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221章 既见明皇,即刻跪拜!
  第221章 既见明皇,即刻跪拜!
  在看到那黑压压连成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军,齐齐向朱祐樘跪拜的场景。
  城外的那二十多万大军,无不为之动容。
  在这些人的感染下,这二十多万大军中,终于有人颤抖着跪了下来,对着朱祐樘磕头喊万岁。
  “草民……草民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成片成片的大军,放下了武器,跪下身来,开始对着朱祐樘跪拜。
  他们的口中,颤抖着高喊:“草民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一片人跪了,另外一片人也跟着跪了!
  到了后来,整建制的大军,都对着朱祐樘跪了下来!
  既见明皇,即刻跪拜!
  城墙上的于慎,看到自己从各地东拼西凑的二十多万大军,还没开打呢,就成片成片地向着朱祐樘跪拜投降。
  他的心中,感到无比的震惊,感到无边的恐惧!
  “起来!都给我起来!”
  “不许跪!都不许跪啊!!!”
  于慎急得直跳脚,他全身都开始冒冷汗,心脏跳得飞快,几乎要蹦出来了。
  同时,他感到呼吸都变得困难。
  巨大的绝望笼罩着他,让他几乎晕厥。
  于慎原本以为,自己占据京城,有险可守。
  又有二十五万大军,一万拒马,士兵盔甲武器,也都是明朝最顶尖的的装备。
  拥有这样强大的军事实力,即便在面对朱祐樘大军攻城时。
  不说能击溃朱祐樘的大军,但是固守城墙,不让朱祐樘回京,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场战斗甚至都还没有开打。
  朱祐樘仅仅只是露了个面,他好不容易才凑起来的大军,顷刻间就已叛变。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啊!
  于慎目眦欲裂,神态癫狂,状若疯鬼地对着城下的大军怒吼。
  “你们这是在向瓦剌投降!都给我起来战斗!”
  “临阵投降者,全家斩首,籍没财产!”
  “你们难道连自己家人的性命,都不顾了吗?!”
  “都给我起来杀敌啊!”
  “……”
  城墙上,于慎声嘶力竭地企图再次利用家人,威胁城下的士兵。
  但这一次,投降朱祐樘已成定局,没有任何人再听于慎的命令。
  于慎狗急跳墙,立刻对着队伍中的掌令官下令。
  “掌令官,即刻执行军法,斩杀投降士兵!”
  “杀!杀到他们站起来迎敌为止!”
  “是,少保大人!”
  于慎的命令恶毒至极,企图用死亡来威胁,恐吓这些士兵,起来杀敌。
  队伍中的掌令官,都是曹礼从辽东带来的边军。
  这次的兵变他们参与最深,但有些人已经迷途知返,有些人却依然执迷不悟。
  特别是这些被选来当掌令官的辽东边军,更是曹礼的铁杆支持者。
  此刻听到于慎的命令,这些人当即就要执行军令,斩杀向朱祐樘投降的地方军。
  但投降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当投降的人为大多数时,依旧执行于慎军令的掌令官,就是军队的敌人。
  掌令官的刀还没落到投降军的头上,投降军内部,就已经展开了反击。
  “大胆叛军,陛下亲临,你们不但不投降,竟然还敢逼迫我们对抗陛下!”
  “我等定要为陛下平叛,杀光你们这些叛军!”
  “杀啊!杀光这些叛军!”
  “……”
  城门外的士兵们,当即叛变了于慎,对着那些辽东边军,大开杀戒!
  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白了,投降朱祐樘,可能会被于慎手下的兵杀死。
  但不投降朱祐樘,就一定会被朱祐樘手下的兵杀死!
  这种情况,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没有任何意外,绝大部分的士兵们,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正常的选择!
  “杀!杀光这些掌令官!”
  “于慎走狗,不得好死!”
  “杀光叛军,迎陛下回京!”
  “啊啊啊啊啊!!!”
  “……”
  于慎安插在队伍中的掌令官,立刻被愤怒的地方军们,撕个粉碎!
  而那些试图对这些地方军动手的辽东边军,也立刻被身边数倍于辽东边军的地方军,砍个粉碎!
  京城之下,即刻陷入混战!
  凄厉的惨叫声,连绵不绝地响起!
  每分每秒,都有叛军凄惨的倒下!
  红色的鲜血之,在军阵中的每一个角落盛开!
  鲜血很快染红了城门外的土地,带来阵阵作呕的腥气。
  当手下的士兵,开始不受控制地投降朱祐樘后,于谦知道,他大势已去!
  于慎惊恐万分,双脚一软,跌坐在地。
  他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他明明已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了。他的每一个操作,几乎是一比一复制了当年,于谦打京城保卫战时的动作。
  于谦调漕运兵,他也调漕运兵。
  于谦强征乡勇,他也强征乡勇。
  于谦让边军入京城,他也让边军入京城。
  于谦颁布恩威并施的法令,他也颁布,他颁布的法令,甚至还是于谦颁布的原版!
  可是为什么,于谦打赢了京城保卫战,把瓦剌也先和朱祁镇打得落荒而逃。
  但朱祐樘仅仅只是露了一下面,甚至连一句话都没说,他就败得如此彻底!
  他不明白!
  他不明白啊!
  实际上,这次土木堡之变,和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过程一模一样。
  唯一不同的,就是当年杨洪的儿子杨俊,在土木堡袭击朱祁镇的大营时,成功了。
  而杨通的儿子杨魁,在土木堡袭击朱祐樘的大营时,失败了!
  ~~
  被袭营后的朱祁镇,在宣府,大同等处叫门调兵。
  但宣府和大同已经兵变,朱祁镇调动不了一兵一卒,只能跟着也先回到草原。
  再借用瓦剌部族的力量,帮助自己回京。
  但那个时候,朱祁镇这边只有三万瓦剌骑兵。
  而于谦调来了将近三十万的部队,十个打一个,军士力量极为悬殊。
  也先要是跑得慢了,甚至有可能被于谦全歼!
  而且朱祁镇身边的瓦剌骑兵,更能坐实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的说法。
  让于谦调来的士兵们,杀起敌来,毫不手软。
  而成功反杀杨魁的朱祐樘,也是先去了宣府和大同叫门巡边。
  宣府和大同也兵变了,也拒绝给朱祐樘开门。
  但朱祐樘就是凭借着五万陷阵营,和十万大明远征军,硬生生轰开了宣府和大同的城门。
  杀掉所有参与叛乱的军官和士兵,巡视完九边,彻底掌控北方之后,朱祐樘才带着大军回到京城。
  这个时候,朱祐樘拥有十五万大军,一万多厂卫和三十多万后勤部队。
  而于慎东拼西凑的队伍,也才只有二十五万人。
  战力不仅不再悬殊,而且朱祐樘身边的大军,还都是正儿八经的大明正规军。
  当于慎编造的,朱祐樘被瓦剌人俘虏的谎言,一戳即破时。
  那些被调来保护京城的士兵们,集体投降朱祐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说白了,还是那句话。
  谁赢,他们帮谁。
  而他们帮谁,谁就能赢得更彻底!
  其实,在于慎只是听闻朱祐樘在土木堡遇袭,而没有查清事实后,就贸然发动夺权开始。
  于慎的失败,就是注定的。
  但这也怪不了于慎冲动,没有第一时间去查清事实。
  实在是上一次的土木堡之变,让京中的这些官员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
  毕竟家贼难防,面对自己人下手,谁又能保证毫发无伤呢?
  要不是朱祐樘有五万陷阵营和一万厂卫,杨魁还真就得手了!
  当时京城局势那么紧张,每一方都是分秒必争。
  时间去查清事实之后,再参与夺权的话,黄菜都凉了。
  当时,不仅是于慎没有派人去调查。
  整个京城里,也没有一个人去调查这件事。
  因为上一次土木堡之变的影响,所有人都下意识得笃定朱祐樘一定出事了。
  可万万没想到,朱祐樘不仅没有出事,他还统一了九边!
  此刻,朱祐樘率领十五万大军回京。
  城外的二十多万大军,又顷刻投降朱祐樘。
  如此一来,谁还能阻止朱祐樘回到京城?!
  朱祐樘仅仅只是露了个面,就让他们这些在京城里费尽心机夺权的各方势力,成为了笑话!
  他们当时在京城里,机关算尽,计谋迭出,殚精竭虑的夺权手段,此时看来,是如此的可笑!
  原来从始至终,都是他们这些京官一厢情愿的闹剧而已。
  大明的最高权力,从始至终,都一直在朱祐樘的手里!
  ……
  远处,朱祐樘看到城外军队,齐齐向自己跪拜的场景,脸上久违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看来情况还不算太糟,这些临时被调来京城的士兵们,还是效忠于自己的。
  朱祐樘看着身边跪了一地的官员将士,心中满意至极。
  “都平身吧。”
  “谢陛下!”
  众人起身之后,朱祐樘才见京城城门外,已经展开了混战。
  朱祐樘知道,这一定是已经投降于自己的士兵,正和死不投降的军队,发生战斗。
  朱祐樘双眼微眯,当机立断,即刻下令。
  “前方部队,迅速移开拒马,远离城门!”
  “高顺,即刻召集陷阵营,发动冲锋!”
  高顺神色一凛,抱拳领命:“是,陛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