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 339.第339章 要把老大哥和M帝先当冤大头
  第339章 要把老大哥和m帝先当冤大头
  京科大。
  校门口附近,早早地便挂起了欢迎的横幅。
  彩带飘飘,红旗招展。
  警卫被布置到了300米之外,以便严格确保今天的学术交流会顺利进行。
  而前来迎接的学生,更是挤满了整个街道。
  哪怕今天的学术交流会,他们并不能直接地参与。
  但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心中的热情。
  看到拐角处行驶而来的小汽车,学生们一拥而上,让车子的行进速度变得十分缓慢。
  李暮干脆让关建民停车。
  然后打开车门走了下来。
  他高声打了句招呼,道:“同学们好啊!”
  “李顾问好!”学生们热烈地回应着,爆发出一阵欢呼。
  赵参军、王陆军和沈雪三人紧跟着他下车,跟在他的身后,从不同的位置将他保护起来,杜绝任何攻击死角。
  迎着众人的欢呼。
  李暮带着三人走到了学校的门口。
  才看见了被学生们堵住的郭默和周沛元、茅以生等学部委员。
  以及一群学界有名的大佬。
  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欢迎李顾问来我们科大莅临指导,您一来,我们全校上下都蓬荜生辉啊!”郭默笑着打趣道。
  李暮无奈,道:“只是学术交流,其实没必要搞这幅场面,也耽误学生们学习的时间。”
  “前来参加交流会的专家教授们只是想早点见到李顾问您而已,至于学生们,可都是他们自发过来的,学校顶多出了个横幅。”郭默摊摊手,示意这不关他的事情。
  周沛元和茅以生等人纷纷跟着点头称是。
  这两天李暮谢绝访客,可把他们都急坏了。
  ……
  众人简单地寒暄片刻。
  便进入学校。
  里面的学生依旧很多,高呼着李暮的名字和他打招呼。
  走上几步,他便不得不停一停,给予些回应。
  否则总感觉不太礼貌。
  一直被送到京科大的行政楼门口。
  在进去大会议室之前,李暮回过身,道:
  “各位同学,大家能来欢迎我,我深感荣幸。”
  “但我更希望你们能将时间用在学习上。”
  “一寸光阴一寸金,你们在学习知识最好最有效率的年纪,要珍惜这段难得的时间。”
  听到他的话,学生们先是静了静。
  然后“啪啪啪~”地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人群也开始渐渐散去。
  “李顾问这话说得好啊,不愧是年纪轻轻便能够取得这么多成就的人,想来平时十分自律。”一旁的周沛元笑道。
  茅以生接过话茬,道:“自律的人不少,但是能有李顾问这般成就的,可不多见。”
  “打住打住,您二老别夸了,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李暮连忙叫停道。
  这个反应让众人不禁一阵大笑。
  ……
  进到大会议室。
  里面的人更多。
  且基本都是35岁往上的专家和教授,基本看不见什么年轻的面孔。
  而且已经交流了起来,气氛十分激烈。
  不过随着李暮一行人的到来。
  吵吵嚷嚷的声音瞬间消失,无数道目光,汇聚在他的身上。
  名义上虽是大家各抒己见的学术交流会。
  但所有人都清楚,李暮才是今天的主角。
  为了抢占提问的先机,已经有人在有意无意地往他的位置靠。
  只不过在他的身边。
  郭默、周沛元和茅以生,加上一群学术大佬,已经挤得满满当当,基本不剩什么空间。
  再怎么挤,也隔着三四个人。
  “来来,李顾问,坐这边。”众人先带着李暮在大会议室的正中心位置坐下。
  本来应该还要搞个讲话。
  但众专家教授都觉得啰嗦拖沓浪费时间,干脆提议直接省略步入正题。
  一行人围着一张张桌子拼凑而成的长桌坐下。
  周围的专家和教授们虽然还有讨论的声音。
  但注意力,无不转到了这边。
  郭默看了看众人,问道:“哪位教授起个头?”
  “我来抛砖引玉吧,向李顾问您请教个问题。”一位老教授当即举起手道。
  众人也没有争取,等待其提问。
  老教授道:
  “先给自我介绍一下,在下叫吴荣林,是京都航天航空大学的教授,研究了半辈子风洞。”
  “自从知道您创造出软件工程之后,十分地钦佩。”
  “我想您应该也参与了计算机仿真平台这些地设计,我想问问您,能否能以计算机进行风洞的模拟呢?”
  他说完之后,目光炯炯有神地看向李暮。
  计算机仿真平台,本质是模拟现实的环境,通过仿真优化研究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而避免实际运行中的材料和能源消耗。
  因此,有人进而想到可以用来模拟风洞,甚至是模拟其他的东西,并不超出李暮的预料。
  他点点头,道:
  “当然可以,而且也是未来软件工程开发的研究方向之一。”
  “计算机模拟,在成本效益、灵活性、可重复性、精确度上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
  “它能够多次调整模型参数或风洞条件,进行不同情景的仿真,而无需重新进行物理风洞实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加快设计迭代速度……”
  李暮一一列举了不少计算机模拟风洞的优点。
  听得周围的众人眼睛大亮,恨不得立刻看到成品。
  “所以您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研究的风洞,最终会被模拟风洞取代吗?”吴荣林继续问道。
  只是语气里不可避免地带着几分颓废。
  他曾经主持建造过夏国的第一座1.2米回路式低速风洞,一直致力于风洞地发展事业。
  没想到最后所做出的成果,竟然迟早会被模拟风洞取代。
  “不,模拟风洞只是实际风洞的补充,永远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至少在一百年内,应该没有可能。”李暮回答道。
  这个回答引起了众人的兴趣,纷纷追问。
  他继续道:
  “计算机模拟得再真实,也很难真正地完全复制现实世界的数据,只有在实际风洞中进行测试,才能确保不会有问题。”
  “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先有模拟风洞进行多次迭代和优化设计,再由实体风洞进行最终验证。”
  “相辅相成,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在后世,对于风洞的发展方向。
  夏国和m帝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后者认为模拟风洞,完全可以取代实际风洞。
  而他们在钱五师的建议下,依旧坚持进行风洞群的建设,为后世超高音速飞行器的测试,提供了更加真实的环境和数据支持。正是因为这个决定,让夏国能够搞出令世界震惊的42马赫。
  也让他们明牌告诉世界各国,自己要往哪儿发射的洲际d弹,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拦截的实力。
  “原来如此,不愧是李顾问,想得看得就是比我等长远许多。”吴荣林和其余的专家和教授们,俱是称赞不已。
  软件工程有多厉害,他们是见识过的。
  但凡换一个人,说这番话,都不会有人相信。
  可作为创造者的李暮说,那说服力便直接拉满。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暮这种承认自身不足的精神,实在是让人敬佩。
  ……
  一个问题结束。
  很快,又有一位专家站起来,开口提问:
  “李顾问,那么您认为软件工程能够帮助我们国家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吗?”
  “它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这种自动化呢?”
  “还有您对它的发展又是秉持一个怎样的态度,现在全国各地的大学都在准备设立软件工程专业,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软件工程的人才呢?”
  他的问题比较普通。
  不过李暮依旧仔细地进行回答:
  “短期内我们国家并没有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基础,想要实现,还需要近经济和社会地进一步发展。”
  “等到时间合适,各行各业便会自动进入生产自动化的进程。”
  “至于软件工程人才的需要,在未来几十年内,会一直存在,它会逐渐从研究所,到高校,再到工厂公司,再到社会……”
  他没有提最关键的问题。
  ——价格。
  毕竟暂时还要将老大哥,甚至是m帝当做冤大头。
  要是让他们知道了夏国搞的计算机这么便宜,不太方便日后的交易进行。
  ……
  回答完刚刚那位专家的问题后。
  众人继续提问。
  从机械工程领域,到半导体领域,计算技术领域,再到交通领域,通信领域……
  每位教授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向李暮提出问题。
  他们看到了李暮带来的技术发展。
  并且以此为基础,在思考着能否带来对自身所在领域地革新。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毕竟他们没有答案可以照抄,只能够慢慢地去摸索。
  “但我可以给他们一个方向。”李暮一边回答,一边在心中暗暗想道。
  树立的“全才”形象,此刻终于看到了好处。
  即便他随口在一众于各自领域深耕几十年的老专家和老教授面前发言。
  也没有人觉得有任何不对。
  反而认为他想法新颖,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
  ……
  一天的交流下来。
  宾主尽欢。
  只是苦了李暮,硬生生说了一天的话,嘴巴就没停过。
  好在沈雪和王陆军两人机灵,时不时给他送些水,他才能借机喘口气。
  到了晚上。
  在科大的饭堂吃过饭后。
  他便在一众专家和教授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回到家中休息。
  “还有两天啊!”坐在车上的李暮,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
  这句牢骚让坐在他身旁的王陆军和沈雪眼神有些微妙。
  怎么李顾问好像和他们想象的,有点不太一样?
  开车的关建民和坐在副驾的赵参军,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两人干脆地笑了出来。
  “我看你挺开心的啊,有问必答。”赵参军道。
  关建民倒是知道他的想法,道:
  “虽然耽误了一点研究时间吗,但我觉得伱参加这个学术交流会,对我们国家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看不少专家和教授,都从你这里收到了启发。”
  “那手里的笔记,记得满满的几大页!”
  现在不管是和李暮熟不熟的。
  基本都知道他的习惯。
  和他交流,必定手头带本笔记,以防来不及记录。
  “互相学习罢了,我也有很多的收获,只不过没来得及写,回去也会把它记下来。”李暮看了看身旁的王陆军和沈雪,然后道。
  在年轻人面前,他还是得谦虚一些。
  不料刚刚说完。
  沈雪便道:“李顾问,您可以看我记的笔记,您还有其他人说的话,我都整理记录了下来。”
  说话的同时,她从随身的挎包中拿出一本笔记本,打开递了过来。
  “我也记了。”王陆军也赶紧拿出笔记本。
  两人的笔记虽然风格不同。
  但都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
  李暮夸奖了他们一句,道:“做得不错。”
  “对了,你们是哪个专业毕业的,怎么想着过来给我当秘书,不去研究所呢?”他又接着问道。
  其实他早上就想问了。
  只是赶着开交流会,便耽搁到现在。
  王陆军当先开口道:
  “李顾问,我和您学的是一个专业,机械工程。”
  “但我的成绩一般,最多也就只能去地方的研究所,这和我的理想不太相符。”
  “所以我就想在您的身边学习,希望能够有所进步。”
  这话有点谦虚的成分。
  能进研究所,哪怕只是地方的研究所,成绩都没有一般的。
  只是地方的研究所,资源确实没法和京都相比。
  而且基本也很难有进步的空间。
  但跟着李暮不同。
  作为全国瞩目的科研大佬,在他身边学习的效果,甚至要胜过王陆军自己苦苦钻研几十年。
  “不错,有志气。”李暮拍了拍后者的肩膀,笑着勉励了对方一句。
  他倒是并不觉得意外。
  毕竟一个大学生,来当他的工作秘书,确实太屈才了。
  ——以后可以找机会培养培养。
  沈雪接着道:
  “我也是想跟着李顾问您学习的。”
  “我是计算技术专业,但已经大四了,没有机会转专业去学软件工程。”
  “直接进研究所的话,又只能去地方研究所,所以……”
  说到最后,她微微有些不好意思。
  “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有学习的动力,这是件好事,我也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李暮笑了笑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