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393章 卷五 萌芽
  第393章 卷五 萌芽
  这场在长城下的宴席足足摆了三天三夜。
  陆续。
  新任北庭都护府都督刘备,还有阎柔、鲜于辅赶到后,也将这场宴会推向高潮!
  三名单于轮番敬与刘备喝酒,刘备硬生生是将三人给喝趴了下去!
  加上刘备本身豪迈的性子,使得刘备没多久便与三族的高层一并混熟!
  除了几人外,剩下的便是田豫。
  天子单独召见,田豫诚惶诚恐,不知所谓何事。
  “你与皇叔是故交,皇叔有些毛病,你应该比朕还清楚。”
  刘协听着帐外的嘈杂声,用手指了指脑脑袋。
  “皇叔做事,有时太过随行而为。”
  “正如皇叔在荆州的时候,朕要让孔明待在皇叔身边,帮朕劝着皇叔一样,现在皇叔在北庭都护府,同样也要有人看着。”
  刘协看向田豫。
  “北庭都护府草创,一开始的规章制度极为重要。国让你得帮朕看着皇叔,让皇叔把这个根基给打好,不要出什么乱子!”
  田豫没想到天子这般坦诚相待,直接便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心中感动之余,嘴上也快速答应下来。
  “只是陛下,臣有一个事情,却要先问个明白。此事若不是陛下首肯,无论是皇叔和臣都不敢私自做主。”
  “什么事情?”
  “互市,究竟要互什么东西!”
  田豫满脸严肃。
  “有些东西,恐怕不能够轻易进行贸易!”
  “比如铁器!”
  哪怕是铁锅,都不能送到草原上去!
  那玩意,放在地上是锅,但戴在头上就是铁胄!拿在手里就是盾牌!
  若是将来和草原部落再起争端,现在交易过去的铁骑,岂不是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刘协听田豫不想将铁器卖到草原,便耐心邀请田豫坐下。
  “国让不想将铁器卖到草原,那想要将什么卖到草原呢?”
  田豫毫不犹豫:“自然是按照老样子,将粮食等物卖于草原,换取草原的牲畜!”
  “哈。”
  刘协听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
  田豫不解,双手抱拳:“难道臣哪里说错了?还请天子指点!”
  “错倒是也没错,只是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
  刘协笑完后开始摇头。
  “在国让心中,粮食就算卖给草原,也不会让草原的国力增长多少不是?毕竟草原上,可没有办法耕种。”
  “而且粮食也存不了多久……因为草原上的部落没有固定的地方生存,同时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建立城池、仓储,他们拿到就必须要吃掉,也不会对战争有多大的影响是吗?”
  田豫作揖:“天子明鉴!”
  不过田豫更加奇怪:“天子既然心中清楚,为何还要笑臣呢?”
  卖粮食,几乎是对大汉最有利的贸易方式!
  “国让为国考虑,自然没有错误。”
  “但如果只为国考虑,那些百姓怎么办?”
  刘协突然问起田豫:“是粮食贵还是肉贵?”
  “自然是肉贵!”
  “既然这样的话,是不是要用大量的粮食,才能换取少量的肉食?”
  “正是如此。”
  刘协点头:“那平均一个百姓,一年能产出多少粮食?”
  田豫仔细计算了一番后才说出口——
  “按照朝廷的均田之法,一男子能够分得四十亩土地。”
  “那现在的亩产有多少?”
  “有曲辕犁和肥料助力,如今亩产已经大幅提高,到了亩产四石到五石的地步。”
  刘协再度点头:“剩下的账,朕帮你算。”
  “一个成年男子,有四十亩地,亩产就按照顶格的五石算,他一年不过是创造两百石的粮食。”
  之后刘协又问:“国让可知,草原牧民一人能够放牧多少牲畜?”
  田豫对草原如今也算的上熟悉,很快便有了结果——
  “这并不固定,但一个部落倘若有一百名青壮,那他们最少也会有两千只的羊供他们放牧。”
  “好!”
  刘协接下来平静的一番话却使得田豫心头炸响了一声闷雷!
  “就算一个牧民,一年能够喂大二十只羊。”
  “一个汉人种一年的田,不过只能生产出来两百石的粮食。”
  “一个牧民喂养一年牲畜,却能养活二十只羊!”
  “别说二十只!就是一只!能够用两百石的粮食买到吗?”
  “或许国让想说,一只羊最少也要长两年……好!那两百石粮食,难道能买到半只羊吗?”
  刘协叹气:“所以国让明白了吗?”
  “用汉人的粮食去换牧民的牲畜……表面看,是用“不值钱”的粮食去换“值钱”的牲畜,但这笔生意,其实一直都是汉人在吃亏!”
  “汉人养活粮食的成本,其实要远远高于牧民养活牲畜的成本!”
  “之所以会觉得汉人大赚特赚,不过是因为汉人的人数多!粮食多!所以才不显眼!”
  “若是继续开展这样的贸易,岂不成了“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暴政了?”
  田豫张大嘴巴想要反驳天子这看似“荒谬”的言论。
  但仔细一想,他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法反驳!
  抛弃政治,抛弃军事。
  仅仅从最本质的经济来计算。
  用粮食换取牲畜简直就是最蠢的行为!
  平均一个牧民的产出,竟然要顶的上四、五个汉人一年的产出!
  生意要是这么做,汉室迟早得亏死!
  而且粮食本身还是必需品。
  现在的粮食产量,还远远没有到能够让朝廷肆意浪费的境地。
  用粮食去换取牲畜,简直就是最蠢的行径!没有之一!
  田豫手足无措起来:“那天子要用什么呢?难不成真的将铁锅这类商品卖给草原吗?”
  “国让又错了。”
  刘协笑道:“铁锅才值几个钱?”
  “技术才值钱!”
  “国让难道以为,草原上就没有铁矿吗?”
  “为什么就非要盯着牧民手中的那些牲畜不放?”
  “就不能让他们运来铁矿,然后经由我们加工,再以高价卖给他们吗?”
  “和技术相比,原料,根本就不算什么!”
  “至于牲畜……”
  刘协再次停顿。
  “朕已经让孔明先行赶往河北,等到河北见到孔明,就什么都了解了!”
  田豫此刻好似醍醐灌顶!
  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贸易的账竟然还能这么算!
  一件商品的珍贵程度,并不在于它的多寡。
  而是在于,人在这件商品身上投入的成本!
  倘若真的按照天子所言。
  将铁锅卖到草原,用来换取草原的铁矿……
  嘶!!!
  田豫倒吸一口冷气!
  生意,还能这么做?
  现在唯一有些头疼的,或许就是如何大规模的提高产量……或许将来,还有运输等的问题。
  但田豫想到天子的自信,便立刻将自己的疑虑抛之脑后!
  反正有天子在,老老实实跟着天子走就行了,自己操个什么心???
  ……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刘豹、步度根、楼班终究还是要回到各自的草原上去。
  临行前,三人俱是痛哭流涕。
  如果说,之前他们是被汉军的强盛逼迫到不得不屈身。
  那现在,便是被天子的仁义所打动,诚心折服。
  苍天啊!
  从古到今,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的天子?
  不但不索要贡品。
  甚至反过来愿意为他们建立秩序,巩固他们在草原上的统治,确保他们在部落内的地位!
  不仅仅如此!
  三人在宴会中,也认识到了铁锅对草原部落的重要性!
  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他们也问过天子,能不能将铁锅卖给他们。
  他们本身其实都没有抱什么太大的希望。
  谁都知道。
  汉人对铁器一类的物品,管辖的向来都是极严!
  最好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换过来几百个铁锅,供自己部落中的“旗人”使用,体现价值。
  万万没想到,天子听到此事后,竟然一口答应下来!
  “铁锅当然能卖!只不过如今大汉缺铁,最好还是用铁矿来买。”
  “好!”
  草原上,什么都缺!
  但唯独不缺的,就是一方方完全露天的铁矿!
  一想到自己在地上随便捡些破石头就能和大汉换来精美的器物,三名单于的嘴都快笑歪了!
  为了表达对天子的谢意,他们直接将合计五万头牲畜一并献予天子!
  ……
  “这怎么好意思呢?”
  饶是刘协此刻也有些面红耳赤。
  卖了别人还让别人帮自己数钱这种事,朕真的做不到啊!
  “这些牲畜,便都牵往龙城附近,由北庭都护府照看。”
  “草原日后难免会遇到什么灾情。到时候你们可以派人去北庭都护府中借去牲畜维持,待来年生崽养大后再送回来,全当是朕在体恤草原百姓了!”
  闻言,不光是三名单于,便是其他牧民也忍不住哭泣起来。
  “从天地诞生之后,这样仁慈的主人还是第一次遇到啊!”
  本来一些对天子加“天单于”尊号有些不满的牧民,此刻心中也变得感动起来……甚至于,已经有牧民偷偷将天子的样貌记下,然后回去后用木雕刻下天子的样子,放在自己的营帐中供奉!
  而刘协则是默念了几声罪过。
  因为这种事情,其实和汉人的“农贷”没什么区别……
  但是和以往草原首领那般不讲道理的盘削相比,北庭都护府的存在已经是宽容太多太多了!
  “陛下!”
  还有最后一件事情。
  三名单于在离开前,各自带着族中最美的女子来到天子面前。
  步度根身后,一位。
  楼班懂事些,身后有一女子,外加四名女仆。
  刘豹身后……一百位!
  不是……
  刘协头疼的看着刘豹身后那一百名匈奴女子。
  而步度根和楼班同样满脸愤恨外加懊悔的看着刘豹!
  愤恨是恨刘豹竟然这么不讲武德!直接拉来了一百位女子进献给天子!
  愤恨的则是自己,痛恨自己竟然没有想到这招!
  “刘豹啊……朕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没事,这些都可送到陛下!”
  “朕不能……”
  “臣都是按照小杨侍郎的主意安排的!陛下可满意?”
  杨修?!
  刘协回头,用要杀人的眼神看向杨修。
  而杨修也惆怅的看向刘豹,显然没想到对方竟然将他给卖了!
  “杨修。”
  “臣……在。”
  “回去后,你自己去和蔡大家,还有蔡大家她爹蔡中丞解释去!”
  “喏……”
  杨修欲哭无泪,而刘协显然也不可能将这些女子全都退货,只能是在选中一名匈奴女子为妃后,让其他女子将来进入宫中服侍。
  刘豹见到天子照单全收,嘴更是直接咧到两边!
  匈奴,稳了!
  而步度根和楼班也不甘示弱,当即再次俯首:“还请陛下稍候,臣等再去挑选女子……”
  “不用!真的不用!”
  刘协将两人的念头直接掐灭!
  “以后再不准提此事!你二人需记住,要善待自己麾下的旗人,尽快在口岸进行贸易才是!”
  天子的态度再次惹得两人一阵鼻酸,觉得天子是真的将他们当做一家人在看待啊!
  同为诸夏之后……果真是情同手足啊!
  刘协在临别前,再次叮嘱——
  “草原之民辛苦,常常要逐水草而居,没有个定数。”
  “而且草原环境变化多端,牧场、水源的位置都会改变。”
  “即便朕划分给你们各自的草原上都有些优质的牧场,但难保不会再起冲突。”
  “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朕希望你们能尽快找到北庭都护府中去,由他们解决。”
  刘协说到最后,声音也变得强硬起来。
  “朕也是想要看到草原上有秩序,有律法的。”
  “若是有人敢挑战这个秩序,到时候恐怕就不能怪朕了。”
  三名单于俯身:“喏!”
  “不过你们也可以放心。”
  “常有草原之民逞凶好斗,并非天性如此,而是草原物资匮乏,只能是与人角力相争。”
  “待朕回去后,会尽快督促关内百姓,将货物运来。”
  “如此,草原上的纷争自然会少上许多!”
  三名单于此刻都泪如雨下:“陛下仁义!臣等无言以对!”
  楼班忽然起身,朝着天子行礼。
  “臣族中有规矩,在与尊贵客人离别的时候,要跳舞助兴!”
  “今天,臣便为陛下舞上一曲!”
  和乌桓同根同源的鲜卑单于步度根同样点头:“臣也要为陛下献上一曲!”
  刘豹面露为难:“臣久在中原,不善舞蹈,只能以胡琴相伴,还望陛下准臣演奏!”
  天子赞赏道:“既然是你们的礼节,朕又哪里有拒绝的道理?”
  “你们放心演奏便是!可惜朕既不会舞蹈,也不通乐器,只能是听你们演奏了!”
  刘豹拿起胡琴,手指在上方拨动。
  美妙的音乐从琴弦上流淌出来,而楼班和步度根那宽壮的身子也是逐渐晃动起来!
  草原上的舞蹈迥然于中原,其中的力量、律动都是别有一番风味!
  天子在中,旁边站着刘备、吕布,都是赞赏似的看着面前的三名单于。
  “草原部落,当真称得上一句能歌善舞!”
  杨修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快也便沉浸在了这难得一见的单于舞蹈当中。
  身旁的田豫却还有些担忧:“总要让他们一直这般的才好。”
  “你且放心!天子肯定有办法如此的!”
  此刻三名单于奏乐舞蹈,其身后的族人也是跟着舞蹈起来,展示着自己的热情。
  如此一幕,反倒是让身旁的汉人有些无语,只得小声鼓掌,帮忙打着拍子。
  长城下,千百年来首次响起礼乐之声,而非刀剑的嘶鸣!
  有随军文士不由感慨——
  “当年孔夫子之所以在乱世中推崇礼乐,想必也是因为见到了和今日相似的场景吧!”
  混乱,只会带来杀戮。
  唯有秩序,才会带来长远的和平!
  一曲舞罢,便是刘协也忍不住涨红了脸颊——
  “取纸笔来!此情此景,朕非得写下首诗来赞颂!”
  取笔、蘸墨!
  杨修屁颠屁颠的守候在旁边,想要看看天子今天又能作出怎样的千古名篇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天子提笔如有神助,一气呵成,完成了首句!
  杨修将第一句大声念出,便是不懂诗词之美的人,依旧能够从中体会到其中的雄情壮志!
  三名单于瞪大眼睛,显然也是被这诗的气魄给震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妙!”
  杨修以为到这里就算结束,当即第一个热起了场子!
  那句“欲与天公试比高”写的实在太好,让杨修内心澎湃到了极点!
  三名单于此刻也激动的看向天子!
  “陛下!还请赐予墨宝!”
  又他娘的是刘豹!
  步度根和楼班看着讨要天子墨宝的刘豹,恨不得上前将其生吞活剥!
  不过他两人反应也快,立即也是伏倒在天子面前:“请求天子赠予墨宝!”
  单于舞乐,天子赠诗!
  此刻这首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诗词本身的意义!
  此刻在那张白纸上书写的,不是天子,而是沉甸甸的历史!
  “诸卿稍安勿躁。”
  刘协思索一番后,终于又开始往纸上书写。
  竟然还有!
  杨修顾不得埋怨自己的失误,赶紧又凑上前去,观察着天子的动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开李牧,略输文采;卫青李广,稍逊风骚。一代天骄,冠军骠骑,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杨修念到最后,一开始的激昂情绪逐渐变得收敛……并非是这诗后面的部分激情不够。
  而是其中心胸之广阔,立意之高耸,让杨修已经感到自惭形秽,不知自己究竟如何配念这首诗词!
  秦开李牧。
  卫青李广。
  还有那一代天骄霍去病!
  这些人的功绩,有谁能否定?又有谁敢否定?
  但随着那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后,终于给出了答案——
  还看今朝!
  今日之英雄,必然胜过昔日之英雄!
  而且相比于秦开、李牧等,如今的天子在草原上建立制度,设置北庭都护府的做法,难道不是更加高明吗?
  时常仰慕古书上的英雄,但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现在,已经成为了远超前辈的英雄人物!
  究竟是有怎样的理念,才能够写出这样的诗篇!
  “德祖!取印!”
  杨修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
  直到天子又喊了一遍,他才赶紧回到天子帐中,将一玉印取出——
  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
  黄金补全的一角虽然看似瑕疵,但凡是知道其由来的,都知道那才是怎样的天命所归!
  传国玉玺!
  刘协伸手抓过五龙,好似是拿下了这片天地,使得日月在手中斡旋!
  大印一落,八个虫鸟篆字印在了这张白纸上——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刘协收回传国玉玺,双手将这张白纸展开。
  “这诗送给谁其实都显得朕有失偏波。”
  “不如藏于龙城中,再找工匠将其拓下刻印于石碑之上,让其如草原上的和平一般海枯石烂如何?”
  “好!”
  “没问题!”
  “合该如此!”
  三名单于都同意了天子的做法,认下此事!
  离别之际。
  三人眼中各自有泪,不忍与天子道别。
  刘豹眼看天子的依仗进入长城,不由再次哭泣:“都怪这长城,阻挡了我去看天子的目光啊!”
  当这话传到天子耳中后,天子也立即下令,命人毁掉这一部分的长城,不要阻挡了汉胡之间情谊。
  有人向天子谏言,认为不该做出这样危险的事情。
  而天子却回复道:“长城还在那里,只是需要你们用心去看清罢了!”
  天子的依仗回到了关内。
  即便归心似箭,还是没有直接从雁门南下,经过太远、河东回到长安。
  反而是在北面转了一个弯,又再次回到了河北。
  邯郸,
  昔日赵国的国都。
  诸葛亮、刘晔等人已经先行来到此处,准备迎接天子仪仗。
  天子见到诸葛亮后,第一句话问的便是:“都准备好了吗?”
  “回天子!已经准备妥当!”
  诸葛亮对天子已经颇为熟悉,刘晔倒是显得有些局促,时不时就抬眼偷偷打量天子。
  “子扬不必紧张。”
  刘协发现了刘晔的异常。
  “朕不会在意你之前曾在曹操麾下做事。”
  “况且你现在已经考了科举,就应该认认真真为朝廷做事,不要再被其他事情拖累。”
  “还是说,你嫌弃朕在张邈复叛还有霹雳车的事情上给你的赏赐少了?”
  刘晔慌忙摇头:“不敢!不敢!”
  刘协舟车劳顿,即便是以他的身体素质,其实此刻也已经有些吃不消。
  所以勉励了刘晔几句,刘协便示意诸葛亮,让他带自己去看他准备的东西。
  诸葛亮领天子往城外走去。
  等到了地方,一股熟悉的气味便扑面而来。
  杨修率先抽动起鼻子——
  “这味道……是煤?”
  “德祖果真见多识广!”
  诸葛亮习惯性的夸赞了杨修一句。
  “正是煤矿!”
  再往前走去,赫然便是大大小小的一些工坊。
  邯郸盛产铁矿,这里有大大小小的冶铁工坊并不奇怪。
  真正让杨修在意的,还是自己之前闻到的“煤”的味道。
  “炼铁就炼铁,用煤做什么?”
  “难不成,这煤还能冶铁不成?”
  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刘晔却点头道:“不错!正是用煤来冶铁!”
  杨修:……
  他挠着脑袋:“我这方面确实是不如孔明,但可不意味着我就是呆子傻子。”
  “用煤炼铁,那自然是可以……但那样炼制出来的铁如何能用呢?”
  用煤当做燃料炼铁,其实早在武帝时期便开始了尝试。
  当时一方面要盐铁官营,冶铁官员为了冲业绩。另一方面因为要为汉匈作战做准备,导致出现了大量的武器缺口。
  木炭作为冶铁的主要燃料,在那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迹象,所以当时就有人提出用煤炭炼铁。
  毕竟,木炭能够燃烧,煤炭也能够燃烧,没有只能用木炭不能用煤炭的道理!
  但随着实践,众人发现用煤炭炼铁还真的不行!
  先不说煤炭开采要比木炭的获取困难。
  首先是因为煤的气孔度小,透气性很差,在炉内受热后容易碎,更使炉内料层凝结堵塞,从而影响正常冶炼。
  最要命的是,以煤炭炼铁,炼出的铁块质量相当堪忧,甚至有些干脆就是不能成形!
  如此,渐渐就有人有了认知,以为不能够用煤炭炼铁,并为世人所接受。
  结果现在刘晔竟然告诉他,要用煤炭炼铁,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杨修很快就反应过来,随即表情变得异常精彩!
  “陛下,你之前答应了卖草原人铁锅,该不会就打算用这样炼出来的铁去应付吧?”
  “嘶……这样的话,倒其实也不是不行!”
  眼看着杨修逐渐往奸商的方向发展,刘协当即敲了一下杨修的脑袋。
  “德祖在想些什么?朕岂能会做那么没品的事情?”
  “你好好看着,认真去听子扬他们说!”
  刘晔将天子等人引到一处密封性极严的炉子面前。
  “用煤炭炼铁,炼出来的铁确实不堪一用。”
  “但只要将这些煤炭再放入炉中炼制,就能够得到焦炭。”
  “用焦炭炼铁,炼出来的铁质量甚至反倒比木炭炼出来的成色好!”
  “只要将此法推广,将来朝廷的炼铁数目将比现在要多上十倍都不止!”
  刘协在旁边微微摇头。
  这就属于刘晔的判断错误了。
  若是真的将焦炭炼铁之法推广,铁产量多上百倍都有可能!
  焦炭炼铁既然可行,与之搭配的竖炉炼铁必然也可行!
  两者相加,得到的结果绝对不是一加一大于二,而是一加一大于十!
  更何况……
  舍弃木炭,改用煤炭、焦炭炼铁,其实是能够保护大量的树木。
  树木的作用或许在现在不太重要。
  但是和树木息息相关的大河,却是整个天下最重要的事情!
  如今的大河,可还不是后世的“黄河”。
  现在的“大河”,可是货真价实的“黄金水道!”
  除了险峻的三门峡,整个大河下游的水道几乎都能被顺利的利用起来!
  大河水道的珍贵性,那绝对是毋庸置疑!
  即便不是为了提高炼铁产量,煤炭取代木炭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但这些刘协都没有细细讲来,只是继续听刘晔讲解。
  “什么?你是说,炼铁的产量会增加十倍?”
  杨修在天子身边待久了,对于数字一事也是无比敏感。
  此刻他看向天子,似乎是在求证。
  而刘协特点头,确认了此事。
  不过随即刘协就朝诸葛亮和刘晔说道:“朕今日前来,不是来听这些的。”
  “喏。”
  技术,确实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技术能够带来什么!
  刘晔看向杨修:“杨侍郎可知道农贷一事?”
  “自然知晓!”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
  这是自然规律造成的,即便朝廷再怎么努力,也依然避免不了百姓掉入农贷的陷阱。
  “可若是,每月当中,都给百姓分发钱财呢?”
  “你疯了?”
  杨修瞪大双眼。
  “朝廷有多少钱粮,能够天下百姓每月去分钱?”
  “自然有的!”
  这下,轮到诸葛亮出面,给杨修解释。
  “此计是由天子提出的。”
  “随着将来与草原展开贸易,铁器、布匹这些东西必然会陷入紧俏。”
  “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就要扩大产量,也意味着要增加工坊,招募匠人。”
  “但匠人的数目就只有那些,而且都是师徒传承,很难招募过来。”
  “既然这样,就将平日里农闲的百姓召集起来,教会他们冶铁的技艺。”
  “将他们召集起来后,用他们冶炼出的铁去和草原上的牧民换取牲畜。这些牲畜流入内地,换成五铢钱,之后再用这些五铢钱发给百姓,如此不就能做到月月给百姓发钱,让其避免农贷缠身,导致最后土地被那些地主豪族拿去了吗?”
  “……”
  嘶……
  还能这样?
  竟然还能这样?
  不对,不仅仅是这样!
  杨修一瞬间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
  铁锅就能制造这么多的财富,将“农贷”问题解决……那更为值钱的纺织品呢?生活用品呢?
  凭借着汉人的技术优势,注定了会在这上面狠赚一笔!
  如此,不断用技术将草原牧民的财富换到手里,朝廷就可以用这些钱去解决这个千古难题——农贷!
  当然,杨修知道自己想的其实有些理想化。
  可即便不是“解决”农贷,而是“缓解”农贷,那也一样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
  还有很多!
  还有很多!
  一瞬间,杨修脑子好像突然炸开了一样,想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比如……
  谁说只能卖给草原牧民了?
  现在汉人不少百姓手中,同样是缺食吃,缺衣穿!
  这些汉人百姓同样可以用在工坊赚到的钱去购买生产出来的产品,甚至于将来有一天……
  “想什么呢?”
  刘协见到杨修仿佛呆滞在了原地,便知道他是太过聪慧,在一瞬间想了许多事情,以至于险些失去了意志。
  “陛下……”
  “你先听朕说!”
  杨修想要说什么,但却被刘协率先打断。
  “就算与草原互市,展开贸易,但是因为双方的体量差的太远,这并不是能够长久的事情……想要长久,唯有让技术再次进步,或者找到更多比草原部落还要贫苦的百姓,将东西卖给他们。”
  “而且……朕之所以决定让孔明在此地这般布置,就是因为河北的世家势力实在太过猛烈!”
  “即便朕杀过去了一次,又有科举制度兜底,但朕还是担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等十年二十年后重新死灰复燃。”
  “所以,朕才想着借用和草原贸易为由,在河北开设炼铁工坊、纺织工坊,招聘百姓,给他们分发月钱,让他们有能力去抵御天灾人祸,防止他们再一次的掉入农贷陷阱!”
  简单来说就是……
  眼前河北的事情,并不具备广泛性。
  因为除了北面,大汉目前再找不到一个体量充足、技术落后的这么一个群体,能够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
  而如今大汉的各项技术也没有出现绝对的差距。
  比如衣物。
  大家在家都能自己去做,没有必要非要去买工坊生产的衣物。
  想要将这个沟壑迈过去,远远没有那么容易。
  眼下工坊的出现,只是说开放了一朵幼嫩到连形状都看不到的萌芽,给后人提供了一条有可能走的通的道路!
  杨修听到天子的话后,有些庆幸,也有些失落。
  不过杨修思绪极为清楚,在捋顺了脑海中的事情后,杨修忽然有个最大的疑惑——
  “陛下,按照建立工坊,给百姓分发月钱的法子……有一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什么问题?”
  “匠人,哪有那么容易培养的?”
  说到这,杨修就忍不住摇头。
  “一个合格的铁匠,少说也要两三年的培养。”
  “将这些百姓召来,前两三年他们几乎做不了任何事情!难道这两三年就要白白给他们发月钱不成?”
  刘协呵呵一笑,转身看向刘晔:“子扬,好好给德祖解释一番!”
  “喏!”
  刘晔得了允许,也是笑的十分开心。
  “杨侍郎能想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但是陛下很早便想到这一点了。”
  “一个合格的铁匠需要两三年的培养不假,但一个“不合格”的铁匠培养,怕是只用十天便能完成!”
  杨修没明白刘晔的意思。
  “什么叫“不合格”的铁匠,难道是说随便培养两下,就让他开始干活吗?”
  “自然不是!”
  刘晔见杨修误会,也是重新解释起来。
  “就比如说冬天要生活做饭,总共需要几步?”
  杨修不明觉厉。
  “首先,要有人出去,从山上砍下木柴。”
  “之后,要有人将木柴从山上运到屋中。”
  “接着,要将这木柴劈开。”
  “最后,才是将这木柴放入灶台中,生火做饭。”
  “这些事若是让一个人做,恐怕一天的时间也就堪堪做完。”
  “而且得到的饭菜,也只能是够一家人去吃。”
  “但倘若,将这些环节分开来做呢?”
  “有专门的人在山上砍柴,有专门的人将木柴运输相下来,再有专门的人劈柴、做饭。”
  “这样,难道不是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并做出更多的饭来了吗?”
  “这冶铁,也是一样的道理。”
  “将每一步都给分开,设置专人负责,只教导他们其中的一部分流程,便能够节省教导他们的时间了!”
  “而且这样,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这些匠人泄密,把制作的方法给泄露出去,难道不是吗?”
  ……
  杨修今天已经受到了太多的冲击,所以多这一件其实也没什么。
  甚至他还下意识的问了一句:“这也是天子提出来的?”
  “正是!”
  “……”
  杨修此刻已经彻底失去往日的活泼,只是一个人蹲在角落里,慢慢消化自己体内已经被填满的各种事情。
  “好。”
  刘协此刻又看向另一侧的田豫。
  “果然现在可知,朕为何同意和草原互市了?”
  田豫此刻其实也晕晕乎乎的。
  但这不妨碍田豫抓到天子之前和他说的本质——
  那就是铁锅,需要耗费的人力,要远远小于在粮食上消耗的人力!
  而且,粮食不值钱,铁锅在草原上却是值钱的很!
  我一口锅,换你一只羊不过分吧?
  而一口锅的价值,按照如今这些工坊的生产速度,怕是要远远超过一只羊吧?
  如此,在这场贸易中,大汉无论如何都不会吃亏!
  田豫再想想之前自己竟然想要用粮食来和草原牧民贸易,一时间便是有些羞愧难当!
  “臣,明白陛下的心意了!”
  “善!”
  见到田豫也理解自己的用意,天子终于疲倦的伸了个懒腰。
  “如此,北方各项大事,基本就已经尘埃落定。”
  “等到尚书台派遣的官吏依次到位,朕也就能够放心回到长安去了!”
  “这次出来的时间,实在是有些太久太久了!”
  ——————
  卷五结束!卷六之名——“王者归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