧民迁徙就像一阵风,一晚上可以跑出去几百里。而漠南的地形千篇一律,不是戈壁就是草原,毫无记忆点。
  所以可以说,李世绩把薛延陀的主力给跟丢了。
  长安那边并没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情报,说不定长安还在等着他李世绩的情报呢。
  “不知道那三个杂种有没有从辽东那儿得到什么情报……要不要问问他们呢?”
  李世绩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
  这时,副将来报:
  “将军,长安来信。”
  “晋王殿下的信?”李世绩有些疑惑,从这位专门负责运送密信的心腹副将手中,接过一册仔细封着蜡的信封,展开阅读起来。
  越读,他的眉头就皱得越紧。
  读到最后,他将这封信撕成了粉碎,又将碎屑扔到炭炉里,彻底烧成灰烬。
  …………
  “咱要不把李世绩那狗杂种给刀了?”
  一出主帅大帐,薛万彻便直抒胸臆。
  侯君集和李道宗异口同声:
  “嘘!你如果不想被手下这些兵撕了,就别打这歪主意。”
  这八万精兵大多来自关中,父兄都是跟着老李家父子打过天下的,具有很高的主观能动性。
  与将军们的关系更像是合作者,而不是只知道接受命令的傀儡木偶。
  “那我们该怎么办?继续在这儿干耗着?”
  薛万彻有点沉不住气。
  他只想干掉碍眼的李世绩,挥师八万南下,横扫中原做回自己,将被乱臣贼子逼到辽东的李明殿下重新奉回长安,结束内战,重铸大唐辉煌。
  “是的,这就是李明殿下给我们的任务,和李世绩耗着,避免这支军队的控制权落入他手中。”
  侯君集严肃地说。
  这八万士兵在第二轮“四子夺嫡”中的份量不言而喻。
  基本就是,这些兵站在谁这边,就能将谁保送上皇位。
  李道宗皱眉摇头:
  “我能理解薛万彻。”
  侯君集一愣:“你也和他一个主意?”
  李道宗抚着胡须:
  “如果继续在这儿浪费时间,恐怕对我们更不利。
  “别忘了,李治还控制着朝廷。”
  侯君集一阵沉默。
  李明、李治、李泰、李承乾,这四个皇子之中,要论谁最接近这支八万大军的控制权。
  那就非李治莫属。
  先不说行军大总管李世绩这一层因素。
  如果李治让朝廷下一纸诏令,让这八万人班师回朝,拱卫京师。
  这些士兵是听还是不听?
  现在或许不听,因为皇帝刚丢还没找着。
  那如果再过一个月,等到明年开春呢?
  这些虎狼之师还会继续坐在无定河畔,和铁勒人对着呲牙吗?
  “别多想了,李明殿下明确指示让我们拖住李世绩便可,千万别节外生枝,给辽东树立起李治这个死敌。”
  侯君集摁下了两人大胆的想法。
  但说归说,在这全国一片大乱的寒冬腊月,他手下的全天下第一杀器,却只能在这贫瘠的北方荒原干坐着看戏。
  他自己的心中又何尝不躁动不安?
  不知道李明殿下到底在算计些什么,李道宗、薛万彻都能想到的问题,他一定也能想到。
  殿下怎么这么沉得住气……
  “副总管,平州方面来信。”
  传令兵将李明的密信交到侯君集手里。
  李明和军队三巨头的信件来往就没有断过,自从坐稳辽东以来,更是坚持每天至少一封。
  虽然送信也有延迟,但是一来辽东和西北两地距离较近,二是沾着了“军用光缆”的光,落后的天数并不多。
  “殿下有什么指示?”
  李道宗好奇地凑了上来。
  “要动手了吗?”薛万彻更是斗志满满。
  “嘘!轻点,旁边有人!”
  侯君集肘开了猴急的两人,将少主的亲笔信抖开。
  “什么?!”侯君集不禁抬高了音量。
  “嘘轻点!”李道宗和薛万彻同时提醒道,把信纸挪到自己眼睛底下。
  然后二人异口同声:
  “什么?薛延陀与李泰勾结,入侵河北?!”
  对听调不听宣、在后勤上卡他们脖子的河北士族,他们心中当然也有不满。
  但是蛮族入侵就另当别论了,尤其还是大坏蛋李泰里应外合下的蛮族入侵。
  耻辱啊!
  大唐建立前华夏被欺负,大唐建立后华夏还是被欺负,这大唐不是白建立了吗!
  “踏马的,魏王府是虫豸的巢穴吗?李逆泰到底想干什么!”
  薛万彻直抒胸臆,怒斥道。
  李道宗也是气得发抖:
  “李治无能,丧权辱国!”
  接着往下读下去,三人又异口同声地惊呼道:
  “什么?在河北边境疑似发现皇帝陛下?!”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没想到李世绩那厮得到的小道消息还是有点来头的。
  “那还等什么,掉头杀去河北啊!”
  薛万彻等不及了。
  他只想赶紧迎回陛下,让爹好好收拾收拾那八个逆子,他们将大唐搞得多稀巴烂,就把他们的屁股揍得多稀巴烂。
  “你急什么你急什么……”李道宗嘴上傲娇地抱怨,但心里又何尝不是与薛万彻一样急切。
  陛下也该回到他忠诚的长安的。
  奶奶的,陛下只是失踪了个把月,这群不孝儿就已经把国家祸害成了这副鬼样子,连过去突厥人的奴隶都能骑在头上拉屎了!
  “哦?李明殿下正打算出兵支援河北?”侯君集眉头一挑。
  “不愧是殿下!”薛万彻振臂低呼。
  华夏居然被铁勒人给入了侵,这让他感到憋屈极了。
  李明出兵出得好啊,解气!
  李道宗想得比他更多一些:
  “哦不对不对,李明殿下这样贸然浪费自己的力量,会不会有点……
  “哦对对对,如果能借机拿下河北,收拢民心扬名天下,那可是名利双收的大好事。”
  他很快就想通了。
  侯君集则想得比两位活宝更进一步。
  他放下信笺,看着两人:
  “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
  “这还要问?要么东进支援河北,要么北伐薛延陀,与殿下形成策应啊!”薛万彻几乎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李道宗表示附议:
  “我建议东进河北,既方便从辽东和河北当地获得补给,又能让这八万劲旅看看,是谁在救万民于水火,助殿下收拢军心。”
  侯君集点点头,觉得这二人说得都有道理。
  更何况,如果真能救回陛下。
  那么,不但崩坏的社会秩序能得到恢复。
  崩坏的皇位继承顺序也将重回正轨。
  搞事的李治和李泰必定出局,李明殿下将毫无悬念地胜出。
  “行!”侯君集抚掌道:
  “这就准备行装,东进河北!”
  “你们想去哪里?”
  一个没有感情的声音,在三人的背后响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