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417章 卷六 麒麟儿
  第417章 卷六 麒麟儿
  召来诸葛亮,刘协将蜀地来的信件丢给他。
  “孔明将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果真没错。”
  “王平写来书信,说是南蛮族中似乎有疾病爆发,惹得蛮王孟获蠢蠢欲动。”
  诸葛亮看完信件后,当即赞许王平道:“虽为武将,遇事却先用仁义道德处置,这样的法子是没有过错的。”
  “但还望陛下明鉴,蜀地的粮食毕竟也不是无穷无尽,不可能一直供给南蛮。”
  “而且因为疾病封闭道路,对蜀地也不是什么好事,总归是要将这个问题给解决。”
  “朕也是这么想的。”
  刘协点头。
  “西南边陲之地,祸患虽不及昔日北境的匈奴,西境的羌氐那般猛烈,但却是挥之不去的附骨之疽。”
  “而且朕这段时间也翻看了一些关于西南夷的史料。”
  “班固编撰的《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中明确记载道“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由此可知,从蜀地往西南,必然有直通大海的水道。”
  刘协谈及此事时,难得出现了心动的神情。
  “据朕所知,蜀地如今的府库可都堆满了!”
  “但无奈蜀地陆路的运输成本实在太高,江东那边又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封锁水道,隔绝贸易……若是能够在西南面开通一条商道,对于蜀地来说,绝对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西南水道……
  一旦真的打通这条航路,刘协都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
  往差了想,那也是多了一个和外界沟通的渠道,最起码将来若是有个玄奘要去身毒的话,总归是不用从西域绕个大弯。
  往好了想,那可就是多了一个自古以来啊!
  “若是能够解决此事,自是功在千秋!”
  “所以……孔明可有此意,替朕往蜀地去一遭?”
  臣?
  诸葛亮细长英武的眸子中露出疑惑,显然没想到天子竟然让自己这个“文官”出战。
  不对……
  大汉用“文官”出战,似乎也已经是传统了,貌似不是什么大事。
  而且诸葛亮清楚,此次自己前往蜀地,必然还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要尽量避免和南蛮发生冲突。
  解决“南蛮入侵”,探索“西南水道”,这两件事本质上其实都是一件事,那就是安抚蛮族,保证西南方向的稳定。
  最重要的是……
  “孔明反正要躲一阵子,与其在朕这宫中躲着,倒不如到蜀地躲一阵子去,顺便帮朕将事情给做了!”
  刘协微微一笑。
  “孔明镜的出现,属实是让那些还在坚持“天人感应”的老儒生破防了,天天吵着要和你决斗。”
  “就算你能打过人家,但人家毕竟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要是一不小心因为这事摔死在你家门口就不好了,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现在面对的,可是整个传统儒生阶层的反扑!
  没办法……
  刘表、杨彪,他们不敢去冲。
  就诸葛亮一个工部尚书看起来比较好“欺负”。
  诚如天子所说。
  要是有哪个德高望重的老儒生一不小心摔死在诸葛亮门前,给诸葛亮的人生和名声造成污点,那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喏,陛下说的有理……”
  就在诸葛亮对天子感恩戴德的时候,却突然反应过来——
  “不对啊!陛下!这些事情不是你授意臣去做的吗?包括那水晶镜片的磨制方法……”
  “唉!唉!孔明你不要血口喷人啊!朕可什么都不知道!不要往朕身上扯!”
  见到天子再次耍赖,饶是诸葛亮,眼角也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跳动起来。
  “罢了……”
  诸葛亮知道天子有着耍赖皮的特权,也不再追究此事。
  “既然如此,臣在交接完新建长安城后续的公务后就即刻启程。反正那些图纸已经绘制完毕,基本上不可能出现错误。”
  “臣在荆州之时便听皇叔说过,昔日那蚩尤的坐骑食铁兽之肉无比鲜美,正好去尝尝。”
  嗯?
  刘协诧异的看向诸葛亮。
  随即,便毫不犹豫的给诸葛亮下了命令——
  “方便的话,回来的时候给朕也带一只……啊不,半只吧。”
  “喏!”
  ……
  诸葛亮从宫中出来,都不敢回家,只是私下里和妻子黄月英告别后,便启程前往蜀地。
  因为陈仓那里隔离了太多蜀地商旅,所以诸葛亮选择在五丈原绕道街亭后,从天水前往蜀地。
  路过天水时,城中正好办着喜事。
  “姜功曹生子了!姜功曹生子了!”
  不过一个郡功曹生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排场?
  诸葛亮找人一问,才知道功曹姜冏虽是文吏,不但做事公正,同时也善于领兵作战,保卫百姓,算是当地的良吏。
  姜冏生子,自是县里百姓自发欣喜,所以才有这样的排场。“有这样的良吏,实乃百姓之福!”
  诸葛亮听后,也是亮明身份,前去拜见姜冏。
  姜冏听说是如今的工部尚书,同时还是建安三年科举的状元诸葛亮竟然亲自上门后,亦是又惊又喜,亲自出来迎接。
  姜冏生的英俊,见到诸葛亮后也是立刻行礼:“下官见过诸葛尚书!”
  “我有公务在身,是要往益州当差,一切礼仪从简。”
  诸葛亮拜访姜冏后,只觉得姜冏为人正直勇武,学识不俗,实在不应该在这个年纪还在区区一个功曹上蹉跎。
  “你还年轻,为何不去考取科举,谋个仕途呢?”
  姜冏是最早的一批官吏,所以并未参与过科举。
  而不参加科举,很多升迁之事就和姜冏彻底没了缘分。
  若是他能参加建安一年的科举,以姜冏的能力,怕不是现在都能做到关东的一郡郡守了?
  姜冏有些惭愧。
  “下官虽也有心去参加科举,但平日里琐事实在太多。”
  “很多事情,都要下官亲自解决,常常是忙到脚跟都无法落地……若不是这两年羌患得到解决,怕是连生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嘿嘿。”
  从姜冏这番话里就能得知,姜冏确实是难得的好官、良吏。
  但诸葛亮却并不认同姜冏的这番言论。
  “你身为郡功曹,便是能帮助再多的百姓,影响也不过一郡之地罢了。”
  “但你若是能够科举入仕,将来得入中枢,就能够帮助全天下的百姓。”
  “爱一郡百姓和爱天下的百姓,究竟哪个更重要呢?”
  姜冏久久不语,却是幡然悔悟。
  “今日听闻尚书之言,才真觉自己目光短浅。”
  “从明日起,我便专门省出半个时辰,专门研习科举!”
  “善。”
  诸葛亮闻言也是十分欣慰。
  姜冏这样的人本该能有更高的成就,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
  若是就这样埋没,那未免也有些太过可惜了……
  而姜冏此刻又再次行礼:“下官还有个不情之请。”
  “犬子刚刚出生,名字都尚未定下……尚书您曾是科举状元,不知能否借您几分福气,给犬子增添几分运势?”
  诸葛亮摇着羽扇轻轻微笑。
  “有你这样的父亲,他不可能只是名犬子,分明是天水麒麟儿才是!”
  “既然如此,自然是该结个善缘。”
  诸葛亮抬头看看天象,然后按照《易》的记载掐指一算:“不如取名一个“维”如何?”
  “至于表字……取成“伯约”如何?”
  姜维!
  姜伯约!
  姜冏大喜,当即便定下这个名字!
  “好!就叫姜维,就叫姜伯约!”
  此刻姜冏的夫人也将尚在襁褓中的姜维抱出,给诸葛亮观看。
  诸葛亮看到姜维的瞬间,也是没由来的一阵喜爱。
  轻轻将羽扇放在姜维手边,而本来还在哭闹的姜维也是立刻恢复平静,并一把抓住那羽扇的一角,似乎是和诸葛亮连接在了一起。
  “妙!妙!”
  “此子将来,果真是位麒麟儿!”
  诸葛亮临走前,干脆将自己的羽扇送给了姜维,当做礼物。
  姜冏感恩拜谢,而诸葛亮也是嘱托对方多读书,并且读好书,教姜维读书。
  在天水经历一桩小插曲后,诸葛亮继续沿着陇右道南下。
  而在经过汉中时,诸葛亮又忍不住提议,要再走一遍刘备偷袭成都时走的阴平小道。
  得益于刘备的壮举,如今阴平小道上也是设置了一些哨岗,并且在难走的路段架设了栈道,让诸葛亮走的十分轻松。
  不过诸葛亮还是感慨道:“阴平小道,当真险峻无双!”
  “若是有势力据守蜀地的话,只走这条小路,怕是能断送其国祚!”
  不过更令诸葛亮疑惑的是,天子怎么能在长安就想到这条小道?
  世人都说他诸葛亮是天才。
  但唯有诸葛亮知道,天子那才是真的见他如蜉蝣见青天!
  只是好像世人都默认了天子的才智,有些没有注意到罢了。
  从阴平小道出来,诸葛亮重走当年刘备平蜀的道路,并终于抵达了成都。
  而吴懿、黄权、王平,还有一众蜀地官吏都早早在此地等候多时。
  “益州官吏,见过诸葛尚书!”
  ————
  明天早上有要事,中午的更新放到下午,提前祝各位读者大大国庆快乐!!!
  (本章完)