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第492章 盘点明军里面的蒙古将官翘楚(中)
  朱棡坐在书房里,脸上笑意盈盈的。
  他手里还把玩着个小巧的物件,慢悠悠地开口说道:“嘿,今儿个可得跟你们唠唠夏贵夏大人的事儿。
  有一回啊,几个同僚凑在一块儿。
  瞧着夏大人那一身官服板板正正的,就打趣他说道:‘夏大人呀,您这官服穿在身上,看着就透着一股让人不敢亲近的劲儿呀。
  您就不能多笑笑嘛,老这么严肃,咱瞅着都觉着心里头紧呐。’”
  夏贵闻言一本正经地回道:“咱这身负拱卫京城安全的重任呐,哪能整日嬉皮笑脸的呀?
  咱得有个严肃样儿才行呐!
  这京城的安稳那可全在咱这些人身上担着呢,可不敢有半点儿马虎呀。”
  一旁的陈师爷听了,顿时来了兴致。
  他好奇的探着身子问道:“那夏贵大人平日里负责的事儿,肯定也极为重要吧?
  殿下,以老朽之见,夏贵这人可不一般呐。”
  朱棡放下手里的物件,左手轻轻敲着桌面。
  他同样一脸好奇地追问道:“哦?怎么个不一般法?
  陈师爷,你且细细说来听听。”
  只见陈师爷微微欠了欠身,神色严肃得很。
  仿佛他接下来要说的事儿,那可是关乎天下大事一般。
  “殿下,您是有所不知啊。
  这夏贵大人负责拱卫京城安全,那执行公务起来,真真是一点都不马虎。
  每日甭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会亲自去巡查各处岗哨。
  那眼睛可毒得很呐,就跟能看穿一切的鹰眼似的。
  任何细微差错,那都逃不过夏大人的眼呐。”
  陈师爷边说还边拿手比画着,眼睛里满是敬佩之色。
  朱棡双手抱胸,身子前倾了一些。
  “那士兵们对他是个什么看法呀?”
  陈师爷一听,先是摇了摇头,紧接着脸上露出些许无奈的神情。
  “刚开始那些士兵们可觉得夏贵大人太严苛了,私下里没少抱怨呢。
  就说有一回呀,几个小兵趁着换岗的空当。
  他们寻思着偷偷躲在角落偷懒,心里头还打着小算盘。
  想着这地儿隐蔽,肯定能躲过大人的巡查呢。
  哪知道夏贵大人这一来,一眼就看出不对劲儿了,当下就把那几个小兵给揪了出来。。
  对方吓得脸都白了,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就跟那霜打的茄子似的,蔫儿在那儿了。”
  朱棡眉头微皱,赶忙追问道:“那后来夏贵大人怎么处理这件事儿的呀?”
  陈师爷清了清嗓子,绘声绘色地接着说道:“夏贵大人皱着眉头,那脸沉得跟锅底似的,严厉训斥道:‘你们几个小兔崽子,京城的安全那可是关乎万千百姓的身家性命,关乎咱大明的根基呐。
  你们这般懈怠,如何对得起身上这身衣裳,又怎么对得起朝廷对你们的信任?嗯?’
  那几个小兵吓得腿都发软了,哆嗦个不停。
  其中一个胆子稍大点儿的,小声嘟囔着说:‘大人,我们知错了,再也不敢了,您就饶了我们这回吧。’
  不过日子一长,大家慢慢也都明白了夏贵大人那是为了京城的安全着想呐,心里也就越发敬重他了。
  现在见了夏大人,那都是恭恭敬敬的,打心底里服他呢。”
  陈师爷说完最后一句话,长舒了一口气。
  他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接着说道:“这夏大人如此尽责,京城的安稳可少不了他的功劳呀。”稍微顿了顿,陈师爷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
  只见他眼睛一亮,接着又说道:“殿下,宛平的王哈剌把都儿那也是个人才呐,您可得听听他的事儿。”
  朱棡这会儿正听得入神呢,他坐在那宽敞的大堂中,手拿着茶杯。
  闻言朱棡目光急切的问道:“哦?怎么个情况?
  陈师爷,你快给孤王讲讲。”
  见朱棡兴致勃勃,陈师爷微微躬身,脸上立马变得眉飞色舞起来。
  “虽说这王哈剌把都儿只是个正六品的百户,可在地方治安维护上,那真的是尽心尽力。
  他时常一身利落的短打装扮,腰间别着那把佩刀。
  那刀柄都被他平日里摩挲得油光发亮的,看着就精神得很呐。
  王哈剌把都儿就这么走在宛平的大街小巷里,脸上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见着百姓那是熟络得很呐。
  哪家的孩子见了他呀,都会甜甜的喊一声‘王叔叔’。
  甭管哪家要是有了纠纷,只要有人喊一声‘王大哥’。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王哈剌把都儿那是二话不说,拔腿就往那儿赶,去了就耐心调解。”
  陈师爷边说边比划着,那敬佩的神情都快从脸上溢出来了。
  朱棡放下茶杯,又追问道:“那可有啥具体事例呀?
  光听你这么说,还不过瘾啊。”
  陈师爷捋了捋胡须,回忆了一下说道:“老朽记得有一回呀,两户邻居就因为一堵院墙,吵得那是不可开交。
  脸红脖子粗的,眼看着都快动手了。
  当时正值午后,天气那叫一个炎热啊。
  街上就跟个大蒸笼似的,弥漫着燥热的气息。
  一个大妈在旁边急得直跺脚,扯着嗓子喊道:‘快去喊王大哥来呀,再这么闹下去,可不得了了呀。’
  有人一听,赶紧撒腿就去喊了。
  没到一盏茶的时辰,王哈剌把都儿就匆匆赶来了。
  只见他一个箭步冲上去,两手一伸就把那两家人给拉开了。
  王哈剌把都儿边拉还边喊:‘都别冲动,有话好好说。
  动手伤和气不好,都是街坊邻里的,犯得着为这点事儿闹成这样嘛。’
  等把两家人拉开了,两家人还在那儿气呼呼的呢。
  王哈剌把都儿见状笑着说道:‘都是街坊邻里,有啥不能好好说的呀,动手伤和气不好。
  来来来,先消消气,有啥事儿跟我说一说呗。’
  等两家人情绪平复了些,他就这边听听,那边问问的。
  听完了来龙去脉,王哈剌把都儿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
  随后他三言两语就把事儿给说清了,还给出了个让两家人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
  后来两家人对王哈剌把都儿感激得不行。
  一家军户家属心有余悸地说道:‘王大哥,多亏了您呀!
  要不是您出面,今天这事可没法收场了,咱这邻里关系可就全毁了呀。’
  另一家也赶忙附和道:‘是啊,王大哥,您可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呐。
  要不是您,咱这以后还咋在这街上抬头做人呐。’
  就因为他这人实在是热心肠,深受百姓赞誉,在宛平那一直都是有口皆碑的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