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第532章 《神奇秘谱》提前现大明,妙云巧手奏佳音
  朱棡满脸笑意,目光温和的看向苏明志。
  只见他摆了摆手说道:“苏先生,您可千万别过谦。
  这学问之道,又怎会仅仅局限于朝堂之上呢?
  您对厨艺这般执着钻研,其中所蕴含的门道,又何尝不是一门大学问?
  再者苏先生对各种学问皆有独特见解,若是能教导济熺,必然能为他打开一扇全新的求知之窗,带来不一样的启发与教导。”
  徐妙云也微笑着,轻轻点头附和道:“苏先生,若您能答应教导济熺,那可真是他莫大的福气。
  苏先生的为人谦逊宽厚,才学更是出众。
  这一点,我和夫君都是深信不疑的。”
  话说当年大明初定,局势看似平稳,实则暗流涌动。
  那些勋贵势力,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
  虽未现于明处,却对中央政权隐隐构成威胁。
  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每日殚精竭虑。
  他常思索着以何种特殊手段来拉拢朝中重臣,平衡各方势力,稳固这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
  徐达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那可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他在战场上犹如战神下凡屡立奇功,无数次带领明军冲锋陷阵化险为夷。
  不仅如此在诸多关键决策的紧要关头,徐达始终坚定地站在朱元璋身旁,给与他最有力的支持。
  尤为关键的是,在那场关乎明朝生死存亡的“沈儿峪之战”中,局势万分危急。
  元朝残余势力中的王保保,在西北一带积极整军备战。
  妄图恢复元朝统治,对明朝构成了巨大威胁。
  朱元璋深知局势严峻,遂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兵分两路北伐。
  徐达领命后一路出潼关,势如破竹直捣定西,在沈儿峪与扩廓帖木儿军对峙。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起初明军稍遇挫折,形势不容乐观。
  然而徐达并未慌乱,他沉着冷静,迅速调整战略。
  只见徐达身披战甲屹立于阵前,他目光如炬,大声鼓舞着将士们的士气。
  待到夜幕降临,徐达亲率精锐,趁夜劫营。
  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徐达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手中长枪如龙蛇般舞动。
  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在他的带领下明军士气大振,如猛虎下山,大破元军。
  此役徐达率领明军力挽狂澜,成功扭转战局。
  为消除西北方向的重大威胁,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元璋得知捷报后,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徐达之功,寻常赏赐难以回报。
  于是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朱元璋私下召见徐达。
  他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目光诚挚地许下诺言。
  “徐老哥,你对我大明的功劳,咱铭记于心。
  若你后人中有才德兼备者,咱定封王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徐妙云成长于一个奉行全面育人之道的家中。
  徐达深知徐妙云虽为女子,却也应饱读诗书,增长见识。
  于是他不仅延请各方鸿儒为徐妙云传授经史子集,而且还为其铺就参与文化交流的通途,让她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文化思想。
  在这开明且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里,徐妙云如同一颗璞玉,被精心雕琢。她自幼聪慧过人,对知识有着如饥似渴的强烈渴望。
  这种求知欲,驱使着徐妙云日夜苦读。
  白日里,她伴着窗外的鸟鸣,沉浸在经史子集的浩瀚海洋中。
  夜晚,徐妙云就着昏黄的烛光,在书中探寻着古人的智慧。
  久而久之,她不仅在经史子集上打下了坚实基础,还对琴棋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徐妙云深知唯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未来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
  也正是这份坚持与努力,铸就了她坚韧、自强的性格底色。
  凭借过人的聪慧与勤勉,徐妙云荣获“女诸生”的美誉,在一众闺阁女子中脱颖而出,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
  在琴艺方面,彼时大明琴学昌盛。
  徐妙云研习的多为《神奇秘谱》《太古遗音》等经典琴谱。
  其中《神奇秘谱》原本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编。
  不过洪武十一年才出生的朱权,此时比朱济熺大不了多少,自然无法编纂整理出此等传世经典。
  此书实则是朱棡凭借脑海中的后世记忆默写而成,连同一架精心制作的中和琴,作为定情信物派人赠送给了徐妙云。
  徐妙云得到《神奇秘谱》后,如获至宝。
  她对其中的《梅三弄》情有独钟。
  每当闲暇之时,徐妙云便会净手焚香,端坐在琴前。
  只见她身姿优雅,双手轻轻搭在琴弦上。
  灵动的指法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琴弦间穿梭。
  琴音似山间清泉,时而汩汩流淌,清脆悦耳。
  时而激越飞溅,扣人心弦。
  徐妙云如此钟情于这首曲子,不仅仅是因为其美妙的旋律,更因为梅傲雪凌霜的品性与她内心坚守的独立、高洁相契合。
  在弹奏时,徐妙云仿佛将自己的灵魂注入琴音,把梅坚韧不屈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音符,仿佛都带着她对世间纷扰的超脱和对自我追求的执着,萦绕在听者心间。
  使得听者仿佛置身银装素裹的梅林,亲眼领略梅的坚韧与绝美。
  “殿下,您听这琴音,是不是仿佛能看到那梅在风雪中独自绽放?”
  徐妙云转头看向朱棡,眼中闪烁着光芒。
  朱棡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欣赏。
  “妙云,你这琴艺愈发精湛了,这琴音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愈发深厚。”
  至于绘画领域,大明绘画流派众多,徐妙云深受吴门画派影响。
  吴门画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注重笔墨情趣,追求意境表达。
  徐妙云的工笔鸟画,细腻地呈现出吴门画派风格。
  此时她坐在画案前,手持画笔,眼神专注。
  笔下的鸟宛如被赋予灵魂的精灵,每一根羽毛都根根分明,细腻得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温热。
  每一片瓣都娇艳欲滴,仿佛刚刚承接过清晨的露珠。
  徐妙云对色彩感知敏锐独特,调配出的色调自然天成。
  和谐且富有层次,让整个画面充满蓬勃生机与活力。
  就在这时,徐妙云身边的丫鬟巧玉,一脸好奇地问道:“夫人,您看我这朵的颜色,是不是还需再调整一下?”
  徐妙云微笑着轻轻点头,“这颜色已经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艳俗,少一分则寡淡。
  绘画讲究的,就是这微妙的平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