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覆秦 > 第517章 :皇帝推恩
  成山。
  这里是胶东国最东边的地方。
  有两人站在海滨,张目远望,只见大海无边,一眼看不到世界的尽头。
  “吾听本地齐人说,昔日秦始皇东巡时曾到成山之滨,对着大海眺望良久,也不知他当时想了些什么?”
  卢陵悠悠开口。
  张良平静道:“暴君素来贪婪,恨不得尽灭他国社稷,吞并天下疆土,让自己成为世间唯一的君王。他心中所思,不外乎就是想着海的那边是何方世界,如何派兵前去征服和统治。亦或者是听信方士之言,寻求长生不老之法,可以永远的统治天下万民。”
  卢陵颔首。
  以秦始皇的作为来看,征服和长生,大概就是他内心最渴望的东西。
  卢陵想到一事,突然问道:“那以张兄之见,当今皇帝与秦始皇相比如何?”
  张良眼神微动。
  之前韩国被西楚控制的时候,卢陵曾前来出使,与张良在私下通过暗语联系,相互间有了些交情。这次张良出海,也是由卢陵这边帮忙负责提供补给,两人关系还算不错,称得上友人。
  可这个问题太过敏感,张良怀疑卢陵是在对自己进行试探,看自己会不会在背后说皇帝的坏话。
  张良略一沉吟,道:“今上起于布衣,三年而定天下,此等功绩,自古无人能及。然更胜于秦皇之处,乃是今上心存仁义,有仁善之德,取天下而不绝灭他人社稷,此非常人所能及也。皇帝封我韩国于海东,我韩国上下由衷感激。我在离去时,曾听吾王说过,日后不管是千年万载,我韩国都永为大唐之属国!”
  张良当着卢陵的面,说了一通皇帝的好话,算是临别前的表忠心了。
  卢陵听得点头。
  恰在此时,公孙信从远处码头走来。
  “子房,将士们皆已上船,粮食兵器我也都检查过一遍,没什么问题。向导说此时风顺,可以出发了。”
  “好。”
  张良应了一声,又转身向卢陵行了一礼。
  “良将东去,在此与卢兄别过。”
  卢陵拱手道:“祝张兄此去风顺,率我中原儿郎在海东之地大杀四方,让彼处蛮夷皆知我诸夏军队的威风!”
  张良笑起来。
  他去过海东,知道当地的夷人号称数十国,可实际上都是些没怎么开化的部落,少者数百人,多者几千上万人,战斗力实在有限。
  而他和公孙信率领的军队,战斗力在中原或许排不上号,可那也是去和秦军、楚军、唐军比。
  放到中原外。
  一支全身披甲手持铁器,携带了大量弓弩箭矢的军队,对付那些多用木制、石制武器的夷人,就是碾压式打击。
  更别说领头还是他张良和公孙信,智力和武力都不缺。
  张良再度向着卢陵拱了拱手,转身向停靠在码头的数艘大船走去。
  想到即将开始的海东征战,他的脸上逐渐浮现兴奋的神色。
  韩国在中原干不过其他诸侯国,难道还收拾不了你们这些蛮夷吗?
  “朝鲜以南的蛮夷们,吾等韩人来了!”
  “我韩国必将在大海之东复兴!”
  海风呼啸,吹动帆船远行。
  卢陵站在原地,默默看着船只破浪东去。
  片刻后,他转身望向即墨的方向。
  “魏国平为郡县,韩人去海外开辟,齐国分裂为五。接下来就该是这胶东国了吧?”
  “陛下的使者,想来也快了。”
  ……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气候逐渐怡人。
  进入这个时间点后,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耕也即将开始。
  按照胶东国今年的计划,田安、田怀父子会亲自跟进春耕,并效仿大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沤肥法、曲辕犁等可以提升粮食产量的手段,以此增强胶东国力。
  胶东地处海滨,有鱼盐之利,但农业乃是国之根本,他们也不会太过轻视。
  只是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打断了田安父子的计划。
  皇帝近侍张敖,从洛阳远道而来,并带来了皇帝的诏令。
  田安对此很重视,连忙安排接待张敖的事宜。
  让他没想到的是,张敖和他见面后并未马上宣读皇帝的诏书,反而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陛下之诏,乃是关系到大王与诸公子,还请大王召太子及诸公子前来接诏。”
  和我儿子也有关系?
  田安吃了一惊,紧接着他就想起了洛阳酒宴上皇帝对他的那句问话,脸上露出喜色来。
  肯定是皇帝要封他儿子为侯了,这可是好事一件啊!
  “还请使者稍坐,孤马上就召诸子前来。”
  田安喜不自禁,转身对亲信耳语几句,让其下去召田怀兄弟前来。
  他自己则满脸堆笑招待张敖,并试图打探皇帝诏书的具体内容,比如他的几个儿子会有哪些人被封为侯爵。
  张敖守口如瓶,只说他也不清楚的皇帝命令,等人到齐后就知道了,让田安不要着急。
  很快。
  宫门处就出现了数道身影。
  田怀一脸从容,走在最前方。
  他的后面,还跟着二弟田明,三弟田恢,四弟田无忌,五弟田归,六弟田发,七弟田如意。
  其中田发和田如意都是少年儿童,大者五岁,小者三岁,被田归一手一个牵着走。
  众人议论着皇帝为什么要让他们来接诏,但因为信息有限,也猜不出什么东西。
  七兄弟走入殿中。
  “吾子,快快拜见张君。”
  田安笑呵呵的让儿子们向张敖行礼。
  “田怀见过张君。”
  “田明见过张君。”
  “田恢见过张君。”
  ……
  张敖身负诏书,是代表皇帝前来,自不会向这些公子回礼。
  他轻轻点头,表示回应。
  又侧首对田安笑着夸了一句:“大王子嗣众多,真是好福气啊。”
  田安闻言,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子嗣众多,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好福气的表现。
  而见到接诏的人到齐后,张敖没有再多说其他无关的事情,让田安及其诸子行礼接诏,正式宣读皇帝的诏书。
  “朕闻天下之道,以仁孝为先……”
  诏书的开篇先讲了一番大唐对于仁义孝道的重视,这听得田安一脸惊讶。
  皇帝派张敖前来,不是来封我的儿子为侯吗?
  先讲一堆仁义孝道是干嘛?
  田怀及几个年长的兄弟也都一脸皱眉,不知道皇帝是想干什么,难道要夸奖他们孝顺父亲?
  直到诏书的最后几句出来,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今诸侯子弟数众,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朕以为此大不可。将下令诸侯推恩分封子弟,以地侯之,则人人喜得所愿,诸子皆有所归。自此父子和睦,兄友弟恭,天下之人皆知仁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