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矛盾转移,主题升华
在原版《哪吒2》的结尾大混战里,就有这样一个剧情,即龙爹和鹤童以及鹿童大战,一刀劈出了二人的原形,原本的俊男靚女,顿时变成了长著鹿头和鹤脑袋的妖怪。
然后龙爹不屑地撇撇嘴,吐槽说:“原来仙翁的得力手下也是两头禽兽,什么妖什么仙,都是糊弄人的把戏。”
可在新版《哪吒2》里,这一段剧情却是做出了修改。
当龙爹一刀劈下时,却是並未將鹤童和鹿童打成禽兽之躯,反而是有金色和银色的光辉在他们二人身后,匯聚成一头流光溢彩的仙鹿以及一只仙气飘飘的仙鹤。
那仙鹤巨大的闪烁著银色光辉的翅膀,合拢如盾,直接挡下了龙爹的这捨身一刀。
“法相仙身!”
看著眼前一幕,龙爹脸上亦是露出震惊和羡慕混杂的神色,同时亦是忍不住说道:
“原来你们也是妖,都属同族……”
“闭嘴!”
鹿童一声大喝,语带不屑地说道:
“我二人早已脱胎换骨重塑仙躯法相,又岂会和你等妖类是同族!”
通过这段剧情,再加上前面哪吒的成仙三试炼和升仙仪式,以及申公豹之父申正道对於弟子的教导,有关於《哪吒2》的另一条矛盾主线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那就是“升仙”、“成仙”,亦或者是脱离旧的阶级,独自进入更上一阶级。
在星河影业这版的《哪吒2》里,世界有人也有妖,而他们都能通过修炼成仙。
只不过欲要成仙,就得脱胎换骨。
这可不是我们常人语境里经过磨难之后的心灵蜕变,而是真正物理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在华夏传统神话中,人是由三魂七魄和肉体,也即是精神和物质两种元素所组成的。
而成仙,就是通过修炼使灵魂升华,拋弃原本的物质躯壳,然后利用更高级的“仙气”等元素打造一个新的躯壳。
这个躯壳,在《哪吒2》里,就是所谓的“仙躯”、“仙根”和“仙骨”,它本质上已经和成仙之人原本的肉体凡胎完全不同了,既不属於物质,也不属於精神,而是一种能量聚合体。
如此成就的“仙躯”,不仅聚散由心,再也没有了肉体凡胎时的致命弱点,摆脱了寿数的限制,更是能战力大增,施展出法天象地的神通,以“仙躯法相”对敌。
以这种方式划分仙、凡和妖的设定,就解决了原版《哪吒2》中的不少逻辑问题。
首先最根本的就是阐教的定位问题。
要知道在《封神演义》中,阐教眾人虽然不討喜,但他们始终是站在大周这边,帮助武王伐紂的,这是《封神演义》的根本剧情。
而哪吒,恰恰又是太乙真人的弟子,武王伐紂的先锋官。
除非《哪吒》动画部扩充到《封神》宇宙,否则在《哪吒2》里即便是和阐教打生打死,后面也依旧要吃回头草,这就大大削减了哪吒这个角色的魅力。
这个情况下,阐教在《哪吒》动画中的定位,就不能是反派,至少不该是纯粹的反派。
所以在前世的《哪吒2》里,导演饺子塑造了一个反派——无量仙翁。
说是叫无量仙翁,但实际上看造型和他手底下的鹿童、鹤童,就是南极仙翁的丐版,只不过为了避讳而换了个名字。
而这位无量仙翁,在被塑造的时候,就是以一个单纯为了解决剧情逻辑问题,为了反派而塑造的反派。
关键是他还独立於阐教之外!
这其实也应该是饺子为了解决阐教定位问题而特意设计的。
事实上电影中也有体现,即十二金仙聚会时,面对龙族的威胁,其他一些金仙说不能师出无名去剿灭龙族。
后来大决战时太乙真人也对无量仙翁说他的做法违背教义,让他去找师尊认错。
以及仙翁自己的表演,这些无疑都证明了他们阐教內部是有道义存在,是有一套大家都认可的是非观的。
所以这就是很老套的“错的不是组织,而是组织里的某些人”,以及“政策是好的,但被执行坏了”。
阐教的恶,就这样被堆在了无量仙翁的头上。
甚至於导演还给无量仙翁做了找补,说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也是为了整个阐教著想,是阐教的年轻子弟不爭气不努力,为了应对接下来与截教的竞爭,不得不如此。
这样后期就算要洗白无量仙翁,似乎只要把哪吒他娘救活,也就说得过去了。
即便说不过去,还有最后的手段,学《西游记》一样,把那无量仙翁说成是假的,真的无量仙翁实际上是在修炼闭关,外面的这个只是仙翁的手杖成精,变化而成的。
可即便找再多的理由找补,简单直白的大反派无量仙翁,依旧是直接削减了电影的故事性和深度。
而更为糟糕的是,它导致整个《哪吒2》的內核和《哪吒1》形成了隱形的剧烈衝突。
要知道原版的《哪吒2》里,无量仙翁支使海妖屠杀陈塘关,炼化龙族,太乙真人会说他做错了,违背了阐教教义。
什么教义?
阐教內部认为妖魔都是恶的,所以要收入阐教进行教化,申公豹、鹿童、鹤童都是例子。
但是太乙真人从来没直接说过“妖魔是恶的”这一成见是错的,甚至不敢让仙翁知道哪吒是魔童。
可第一部里哪吒要反抗的,明明应该是这种成见啊。
但到了第二部,无量仙尊却並不是靠传播成见、利用心理控制去压迫其他种族,而是靠直接靠武力打杀去压迫其他种族。
所以说,仙翁代表的不是这种“妖魔是恶的”成见,而是代表另外一种俗套的反派恶势力。
故而哪吒反抗仙翁,实际上在阐教教义中也是合理的,並且所有明是非的人和仙都会认为,仙翁確实做错了。
这就使得哪吒从反抗阐教教义中不合理的部分——成见,变成了反抗某些世俗意义上的恶人。
喊出的口號也就从第一部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变成了第二部的“仙,不一定是好的;妖,不一定是坏的;魔,可以是正义的。”
这本质上,是故事的內核变了,《哪吒2》的编剧塑造了一个世俗意义的反派,很省力,而且容易造爽点,特別是加上隱喻美国的元素,將无量仙尊和阐教与美式霸权画上了等號。
但如此一来,就把哪吒反抗“成见”的精神丟掉了,从反“成见”变成了反“霸权”、反“善恶”。
前者是无形的,根植於大眾心中很难被触及,后者是有形的可以被看到,更容易成为靶子。
也因此,第二部的申公豹反倒是比第一部更加出彩。
为什么?
因为原本应该在哪吒身上的反“成见”內核,被转移到了申公豹的身上,成为了他的人性亮点。
特別是《哪吒2》里还玩了个蒙太奇手法,让观眾们误以为陈塘关真是被申公豹毁灭的,然后再来个反转洗白,这就让这个反派更容易被观眾所共情和理解了。
而如今星河集团的《哪吒2》里加入“仙躯”的概念,很多原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
因为多了成仙要“脱胎换骨”的这一个步骤,就彻底改变了整个故事的矛盾核心点。
在原版《哪吒2》里,矛盾衝突的核心是仙、妖或者魔的对抗。
在新版《哪吒2》里,矛盾衝突的核心是仙、妖或者魔的对抗。
你说这也没区別啊?
不不不!
在原版《哪吒2》里,仙虽然名义上比妖更高贵,但那也仅仅只是名义上。
战斗力上,仙和妖,实际上是平等的。
就比如说哪吒闯的那三关。
第一关的土拨鼠妖怪纯粹是逗乐子,自不必说。
可第二关的申正道,实力其实已经超过玉虚宫捕队的很多门人了,说不定和鹿童也是五五开。
而到了第三关的石磯娘娘,那肯定是要强过鹿童的。
还有四海龙王和海底妖兽,那也是妖,实力一样不弱於玉虚宫的捕妖队。
所以原版《哪吒2》里仙、妖衝突,本质上是种族衝突。
而新版《哪吒2》里加入了“脱胎换骨”的“升仙”这一步骤,让人和妖可以“进化”成仙,那这种仙、妖衝突,甚至是未来有可能涉及到的仙、人衝突,本质上就变成了阶极衝突。
这个话题就不好多聊了,不过有了这个设定,新版《哪吒2》的故事,便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首先是阐教的定位问题以及无量仙尊、鹤童和鹿童的身份问题。
对於阐教而言,他们的教义是仙比人和妖高贵,人和妖是肉体凡胎,要成仙需要“脱胎换骨”,要“斩断俗缘”,“脱胎换骨”之后,那就是自己人。
鹤童和鹿童正是因为完成了这一步骤,斩去凡胎,这才被无量仙翁所接纳。
至於申公豹,他不堪造就,放弃不了妖躯和父亲小弟等凡尘俗念,故而始终无法脱胎换骨成为仙人。
这也是为何十二金仙的位置不会落在他的头上,因为他就没有向组织靠拢,其心不诚,成仙之心不坚。
对此申公豹也是不服气,自然是一心想著要走出一条不用“脱胎换骨”也能成仙的路子,不说为妖族谋福利,好歹也要惠及家人。
而在这种背景下,玉虚宫的定位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因为设定上,仙就是比普通的妖族要更强也更高贵。
这里龙族不在其中,因为他们天生就具备更加强大的身躯,可大可小,具备仙躯的一定特性,故而无量仙翁也对龙族十分忌惮。
而既然更强大更高贵,那玉虚宫对於妖族的压迫就是制度性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此便能够让观眾更容易接受玉虚宫,为后续的封神之战的故事留下余地。
同理,有了制度性的压迫,无量仙翁和鹤童以及鹿童的行为也有了制度背书。
这里再將原版的以妖怪炼丹,改成把妖怪扔进天元鼎力,抽取他们的妖力炼丹,被抽乾妖力的妖怪会被打成原形。
如此制度性剥削的行为,不仅更有深意,同时也能让观眾的接受度大大增加。
对此,新版《哪吒2》里甚至还有几个意味深长的画面。
例如哪吒第一次到玉虚宫的时候,就看到了不少动物,许多玉虚宫女弟子还养著一些宠物。
初始看时,观眾们只以为这是玉虚宫弟子有爱心,但等到后面答案揭晓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可爱的宠物,就是被打回原形的妖族。
也正是因为有了制度性的压迫和阶极,成见才有了生存的土壤,简单点说这就是一体两面的。
而电影里的哪吒,自然也从第一部里对“成见”的反抗,上升到了对“诞生成见的制度”的反抗,整体的故事內核,自然而然上升了一个档次。
不仅仅如此,这也同时为后续的续集埋下了內核升级的伏笔。
因为在华夏的文化体系下,有时候仅仅只有反抗是不够的。
单纯的反抗,那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口號。
反抗和建制,才是华夏五千年歷史的文化脉络。
从秦始皇的大一统到陈胜吴广的王侯將相寧有种乎。
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到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从巍巍大唐八方来朝,到天街踏尽公卿骨。
中华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反抗、建设、再反抗、再建设、继续反抗、继续建设的史诗。
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展现了不屈的意志,对美好生活的嚮往与追求,对权威的藐视。
剔骨还父,削肉还母。
战天斗地,不惧强权。
这,也才是哪吒之所以歷经多年,依旧为人所津津乐道,被大眾所喜爱的原因。
但仅仅只有前面的魔童降世和闹海还不够,这只是在破坏,在反抗,哪吒依旧还是魔童。
只有第三部里哪吒与截教接触,发现原来在阐教之外,还有另一种有教无类的制度。
这时候他才会认识到,制度並非是件纯粹的坏事,单纯的反抗和破坏,並不能解决问题。
如此第四部里,他才有理由加入武王伐紂的大军,走过一个从反抗到建设的轮迴,完成从魔童到三坛海会大神的成长转变。
到了那时,再回头看看,单纯的仙与魔的二元对立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