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 第147章 给你写本书
  第147章 给你写本书
  李安全请自己吃饭,让姜宁有些意外。
  他不是个得意忘形的人,也从来没跟同学炫耀过什么。
  可实际是,就算是他请吃饭,同学都不肯来。
  更别说主动请他吃饭了。
  第一次有同学主动请他吃饭,虽然明知道这顿饭估计不会那么好吃,但姜宁还是痛快的去了,而且叫上了冯雨,人家两口子,他一个人去有点不礼貌。
  最近冯雨天天在教育他,应该怎么尊别重人。
  比如吃饭,有的时候不能带老婆。
  但有的时候需要带老婆。
  姜宁稍不耐烦,冯雨就说爸爸是子女的榜样。
  要想把子女教育好,爸爸要身体力行给子女做好榜样。
  理由充分的让姜宁无话可说,也只能听她的。
  冯雪没来,不想来。
  自个在家做饭。
  晚饭在一家小餐馆,其实档次不算低。
  在北安也算是中等消费水平。
  要了个小包厢,李安让姜宁点菜。
  姜宁客随主便,说:“点了排骨面卷子就够了,多了吃不完也浪费,主要我老婆怀孕了也不能吃辣的,随便吃个晚饭就行了。”
  李安就点了排骨面卷子。
  杨秋燕瞅了下冯雨肚子:“恭喜,几个月了?”
  冯雨笑道:“才两个月,还看不出来。”
  杨秋燕自来熟:“我给你说,怀了孕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别担心这担心那的,我当初怀上的时候,什么都不管,该吃吃该喝喝顺顺利利就生下来了,有些心小的,怕这怕那,多喝点水都怕呛到孩子,最后生下来不是这问题就是那问题……”
  两个女人唧哩呱啦交流起来。
  姜宁也没端着,喝了口茶问:“是不是有事?”
  李安有点不好意思:“杨秋燕非要折腾,又开了一个果饮店,准备从你那买水果。”
  姜宁意外:“又开店了?”
  李安点着头说:“还欠了一屁股债呢,我不让她开她非要开……”
  姜宁就道:“这是好事,人还是要多折腾,爱折腾的人不一定能发了财,但不折腾是绝对发不了财的,那些老板哪个没栽过跟头,只有栽的跟头多了才有机会当老板。”
  李安好奇的问:“你也栽过跟头?”
  姜宁捂着茶杯,道:“我栽的跟头多了去,在外面那几年什么苦没吃过,被人家卖了差点饭都吃不上,老家出点事还要亲友帮衬,在外面就只能靠自己。”
  杨秋燕好奇问:“你还被人坑过?”
  姜宁点头:“坑过,出来奋斗的谁没被人坑过。”
  杨秋燕瞪李安:“听听,我就说了吧,人还是得自己干,给人打工能有什么前途,累死累活的就挣那点辛苦钱,不自己干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姜宁有点惊异,这真是东风压倒西风了,问:“你们的店在哪里?”
  杨秋燕道:“陈家十子,本来想开到一中对面做学生的生意,现在书店生意不好,听说学校再不让学生买书了,但那边房屋太高了,转让费也贵的要死,盘不起。”
  姜宁点头:“学生生意确实好做,不过王家十字也不错。”
  杨秋燕道:“现在还在装修,再有几天就好了,我打算六一开业,现在的问题是,卖的贵了不行,没生意,便宜了又没利润,成本太高,我吃过你农场的水果,味道挺好的,所以我想用你农场的水果做果饮,你能不能便宜点给我?”
  姜宁就道:“农场的果园种的果树都是自己吃的,最多就给单位卖一些,剩下的其实没多少,货源其实不稳定。”
  杨秋燕道:“我一个小店也用不了多少,你卖给单位多少钱?”
  姜宁想了一下:“苹果梨子什么的都是两块。”
  杨秋燕吃一惊:“这么便宜?”
  姜宁问道:“果蔬店里卖的多少?”
  杨秋燕道:“要看品种,梨子有的便宜有的挺贵,苹果基本都在五六块以上。”
  姜宁就笑:“那我卖便宜了。”
  杨秋燕道:“其实苹果的批发价很便宜,北安不种苹果,但市里种的苹果多,果园批发价也是两块钱左右,卖不动的时候一块钱也在卖,我们做果饮的肯定不要太好的果子,不然还不赔死,会收一些超市和果蔬店里卖不掉的货,价格低才能赚到钱。”
  “这……”
  姜宁顿了一下:“这种商业机密也能随便往外说?”
  冯雨也挺惊讶,她以前也挺喜欢果饮。
  时不时会在那些果饮店里买杯果饮喝。
  没想到用的都是卖不掉的货……
  瞬间感觉被欺诈了。
  杨秋燕不在意地道:“这有什么,干过的都知道,网上还有人说呢,做果饮的都说自己用的新鲜的最好的果子,真正用的什么鬼才知道,不过这终究不是什么正道,生意也不可能长久,所以我打算用好果子,你农场的苹果能不能便宜点给我?”
  姜宁就问:“你想多少钱要?”
  杨秋燕砍的还挺狠:“一块钱行不行?”
  姜宁就笑:“你这砍的有点狠啊!”
  冯雨都有点小尴尬,她还没见过这么好意思的女人。
  杨秋燕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理由充分道:“如果我生意好了,要的量肯定很大,我会去市里开分店,会去省城开分店,咱们可以长期合作的。”
  姜宁笑而不语,这女人挺会给人画饼。
  冯雨则忍着笑,忍的很辛苦。
  李安连忙转移话题:“我听老李说你买飞机了?”
  姜宁点头:“买了个直升机转转。”
  “真牛逼!”
  李安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心情,只能感觉叹了下。
  杨秋燕也觉的牛逼。
  买飞机,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个不敢做的梦。
  姜宁道:“这有什么牛逼的,飞机和汽车一样,三四万的qq是车,几千万的布加迪威龙也是车,飞机也一样,有几亿的公务机,也有几百万的小飞机,我就买了个四五百万的直升机玩玩,好几个亿的公务机我也买不起,也没那需求。”
  李安道:“那也牛逼,直升机也是飞机。”
  聊了一阵,饭菜上来了。
  就吃个饭,没上酒。
  吃的差不多时。
  杨秋燕又问了一下:“果子能不能便宜给我啊?”
  姜宁放下筷子,道:“不知道老李给你们说过没有,我这人私交归私交,要是谈生意就得按生意的规矩来,我和李安是同学,要是因为生意闹的不愉快,那还不如不做。”
  杨秋燕只能点点头:“听老李说过。”
  姜宁就道:“按你说的,苹果可以一块钱给你,其他的水果也可以便宜给你,这是我给老同学的优惠,但不能欠账,要现金提货。”
  杨秋燕痛快道:“没有问题,谢谢你了啊!”
  吃饱喝足,出了小饭馆。
  各回各家。
  上车之前,杨秋燕瞅了一眼冯雨的大g,眼里满满的羡慕,但很快打起精神,一时穷不代表一辈子穷,人穷不可怕,只要志不穷,总有发达的一天。
  姜宁也扫了眼,两口子开的一辆长安。
  其实也不错了,普通家庭能买个十来万的车代步已经足矣。
  他在国外待了五年,对车的概念其实和国人还是不一样的。
  并不觉的开个几万块的国产车就丢人。
  这玩意就是个交通工具。
  有钱了买个好点的,没钱了几万块钱的也能代步。
  不像姜伟,没钱还要买个路虎打肿脸充胖子。
  要是在意那些,他就买几千万的阿古斯塔了。
  不会买个几百万的小直升机。
  又不是买不起。
  来的时候没有开车,让司机送过来的。
  回去开冯雨的大g。
  冯雨开车,姜宁懒洋洋的靠在副驾上。
  一边开车上路,两人还一边评论着杨秋燕。
  冯雨从不背后说人是非,话说的也挺正面:“杨秋燕挺厉害,换了是我,我肯定会不好意思那么跟人讨价还价,而且她还挺有野心的,我觉的她就适合当老板。”
  姜宁不太上心:“会吹牛逼的多了去,能干成事才算。”
  冯雨郁闷:“原来我喝的果饮都是用烂果子做的。”
  姜宁就道:“所以我让你少喝那些玩意儿,现在外面的东西,就连小饭馆里都是一大堆科技狠活,更不要说做饮品的了,想吃还是在家自己做的才干净卫生。”
  冯雨道:“家里做的味道不行啊,做果饮也要技术的,配料和工艺很重要的,好多卖的火的,都是人家实验了不知道多少次才调出来的配方,自己做没有那个味。”
  姜宁挠头:“那我去学个手艺专门给你做?”
  冯雨笑出声来,笑的眉眼弯弯的:“好啊!”
  姜宁想了一下:“算了,我一天天这么忙,浪费时间学那个有点不划算,还是给你请个专业的果饮师给你做最划算,最多再养一个人,我的时间还是留着挣大钱吧!”
  冯雨白他一眼:“光说不练。”
  嘀嗒一声。
  手机又来了新消息。
  姜宁掏出来看了看,是老杨给他发的一个文件。
  点开,抬头是《关于处理离休人员若干问题的通知》等字样。
  看了一下抬头,指导思想什么的。
  全是车轱辘话。
  再往下看,还没看几行。
  老杨的电话就来了。
  姜宁就接起来:“正在看文件呢,这文件说的什么?”
  老杨语气沉重:“我可能没法在农场干了。”
  姜宁吃了一惊:“怎么回事?”
  老头心情复杂:“陆老板要收拾吃空饷的。”
  姜宁不解:“你这都快退了,不算吃空饷的吧?”
  老头解释了下:“你看文件,重点不是我们这些离休的,现在好多单位有人领着工资不在岗,重点是这些,当然离休的也有问题,我可能没法再给你操心了。”
  姜宁道:“我还没看文伯呢,我看看再说。”
  老头说好,也没再多说。
  挂了电话。
  姜宁打开文件,仔细读了读。
  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离休人员的。
  指出有些离休人员在企业挂职或者是挂名顾问领工资,这一部分要回归本职,离休不是退休,就算岁数大了不能再担任要职,也该继续为县里的事业发光发热。
  怎么能跑去企业挂职呢!
  第二部分则是吃空饷的,前面针对离休人员的问题措词还算是温和,后面针对吃空饷的就非常严厉了,点名了好多单位,措词很严厉,最后来了句要严肃处理。
  冯雨一边开车,一边问:“发生什么事了吗?”
  姜宁道:“老板要收拾吃空饷的,不让离休人员在企业挂职了。”
  冯雨啊了一声:“那老同志是不是要走?”
  姜宁摇头:“还不知道,回去问问情况。”
  冯雨忧心忡忡:“老同志要是真走了谁还给你操心?”
  姜宁抓了抓头,也觉的头疼。
  这年头找个人容易,但找个兢兢业业有责任心的老黄牛不容易。
  老头真要走了,他还真的挺抓瞎。
  敬业不说,还勇于背锅。
  得罪人的事全是老同志在干。
  这样的好同志上哪还能找到?
  思来想去,也没有个可以接替的。
  老头太具有不可替代性,就算孔芳菲有责任也能担当,但其他方面还是差了一些,威望手段智慧都没法和老头相提并论,人脉更是差的远。
  有些事老头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
  孔芳菲可没那样的人脉资历。
  还有日常管理,老头罚小姨父邓强五百块,谁也不敢说什么,亲戚还会说罚的好,换了孔芳菲就得打问号,没有那个威望和资历,想服众就很难。
  姜宁想了一路,委实挺头大。
  回到农场,冯雨将他送到办公楼。
  看他下车,才开车走了。
  姜楼上去,去办公室和老头商量。
  老头心情复杂,从个人角度发发,这个事情无疑伤害到了他。
  但他却没办法抱怨,因为事情是好的。
  姜宁问道:“我看通知上说会重新安排岗位,你会被安排到哪里?”
  老杨摇头:“暂时还不知道。”
  姜宁就问:“你是怎么想的?”
  老杨唏嘘了下:“我毕竟是公职人员,当然是要服众安排的。”
  姜宁直说:“农场离不开你,能否想想别的办法?”
  老头想了一下,摇摇头:“怕是很难,如果在我这开了口子,这文件就没必要发了。”
  确实是这个理。
  姜宁想了一阵,道:“我给老板打个电话吧!”
  老杨点头。
  姜宁就给陆老板打过去:“老板,刚看了那个处理离休人员问题的文件,能不能考虑下实际情况,农场没有老同志操心我的麻烦会很多。”
  陆经纬道:“这是原则问题,更加不是你偷懒不干活的理由。”
  姜宁问道:“不能商量?”
  陆经纬道:“不能商量,领着国家的工资就应该为人民服务。”
  姜宁最后问了一句:“老同志会被排安到哪?”
  陆经纬道:“我不知道,帽子部安排。”
  姜宁挂了电话,这下真愁了。
  老杨却想开了:“算了,万事不由人,想太多也没用,我打算休息几天,顺便去京城看一下孙子,你最近也不要外出了,尽量待在农场!”
  姜宁无奈点头,通知孔芳菲给老头订机票。
  这种事情埋不住的。
  农场也有工人有亲戚或者亲戚吃公家饭的。
  消息很快传开,工人们私下议论纷纷。
  都在传杨老黑要回官府,不管农场的事了。
  多数人觉的挺可惜,舍不得。
  毕竟老同志做事很公道,只要不犯错,什么事都好说。
  家里有个大事小事,还能找老头帮忙。
  极个别偷偷的击掌相庆,恨不得老头赶紧滚蛋。
  过了几天,老头还在京城陪老伴孙子。
  县里的文件下来了,老头被召回文联,为北安文化事业发挥光热。
  姜宁想了一个妙招,打电话和老同志商量:“你看这样行不,你回文联,农场的事你还得给我操着心,在那边办公,司机也跟你过去,电话办公也可以的嘛,小事就打电话,得空了回农场露个面就行了,哪都不耽误。”
  老头想了一下:“我回去再说吧!”
  姜宁嗯了一声:“多在京城待几天吧,不用着急回来。”
  聊了几句挂掉。
  本以为这个事就这样了。
  结果……
  大姑家传来了噩耗,不是大姑父被阎王传唤了。
  手术做的还算成功,人已经回到家里
  据说再活十年不成问题。
  是县里列出了吃空饷的人员名单,要处理。
  大表哥周爱国榜上有名。
  长年不在单位,天天忙着做生意搞钱。
  老油子了,领导管不住,那真是大爷。
  现在好了,上了黑名单,要清出公职队伍。
  消息传开,亲戚们都去周爱国家看望。坐了一屋子人,大姑也来了。
  周爱国情绪很不好,却只能强作欢颜。
  七嘴八舌说了一阵。
  大姑抹着眼泪,问二姑:“友平能不能给说说?”
  二姑叹息:“县里的事,郭友平哪能说的上话。”
  大姑就问姜宁:“姜宁最有本事,能不能给想想办法?”
  姜宁没有推辞:“我打电话问问。”
  客厅里就安静下来,全都看着他。
  姜宁当面打了几个电话,还开了免提。
  一听是为这事,都连连推辞。
  真没办法。
  亲戚们叹息了一声,大姑眼里的希望消失。
  姜宁摊了摊手:“姑妈也听到了,陆老板盯着呢,现在没人敢插手这事。”
  大姑只能强作欢颜:“你尽力了就好。”
  坐了半天,该安慰的也安慰过了。
  亲戚们没留下吃饭,都纷纷告辞。
  姜有信坐姜宁的车来的,去农场的路上还问他:“你怎么不给陆老板打电话?”
  姜宁无语的道:“这种事我怎么给陆老板打电话,请他网开一面?老杨都得回去,更别说大表哥,这又不是一个人的事,陆老板怎么可能会网开一面。”
  姜有信叹息了一声,也无话可说。
  为大外甥可惜。
  好好的班不上,非要搞歪门邪道。
  这下可好,饭碗都丢了。
  四十几的人了,没了工作还能去干嘛?
  做生意也没个正经营生。
  难道就指望着投机倒把发财?
  关键是丢人啊!
  以前是公家人,现在成了老百姓。
  这个才是最没法接受的。
  去的时候以为能蹭个饭,都给冯雪说了不吃饭。
  谁想没蹭到饭,就和姜爸一起吃食堂。
  在食堂碰到许文静,拿着手机拍工人吃饭。
  姜宁叫过来问了问:“你拍工人吃饭干嘛?”
  许文静道:“记录农场的生活啊!”
  姜宁问她:“有几个粉丝了?”
  许文静一下精神了:“三万多了,我拍的农场的好多作品很受欢迎,涨粉挺快的,好多人喜欢农场的生活,都注关了我,再涨点汾丝我就能接广告了。”
  姜宁随口鼓励:“那就加油。”
  许文静喜孜孜点头,端着盘子坐在他旁边。
  晚上哥几个叫上大表哥去喝啤酒。
  周爱国没了精神气,话也比以往少了。
  撸着烤串喝着啤酒。
  姜宁问了问几个哥哥谋划的事情:“你们商量开生活超市打算什么时候开?”
  姜伟说:“找不到店面。”
  姜宁惊讶:“找不到店面?”
  姜泽道:“没有合适的门面。”
  姜宁就不问了,觉的三人在浪费口水。
  安慰了一阵周爱国,旁边过来一对小情侣。
  看着二十出头,男生拿着个话筒,女生拿着个相机,在人群里转悠,好像在拍摄,话说去年拍短视频的还不多,今年好像越来越多了,农场的好多工人都学会了拍短视频。
  姜妈也学会了,每天拍孙女。
  嫂子陈慧茹也在拍。
  只有冯雨不拍,甚至从来不刷短视频。
  手机上都没有抖音。
  小情侣找了个点位,看样子似乎想拍他们。
  姜宁看过去时,他那张不好惹的脸似乎让小情侣有点害怕。
  男生推推女生,两人立刻走远了。
  姜宁哭笑不得,至于嘛!
  姜伟忽然感慨:“我们八零后是真的跟不上时代了,还不如人家九零后的小姑娘,之前我店里有个九零后的姑娘,拍短视频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火了,弄了上百万粉丝,直接辞职回家搞直播了,一年搞了五十万,听说大哥打赏一次就是上万。”
  姜宁问道:“你也算是大哥,给人打赏过没有?”
  姜伟摆了摆手:“打赏屁啊,我算是什么大哥,辛辛苦苦挣的钱,怎么能扔沟里,我都有点想不明白,那些大哥都是干嘛的,怎么那么有钱。”
  姜泽道:“不是都报到了嘛,现实中活的憋屈,就在网上当大哥,刷信用卡,甚至借小额贷打赏妹妹,话说姜宁有当大哥的资本,你给妹妹打赏过没?”
  姜宁喝了口茶:“你觉的我像脑残吗?”
  姜泽嘿嘿两声。
  姜伟又道:“现在都不止九零后,零零后的已经开始进入社会了。”
  姜宁点头:“冯雨那个表妹就是千禧年的。”
  一帮七零后八零后在感慨岁月催人老。
  姜宁觉的都是毛病,他是95后,这没这么多感慨。
  沙坝的责任林麻烦不小。
  老百姓很值得同情,但有时候不讲道理也让人头疼。
  乡上出面之后,也没能阻止牧民把羊赶到责任林放。
  派出所拘了几天都不行,放出来之后,白天不能放,那就等下班了再把羊赶过去放上一两个小时,没抓住便罢,抓住了大不了被关上几天,也不会少一根毛。
  陆老板来了后,一直在抓各种不规范。
  换了以前,有的是办法收拾这些刁民。
  现在却不行了,束手束脚的。
  就算把人拘了,也只能劝服。
  姜宁去看了看,责任林的草原本就长的不太行。
  被羊一啃,又光秃秃了。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光靠种树是固不住沙的,也存不住水。
  必须得有其他植被,才能有效防止水土的流失。
  转了一圈,给撒了点肥。
  让老王的人打开水门喷灌了一天。
  回头又安排人过来多撒一点高产牧草种子。
  既然阻止不住,那就让草长快点。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姜宁找林投想办法。
  林投推的干脆:“已经包给你了,这事我们也没办法。”
  姜宁骂娘:“屁,我只负责责任林的维护,可不负责应付那些牧民,这属于不可抗力的因素,不归我负责,你们想办法。”
  林投叫屈:“我们也管不到牧民,你找沙坝解决。”
  姜宁不爽:“沙坝要能解决我还用找你们?”
  林投推脱:“牧民是沙坝的,他们解决不了你找我们也没用。”
  姜宁亮出目的:“我打算给责任林建围墙,你们给钱。”
  林投不给:“没这预算。”
  姜宁亮杀手锏:“明年我不干了,你们自己搞去。”
  林投老总瞬间头疼,气的也想骂娘。
  习惯了当大爷,还从来没被人威胁过呢!
  扯了阵皮,反正就是不给钱。
  姜宁告了一状,陆老板还是能拎的清的。
  没怪林投,把沙坝沙的两个正副班长给批了一顿。
  这个事怪不到林投。
  只能是沙坝乡的锅。
  沈立明打来电话抱怨了一番。
  老百姓的事最复杂,尤其现在处得要讲规范。
  处理起来就更麻烦,真能愁死个人。
  天气越来越热,农场的工人们都不回家了。
  吃过饭晚没事就在农场溜达。
  走在林区的马路上,浑身一股凉爽劲。
  出了农场,那叫个酷暑难挡。
  今天周六,冯雨也休息在家。
  姜宁回到农场,从东门进去时看到几辆小车停在门口,几个人正跟门卫说着什么。
  停车降下车窗问了一下。
  门卫答道:“说是市里来的游客,想进去参观下。”
  姜宁就再没问,一脚油门开走了。
  他这属于私人农场,又不是搞旅游开发的。
  参观个辣子啊,之前放开让人进来捉兔子就搞了一堆麻烦事。
  工人们捡垃圾捡的骂娘。
  怎么可能还干这种蠢事。
  这个周末事情贼多,一天不得闲。
  第二天被叫去县里,见几个专家。
  小会议室,县里的人坐一边。
  几个看着普普通通的人坐在对面。
  姜宁进去一瞅,都不知道坐哪里。
  陆老板招呼了一下,他才坐在县里的人这一边。
  副班长介绍了一下:“这几位是南水北调西北科考组专家成员。”
  姜宁一头迷糊,招呼了一声:“专家们好。”
  几个专家也挺迷糊,搞不清他干嘛的。
  副班长介绍了一下:“这位是北安企业家的代表,可以给几位专家提供一些帮助。”
  几位专家释然。
  姜宁却更迷糊,他能提供啥帮助?
  不是正式开会,就是随便聊。
  姜宁听了一阵,才算搞明白。
  几个专家是过来调研山川地理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至今都没定下,上面每年都派出科考组反复调研论证,不过这次是受省里邀请来调研河西干旱地区的。
  不然不会跑北安来。
  县里这么热情,当然不是无事献殷勤。
  虽然工程遥遥无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动工。
  但终于也有个念想,万一日后动工了,把水引过来,北安能不能分到水,能不能在规划中占一点好处,就看这些专家的调研论证结果,所以很上心。
  几位专家谈了谈这次科考的行程。
  聊了半个小时,把专家送到新城酒店休息。
  姜宁回头问陆老板:“据我所知,南方北调西线工程主要是把西南那几条河的水引到黄河里,解决的也只是沿河区域的缺水问题,北安离的这么远,水能引到这来?”
  陆经纬道:“黄河的水当然引不过来,但西海还有好几条黄河支流,离咱们最近的湟水就隔着一道祁连山,要是能把湟水引过来,北安的干旱问题就能解决了。”
  姜宁惊了个呆:“你觉的现实吗?”
  陆经纬道:“不管现不现实,总要努力的,上面肯定也得考虑河西干旱问题,总不能只解决沿河流域缺水问题,不解决河西缺水问题,南面的水引过来解决沿河流域的干旱,湟水也可以引过来解决河西的缺水问题嘛,总要有点希望的。”
  姜宁点头:“要是这事成了,我专门给你写本书。”
  陆经纬问:“你能写三百字的作文吗?”
  姜宁:“……”
  陆经纬道:“县里跟七泽联系了,明天天行通航会安排一架直升机过来,你的直升机也要用一下,明早在农场集合,我还没问你,你的驾驶技术行不行?”
  姜宁自信满满:“我当教练也没问题。”
  陆经纬道:“那就好,安全第一,绝对不能出问题。”
  次日一早,八点钟刚过。
  县里的人就陪着几位专家过来了。
  几位专家到农场后,都大为吃惊。
  没想到干旱的西北还能建起这么一座农场。
  本来没有参观计划,可看了农场,就临时改变计划,想参观一下。
  县里安排了考斯特,倒不用姜宁安排车了。
  于是上车,带着参观了一圈。
  看了看已经改造完成的林区,又看了看正在改造的林区,看到林区的野兔子,纷纷惊叹不已,直到天上轰隆隆,一架直升机飞到农场上空,才回办公楼。
  天行通航派来的直升机和姜宁的同款。
  也是一架四座雷鸟。
  驾驶员三十岁出头,看着很精干。
  下来说了几句,商量了一下。
  天行通航的直升机领航,将姜宁在后面跟着。
  科考组分了下,刚好六个人,组长和两位专家坐天行通航的直升机,剩下的三人坐姜宁的直升机,队长柯玉田四十出头,看着不像专家,到像是一个种庄稼的老农。
  姜宁载的三人,一个叫王奇,一个叫周志琛。
  还有一个是个女的,叫蒋露,刚参加工作的硕士。
  带了一些便携式的设备,两架直升机从农场起飞。
  在天上盘旋了一下,就向西南方飞去。
  周志琛对姜宁很是好奇,主要是他的年轻让人不放心,问:“你拿飞机驾照几年了?”
  姜宁说:“我没驾照。”
  “……”
  三个人愣了愣,接着就不淡定了。
  王奇从后面探过头:“不能开玩笑啊,飞机还能无证驾驶?”
  姜宁嗯了一声:“正在学,下周准备去考证。”
  三人脸脸相觑,心里都发毛。
  蒋露惴惴:“没驾照你怎么能开飞机?”
  姜宁道:“我五年驾龄,掉不下去的,放心。”
  三人哪能放心,一直紧绷着。
  直到飞了二十分钟,见他确实开的稳狠的。
  这和稍稍放心。
  直升机直线飞,比汽车要快多了。
  十分钟就就进入了崇山峻岭之中,磅礴连的祁连山脉从下方掠过,多数是荒山,寸草不生,也有地方是青山,大片的松树林子,还有地方是雪山。
  积雪终年不化。
  女同志都比较感兴,蒋露看着下方的群山,就舒发感慨:“祁连山虽然没有泰山和黄山那么出名,但巍峨磅礴,气势一点也不输那些名山。”
  周志琛道:“这哪能比,那些山就是几座山头,祁连山可是一大片山脉,东西连绵八百公里,南北宽都有三百公里,地形和地貌千姿百态,气候更变化多样,要比也是跟昆仑山天山放在一起比,泰山黄山那些小山跟这种大山脉就没可比性。”
  蒋露觉的也是,就点了点头。
  俯瞰下方,山势起伏间群峰罗列、层峦叠嶂,高低延绵的山脉在阳光下交相辉映,近处的群山被林海包围,像一道道美丽的波浪,大自然赐予这片土地最原始的灵秀与辽阔。
  真是太壮观了。
  相比那些名山景区,祁连山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