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1章 兄弟俩的完美组合
其实,战士钢铁上市的时候,叶雨泽就已经签署了很多保密协议,而整个战士集团老总更迭,自然更加麻烦。
这一点叶雨泽特意没有提醒叶风,主要是想让他自己去面对这一切,毕竟他生长在米国,对於国內的很多东西並不懂。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最起码他会学会很多东西,再说遭受一些挫折,不是坏事儿。
米国和华夏是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而叶风如今是身兼两个巨无霸集团的掌门人。
他今后面临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复杂,他必须有解决这些事情的能力。
这也是一开始,叶雨泽並不看好二儿子叶茂,却执意要把战士集团交给他的原因。
叶茂执掌战士集团,就不会出现这些事情,一切都是因为身份。
虽然和叶风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但有关部门显然还是不放心的。
再经过一系列的协商之后,叶茂竟然意外的成为了战士集团另一方的股东代表,来参与战士集团一些涉外商业活动。
原本协议规定,他们是不参与经营的,只不过因为叶风的身份问题,这一条也鬆动了。
只不过也只是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
按说叶茂的身份,是並不適合做这个代表的,只不过上面经过多方面考虑,加上要照顾叶风那边的情绪,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决定。
事情说起来也有些好笑,叶茂主动辞掉了战士集团的董事长,结果却以另一种身份参与到战士集团的运营当中了。
当然,这种参与,也只是面临涉外大型决策的时候,毕竟他如今也是厅级,负责全国范围內的新能源发展。
这一下倒也有些互补了,特別是涉外问题,公司商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各有利弊,反而让事情变得简单起来。
当叶茂以股东代表身份重返战士集团决策层时,挪威特隆赫姆的寒风正裹挟著北极圈的冷冽,拍打著叶风位於战士集团北欧分部的落地窗。
此刻他手中攥著一份加密文件——欧盟最新修订的《绿色新政工业法案》,这项法案表面上是为了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实则暗藏对非欧盟企业的技术封锁条款。
而与此同时,叶茂在华夏京都市的办公室里,正盯著全国新能源產业分布图。
手指在东南亚区域反覆摩挲——那里,一场由美资企业主导的新能源產业併购浪潮正在悄然涌动。
东南亚某国的新能源產业园招標现场,战士集团的方案以绝对技术优势脱颖而出,却在最后关头被该国能源部以“国家安全审查未通过”为由搁置。
叶风在视频会议中紧蹙眉头:“他们的技术参数根本达不到我们的標准,这明显是人为设限。”
屏幕另一端,叶茂翻看著外交部传来的密报,语气沉稳:
“这背后有美方资本运作的痕跡,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破局。”
三天后,叶茂以华夏新能源產业发展委员会代表的身份,率团出席东协清洁能源峰会。
在闭门会议上,他不仅展示了华夏在光伏薄膜技术上的最新突破,更拋出重磅合作方案——由华夏提供技术与设备,东协国家以资源入股,共同打造跨境智能电网。
当叶茂在演讲中提及“区域能源共同体”概念时,台下二十多个国家的能源部长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幻灯片,而坐在后排的美资企业代表脸色却愈发阴沉。
与此同时,叶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响战士集团新能源子公司上市的钟声。
凭藉先进的固態电池技术和遍布全球的储能网络,战士新能源首日市值飆升至300亿美元。
但这只是第一步,叶风旋即宣布启动“极光计划”,在北极圈建设全球最大的氢能储能基地,此举不仅巧妙规避了欧盟对陆地项目的审查,更將清洁能源开发与极地科研合作掛鉤。
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新能源展上,战士集团的展台被安排在偏僻角落。
叶风却早有准备,他邀请德国前能源部长担任项目顾问。
当白髮苍苍的施密特教授在发布会上展示战士集团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零碳炼钢”技术时,原本对华夏企业持怀疑態度的欧洲媒体纷纷將镜头对准展台。
然而,就在合作协议即將签署的前夜,一封匿名举报信寄到了德国联邦经济部,指控战士集团技术存在“数据安全漏洞”。
叶茂得知消息后,连夜协调国家网信办和工信部,在48小时內出具了由国际第三方机构认证的安全报告。
同时,他推动华夏与欧盟签署《新能源技术数据互认协议》,这份协议不仅为战士集团解了围,更打开了整个华夏新能源產业的数据出海通道。
叶风趁热打铁,在布鲁塞尔设立欧洲研发中心,高薪聘请当地顶尖人才,將技术研发与本土化运营深度绑定。
在英国北海的海上风电项目竞標中,叶茂通过政府间合作,促成华夏与英国签署《中英清洁能源伙伴关係宣言》。
叶风则以“技术+资本+运维”的组合模式,联合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承诺將部分收益投入英国沿海社区的新能源教育。
这种政企联动的策略,让战士集团在强手如林的北海项目中脱颖而出,更贏得了欧洲民眾的好感。
当叶风准备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设超级电池工厂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阻力。
当地议员以“可能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推动立法限制外资进入新能源核心產业。
叶茂迅速联合商务部,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发起贸易爭端解决程序,同时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公开美国限制清洁能源投资的行为。
国际舆论的压力下,美国国会不得不重新审视相关法案。
叶风则巧妙利用自己米国人的身份和在硅谷的人脉资源,与史丹福大学、加州理工等顶尖学府合作成立新能源实验室。
他还宣布將工厂20%的股权开放给当地社区基金,这种“利益共享”的模式不仅化解了政治危机,更让工厂成为德州歷史上首个获得“绿色社区贡献奖”的外资项目。
在南美洲,叶茂推动华夏与巴西、阿根廷签署《鋰三角开发合作协议》,战士集团以技术换资源,在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建立全球最大的鋰矿开採基地。
叶风则负责將开採出的鋰资源,通过雷神集团的全球供应链网络,输送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电池工厂,形成“资源—技术—市场”的完整闭环。
杜拜世博会,华夏国家馆的“未来能源”展区成为全球焦点。
叶茂作为特邀嘉宾,在这里发布了《全球新能源互联互通倡议》,倡议书中提出的“清洁能源丝绸之路”构想,將全球五大洲的新能源基地通过智能电网连接起来。
叶风则以企业家代表身份宣布,战士集团將投资1000亿美元,用於建设跨境能源传输网络。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由华夏援建的“太阳穀”光伏电站群正式併网发电。
这个项目由战士集团提供核心设备,並且负责智能运维,而叶茂则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为项目爭取到了长期低息贷款。
当第一缕电流点亮西非村庄的灯火时,当地酋长將刻有“光明使者”的金质勋章,分別授予了叶家兄弟。
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屏幕上,滚动播放著战士集团新能源汽车在欧洲街头穿梭的画面。
巴黎艾菲尔铁塔下,雷神集团的储能系统为夜间景观灯提供清洁能源。
雪梨歌剧院的屋顶,铺满了战士集团生產的柔性太阳能板……
这些画面不仅代表著商业上的成功,更標誌著华夏新能源產业真正站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在庆功宴上,叶风举起酒杯看向叶茂:“当初你以股东代表身份回归时,我还觉得束手束脚,现在才明白,这双『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握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奇蹟。”
叶茂笑著回应:“这不是结束,而是华夏新能源改变世界的新起点。”
窗外,城市的灯火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恰似他们携手绘製的那幅波澜壮阔的全球新能源蓝图,正向著更辽阔的未来延展。
当叶家兄弟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经济学人》“全球能源变革推动者”专栏时,新的挑战已如暗流般在深海涌动。
中东某產油国突然宣布终止与战士集团的光伏项目合作,转而与欧洲企业签订协议,表面原因是“技术標准分歧”,实则是美资企业在背后推动“能源地缘政治重组”。
与此同时,欧盟以“反补贴调查”为名,对华夏出口的储能设备加征临时关税,试图为本土企业爭取喘息之机。
叶风连夜从硅谷飞回华夏,在战士集团总部的全息会议室里,三维投影將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局势以动態图表呈现。
“他们这是想从供应端和市场端同时卡脖子。”
叶风的手指划过中东地区的虚擬地图,“但中东並非铁板一块。”
叶茂则调出外交部最新的情报分析:“沙特王储正在推动『2030愿景』,他们需要真正能落地的清洁能源技术,而不是政治作秀的合同。”
两人迅速制定出“分而治之”的策略。叶风亲自飞往沙特利雅得,带著由剑桥大学能源研究所出具的独立评估报告,向沙特能源大臣展示战士集团的塔式熔盐储能技术——
这项技术能让太阳能电站在夜间持续供电,完美解决沙漠地区能源供应的间歇性问题。
与此同时,叶茂在京城与来访的沙特驻华大使展开磋商,推动两国签署《清洁能源技术转移备忘录》,承诺帮助沙特建立本土新能源研发中心。
当叶风在沙特沙漠中见证第一座由战士集团承建的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破土动工时,叶茂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进行了一场別开生面的演讲。
他没有直接反驳反补贴指控,而是展示了一组令人震撼的数据。
华夏新能源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已超过欧盟所有同类企业的总和。
战士集团的储能设备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每提升1%,当地家庭的电费支出就降低0.3%。
这场演讲通过全球直播引发热议,舆论压力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评估贸易制裁的可行性。
在南美洲,叶家兄弟上演了一出“双簧”大戏。
叶茂以“南南合作新能源联盟”轮值主席身份,推动巴西、智利等国签署《亚马逊清洁能源走廊协议》。
叶风则带领战士集团,以“技术换资源”的模式,在亚马逊雨林边缘建设全球最大的生物质能发电厂。
为了消除当地原住民对生態破坏的担忧,叶风专门聘请人类学家团队,设计出“零砍伐能源开发方案”,將项目收益的15%用於雨林保护基金。
这个创新模式不仅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表彰,更让美资企业精心策划的“环保抗议”计划彻底落空。
隨著全球新能源版图的扩张,叶家兄弟开始將目光投向更前沿的领域。
在叶风的主导下,战士集团收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室,试图攻克“人造太阳”商业化的最后壁垒。
叶茂则推动成立“全球新能源標准委员会”,將华夏在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快充等领域的技术规范,逐步转化为国际標准。
在非洲之角的吉布地,由叶家兄弟联合推动的“亚非能源大桥”项目正式启动。
这座横跨红海的海底电缆,將把东非的风电资源与阿拉伯半岛的光伏能源连接起来,形成全球首个跨国清洁能源交易枢纽。
当第一束电流跨越海洋时,国际能源署总干事感慨道:“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一种全新的全球能源治理模式的诞生。”
站在吉布地港的码头上,看著远处正在建设的海上风电群,叶风与叶茂相视一笑。
曾经那些因身份差异带来的摩擦与磨合,早已化作並肩作战的默契。
他们相信,只需用十年时间,不仅將战士集团打造成新能源领域的超级航母,更让“华夏智造”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革命的代名词。
而这,仅仅是他们改写世界能源格局的序章。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