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237章 卷四 江东鼠辈?
  第237章 卷四 江东鼠辈?
  扬州,寿春。
  “汝是说,那个婢生子和那个阉宦之后竟又起兵攻往朝廷?”
  “正是!”
  寿春曾是战国霸主楚国的都城。
  此处控扼淮颖,襟带江沱。
  东依淝水,南有巨泽芍坡。向东沿淮水可入徐州;向西又沿淮水至汝南;向北沿支流颖、涡水系入中原腹地;向南沿淝水入长江可达江南采石矶,通过水网真正形成四通八达的枢纽之地。
  袁术至此后,又在原楚国宫殿的基础上大动土木,使得此处富丽堂皇,规制繁华竟是不逊于帝都。
  此刻袁术躬着身子,华服下的肋骨清晰可见,好似一只病入膏肓的狸猫,聆听着台下之人的汇报。
  “汝有何高见?”
  台下之人将脸颊藏于阴影当中,拱手示意:“后将军自当趁机北上,夺取徐州之地!”
  “徐州本身就是膏腴之地,又是高祖刘邦、霸王项羽的故乡,有王气笼罩……后将军若得此地,则可效仿昔日项羽,席卷天下,一统六合!”
  “到时候,只怕后将军当真就可以代汉了。”
  听到最后一句话,袁术浑身一个激灵,一股酥麻感自脚底直冲头顶,不由舒服的闭上眼睛。
  “文优,果真大才!”
  这撺掇袁术代汉自立的,正是曾经鸩杀弘农王的李儒。
  自李儒来到淮南后,虽受了些波折,但终究还是成为了袁术的座上宾。
  这一切,都因为李儒对袁术说道:“代汉者当涂高也,将军难道就不想尝尝那九五之尊的位置吗?”
  从来没有人这般赤裸裸的揭露袁术的野心。
  但李儒做到了。
  袁术当即以李儒为州郡从事,引为谋主,请他谋划。
  如今天下局势变动,袁绍、曹操俨然是被朝廷攻取蜀地的行为给逼急,朝着朝廷发动雷霆一击,使得后方空虚。
  袁术正好位于二人的屁股后面,眼见门户大开,哪有不进去大闹一番的道理?
  “好!就攻打徐州!”
  当即点齐兵马,以纪灵为将,直往小沛奔去,誓要一举攻下此地!
  就在此时,江东却忽然传来一道消息。
  “荆州,裂开了?”
  原来传来消息的正是孙策。
  在得知荆南张羡起兵背叛刘表后,孙策立即有所察觉,赶紧将军情汇报给袁术,并扬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请求袁术立刻准许自己领兵前往荆州,随后夺取江夏,打开通往荆州的门户!
  “荆州。”
  袁术似是垂涎欲滴。
  对于富饶的荆州,袁术是做梦都想要得到。
  眼下荆州内乱,自然是自己谋取荆州的绝佳时机!
  可是……
  “孙伯符?”
  孙策,孙伯符,是袁术昔日麾下大将孙坚之子。
  袁术一直对其极为喜爱。
  可随着孙策一次次崭露锋芒,袁术对于孙策的喜爱已是变成了忌惮。
  像!
  太像了!
  与他的父亲孙坚一样,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主,甚至被人冠以“小霸王”的称号,名震江东。
  不过十几岁,孙策就领兵打下了一整个庐江郡,帮助袁术彻底占据淮南。
  之后更是领兵攻入江东,击溃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还有吴郡太守严白虎,一统江东!
  眼下,孙策竟然还想要领兵攻打荆州……再这么下去,恐怕袁术自己都快无法压制这头幼虎了。
  “文优,汝以为,应当如何处置?”
  袁术又再次询问李儒,将这个难题抛给了他。
  李儒如今气色好了不少,因为在袁术这里实在太过安逸,腰间竟是已经有了一些赘肉,脸颊处也不再干瘪,看上去和蔼可亲,颇为亲切。
  听到袁术这个问题,李儒心思也是活跃了起来。
  劝袁术不要去攻打荆州?
  那肯定是不行的。
  孙策说的没错,荆州突然分裂,对于袁术而言就是绝佳的机会。
  之后无论是朝廷占据荆州亦或者是曹操占据荆州,袁术都怕是再没有染指荆州的机会。
  李儒这个时候劝袁术不要攻取荆州,无疑会让袁术怀疑到自己头上。
  可若是袁术真的攻取了荆州,朝廷怎么办?
  李儒想了想那个未央宫中的少年天子,又看了眼袁术,微微摇头。
  他不敢断定谁是胜者。
  可他却能看出谁是输家。
  袁术,不行!
  此时袁术注意到李儒摇头,一只眼的眼皮提起:“文优以为不该攻打荆州?”
  “并非如此。”
  “荆州位于长江上游,控制水道,乃是扬州门户,绝不能拱手让人。”
  “下官只是在想,该不该让孙将军领兵前去攻打荆州。”
  李儒的答复显然再一次问到了袁术心坎,让袁术又了种如鱼得水的舒爽。“说下去。”
  “下官以为,可以令孙将军攻打荆州!”
  这次的答案显然令袁术又有些不满:“为何?”
  孙策之于袁术,就犹如曹操之于袁绍。
  他们的势力已经足够庞大了。
  若是再攻下荆州,那究竟谁才是那个主子?
  “后将军莫急。”
  李儒不骄不躁。
  “孙将军毕竟骁勇。而江夏之地又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若是不派一名猛将前去,恐怕会颗粒无收。”
  “如今后将军已经派遣纪灵将军前去攻打徐州,那敢问还有谁能够取代孙策将军前去攻打荆州呢?”
  “况且孙策将军本就与镇守江夏的黄祖有着杀父之仇,后将军派遣孙策将军前去,不可正好是成人之美吗?”
  李儒谆谆善诱:“不过素闻孙策将军恪守孝道。他既然领兵在外,家中母亲必然无人照顾,倒不如将其母吴夫人还有他的几个弟弟都借到寿春来,如此也能解孙策将军后顾之忧!”
  袁术眼前一亮!
  他自然听出了李儒的言外之意。
  帮忙赡养是假,借机掌控才是真。
  孙策能在外如此撒欢,就是因为其宗族势力都跟随孙策一同前往了江东。
  若是能够将其母,其弟全都接回寿春,自然就有了拿捏孙策的手段!
  “文优说的不错……”
  袁术正待同意,此刻有一人当即站出斥责:“此计未免太过歹毒!”
  正是袁术主簿,阎象。
  阎象虽文弱,却一脸正气。
  “后将军难道忘记了,昔日是如何答应孙坚夫人的吗?”
  袁术听闻此言,亦是有些不好意思。
  自孙坚死后,其家眷其实一直都待在寿春。
  直到袁术逼迫吴夫人,从其手中得到传国玉玺,这才允许吴夫人回到江东。(注1)
  如今传国玉玺拿到手,却要用这种方式再次逼迫孙策将吴夫人送还过来,实在不是君子之举!
  “况且!”
  阎象声音更大——
  “后将军已经决定遵循朝廷之命,要北上前去攻打袁绍、曹操!可现在却转而去攻打朝廷掌控的江夏,这难道不是背信弃义吗?”
  “若如此作为,后将军难道不怕世人戳着脊梁骨骂是无信之徒,是江东鼠辈吗?”
  为人处世,信义为先!
  答应放过孙坚夫人,如今却又要以其钳制孙策,如此作为焉能服众?
  答应朝廷联手攻打袁绍、曹操,现在却又见利忘义,看见荆州纷扰就要领兵去攻打江夏,如此作为焉能不令诸侯厌恶!令后人不耻!
  故此,阎象请愿——
  “还望后将军不要再令孙策穷兵黩武,只消屯兵防备即可!”
  “孙策为人嫉恶如仇,攻占江东虽然其疾如风,侵袭如火,却也惹恼了大部分江东士人。故还请后将军派人安抚他们,不要惹得江东民怨沸腾!”
  ……
  李儒侧身看向阎象,眼神中露出欣赏。
  阎象此人,倒是既有才智,又有远见。
  如今袁术势力远远不及朝廷和袁绍、曹操,所以绝对不能同时得罪两方,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此外。
  阎象也一样看透了孙策的弱点,那就是作战虽然凶猛,却不懂得安抚江东世家。
  只要袁术能够派人前去安抚,与江东世家得到共识,就可以轻松瓦解孙策的根基,让孙策不至于尾大不掉。
  若是孙策有朝一日反叛袁术,那荆州分裂就是他未来的下场。
  这样的做法,确实比直接将孙策的母亲、族人掠来的高明。
  但是……
  李儒又岂能让阎象得逞?
  “阎主薄此言差矣。”
  “荆州之地,乃兵家必争之地!”
  “正所谓兵不厌诈,若是不趁着这个机会去争夺荆州,只怕日后只会更加艰难!”
  “至于孙策……呵!他本就是后将军的部属!若非后将军抚养,他爹死后他怕是连个依靠都没有,如何还能这般威风,叱咤风云?”
  “仅仅是将他母亲和亲眷接来寿春供养而已,又不是要取他母亲性命!为何就不能如此作为?”
  听到李儒此言,阎象终于忍耐不住——
  “李儒!你怎敢将取人母亲性命这种话挂在嘴边?你是生怕孙策对后将军升起怨恨之心吗?还是说,你分明就是故意在孙策和后将军之间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李儒!汝,究竟是何居心!!!”
  ——————
  注1:
  袁术将僣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