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第446章 火铳改良途遇坎,难题叠起意阑珊
  第446章 火铳改良途遇坎,难题叠起意阑珊
  晨曦初露,那透着几分凛冽的风,似也知晓今日有大事要发生。
  冷风呼呼吹个不停,却吹不散营地中那火热的气氛。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军中能工巧匠们便纷纷放下了手头的活。
  从各个营帐快步赶来,不多时便都聚齐了。
  众人围着那独特的机械装置,眼睛里皆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那光芒仿佛汇聚一处,已经照亮了大明军备力量即将迎来新变革的璀璨前景。
  众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话说这事儿,还得从常遇春回营之后说起。
  那日常遇春一踏入营地,那可是片刻都等不及,赶忙差人去召集了军中几位手艺精湛、名声在外的工匠。
  众人齐聚在那宽敞却透着几分肃穆的营帐之中,常遇春站在营帐中央。
  他大手一挥,目光炯炯地指向那绘制好的图纸。
  只见常遇春神情激动得脸颊都微微泛红,声音洪亮如洪钟敲响,向着这些工匠们滔滔不绝地阐述起来。
  “诸位啊,今日唤你们来,可是有一桩天大的事儿啊!”
  常遇春清了清嗓子,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见众工匠皆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他这才接着说道:“前些日子在战场上,本将缴获了敌军的一些武器,你们猜怎么着?
  我竟从中发现了,这般巧妙之物。
  这几日本将是茶不思饭不想,脑子里就琢磨:若能将这巧妙之处运用到我军现用的火铳之上,说不定就能让那火铳实现连发之能啊!”
  常遇春越说越激动,双手不自觉地在空中挥舞着。
  “你们想想,这要是真成了!
  我大明军队在那战场上,可就如同添了一把绝世利刃,多了一大杀器呀!
  往后那些个外敌再来侵扰,咱们拿着这连发火铳,还不得打得他们屁滚尿流,哭爹喊娘的。
  看他们以后谁还敢小瞧咱们大明呀!”
  工匠们听着常遇春这番话,那眼睛是越睁越大。
  他们脸上的兴奋之色愈发浓烈,一个个摩拳擦掌的,都不由自主地点头称是。
  仿佛那连发火铳已然研制成功,正握在手中杀敌一般。
  就在这时一位姓刘的年长工匠,他在军中打造兵器已有数十载,经验颇为丰富。
  他捋了捋那白的胡须,神情激动地说道:“国公爷,您这想法真是妙啊!
  若真能让现在列装的火铳实现连发,那可就太厉害了呀。
  这在咱大明的兵器史上,那也是能留下浓重一笔的大功绩啊。
  咱这就动手试试,争取早日把这连发火铳给捣鼓出来,也好让咱大明的军威更盛呐!”
  常遇春闻听此言,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那笑声在营帐中回荡,透着无尽的畅快。
  “好!有你们这话,老夫就放心了。
  不过啊,这事儿可得秘密进行。
  毕竟现在还没个准儿呢,可不能走漏了风声,让旁人知晓了去。
  万一要是被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知晓,从中作梗,那咱们这一番心血可就白费咯。”
  众人齐声应道:“是,国公爷,咱们明白!”
  于是火器院和常遇春组织的军中工匠们,便热火朝天地开始了连发火铳的改良研发。
  营帐之中,白日里是锤声叮当,夜里也是灯火通明。
  众人一心扑在这事儿上,都盼着早日能见到成果。
  然而这研发之路,哪是那般顺遂的,那可真是困难重重呀。恰似那布满荆棘的崎岖山路,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还得提防着被扎得鲜血淋漓。
  一日,工匠们正在营帐外的空地上测试那新改良的火铳,只听那“砰砰”几声过后,便是一阵青烟冒起。
  紧接着火铳就哑了火,再怎么摆弄也没了动静。
  众人皆是一愣,随后急得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冒。
  他们围着那出故障的火铳转了一圈又一圈,却也一时没了主意。
  常遇春闻讯赶来,那眉头瞬间就皱成了个疙瘩,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围着那出故障的火铳转了好几圈,心里那叫一个着急上火呀。
  只见常遇春暗自思忖道:“这可咋办呢?
  眼瞅着这都到了关键时候,却出了这等岔子,莫不是这法子从一开始就错了?
  不行,绝不能就这么放弃了!”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想来想去,常遇春觉得问题或许出在材料上,当下决定四处寻找更好的材料。
  可这军中现有的材料都试过了,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这可如何是好?
  常遇春咬了咬牙一跺脚,决定不惜一切代价。
  哪怕是亲自进宫,也要向陛下请求支援。
  常遇春进宫之时,朱元璋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呢。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朱元璋身着明黄的龙袍、头戴冕旒。
  他正端坐在那宽大的书桌后,手中握着朱笔。
  时而沉思,时而落笔,神情专注至极。
  常遇春进到殿内来,先是恭敬地行了个大礼,随后一脸恳切地向朱元璋奏请道:“陛下,如今这火器改良,卡在了材料这一关呐。
  臣等试过好些材料了,可都不理想。
  那火铳连续射击几次就不行了呀,就跟个中看不中用的架子似的。
  臣恳请陛下能下旨,调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帮忙找寻那合适的材料呀。
  陛下您想啊,此乃关乎我大明边防安危的大事。
  若能改良成功,往后外敌来犯,我大明军队便可多几分胜算,还望陛下恩准呐。”
  朱元璋听闻此言,放下手中的朱笔。
  他微微皱眉,深邃的眼眸中透着几分思索之色。
  沉默了片刻后,朱元璋才开口说道:“鄂国公既有此等决心,咱自当支持。
  这火器改良若真能成了,对我大明边防那自是益处多多呀。
  咱这大明的江山社稷,也能多几分安稳。
  等天一亮咱就下旨,着令各地配合你和火器院寻那材料便是。
  你且放心去做吧,可莫要辜负了咱的期望啊。”
  常遇春赶忙再次躬身,拜谢道:“多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望!”
  说罢他这才缓缓退下,心里算是踏实了些。
  此时常遇春的脚步,也变得轻快了许多。
  他赶忙回营去,继续那火器改良之事了。
  可没成想,军中却还是有一些保守的将领,对常遇春的想法提出了质疑。
  这天几位将领聚在一块,那为首的南雄侯赵庸,眉头皱得紧紧的。
  他一脸担忧地劝说道:“国公爷,您这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去弄这新奇的武器,老夫觉得实在不妥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