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105.第105章 这讲武堂,就是太子讲武堂
  第105章 这讲武堂,就是太子讲武堂
  连续五天的时间里,李承乾就是在不断重复的给五个班讲课。
  每天讲两个时辰,折合后世四个小时。
  相当于一个上午的时间。
  对于李承乾来说,这就是相当于给学子们上思想政治课了。
  感受到学子们目光的脱变,李承乾收获感满满。
  从根本上来说,这就相当于一种新型的兵家学说理念。
  目前总体的效果,不算明显,对于学子们来说,更多的是新奇。
  毕竟李承乾有太子的光环笼罩,天然就多了一层信任基础,加上太子平易近人的态度,学子们的亲近感自然就拉满了。
  太极宫,两仪殿。
  “太子最近在讲武堂都说了什么。”
  李世民早就已经安排人,去偷听太子讲学的内容。
  张阿难有些迟疑道:“太子讲学主要是在拉家常。”
  “拉家常?”李世民有些疑惑,随后又恍然,大致就是亲近学子吧,这倒是跟他的猜测没有多少出入。
  张阿难其实也不知道具体怎么说,太子讲课的那些内容,太散乱了。
  “太子主要讲的,应是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
  李世民轻声咀嚼这四个字,感觉还是很有意义。
  在当今军队中,并没有保家卫国的这个思想存在,也没有人去在乎底层的士兵,他们有什么想法。
  在将军们看来,士兵们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遵从军纪就行。
  鼓舞士气一般都是钱财,权位引诱。
  再者大多数底层士兵,都是朝廷征召,强制服兵役,聊这些有什么用。
  也有亲民的将领,与兵通吃同住,培养感情,加强忠诚。
  对此,李世民也没有太过在意。
  “对了,陛下,太子传令少府监,让其为全员学子量体裁衣,制讲武堂统一服饰。”
  李世民点点头:“让太子去做吧,只要不是太过荒唐出格,便任由太子施为。”
  “是,陛下。”
  ——
  魏王府。
  李泰听到关于太子的消息,不由大笑道:“太子是真的把自己当老师吗。”
  “教这些府兵去忠君爱国,也亏是太子能想出来。”
  “我还以为他会有什么大动作呢,原来也就不过如此。”
  “你打听过没有,除此之外,太子可还有其他动作,比如私下联系某些旅帅之类的。”
  柴令武回道:“暂且没有,太子每次一来便是上课,上课完后就直接走了,没有停留,倒是听到消息,说太子让少府监给这些学子们量体裁衣。”
  “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动静了。”
  李泰这才放下心来。
  他感觉自己先前因为讲武堂的事情,对太子太过担忧了,以为其会趁机拉拢大量军中心腹,收为己用,现在看来,好像也没什么。
  柴令武补充道:“应是陛下的关系。”
  李泰点点头:“父皇自不会让太子任意妄为,况且这般多的大将在此,难道不比太子更会练兵吗。”
  “如今看来,反倒是我们高估了太子。”
  “倒也不能因此忽视,或许这是太子的缓兵之计,等到我们放松下来,便行暗度陈仓之计。”
  “关于太子的行为,派人盯紧了。”
  柴令武回道:“是,魏王。”
  而后又道:“魏王,张御史那边,可能要被判反座污蔑之罪,咱们先前准备的伪证,如今业已查明。”
  “御史台因此事,对张御史意见颇大,因而还上疏请罪。”
  李泰闻言,感觉有几分棘手。
  张御史是他魏王党人,上告也是他暗中授意。
  如今出了事端,若见死不救,则信誉大减。
  “你觉得该当如何。”李泰皱眉问道。
  柴令武回道:“我问了大理寺那边,按照律法,应当是判处革职流放,大致是流放岭南。”
  “这流放之罪,怕是已经不能改了,太子那边也会卡着。”
  “但流放之地,或许还有其他说法。”
  “比如流放吴郡。”
  李泰道:“能办成吗,大理寺那边,如今被太子掌握,他这要杀鸡儆猴,可不见得能成。”
  柴令武道:“可以找孙伏伽试试。”
  李泰道:“先前他不是拒绝了我们的好意吗。”
  柴令武低声道:“孙伏伽不想参与魏王跟太子之争,明哲保身,然大理寺现在,却成了苏亶之地,少卿压过寺卿,孙伏伽心里就没半点想法吗。”
  “他不敢去得罪太子,但也不想把手中的权力全都交给苏亶吧。”
  李泰感觉是这个道理,便道:“那便交由你来负责吧。”
  ——
  东宫偏殿。
  今天李承乾休沐。
  讲武堂上大讲,也就是大课。
  原本这是给二凤准备的,不过二凤今天没去,李承乾虽然没打听,但猜测二凤应该是太液池泛舟赏雪去了。
  也不怕掉水里淹死。
  二凤日子过得还是很舒坦的,没有后世朱元璋那么卷。
  这跟分权也有很大关系,大多数政务,都是交给下边的大臣去处理了,最后就是些重要的事情进行批阅即可。
  皇权是被分散了,但皇帝本人,也变得更加清闲。
  垂帘听政这等事情,算是有好有坏吧。
  至少不会因为过度劳累,导致被累死。
  二凤还会跟历史上,按时中风吗?
  李承乾有些担忧。
  原本因为太子谋反,魏王外放,使得二凤心情悲痛,郁郁寡欢。
  二凤确实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也是个很感性的人。
  都当皇帝的人了,还动不动就哭,这点便能看出来,毕竟他此时已经不需要作戏,可谓是真情流露。
  长时间的悲痛,对人的身体影响很大,这就跟得抑郁症差不多。
  一般得抑郁症的人,大多都比较感性。
  李世民就很符合这样的条件。
  老婆死了,长子谋反,次子外放,只剩下个半疼不爱的李治。
  对于李治这个儿子,要说李世民有多喜爱,那完全是扯淡了。
  毕竟在去掉太子,魏王的两个选项后,李世民都在考虑吴王李恪了,可见李治这个嫡子,在他心中的份量还不上庶子。
  要不是长孙无忌等群臣一致强烈反对,恐怕李世民还真想去立吴王李恪为太子。
  “殿下。”
  内侍文忠轻声呼唤,让思维分散的李承乾反应过来。凝神看去,内侍文忠手中正拿着一幅画作。
  下边还有好几个画师,跟少府监的裁缝。
  李承乾接过画作看了看,道:“袖口处不必如此宽松,收紧一些。”
  “上衣跟下裤要分开,上衣要短一些,不要遮盖住下裤。”
  “不用圆领,用立领。”
  “腰带不是宽松装饰,要为收紧裤带所用,整体要显得简洁干练。”
  李承乾一边说着,一边用笔进行简单描绘。
  不过他的画技显然不怎样,只能意会。
  唐朝比较流行的是圆领袍,讲武堂的学子们也都是穿的圆领袍。
  李承乾在其上稍加改制,从宽松变得修身,有些类似于后世德国的军官服,在他人看来,与戎服的感觉差不多,但又融合了唐朝风格。
  好在画师们的领悟能力还不错,一番琢磨尝试后,便就画出了几款李承乾中意的款式。
  选中了一款后,就让少府监的裁缝去制作样衣。
  敲定完军服后,李承乾又要开始备课了。
  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讲武堂学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大唐讲武堂学子的文化自信。
  虽然这些学子们年岁不小,已经是二十来岁。
  但对于他们的人生阅历来说,几乎就相当于一张白纸,李承乾可以在上面进行书写和填充。
  这一块,是其他人,或者说当今时代都没有意识到的点。
  思想学说,主要是在文人之间流传,谁会在乎大字不识的武人呢。
  跟兵卒去讲,岂非是对牛弹琴。
  李承乾的讲学内容,初时关注度很高,魏王的人,陛下的人,包括李靖,李道宗等一行讲师,有时也会过来旁听。
  只是听了几次后,就觉得没啥大用了。
  况且李承乾每次讲学完就会回去,寻常之间也没多少交流。
  即便是作为太子亲信的苏定方,都几乎没在讲学的时候跟太子见面过几次。
  但所有人都没有发现,这些学子们,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没人意识到,在听太子讲学时,几乎无人分神,皆是认真听讲,哪怕有些听不懂的地方,也会暗暗记下,课后询问其他学子。
  太子党跟魏王党的纷争,似乎因为讲武堂的事情,突然就安静了下来。
  太子没搞事情,魏王吃亏了几次后,也没再搞事情。
  二凤反而觉得有些无聊了。
  “太子跟太子妃,编了一套鼓点,说是用作于讲武堂操练。”
  张阿难汇报道。
  毕竟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是在讲学上了。
  “太子要练兵?”李世民问道。
  张阿难道:“应该是练兵,也许是太子有了些新的想法,比如讲武堂的军服,就很是与众不同。”
  “太子让少府监连夜赶制,打造三百套,只给了十天时间,过期问罪。”
  “最近少府监为了完成太子所安排事宜,把其他事项都停了,还从外边招了不少裁缝来做。”
  李世民好奇道:“拿来给朕瞧瞧。”
  张阿难既然说这事,自然早就准备好了,很快就让人拿来一套。
  并且让一名侍卫穿了军服过来展示。
  李世民仔细一看,倒是有几分惊喜。
  这套军服上衣为立领设计,立领如刀削般挺拔,紧紧贴合着脖颈,既显得精神利落,又增添了几分威严。
  上衣整体较为短俏,恰到好处地停留在腰间上方。
  色泽深蓝偏墨色,既不张扬又不失庄重。
  衣袖不再如传统圆领袍那般宽松,而是经过收紧处理,线条流畅,凸显出手臂的力量感。
  袖口处用精致的纽扣固定,既实用又美观。衣身上没有过多繁杂的装饰,只有几处简洁的线条勾勒,彰显着简约大气之美。
  李世民看完后,不由道:“没想到太子对于制衣,还有这般天赋。”
  其实古人的审美跟后世的审美,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
  好看的东西都好看。
  李世民看到这军服的一眼,就被吸引住了。
  大唐的文化本来就是包容兼并,比如之前太子造的椅子,现在就已经在长安城中广为流传,包括其他地方,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张阿难道:“臣也没想到,还能有这般做法,看上去确实显得要干练许多。”
  李世民点点头:“太子好胡服骑射,应是从胡服上来的灵感,用于军中,倒也算相得益彰。”
  张阿难适时问道:“陛下,太子操练之事,是否要准许。”
  李世民略微沉吟。
  考虑到太子最近干劲十足,去打击太子的积极性,好像没有这般必要。
  “本就是府兵来的,既然要操练,那就让太子去操练吧。”
  “是,陛下。”
  ——
  张阿难是讲武堂监丞,即监督和管理讲武堂的日常事务。
  这就跟后世的教导主任差不多同款。
  李承乾想要操练新兵,这就相当于修改了讲武堂原本的章程,从文化课上多了一道军训课。
  按照流程,这件事是需要经过监丞上报,陛下同意后,才能开始。
  李承乾让内侍文忠去跟张阿难提了此事。
  他强势要求的话,容易给人霸凌之感,太子内侍去跟皇帝内侍聊,就比较平和了。
  张阿难显然是愿意帮忙的。
  从如今的局面看来,太子即位的可能性很大,魏王夺嫡的几率太小。
  毕竟太子天然占据了正统的地位,张阿难不会故意给自己找麻烦。
  这样的想法,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所以李世民才会对太子忌惮,毕竟自己手下们都向着太子去了。
  如今正当壮年没什么,要是老了,太子想上位,皇帝要如何。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到点退休的说法,都是终身制的。
  李世民也不想老了跟自己父亲那样,被逼着移居大明宫,当个太上皇。
  这是皇帝跟太子的基础矛盾,不存在调和的可能。
  另一边,李承乾在听完太子妃编曲的鼓点后,感觉很满意。
  尤其是全军冲锋的鼓点,采取的是秦王破阵曲的一段,气势雄浑,感天动地,高昂而且极富感染力。
  接下来,李承乾就开始着手给讲武堂准备军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