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142章 袁术不可能这么菜
  第142章 袁术不可能这么菜
  李儒自河东出行,渡了大河,第一站到的,自然是兖州。
  而此刻,兖州治所昌邑城外,一行约莫数千人的队伍正在等候。
  “文若,你真的要离我而去吗?”
  这些人正是颍川荀氏的族人。
  为首的,自然便是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的荀彧,荀文若。
  曹操此刻扯着荀彧的衣袖,早已哭成了泪人。
  “难道文若忘记了昔日与我一同立下的誓言吗?”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荀彧见到曹操这般,自然也十分难受。
  不过他还是想说——
  并不是自己忘记了誓言,而是曹操率先忘记了自己的誓言。
  荀彧叹气,继续朝着曹操请辞:“吾侄荀攸极力请求我将族人领至关中,这是无法推辞的事情啊。”
  荀彧那日给荀攸写信后,没过多久便收到回信。
  先不说内容。
  光是那轻薄光洁的纸张便让荀彧大为震撼,捧在手中啧啧称奇。
  待取出信件,读到里面的内容后,更是久久不能言语。
  一切都是真的。
  关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
  朝廷真的在极力保护民生。
  不光是如今的收购粮食,自很久之前,朝廷就开始稳定市价、抢种蜀粟、菽一类的作物,并且兴修水利,全力应对这一次的天灾。
  董卓颁布的仁政,同样不是装模作样,而是真的免去了关中百姓的一部分赋税,让一些育有子嗣的家庭能够安然度日。
  和关中相比,关东这些诸侯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都是不知道体恤百姓的暴君!
  就在这时,河北的消息也直接炸响在荀彧头顶!
  太原,竟然被袁绍丢了!
  而且丢掉的方式,十分离奇!
  和别人不同,荀彧曾经亲自去过河北,亲自见识过袁绍与河北士族的矛盾。
  所以固然丢掉太原的方式有些离奇,让人不知所云,不知道里面的具体细节。可荀彧还是仅仅凭着自己的猜测,就断定此事必然和两方势力的角逐有关。
  “大敌当前,一不知体恤爱民,二不知携手御敌,还在因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这样的“朝廷”,如何能有前途?”
  袁绍这一次,不仅是丢掉了太原。
  因为袁绍曾经调动了鞠义麾下三千精锐弩手前往太原,而这三千精锐弩手却遭到了李傕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三千精锐。
  这放在谁身上,放在哪里,都是伤筋动骨的损失!
  更何况鞠义一向倨傲,就是因为其麾下的这些精锐弩手在给其撑腰。
  现在横遭此祸,鞠义当时便对袁绍不满,要求袁绍给自己一个说法。
  袁绍也确实给了鞠义说法——
  在将鞠义骗至邺城后,袁绍直接就毒杀了鞠义,趁机吞并其部曲!
  鞠义,那可是河北朝廷的“车骑将军”!是真正的重号将军!而且还是河北军方的一大顶梁柱,让袁绍能够在河北立足的最大功臣!
  可就是这样的人,竟然被袁绍杀害!
  荀彧心中对于袁绍的最后一点念想彻底斩断。
  “袁绍并非明君!”
  “主公继续在袁绍麾下,只怕迟早会被袁绍坑杀!”
  荀彧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放弃曹操。
  他亲自前往曹操住处,请求曹操效仿公孙瓒、刘备,尊崇关中朝廷,与袁绍决裂!
  但曹操还是不动声色的拒绝。
  这也让荀彧知道,曹操怕是真的变了。
  “大汉征西将军”曹操,兴许早就死在了荥阳城外,死在了虎牢关前。
  “既如此,曹公日后,多加保重。”
  道不同,不相为谋。
  荀彧固然以为曹操乃是当今明主,但曹操的志向却不知在何时便与自己背道相驰。
  若是继续待在曹操麾下做事,荀彧害怕二人之间迟早会留下不可调和的矛盾。
  既然如此,何不尽早离去,将对彼此的记忆,留在最美好的时候?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荀彧轻轻叹息,自袖口中取出一卷早已写好的公文交予曹操。
  “曹公,此乃我仿照关中之制写好的公文。”
  “均田、军府之制,都乃利民,利国之策。如今中原纷乱,百姓仓促逃亡。若是能以此制予民利好,将其与农田绑定,必然可使兖州大兴!”
  “到了那时,就算有朝一日……袁绍携大军前来进犯,曹公依旧能够以一州之力抵御。”
  “若实在抵御不住……还望曹公记住,我荀彧始终都在关中等候曹公。”
  荀彧,终究不舍得曹操,不舍得故土。
  于公,他特意因地制宜,将关中的“均田”、“府兵”制度改造成适合兖州的政令,供曹操施行。
  于私,他也向曹操保证,给曹操留下一条后路。
  荀彧心中自己立下了誓言——
  “若是有朝一日曹公真的蒙难逃亡关中,自己必然会不惜性命保全曹公!”
  曹操接过荀彧为自己最后书写的政令,只觉重若千钧!
  “文若当真不能为了我留下吗?”
  见曹操还要挽留,荀彧终究亦是忍耐不住,流下眼泪。“若曹公愿意奉朝廷为正朔,贬斥袁绍,那我自当留下侍奉曹公!”
  “可若曹公畏于袁绍兵威,依旧不肯迷途知返,只怕你我的缘分就到此为止了啊!”
  曹操终究不舍,却还是松开了荀彧的衣角。
  荀彧察觉曹操的动作,亦是明了。
  “曹公,珍重!”
  言罢,荀彧便率领荀氏族人西入关中,前往朝廷。
  在路过一地时,荀彧还看见了一个身形矮小的文士。
  荀彧喜好交际,见此人虽然相貌平平,胸中却似藏千万壑,便想要上前结交。
  岂料这文士见荀彧过来,便直接离开,丝毫不给荀彧相交的机会。
  文士便是李儒。
  当日,他可是与荀彧的侄子荀攸一同觐见的天子,自然知道荀彧如今是要前往关中投靠朝廷。
  既如此,那自然还是不见面的好。
  李儒摆脱掉荀彧,继续想要南进。
  但因为一些消息,让李儒稍稍有些迟疑,停留在陈留地界,迟迟不知该不该继续前进——
  依旧是袁绍丢掉太原带来的影响。
  关东诸侯大都精通军事。
  他们不会不知道丢掉整个并州对于河北的影响。
  河北丢掉并州,几乎如同关中丢掉了函谷、江东丢掉了长江。
  袁绍以及河北朝廷的命运,几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之前一直犹豫,同时也是关东最大的诸侯袁术终于做出反应——
  “斥责袁绍!”
  袁术,竟然是站在了袁绍的对立面!
  他先是以汝南袁氏的身份斥责袁绍,说袁绍不孝!
  之后又以汉室忠臣的身份斥责袁绍,言袁绍不忠!
  俨然是要与袁绍彻底断绝关系,与他划清界限。
  消息一出,一时间无数士人都纷纷赞赏袁术,认为袁术是为了汉室大义灭亲,如此才算能够挽天倾的中流砥柱!
  不少本来要投奔河北、荆州的名士也纷纷调转方向,朝着袁术所在的淮南而去。
  一时间,袁术声望震天!颇有关东领袖的声势。
  袁术见状,不由大喜,便主动朝着袁绍宣战!
  挥兵北上,袁术屯军于封丘,令麾下大将刘详进驻匡亭。
  袁绍派遣曹操出战,曹操轻松击败刘详。
  袁术以为面上无光,便亲自引兵与曹操交战,大败。
  之后退保封丘,曹操进击,袁术在城池被围之前逃到襄邑。
  又从襄邑逃到太寿,结果曹操还是紧追不舍。
  曹操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不得已,袁术走奔宁陵……
  没想到曹操心中似有怒气,依旧追击,最终袁术逃奔九江寿春……(注1)
  一时间,天下本来想要投奔袁术的士人大都和李儒一样,停下了脚步,有些茫然。
  袁术……怎么可以这么菜?
  堂堂关东第一诸侯,却被小小的曹操打的抱头鼠窜,一路从中原逃到了淮南?
  若不是袁术跑的实在太快,跑的实在太远,只怕曹操一人就能够将袁术击毙……
  李儒此刻无比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不要去袁术那里。
  正所谓李儒震惊了天下,而袁术震惊了李儒。
  他之前以为,朝廷的大敌不过袁绍、袁术二人。
  如今袁绍因为内部危机已经首尾不能自顾。
  而袁术更是被曹操一路暴打,几乎逃出中原……
  “真可谓乱世啊!”
  天下局势,可谓诡谲,令人捉摸不透。
  在纠结片刻后,李儒还是决定前往袁术处。
  说不定,袁术这般只是个意外呢……
  对!一定是个意外!
  李儒在心中不断说服自己。
  袁术乃是堂堂汝南袁氏的嫡系族人,是一手掀起乱世割据的枭雄之一,绝对不可能轻易被曹操击败!
  嗯,袁术绝对不会这么菜,袁术绝对不会这么菜,袁术绝对不会这么菜……
  收拾好心情,李儒重新整装待发——
  “袁术,绝对不可能这么菜!”
  ————————
  注1:
  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三国志武帝本纪》
  第二卷《变革》结束,这一卷其实大都是铺垫过渡,从关中制度,到太师董卓,再到天下局势,三个层次的不断递进,最终形成了刘协真正要面对的局面。不过还是之前说的问题,三章因为日万有点太赶了,导致有些地方不够细腻,向各位读者大大道歉。
  下午六点,第三卷《反击》正式开始!巍巍大汉,终要惩戒宵小,再使万国来朝,光耀四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