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红楼从庶子开始 > 第671章 妙人
  第671章 妙人
  卢象升率著大部队离开了,只留下一百人,不过都是膀大腰圆的壮小伙,这些无疑均是其麾下的精锐劲卒,平时打仗衝锋,啃硬骨头都靠这批人,所以很够意思了。
  如果是平时,贾环私拉队伍“入伙”,段永肯定是不同意的,免得贾环喧宾夺主,把自己给架空了,但是现在呢,段永巴不得贾环多拉点人马“入伙”,毕竟兵力越多,安全便越有保障,如今这世道不太平,到处都是饥民,这人一旦饿著肚子就会变成鬼,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不得不防。
  贾环把铁牛和满桂二人叫来,介绍道:“这是卢通判的二弟卢象晋,接下来將隨同咱们一道前往哈密,你们相互认识一下。”
  “原来是卢二爷,幸会幸会,在下满桂。”满桂笑道,一边伸手搭在卢象晋的肩头,表面是在示好,暗地里却在使力试探对方的深浅。
  卢象晋笑道:“原来是满爷,在下老早便听说过您的大名,环三爷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
  满桂使了五分的力气,见卢象晋竟然跟没事似的,不由见猎心喜,於是使足了九成的力气,结果依然无法將卢象晋右肩压塌下去,於是好胜心也上来了,运足全身力气喝道:“倒!”
  “倒不了!”卢象晋也低喝一声,运足力气抵挡,彼此相持不下,脸色都憋得通红。
  贾环向铁牛使了个眼色,后者便伸手搭著两人的肩头,轻鬆地分了开来,憨笑道:“你们要比力气,找俺!”
  卢象晋不由暗暗砸舌,脱口道:“牛爷果然好气力。”
  满桂却是早就跟铁牛比过很多次,每次都扛不了十秒,摆手道:“比个屁,俺不跟畜牲比,好男不跟牛斗。”
  铁牛牛眼一瞪,双手拳头捏得咯咯响:“信不信把你小子搓出屎来?”
  满桂连忙諂著脸陪笑道:“牛爷息怒,开玩笑,开玩笑哈!”
  贾环见状有些好笑,满桂这小子脾气火爆,跟炮仗般一点就著,在铁牛面前却不敢造次,果真是滷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贾环招呼卢象晋在篝火旁坐下,问道:“听建斗说,家里有两个从弟。”
  卢象晋点头道:“我是老二,老三叫象观,比我聪明多了,今年十六,已经考取了秀才功名,正准备参加明年的乡试。我嘛,是个不成器的,读书不行,就爱舞枪弄棒,又不会经营生意,老头子非让我接手家里的布庄,结果一个月便亏掉了五十两,气得老头子把我扫地出门了,只好跑来跟大哥混两餐温饱,要是大哥这里也混不下去,只能削髮出家,每日捧个破钵上街化缘了。”
  满桂见他说得有趣,便哈哈笑了起来。
  贾环微笑道:“卢二爷过谦了。”
  卢象晋摇头道:“不怕环三爷见笑,我还真考虑过出家,我们家老头子气得跳脚,还说你剃了大头当和尚,还不如割了小头入宫作太监去,兴许將来能混上给皇帝倒夜壶的差事。”
  “哈哈哈!”满桂禁不住捧腹大笑,就连铁牛都乐得见牙不见眼。
  贾环也禁不住莞尔,这个卢二爷性格豪放詼谐,倒是个妙人儿。
  段永见卢象晋拿太监取乐,明明很不爽,但又觉得好笑,冷哼一声道:“大胆,敢拿皇上取笑,你有几个脑袋!”
  卢象晋这才醒起旁边还有一位真太监,这不是指著和尚骂颓驴吗?连忙道歉请罪!
  贾环也帮著说了一番好话,段永这才悻悻地拂袖而去,卢象晋鬆了口气,感激地道:“多谢环三爷回护,都怪我这张臭嘴,又惹事了,老头子说得对,逆子百事无成,就坏在这张嘴上。”
  满桂笑道:“以后跟著环三爷混,保证你光宗耀祖,到那时令尊也得可著劲儿叫你祖宗。”
  卢象晋反问道:“满爷,你家令尊待你如何?”
  满桂咧嘴笑道:“没见过,指不定早就投胎转世了,我是义父养大的,前几年,义父也被女真人杀死了。”
  卢象晋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道:“抱歉,又多嘴了!”
  满桂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道:“无妨,有酒吗?”
  卢象晋拿起腰间的酒囊摇了摇,发觉已经空了,便回首叫了一声:“二狗,弄点酒来!。”
  一名民兵小伙很快便將一囊高粱酒递来,卢象晋接过扔给了满桂,笑道:“满爷,请!”
  彼此都是豪放的汉子,你一口我一口,几两酒下肚便混熟了,恨不得当场结拜兄弟。
  贾环注意到卢象晋麾下的民兵还携带了腰鼓一样的乐器,禁不住问道:“卢二爷,那是什么玩意?”
  “这是腰鼓!”卢象晋笑道,一边命人取了一面腰鼓给贾环看。
  满桂奇道:“这玩意有什么用,行军打仗也带著?难道开砍之前还给贼人来一段不成?”
  卢象晋哈哈笑道:“满爷有所不知了,这腰鼓是先秦时期传下来的,最出名的便是安塞腰鼓,大哥麾下这些民兵多来自安塞,这腰鼓既可以用来战前示警,战时又能鼓舞士气,还能鸣鼓收兵,反正作用多著呢!”
  贾环点头了点头道:“安塞腰鼓倒是听说过,能不能来上一段?”
  “自无不可!”卢象晋立即命麾下表演一段。
  只见十名小伙抱著腰鼓便猛烈锤敲起来,一边跳一边吆喝,虽然只有十人,仍然十分震憾,很难想像如果几百人上千人同时表演会是怎样一种惊天动地的情景。
  “好!”
  待到十名陕北小伙表演完毕,眾仪卫都禁不住喝彩叫好,贾环命沐野给了赏,一时皆大欢喜。
  一会,又有宫人端了一托盘的铜钱和碎银出来,说是康乐公主赏赐的,称讚鼓打得好,十名陕北小伙受宠若惊,立即跪倒叩谢公主赏赐,其他民兵,甚至一眾仪卫均羡慕不已。
  閒言少敘,且说第二日一早,和亲队伍又启程进发了,一路晓行夜宿,艰难跋涉了两个多月,终於在六月盛夏抵达了大晋国土的最西端——嘉峪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