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同人 > 知否:我是皇太子 > 第271章 新年
  第271章 新年
  朱景喻把在江南的所见所闻,详细的和赵兴说了一遍。
  赵兴安静的倾听着,等朱景喻停下后,才说道:“你一直在夸江南,江南被你说的好似人间天堂一般。难道江南在你眼中只有优点,一点缺点没有?”
  “自然是有的。”
  朱景喻从衣袖中掏出一封扎子,说道:“臣将江南所见的一些弊端和问题,都详细的记录了下来。请殿下过目!”
  不用赵兴吩咐,三水就上前接过扎子,送到了赵兴的面前。
  赵兴接过展开看了起来,越看赵兴脸色越冷。
  朱景喻这封扎子的内容非常多,小到衙役下乡征税,大到官员贪赃枉法,只要是他见到的都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其中最多的就属官商勾结了。
  江南商业繁荣,杭州港更是大宋四大商港之一。
  大宋海上贸易繁荣,设置了多个贸易港口。
  杭州港在所有港口中,都属于名列前茅。
  这意味着大量商船从杭州港出发前往别国,而别国也有大量商船运送各国货物抵达杭州。
  这也为江南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
  商业繁荣各种竞争自然就会存在,贿赂官员的情况自然非常常见。
  江南的官员甚至不屑于去剥削百姓,毕竟剥削百姓才能得到多少钱?
  那些商人稍微给点孝敬,都比他们剥削百姓来钱快多了,谁还看的上那些穷百姓。
  不过官商勾结有个很大的弊端,很多东西几乎形成了垄断。
  一些官员在江南尝到了甜头,中金贿赂吏部官员,在考评上作假,尽量留在原地连任,不能连任的时候,调动也在江南之内。
  为了留在江南,甚至很多人不愿意升迁。
  “真成了土皇帝了!”赵兴看完后冷笑道。
  “殿下,这些是臣这些年在江南那边任职,收到的好处。臣一文未动全在这里。”朱景喻掏出一沓银票说道。
  收钱是他去江南任职前,赵兴高度他的。
  他的身份瞒不住,若是不收钱,江南那边的官员都会防着他。
  好在赵兴有个贪财的舅舅,虽说这些年老实了不少,但是以前的固有印象还在。
  朱景喻去江南任职后,那些人派人给他送钱,故意试探。
  朱景喻得了赵兴的吩咐来者不拒,都给收了。
  慢慢的,江南的那些官员也放心了。
  这才让朱景喻能够打听到这些隐秘。
  赵兴从三水手里接过银票,看了下,竟然有五万多两。
  要知道朱景喻前两年才升任县令罢了。
  难怪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银。
  这其中固然有因为朱景喻和他的那层关系的因素,却也能证明官员的捞金能力。
  “百姓穷,朝廷穷,这些当官的倒是各个肥的很。”
  大宋的官员俸禄是历史之最,可是这些官员不是争权就是夺利,着实可恨。
  “表兄辛苦了,年后不急着去上任,在家多陪陪舅舅舅母,等吏部任命文书下来,再去赴任不迟。”赵兴说道。
  “是!”朱景喻连自己接下来调动去哪都没有询问,赵兴也没有说。
  聊了一会家常,赵兴看了一眼三水,三水会意,行礼退了出去。
  过了大约一柱香左右,三水再次回来了。
  赵兴便让朱景喻回去了。
  朱景喻出了东宫大殿没多久,他夫人方氏也在宫女的引路下走了过来。
  身后还跟了一群抱着东西的宫女太监。
  “官人,这些都是太子妃赏赐的。”方氏说道。
  “嗯。”朱景喻点了点头,说道:“走吧。”
  …………
  朱景喻走后,赵兴再次看了一遍他的扎子,揉了揉脑袋。
  大宋的各种弊端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荫封。
  大宋科举完善,朝廷也十分重视教育。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些都是形容大宋读书人的地位。
  但是实际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还占不到总数的一半。
  朝廷官员一半多都是通过荫封入仕的。
  文官五品以上,子孙后代就能得到荫封,无需科举,直接入仕为官。
  除此外,举办大的祭祀活动,或者皇帝寿诞之日,参加的官员,家中子嗣亲戚都能得到荫封。
  官员致仕,官员死亡,家属也能得到荫封。
  不乏一些高官,家中子孙荫封十数人甚至二十多人的。
  宰相门前七品官。
  这句话本意是说宰相家里看门的地位都相当于七品官。
  但是在大宋,这种情况是能够真正发生的。
  因为朝廷的荫封不仅能能够荫封子孙,还能荫封亲戚、门生、奴仆。大宋冗官,其实就是荫封制度泛滥而造成的。
  赵兴记得前世看过一份统计,两宋三百多年间,科举录取的官员只有十万出头。
  平均下来每年录取三百多人,这个数量其实并不算多。
  要知道如今朝廷的官员长期维持在两万人左右。
  乍一听并不多,但是唐朝唐朝巅峰时期,官员数量也不到两万。
  可是宋朝的国土面积,却只有唐朝的三四分之一。
  两万官员的数量每年补充三百多人并不算多。
  但是每年通过荫封入仕的官员,却是科举入仕的数倍。
  但是实际上,朝廷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官员,为了安置日益增多的官员,朝廷只能分散权利,来增加岗位。
  即便如此依旧不够用,因此许多官员只能领着闲职,没有实职。
  说白了,就是光拿工资不干活。
  但是实职不仅有权,还能捞钱。
  而荫封的官员都有背景,家里帮其打点谋划,基本都能得到实职。
  反倒是科举入仕的,一甲和二甲的前列的还好,后面的若是没有背景,几乎很难得到实职。
  这也导致实权官员中,科举入仕的占比越来越少。
  江南富庶,更是这些荫封官员的首选。
  据赵兴所知,江南官员中荫封入仕的占了八成。
  说是世家消亡了,但是大宋官员品级高的,和汉晋时期的世家门阀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靠着荫封占据了大量官位,寒门平民子弟,即便能够金榜题名,没有背景也很难出头。
  因此许多人就只能成为那些高官的门生。
  大宋的很多积弊,赵兴都有很大信心解决,唯由这一点,赵兴没有什么信心。
  因为所有官员都是荫封制度的受益者。
  高级官员是已经得到利益的,那些没有荫封资格的官员,也在努力攀登,想着成为五品官员,荫封子孙。
  若是取消或者减少荫封,别说那些五品以上的官员,就连那些六七品的官员都不会答应。
  范大相公当年新法失败,和他想要改变这一点也有很大关系。
  什么彻查隐田,什么彻查盐务,那些官员真没有那么在意。
  只要他们还是官,不管是田还是钱,他们都能弄的到。
  “呼~”
  赵兴呼出了一口气,喃喃道:“想那么多做什么,等将来灭掉西夏和辽国,到时候自己也学朱屠夫,把不同意的杀光就行了。”
  要是灭不了西夏和辽国,那么大宋早迟要亡,那自己还折腾什么。
  不行就当个昏君享受一番,等自己死了,管他洪水滔天。
  …………
  除夕夜,赵兴和张桂芬入宫同父皇母后一同守夜。
  子时一到,皇宫响起了钟声,代表着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年。
  赵兴和父皇一起前去太庙祭祀祖先,完成祭祀后,吃了饺子,才各自回房睡觉。
  当晚赵兴和张桂芬就留在宫里过夜。
  次日一早,文武百官进宫,随官家和赵兴一起去太庙祭祀,然后便是每年的正旦大朝会。
  正旦大朝会其实就是百官给皇帝拜年,各国藩属朝拜的日子。
  可惜大宋根本没有实际上的属国,正旦大朝会就在官员的参拜后,草草结束。
  大朝会结束,官家设宴宴请群臣。
  而后宫之中,曹皇后和张桂芬也在宴请女眷。
  正月初一,官员入宫给官家拜年,诰命夫人则入宫给皇后拜年。
  官家宴请官员,皇后则宴请女眷。
  这都是每年必做的事情。
  正旦之后,赵兴便和张桂芬回了东宫。
  刘三石迎了出来,跟在一旁,讲述着这几日东宫的情况。
  “盛正嫔那里马御医每日早中晚都有去号脉,一切正常。倒是李侧妃孕吐反应有些大,马御医对此也没什么办法。”
  赵兴闻言眉头微皱,侧头道:“太子妃,你派人通知贺老太太,让她尽快来东宫吧。”
  之前赵兴和张桂芬说了让贺老太太来东宫的事,张桂芬差人请了贺老太太过来,说了此事。
  贺老太太那边考虑后答应了下来,她一把年纪了,倒是不在乎这些。
  但是她孙儿还年轻,不得不为孙儿考虑。
  虽说靠着她这些年积攒的人脉,家里的药材生意做的很不错。
  可是她百年之后,难免会有人眼红。
  贺弘文要是有个御医身份,别人也不敢打贺家生意的主意。
  贺老太太那边的意思是等来年过了上元节后,再来东宫。
  但是赵兴听到李云初孕吐反应很大,御医没有办法,有些等不及了。
  “殿下,臣妾虽然不是大夫,却也知道女子孕吐乃是正常反应,大夫能有什么办法?这方面那些老妈子比大夫都管用。要不臣妾派身边的钱妈妈过去伺候一些日子吧。”张桂芬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