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 146.第146章 让你作为学术界的标杆
  第146章 让你作为学术界的标杆
  一机部确实没钱了。
  国财部和外贸委员会也差不多,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他们把能挤出来的钱,基本都给了他们。
  因此听到关建民传达李暮的话后,丘领导不禁有些头疼。
  这个面子不是他不想给,是实在没钱啊!
  农业是国计民生之本,这点大家都清楚,可现在是特殊时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没有强大的基础工业,他们如何抵御虎视眈眈的列强。
  办公室内,丘领导沉默了片刻道:“你和李暮说,这件事情一机部会酌情考虑,只要有资金,一定第一时间投入化工厂的建设。”
  这话就是在委婉的拒绝了。
  关建民心领神会,微微鞠了一躬,便准备回去复命。
  然后就在这时,梁秘书匆匆地带着一个人走了进来。
  还没靠近,就听见一个人畅快地哈哈大笑声:“老丘,我给你送钱来了。”
  听到这个声音,丘领导眼神一亮,连忙迎出去,迫不及待道:“是o洲和m帝那边的货款过来了。”
  他差点把这事给忘了,外贸委员会那边虽然上次给完了能用的钱,但o洲和m帝那边,可一直还卖着他们生产的东西呢!
  闻言,董华兴笑道:“不止呢,m帝那边的爱国商人们,还有香江那边的何家,向我们捐助了共计200万的资金,加上销售的利润,总计有1000万刀。”
  “太好了,这笔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丘领导欣喜道。
  有这笔钱,别说一个化工厂,就是三个也能建出来!
  ……
  夏天越来越热,京都的工业建设如火如荼。
  越来越多适龄识字的青年,被从京都附近的乡村召集,在考核合格后,投入到这场大建设当中。
  在秋季来临之前,京都几个炼钢厂试行的中小型顶吹氧气转炉冶炼成功,效率、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巨大的提升。
  一座容量为80吨的定吹氧气转炉,连续生产24小时,钢产量能达到1800-2200吨。
  而100吨的平炉,一昼夜只能炼出300-400吨钢。
  6倍的巨大提升,在第一时间,登上各大报纸的头条,在各大电台反复播报!
  人们日报:“重大消息,我国钢铁冶金领域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几大炼钢厂试行冶炼,钢铁产量有了足足6倍的巨大提升……”
  广民日报:“我国化工冶金研究所和京工院的科研工作者们披荆斩棘,历尽艰辛,研制出顶吹氧气转炉技术……”
  新夏社电:“应用最新的钢铁冶金技术后,我国的钢铁生产将彻底革除弊病,预计今年钢铁总产量,将超过1200万吨……”
  铺天盖地的宣传,几乎席卷全国,成为大街小巷最热门的话题。
  ……
  一机部。
  丘领导看到下面报上来的数据的时候,不敢置信地拼命揉着眼睛。
  他忍不住道:“真的是1200万吨?这可是关乎我们国家国运的大事,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
  不怪他会怀疑,要知道,去年的年产量虽然有1351万吨,但这是在夹杂着大量废钢废铁的情况下。
  实际能用的钢铁,恐怕还不到一半。
  这个1200万吨,却是实打实的好钢!
  闻言,宋秘书严肃道:
  “领导,您放心,我们一机部的专家组进行过仔细核算,下面的炼钢厂的厂长们也知道轻重,”
  “这份数据,绝对没有一点水分!”
  可饶是得到他的确认,丘领导依旧有些不敢置信。
  1200万吨实打实的好钢啊,以前想都不敢想!
  “而且,在顶吹氧气转炉技术全面铺开后,产量还能翻上几番,超过5000万吨是板上钉钉的事!”宋秘书的话让丘领导再也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
  5000万吨,别说想,就是做梦他都梦不了这么多!
  ……
  上级领导听到丘领导的报告,以及全面铺开后的总产量预计将超过5000万吨的时候,也是震惊不已。
  他忍不住感叹道:“没想到这个顶吹氧气转炉,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5000万吨年产量,足够让我们国家的工业建设,跨越式进步了!”
  “李暮这次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好好奖励……”
  说完后,上级领导的话忽然顿了顿,禁不住头疼起来,奖励还真不好奖励。
  钱和粮票、布票这些东西,已经奖励过很多次,再奖励就很不合适了。
  ……
  顶吹氧气转炉技术突破成功,且试验后钢铁产量获得巨大提升的消息仍在不断发酵。
  作为重工业基地的三省,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派出专家前往京都交流学习。
  看到正在建设的300吨顶吹氧气转炉工厂,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撼。
  旋即他们立刻联系化工冶金研究所,希望能够见到总设计师,交流和学习技术经验。
  但叶朱培心里清楚得很,他们所的名字排在前面,不过是给李暮打掩护而已,所以只能三缄其口。
  搞得三省一机部的专家们还以为他敝帚自珍,跑去国院告状。
  ……
  京工院内。
  来自三省一机部的专家们从郭默哪里离开后,离开上门拜访院长钱树言。
  一阵含蓄过后,一个来自集林的专家忍不住开口道:
  “钱院长,我们先前去拜访钢铁冶金研究所,叶朱培所长说这次顶吹氧气转炉技术技术能够突破,都是仰仗京工院,这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问出了前来拜访的专家们心中的疑惑。
  钢铁冶金研究所代表的是全国钢铁冶金行业的顶尖水平,说实话他们是不相信这事的。
  他们还去国院告了一状,说叶朱培揣着技术不肯和他们分享。
  还是领导亲自出面解释,并且承诺会国科院在后面会展开一场全国交流会后,他们才不情不愿的离开。
  钱树言看着满屋子的人,无奈道:“这话肯定是不对的,我们联合研究,不存在谁仰仗谁的问题。”
  听到这里,这些来自三省的专家们有点忍不住脾气了,他们是来交流学习的,可不是来被当皮球踢的。
  好在钱树言紧接着道:“不过谁在这场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倒是可以和你们说一说。”
  随后,他便简单将李暮“呕心沥血”研究,透支身体完成顶吹氧气转炉技术突破的事告诉众人。
  反正国科院那边也送来了将举办全国交流会的消息,过几天这些人也会知道。
  ……
  校园里。
  李暮和关建民从钢铁冶金实验室离开后,走在林荫茂密的甬道上,看着行色匆匆过往的学生们,他的步履夹杂着几分轻快。耐高温材料突破后,后面的顶吹氧气转炉技术再想要进步,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事。
  这边的研究可以暂且告一段落,接下来他主要的重心,还是要放在分布式投影光刻机上面。
  “还有赚钱的事,这个千万不能忘了!”李暮在心底默默地把赚钱的重要性提高一级。
  当然,这个赚钱不是说给自己赚钱,而是给国家赚钱。
  外贸委员会那边虽然给一机部解了燃眉之急,但3个农药厂,想要覆盖全国所有的粮食产地无疑是痴人说梦。
  要建厂,还得搞钱!
  想到这里,李暮没了休息的心思:“先去半导体研究所一趟,把黑白游戏机的研制提上日程再说。”
  转过身,准备出发。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呼呼啦啦地走来一群身高均在1米8左右的中年大汉,吓了李暮一跳。
  还没等他猜测这些人的身份,中年大汉们就走上前来问道:
  “同学,伱知道钢铁冶金实验室在哪儿吗?”
  “我们是三省一机部的研究员,特地从远处赶过来,想拜访一下贵校的李暮教授。”
  “你要是有空,给我们带个路怎么样?”
  被一群大汉围着,李暮难免有点心中惴惴。
  直到听到他们来自三省一机部,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紧接着他又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等等,拜访李暮……教授?我?”
  没等他反应过来,后面的关建民便热情道:“原来是三省一机部的专家啊,你们好,这可真是巧了,这位就是你们口中的李暮‘教授’!”
  “什么,他就是李暮?小同志,你没和我们开玩笑吧?”一个专家惊讶道。
  关建民斩钉截铁道:“如假包换。”
  说完他就被李暮狠狠地瞪了一眼,不过他也知道,这事躲不过去。
  无奈道:“我确实叫李暮,不过只是一个学生,有幸参与了顶吹氧气转炉技术的研究而已。”
  “诸位专家要是想交流学习,我看最好还是去找我们学校的张教授。”
  “他现在就在钢铁冶金实验室,我带你们过去,怎么样?”
  三省一机部的专家们闻言,脸上露出迟疑的神色。
  他们听了钱树言的话后,本来是想和李暮“教授”交流学习的,但是没想到这人竟然还是个学生。
  这就有点离谱了,难道他们要跟一个学生请教?
  想到这里,他们开口道:“那就麻烦你们带我们去一趟了。”
  “没事,几步路的功夫而已。”李暮脸上满是热情,心里却在想赶紧把人送到然后跑路。
  顶吹氧气转炉技术上的问题已经被解决,张教授和叶朱培两人在这方面的了解并不差他多少。
  既然和谁交流都差不多,他当然没必要浪费时间。
  他还忙着挣刀乐呢!
  ……
  把三省一机部的专家们送到楼下后,李暮回过神,道:“就在这里了,我就不送你们上去了。”
  边上的关建民欲言又止,被他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好,谢谢同学你帮忙了。”这些专家们虽然还有些怀疑,但李暮要走,他们也不能拦着。
  “不客气,不客气。”李暮腼腆地笑了笑,然后就准备溜之大吉。
  就在这时,意外陡生。
  一个张教授手底下的研究生忽然从实验楼走了下来,看到他后,大声打招呼道:
  “李组长,您怎么又回来了,是有什么忘记和张教授说了吗?”
  腰才扭了一半的李暮身体一僵,霎时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
  他心中大骂:
  “平时叫声组长扭扭捏捏的,今天叫得倒挺顺口!”
  ……
  三个小时后。
  直到下午的饭点过了快一半,关建民拿出证件,严厉地申明不能再继续下去。
  三省一机部的专家们才稍显遗憾地结束这场交流,并纷纷表示期待后面的全国交流大会。
  李暮这才知道自己又被摊上活了。
  前段日子闲的时候啥都不让他干,现在倒是使得勤快。
  听到他的牢骚,钱树言无奈道:“能在全国化学冶金方面的专家和教授们面前露露脸,这是多大的荣誉。”
  “别人求都求不来,你还抱怨上了。”
  “什么荣誉,拿来也当不了饭吃,还不如拿那些时间去搞研究。”李暮摇摇头道。
  “你啊你,不想去也得去。”钱树言看着李暮固执的样子,知道不露点底劝不住。
  想了想,他低声道:
  “你就别白费力气了,好好准备发言。”
  “这次召开全国交流大会,明面上是国科院下达的指示。”
  “但实际上,却是上级领导的意思,有意让你作为学术界的标杆,激励激励大家呢!”
  听到上级领导的名字,李暮先是愣了下,旋即恍然大悟。
  ……
  从钢铁冶金实验室离开,吃完饭,已经到了晚上。
  不过李暮估计王绶觉这个点肯定还没睡,于是按照原计划,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走进312实验室,果然看到了那道忙碌着的身影。
  李暮轻声喊了一句:“王所长。”
  听到声音,王绶觉愣了愣,扭头看到是他,脸上露出笑意,关心道:“这么晚,你怎么又过来了?”
  “有个新想法,想和您说说。”李暮笑着道。
  闻言,王绶觉奇怪道:“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的?那不是该去找黄教授吗?”
  所里的研究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越明确。
  他虽然名义上主抓所有的研究,但现在主要负责的还是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一块。
  “不是,是一个关于芯片的应用想法。”李暮笑着把掌机的想法说了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