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 第96章 有你这样的年轻科学家,是国家之幸!
  第96章 有你这样的年轻科学家,是国家之幸!
  次日,夏国第一块芯片研制成功的消息,通过电台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被大加宣传:
  “新夏社电,我国第一块集成300个晶体管的芯片于1961年x月x日于半导体研究所研究成功,这次的科技突破,是历史性的一次重大飞越……”
  “据悉,1961年x月x日,在我国科学家王绶觉、黄新华、陆骞……等一系列优秀科学家的带领下,水平超越m帝的第一块芯片研制成功……”
  ……
  街头巷陌,到处都在议论第一块自主研发的芯片。
  虽然,绝大多数都不知道芯片是个什么玩意儿!
  但落后了一百年,血淋淋的教训,让每一个夏国人都清楚,落后就要挨打。
  正是因为如此,不管是什么,只要比m帝先进,就是好,就是让人高兴,然后成为相互之间眉飞色舞的谈资。
  在京都的京工院内,更是有学子听到电台、看到报纸后奔走相告,自发地组织起讨论会,交流会。
  中午李暮还好奇图书馆里怎么没人,结果一到饭堂,就发现一堆人围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芯片研制成功的事情。
  虽然看那些学生们的反应,应该是不知道自己在其中有一份功劳,但李暮还是下意识地想要避开。
  没办法,这就是目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
  “把饭打了就走。”不过跑归跑,饭不能不吃。
  打饭的阿姨一看见李暮,就熟练道:“六个馒头四份饭,外加两份肉菜是吧?”
  “今天多加一份饭。”李暮摸了摸鼻子,也没在意。
  一顿吃这么多,本来就藏不住。
  “行。”打饭的阿姨笑眯眯地又为李暮添了份饭。
  等拿到饭,李暮转身就准备离开饭堂。
  没想到一扭头,迎面就撞上人群中走来的张凯和李建。
  张凯兴奋地上来,一把抓住他:
  “李暮,你知道吗?第一块芯片,芯片啊!”
  “58年m帝才搞出来,我们国家只相差3年也搞了出来。”
  “而且不仅是搞出来,还超过了m帝!”
  “我知道,我知道,别摇了。”李暮手里抱着饭,不好躲开,只能赶紧开口制止激动的张凯。
  张凯看见脸色毫无变化的他,不禁惊讶道:“你也太冷静了吧,这可是第一块芯片,多么让人振奋的事啊!”
  “而且你不也是研究半导体的……”
  说到一半,张凯似是想到什么,脸上激动的表情猛地怔住。
  他喃喃自语道:“等等,报纸上除了半导体研究所所长王绶觉的名字外,还有黄新华黄教授的名字。”
  “还有陆骞、顾鸣等教授,我前些天还在咱们京工院里看到他们!”
  “难道说……”想着想着,张凯心里生出一个可怕的猜测。
  可一想想,又觉得不可能,如果李暮真做了那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还跟没事人一样跑到食堂吃饭。
  边上的李建有些摸不着头脑,挠头问道:“难道说什么?”
  张凯知道自己想没用,于是用询问地目光看向李暮。
  “我只是打打下手而已,伱们别到处去说,省得让别人以为我做了什么大事似的。”李暮赶紧道。
  满是瞒不住张凯的,只能实话实话。
  但没必要说得太清楚。
  张凯感慨道:“就是打打下手,也是很了不得的了!”
  “到底是什么事啊?”李建还没搞清楚状况。
  刚刚不是还在讨论芯片的事么,怎么一下又扯到李暮身上了?
  “你忘了上次李暮叫我们去参加什么报名了?”张凯白了他一眼道。
  “做什么,不就是去报名参加……”李建嘀嘀咕咕了半句,旋即猛地也发现不对,一扭头:“芯片是……呜呜!”
  话还没说完,张凯一只大手就猛地捂住他的嘴巴。
  “嘴欠啥,这是能在外面说吗?”张凯沉声骂了一句。
  李建挣扎了两下,这才反应过来,等被松开后,连忙道歉:
  “对不起,我,我就是太震惊了!”
  “你们也太厉害了,竟然这么快就搞了出来。”
  “怪不得,上次我和张凯过去,连个人影都没了,问院长也说不知道,原来是……”
  他的目光看着李暮,满是敬佩。
  以前他觉得李暮厉害,但至少还在理解范畴。
  但现在,参加推动国内半导体领域发展的项目研究,这是一个学生能做到的吗?
  张凯深深叹了口气道:“真羡慕你李暮,可以亲眼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要是我们报上名多好啊!”
  这话一出,两人不禁都陷入失落当中。
  多好的机会,他们竟然就这样擦肩而过了。
  就算是得到消息,说以后京工院还会有类似的研究。
  可那些研究,恐怕也没法和这次的芯片一样,轰动全国,载入史册了。
  李暮安慰两人道:“其实最后实验的时候我刚巧回家了,也没看见。”
  “实验成功的消息,还是从你们这儿听说的。”
  “啊!”张凯满是惊讶道:“那不是很可惜吗?”
  “要是我错过这个机会,一辈子都后悔。”
  李暮道:“没什么可惜的。”
  “我们都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没必要在乎错过了这个机会。”
  “国家百废待兴,无数领域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只要有本事,还愁没有建功报国的机会吗?”
  听着李暮的话,张凯和李建的神色顿时一挣,抬起头,目光之中纷纷闪过一丝坚定之色。
  “你说得对,我们要继续努力!”两人异口同声道。
  李暮见状满意地点点头,正想再给两人灌几口鸡汤,让他们更加坚定目标,背后就响起一道声音。
  “李暮!”王绶觉中气十足的声音在饭堂内不停回荡。
  一声直接让原本热烈讨论着的学生们安静下来,纷纷想突然出现的王绶觉……以及他背后,黄新华、顾鸣和陆骞等一众专家和教授,投来惊愕的目光。
  李暮:“你们不要过来啊!”
  ……
  看着一众专家教授,李暮头疼不已。
  然后就在下一刻京工院的学生们忽然爆发出一阵欢呼:
  “是黄教授,黄教授!”
  “快过去问问芯片的事!”
  “黄教授,我们可以知道芯片研发的过程吗?”
  ……
  还没等黄新华反应过来,学生们就把他团团围住。作为和名字紧跟在王绶觉后面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清楚他在其中的分量。
  最关键的事,学生们不认识王绶觉,但认识黄新华啊!
  眼看黄新华被学生围住,王绶觉嘿嘿笑了笑,也没有帮忙的打算,带着其余的教授就往李暮这边过来。
  李暮急中生智,大喊道:“咦,那不是半导体研究所的王绶觉王所长吗?竟然连他也来了!”
  这一声,直接让本就激动不已的学生们更加兴奋起来。
  黄新华他们平常至少见得到。
  但王绶觉对于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人物了,一辈子都未必能见几次!
  “王所长,真的是你吗?”有学生高声询问。
  王绶觉能说什么,都被发现了,还能不承认不成,只好道:“是我,我是半导体研究所的副所长,王绶觉。”
  学生们确认他的身份后,这下算是彻底炸开了锅。
  于是,无数学生从京工院的各处赶来,只为亲眼见一见这位带领团队研制出夏国第一块芯片的顶级科学家。
  整个饭堂,都被堵得水泄不通。
  当然,李暮也没法跑。
  还有一堆之前认识的专家教授们盯着他呢。
  ……
  饭堂里的大型“粉丝见面会”持续了整整小半个下午。
  作为院长的钱树言,得知那么多学生聚集在这里,不得不赶紧过来主持秩序。
  得知是李暮一嗓子弄出来的事后,顿时又好气又好笑。
  ……
  待激动的学生们渐渐散去后,王绶觉、黄新华等人陆续来到钱树言的办公室。
  “你啊你,可害苦了我。”王绶觉指着李暮无奈道。
  李暮笑了笑:“我只是想替我们京工院的学子们谋个福利,让他们见一见您这位名人。”
  “不然要是以后他们知道和您擦肩而过,岂不是会抱憾终身?”
  “而且我看王所长您不也是乐在其中嘛。”
  王绶觉闻言摇头失笑,那么多学生热情地问他问题,还都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宝贝种子,他要是不回答,岂不是让他们寒了心。
  “好了,说正事。”王绶觉摆了摆手,神色一肃,道:
  “我这次来,谨代表国家科学院,以及半导体研究所,对你在集成电路的研制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做出肯定与奖励。”
  一张奖状,以及3张10块钱的奖金,一张缝纫机票、4斤肉票等等票据,被王绶觉递给李暮。
  “王所长,这太多了吧!”李暮看着这些奖励,吓了一跳。
  少说三十斤的肉票,省着点吃,够吃半年了。
  还有缝纫机票,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相比你的贡献,不算多。”王绶觉拍了拍李暮的肩膀,感慨道:“刚开始你提出集成电路的四项工艺理论,我就知道你是个可造之材。”
  “结果没想到还是小看了你,你的水平,恐怕已经不输给在半导体领域浸淫多年的专家教授了。”
  “在某些方面,我甚至都觉得自愧不如!”
  听到王绶觉说自愧不如,钱树言吃了一惊。
  但更让他震惊的是,周围的专家和教授们不仅没有感到被冒犯,反而露出理所当然的表情。
  李暮连忙道:“王所长,您过奖了,这回我真是运气好。”
  “那份方案我本来觉得是不行的,还是王娅告诉我,我才知道它被你们采用了。”
  “这足以证明,我在知识和经验上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继续努力地学习。”
  王绶觉莞尔一笑,知道他这是谦虚,摇摇头道:“不管怎么说,这都要归功于你。”
  “拿着吧,这份奖励,是你应得的。”
  “而且这不仅是奖励,更是鞭策。”
  “接下来芯片的大规模集成,以及工业化等等的研究,都需要你继续出谋划策呢!”
  看着他郑重的表情,李暮这才把奖励收了下来。
  旋即,王绶觉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封和一块手表:“这份奖励,要远比我们给出的任何奖励都要珍贵得多,你要好好保存。”
  说完,他把信封和手表放在李暮的手上。
  李暮没想到,之前没舍得钱买手表,现在却被奖励了一块表。
  表身非常漂亮,机械做工也十分精密,十分好看。
  唯一的缺点,就是磨损看起来比较严重了,像是被戴了许多年一样。
  “王所长,这是谁给我的?”李暮不禁好奇道。
  虽然看信或许就能知道,但这会儿人多眼杂,他还是小心为妙。
  “上面给的,具体的我不能说,你看了信就知道了。”王绶觉笑着用手点了点上方的空气,然后道。
  待王绶觉等人离开后,李暮回到寝室,拿出信封。
  泛黄的信纸上正文只有八个字:“青春正好,莫负韶华!”
  落款是……元领导!
  看到那三个字的一瞬间,好似有一股热流从李暮的心中喷薄而出。
  这份肯定,仿佛亲厚的长辈,对作为晚辈的他的肯定,让他觉得,这段时间来的所作所为都是有价值的!
  李暮注视着纸上的八个字良久,才缓缓地深吸一口气,将信折好重新放回信封,小心地放在箱子里保存。
  做完这一切,他才将目光放到那块机械表。
  拿起表,戴在手上,那不停前进的秒针,仿佛在督促着他千万不要懈怠。
  “该继续学习了!”李暮坐在桌前,进入学习状态。
  ……
  第二天。
  李暮本以为王绶觉这边奖励过后,只要他足不出户,应该也没人会来找他。
  没想到,当天早上,钱树言就带着董华兴过来。
  互相介绍后,董华兴毫不吝啬话语夸赞道:“果真是一表人才,有你这样的年轻科学家,是国家之幸啊!”
  现在他也不想把李暮拉近外贸委员会了。
  一个能在科学领域发光发热的大科学家,对于国家来说,要远比一个经济学家更重要。
  李暮微微汗颜:“董领导您过奖了,我只不过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而且要是没有院长,恐怕空气炸锅也不会被发掘出来。”
  空气炸锅一开始只是为了改善一下他的口味,外加让两个妹妹有些零嘴吃,才被他弄出来的。
  在没被钱树言发现之前,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东西可以用来出口创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